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txt

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txt

发布时间:2021-09-07 05:34:54

Ⅰ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旅美学者自述》最新txt全集下载

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旅美学者自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越来越多人梦想到西欧北美的大学里留学。在人们的想象中,西方高等学府钟楼高耸,庭院深深,草坪碧绿,俨然学术殿堂。教授和学生的举止言谈富有神圣的宗教气息。求学态度严肃,人际交往生动活泼,不乏浪漫情调。西方高等学府被想象成世俗的、人文的、理性的、启蒙的现代宗教圣地。这里的知识是普世的,属于全人类的;立场观点是超越的,全球化的。不管你是什么人种,来自什么国家,身后有什么历史记忆,血管里是什么血缘,到了这学术大雅之堂,就可以将历史包袱弃之门外。你的皮肤也可能会变白,英语会染上美国腔或牛津腔。你将通过这个无香无臭、透明的世界语言,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和理性。这是展望未来的个人成长小说的梦境和动因。随着国门打开,改革开放,这篇个人成长小说的情节走向越来越明确。主人公从愚昧封建的人格中脱身,从褊狭落后的黄土地离家出走,奔向蔚蓝,漂洋过海到彼岸留学。进入西域学府,便学会口操“世界语”……

Ⅱ 郭秉文倡导的美国大学模式有何特点

郭秉文(1880—1969),男,字鸿声,江苏江浦人,生于上海青浦[1] ,早年卒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年赴美留学,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即参与“南高”创办,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1]
郭秉文是在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中国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连续3次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会议,并连续3次被推举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1]
郭秉文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人。他主持的国立东南大学,被教育界称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高等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880年,郭秉文出生于江苏青浦[1] (今上海青浦)。
1896年,郭秉文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2] 。
1908年,已经工作12年、年近30的郭秉文弃职就学,远涉重洋,到美国俄亥俄州的乌斯特学院攻读理科。[3]
1911年,郭秉文从乌斯特学院毕业后随即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1]
1914年,郭秉文收到正在筹备之中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校长的聘书 ,邀请他做教务主任。同年,他以题为《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也是在美国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之一。[1]
1915年,应江谦之聘,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
1918年3月21日, 江谦因病休养,由郭秉文代理校长。[1]
1919年9月1日,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为校长。[1]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随即组织“筹议请改本校为东南大学委员会”。同时决定自1920年暑期正式招收女生,开放“女禁”。[1]
1921年9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南高”、“东大”其实是双轨制运行,郭秉文同时兼两校校长。[1]
1921年东大成立后,郭秉文开始积极推动两校的合并,决定“南高”自1921年起不再招生,俟其学生全部毕业后即并入东大。[1] 同年,“南高”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今上海财经大学)。[4]
1923年3月,郭秉文任中国首席代表参加第一次世界教育会议,被推选为世界教育会副主席兼亚洲地区主席,之后连任两届。[2]
1923年6月,“南高”正式并入东大。[1]
1924年,郭秉文奉派为保管美国庚款华籍董事之一,组织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2]
1925年1月6日,段祺瑞北京政府于国务会议上通过免除郭秉文东南大学校长决议。[1]
1925年2月1日,东大校董会举行会议,否认教育部易长之令,请郭秉文照旧任职,先请赴国外考察教育。[1]
1926年5月,与门罗(Paul Monroe)在纽约创立“华美协进社”[2]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任首任社长。
1931年郭秉文受孔祥熙之邀回国,出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国际贸易局局长[2] 。
1941年3月,郭秉文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常务次长,兼中央贸易协会主任。[2]
1945年抗战胜利,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副署长兼秘书长。[2]
1947年,郭秉文退休留居美国。[2]
1957年,郭秉文与恒慕义(Arthur Hummel)及曹文彦、鲍幼玉等人以私人力量在美组织华府中美文化协会(Sino-American Cultural Society),举办学术活动,从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并应邀担任“中华民国在美教育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9年8月29日,郭秉文在美国逝世。
教师任用
郭秉文认为,一所大学的师资力量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因此,他认为办学的首要任务是聘请优秀教师,并为此不遗余力。[5] 在创立东南大学之初,郭秉文广延名师,聘请一流的教授、学者到校任教[6] ,他以自己“平、和”的人格魅力,为学校积累雄厚的师资力量。每个学科基本上都有多位学术水平出色的专家学者。郭秉文非常重视吸纳留学生,以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国外考察之余,他经常设法向各校探听中国留学生的情况,通过听课、观察和面谈等方式深入调查,并亲自走访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诚邀具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归国后在南高师和东大任教。郭秉文不仅延聘国内著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更亲自到国外邀请世界知名大师来校讲学。[5]
高等教育
郭秉文认为办理大学应该力求达到四个“平衡”,即通才与专才平衡,科学与人文平衡,师资与设各平衡,国内与国际平衡。[7]
通才与专才平衡
郭秉文认为大学应设立多种学科,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正科注重通才教育”,但不忽视应用;“专修科注重专才教育”,但不忽视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两者并非截然划分。一个综合大学的好处,通才与专才相互调剂,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大学生都应成为平正通达的建国人才。”[7] 郭秉文认为,一所综合大学,可以既设偏重学理的学科,同时又设偏重应用的学科,两者互补,相得益彰。[7]
人文与科学平衡
人文与科学平衡,在郭秉文眼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开办综合大学,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需要两大类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性人才。例如,东大心理系即同时隶属于“文理”和“教育”两科;生物系则同时隶属于“文理”和“农学”两科,以期能收到人文与科学相互利用对方优势、吸取对方长处、依赖对方支撑之效。郭秉文力主教育学要“科学化”,强调把教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第二是大学既要提倡民族精神、重视民族文化,又要吸纳西方文明,重视科技新知。通过沟通和融合,使大学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基地,成为发展科学的重镇,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新知的交点,进尔培养出文理兼修、既有人文情怀又有科学思维、既喜琴棋书画又好声光化电的高素质人才。[7]
