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线电通信是谁发明的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与俄国物理学家、工程师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
早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一些科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等人,就已对无线电的基本概念进行过研究。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有关电磁波存在的预言,发现了电磁波。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又称为无线电波,因为在接收装置与发送装置不直接由导线相连的情况下,也可在远处接收到发送端的信号。
马可尼与波波夫意识到无线电波可应用于通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无线电通信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马可尼于1874年4月25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少年时他对父亲收藏的科学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时代,他就立志钻研电学,母亲特地把教授请到家中为他做个别指导。马可尼在家中的阁楼上建立了实验室,进行各种电学实验。
20岁时,马可尼阅读到赫兹有关电磁波实验的文章,激发起钻研无线电通信的兴趣。第二年——1895年春,他通过阁楼上的发报机,用莫尔斯电码发出“S”的信号,摆放在庭园中的收报机成功地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同年6月,他成功地进行了火花放电式莫尔斯电报的试验,通信距离为2.41千米。
由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对马可尼的成就不感兴趣,为了实现马可尼的抱负,母亲鼓励他到国外去,求得进一步的发展。1896年2月,马可尼带着他的无线电报机来到伦敦。他用气球和风筝升高天线,把无线电报通信的距离延长到6.4千米。在英国邮政总局的支持下,同年6月他在英国获得收发信号的无线电报机的专利。1897年,他回到意大利,开办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前身),开展船舶间的通信业务。1898年,从英国的怀特岛首次进行收费无线电广播。
1899年3月27日,马可尼又成功地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吉利海峡,从布伦传到多佛,传送距离达51千米。同年9月,马可尼用无线电设备装备了两艘美国船舶,用无线电报向纽约新闻界报道了美国杯快艇赛的消息,引起世界轰动。在这一年,他还利用无线电报为救援“马西乌斯”号进行通信联络,取得成功。1900年,英国军舰首次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发报机。
独立从事无线电报研究的先驱者,还有俄国的波波夫,他生于1859年3月4日。18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从1883年开始在俄国海军鱼雷学校任教。在1887年赫兹发现电磁波后,波波夫立刻意识到电磁波的重要性,就开始寻求远距离接收电磁波的方法,并进行接收大气中闪电的无线电波的研究和试验。
1895年春,波波夫制成了一台风暴预警仪。其中使用了由他本人改进的金属粉末检波器,还首次在接收机上使用了天线,以提高接收的灵敏度。这台主要用于检测雷电的接收仪,实际上是一台电磁波接收器。它能把高空雷击放电时辐射的电磁波通过电铃或打字机接收并记录下来。同年5月7日,波波夫在俄罗斯物理-化学学会上进行了表演。不久,他用电报机代替电铃作为接收机的终端,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无线电收发报系统。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在圣彼得堡大学两座相距250米的建筑物之间演示了用电磁波传送莫尔斯电码装置的操作,他用莫尔斯电码发出“赫兹”一词,在另一座楼上的物理学会会长收到了信号。同年,他对上述装置又加以改进,使无线电通信开始投入实际使用。
1898年,波波夫同俄国海军一起成功地实现了相距约10千米的舰船与海岸间的通信。1899年底,又把通信距离延长到45千米。1901年,俄国陆军开始使用波波夫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波波夫比马可尼早几年开展研究工作,而且他是第一个采用天线的人,但是幸运的马可尼在比波波夫稍早些的1895年春就进行了传送无线电报的实验。因此,通常认为无线电报的创始人为马可尼,但波波夫的贡献也不容抹煞,他们都对无线电通信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㈡ 无线电是怎么发明的
门铃声急促地响起来。古雷姆夫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急忙穿过客厅跑去开门。她以为一定是邻居威廉逊太太来了,可是推开房门一看,门外空无一人,只有仲秋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射在泛黄的草坪上……
明明是门铃响了,怎么会没有人呢?“真是怪事!”她只好回到书房去。隔了一会儿,铃声又响起来,古雷姆夫人不大情愿地又去了一趟,结果还是扑了个空。这回她可有点生气了,她冲出房门,一切还是静悄悄的,然而回头一看,她惊呆了。
门铃又一次响起来,她惶然地伸手去按按钮,可按钮根本不听她的使唤,你按时它不响,你不按它偏响。
“马可尼,马可尼,我的孩子,快来呀!门铃出毛病了!”古雷