师资与设备平衡
郭秉文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大师的珍贵价值。不过,在他眼里,所谓大学者,既是大师之谓,亦是大楼之谓,那便是他的“师资与设备平衡”。[7] 大师们的人品学识、志趣才调、言谈举止,对于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治学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7] 对物资设备的规划与努力,目的在于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7]
国内与国际平衡
郭秉文认为只有博取百家之长、广求世界知识,才能使学生放宽眼界、开拓心胸、广纳人类无限的知识和智慧。他不仅广延具有真才实学的留洋博士、硕士来校任教,还不断派遣教师出国进修,东大每年还必邀请多位国内外著名人士来校讲学或演讲。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所使用的教材,也几乎都是以欧美大学为蓝本的,并且经过了一个引进、消化、改造和创新的过程。文理科各系的学生都可以学习这些前沿性学科。[7]
三育并举
郭秉文执掌东大,贯彻实施“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所谓“三育并举”包括三方面:一是坚强的体魄,二是充实的精神,三是道德、学术和才识。“三育并举”旨在促使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成为一个对国家负责的国民。郭秉文坚信:“欲广求知识于世界,务使同学们放宽眼界,开拓心胸,则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在办学措施方面,他提出“严格甄审,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并把心理测验运用到入学考试中。另外,他格外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制力。 [5]
师范教育
郭秉文认为师范生不仅要具备普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要重视教材教法的精研和器识抱负的秉持。在郭秉文看来,一所学科单一的师范院校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而一所学科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因此,郭秉文认为要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必须将高等师范学校并入综合大学,将师范教育放在综合大学教育的大背景下,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因此,他效仿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兼办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提出“寓师范于大学”的观点。[5]
郭秉文认为,凡中等以上的教师,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并且应该是双料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在一个单科性的师范院校里,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师资的质量,所以在综合性的大学里学科齐备,各科知识互补,才是造就师资的理想场所。郭秉文指出,“师范学院办在大学里,教师的来源不必局限于师范院校。”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经过一番教育理论的训练,定可成为卓越的师资。[6]
大学自治
郭秉文主张大学自治,办学独立,学校为教育和学术的神圣殿堂,应独立于党派,不应与任何党派发生纠葛。“学校是教育、学术性机构,是培养人才、振兴科学之地。非学者不能担当此重任”,“学者不干预政治”,“学者不党”。[6]
郭秉文倡行学者治校,发展民主治校体制,校务实行责任制与评议制并行,即一方面确立校长总理一切校务之责,一方面规定凡学校大政方针必须交校务委员会议决。校务会议相当于学校的立法机构,所作决议经由校长批准后即由学校行政部门付诸实施。同时,成立各种常设或临时的专门委员会,将学校的各种事务交由教职员自行办理。经过完善,逐步形成了校董会制、校长制与“三会制”并存的学校治理模式,即校董会决定学校大政方针,校长总事校务,评议会、教授会、行政委员会各司其职,评议会议处学校重大事宜,教授会议处全校教学、研究及学科建设事宜,行政委员会统辖学校行政事宜。[6]
郭秉文提倡学术自由。从政治思潮来说,当时学校所在的南京,共产党被当局视为异端赤党,国民党亦处于地下状态,东大却包容着持有各种主张的师生,三民主义、国粹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共产社会主义等种思潮,汇于一堂,成为自由思想的堡垒。[6]
郭秉文提出“自动主义”,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治素养。自动主义,对在校学生而言,指学习上的自学和自力研究,生活上的自立、自理,各种学术、文化、体育活动上的自行组织和主办。“自动主义”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自治、民主的现代共和国民素养。。[6]
教育经费
郭秉文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使学校从社会各方面获得支持和资助。[6] 其中,由校董会出面集资是其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6] ,他还利用各种机会,或是请人来华讲学,或是出国考察讲演,积极扩大东南大学的国际影响,从而争取国外一些知名人士和机构的援助。[6] 郭秉文还模仿美国哈佛大学的办学方式,鼓励私人捐助办学。[6]
教育管理
教育性
在郭秉文看来,教育管理是为了教育而管理。在教育管理的管理职能与教育要求之间,教育要求的达成是首要的,管理职能的履行则是从属性的,是为促进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8] 教育管理首先是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存在的,是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工具;同时,教育管理除了工具价值外,还具有本体价值,特定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要发挥其积极的教育效果。[8]
公共性
郭秉文认为教育管理之所以要具有公共性是因为,教育是一项具有公共价值的事业。从教育中受益的不只是某一个体、群体或地区,而是整个社会与国家。[8] 郭秉文主张,一个国家应当积极地发展其公共教育制度,公共教育制度在对象上面向的是所有公众,公共教育发展的首要责任主体是政府。[8] 郭秉文指出,要摆脱普及教育踌躇不前的状况,需要有效化解两大难题:一是要解决文字语言所造成的学习难繁问题;二是要解决学校建设所需教师的培养及其经费问题[8] 。
本土化
郭秉文对于西方教育制度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从创造美好国家前途的角度,对西方公共教育制度心向往之。但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所倡导的“抛弃传统、全盘西化”的主张不同,他又有着明确的文化自觉意识,强调教育制度建设一定要在世界眼光中保持清醒的本土思考。[8] 在他看来,只要将世界眼光与本土思考结合起来,一方面采用欧美制度所长,一方面保存、发扬中国教育之所宜是,就能够迎头赶上,创造教育和国家的美好前途。[8]
历史感
郭秉文关注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主要不是为了记叙史实,而是为了解教育的过去,理解当下教育的来路,以及思考未来教育治理的去向。同时,他也是用这种方式提醒教育管理者确立教育管理的历史意识。[8] 首先,郭秉文相信,现实是历史的一个部分,是经历史一步步演变而来的。郭秉文也认为,教育管理很大程度上不是管理问题,而是历史问题。很多现实的教育管理问题,必须回到过去,才能明白现实的由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8] 其次,郭秉文认为,现实虽是历史一步步演变而来的,但今未必胜于古。[8] 再次,郭秉文也强调,时事有变迁,宜于古者未必宜于今。[8] 他倡导一种辩证的历史观,不迷信“今必胜古”,也不陷于“复古主义”。[8]
渐进性
郭秉文对于教育改革持渐进立场,他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内容不是简单地排斥与否弃,而是在肯定其价值的基础上寻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在倡导新兴教育价值与教育制度的同时,也关注其局限、现实适应性以及实施条件等问题。因此,学校行政改革切不可一下子由严格高压变为放任自流,不能“迈大步子”,只能“一步一步走”。同样,在当时教育界普遍倡导的“学校全体共作之精神”与“学生自治”问题上,郭秉文也主张审慎对待,不可求之过切、操之过急。

Ⅲ 美国大学的“歪瓜裂枣”(组图)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美国大学的“歪瓜裂枣”(组图)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美国大学里各式人等齐全,不乏俊男美女,也少不了歪瓜裂枣,以貌取人本来就是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之准则,但此“貌”并不只限于祖上所赐的生理容貌,我更看重的是人的言行举止。以下诸种行为都被我归入“歪瓜裂枣”类,刻薄了些,博诸君一笑吧。也请计划赴美的朋友们引以为戒。
1,抽烟的人
抽烟人士在美国真的地位相当“低下”,不过大学里抽烟的人仍然挺多,男女掺半。除非在酒吧里,否则我是能避就避,因为二手烟一样杀人。
题外话:我们附近大楼有一位瘦削的维修工常常抽烟斗,前段时间他人不见了,回来就戴上了顶棒球帽——他的头发因为化疗掉光了,肺癌。
2,穿过于宽大的运动裤的人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宽大到只能挂在屁股上、露出花花内裤的运动裤性感呢?这个真的是千古之迷啊!美国有些女孩子也喜欢穿宽松的篮球短裤,没觉得有多动感,反而觉得很邋遢。跑路小心摔跤……
3,讲手机特别大声的人
康奈尔大学毕业生
美国人普遍“话痨”,喜欢煲“电话粥”……

Ⅳ 科研项目对美国大学申请究竟有多重要

美国名校对申请者的研究背景的重视程度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如果你经过了科研训练,学校会认为你的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操能力会比一般申请者高,这样你的申请优势也就凸显出来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倘若教授给你抛出这样一个问题“Could you give me an idea of how interested you are in
my lab?”,没有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研究经历的你又能从哪些角度去证明自己具备与教授匹配的研究基础从而对相关的研究感兴趣呢?

可能有些申请者会有这样的疑惑,在实验室做项目研究一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样就会占用学习时间,是不是就会影响学习成绩呢?再者本科发表学术论文本来就会比较难,而做项目又拿不到论文的话,这个投入跟产出之间并不存在正比关系,是不是这样的科研项目就是没有意义的呢?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会不会用到一些专业基础知识,那么咱是不是就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到实践中了呢,你的知识储备是不是也就会比一般的同学高呢?

做实验能强化专业课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研究生的申请,尤其是理工科的申请,教授更看重的是你的学习/学术潜力,因此即使是一个没有科研成果的科研经历,也是很有益的。同时,在实验室的项目研究期间跟指导老师的大量沟通交流使得老师对你学术能力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我们很可能同时会收到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推荐信哦!

Ⅳ 美国大学学位证书对留美工作有什么作用美国大学学位证书对留美工作有什么作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美国大学学位证书对留美工作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是你的学历证书呀。只要是学位证书,对工作都是有作用的。希望可以帮到您!【摘要】
美国大学学位证书对留美工作有什么作用美国大学学位证书对留美工作有什么作用 ?【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美国大学学位证书对留美工作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是你的学历证书呀。只要是学位证书,对工作都是有作用的。希望可以帮到您!【回答】
您好 !我想请问一下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 ,毕业的时候 国外学校只发给学位证书 ,不发给毕业证书 。像这样只有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的情况,能符合对学历有要求的外国企业的要求吗 ?【提问】
为什么没有毕业证书呢?建议再咨询一下学校啊。【回答】
而且学校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不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这样的学校不太靠谱呀。【回答】
像这种办学模式 ,本国学校会给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外国学校只颁发学位证书, 不颁发毕业证书 的。很多高校的招生章程上都是这样说明的 。【提问】
哦那就没问题的【回答】
只要有毕业证书就可以了。【回答】
谢谢您!我想问的是:像这样拿到了外国学校的学位证书,如果想留在外国找工作会不会因为没有毕业证书、只有学位证书而受到影响 呢?【提问】
到时候国外的公司如果要毕业证的话,你也是有的呀。而且和国外的公司解释一下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国外的公司其实更看重的是能力。【回答】
😊😊【回答】

Ⅵ 美国大学申请怎么样做背景提升

美本申请过程中,所有学生和家长所做的工作都可以成为背景提升的一部分,包括学业规划、标化考试和规划、课外活动等。狭义的背景提升则一般专指课外活动。

拿热门的商科来举例,一份含金量高的实习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01专业相关性

比如以后想申请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虑知名证券公司的投行部、资管部、固收部,然后尽可能的多匹配像投行咨询、行业研究、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类的岗位做相关的实习。

考虑会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虑知名的会计事务所下面的会计服务部、审计部、税务部,并且做税务和审计类相关的实习。

02企业知名度

相比在家周边的地方小企业,有能力有条件的还是建议多考虑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下面的大企业做实习。这类城市的实习机会更多,平台也更大,对于以后毕业回国后在这些城市找工作也会有帮助。如果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高,那么你的实习任何度相对来说也会更被重视。

03合理的实习时间

实习一星期也是实习,实习一个月也是实习。但是一个星期的实习,估计连工位都还没坐热就要走了吧,这么短的时间的话恐怕也学习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所以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寒暑假期间,给自己做一个起码一个月或者以上的实习,这样能让自己真正的接触到这个行业,了解工作的实质内容。

实习究竟有多重要?

做实习的意义不仅是在结束的时候拿到一份企业推荐信或者实习证明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在实习的过程中,让自己真正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落地到职场的实践操作中。

只有真正的接触了这个行业的日常工作内容,我们才会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又一个更加准确和清楚的了解。这样在写个人陈述的时候,才能让美国大学的招生官了解到你是有真材实料的学生,在录取的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争取到一份如上述提到的跟专业挂钩度高,企业知名度高并且实习时间又合理的高含金量的实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Ⅶ 高中课程难度对美国大学的重要性

申请排名较前的大学时,你是否修了你学校开设的足够有竞争力的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同一学校两位学生,一位学生修三门荣誉课加一门AP课,而你只修一门荣誉课,你当然在比较中就处于劣势。当然,你可以解释因为英语不好需要更多时间用来补习英语所致。但十二年级,你必须选择足够竞争力的课程。光荣榜要看哪个级别和评选的标准,一般的光荣榜在申请大学时帮助不大。

美国高中数学物理老师

Ⅷ 美国高中对升入美国大学有何积极作用

首先,你的GPA含金量高,国外大学招生官知道国内高中开出的GPA很水,不怎么相信国内的成绩,而美高的GPA通常都很真实,自然美国大学招生官更愿意采纳美高的GPA. 另外,如果你9年级就开始在美国上学,可以免除托福或雅思的语言成绩。还有一点就是,美国大学肯定更愿意收美高已经调教过得学生,还有一些大学把自己的招生名额全给了声望比较高的美高,所以想想看,普高的学生哪还有招生名额啊。最后就是,同等分数下,美国大学会招美高的学生而不是普高的学生。优势就这么多,另外,进入大学后,美高学生比普高学生适应更快,这是有目共睹,大一淘汰率很高,要小心!

Ⅸ 美国大学启示录(1)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美国大学启示录(1)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今天,美国大学的实力雄踞世界之首。美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向公民提供的一项福利,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优良动力。美国卡内基小组的研究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有50%是从它的教育制度获得的。拥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国才能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影响深远的杰出学者和强大的知识经济,才能成为科技强国。
然而,美国高教并不完美。美国在过去一百年中有许多措施、政策、制度、思路值得效法,但近20年来也呈现出流弊日滋的景况。
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大学对美国发展的重要贡献,探讨美国大学成功的根本要素,以及近二十年来显现出的弊端。《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愿本文对美国大学体制成败得失的分析能对寻求中国教育制度进步的人们提供一种参照。
美国大学成功的五大理由
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强国,拥有世界50%以上的学术论文、诺贝尔奖得主和专利。美国之所以强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为数众多的世界一流学府,它们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

阅读全文

与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tx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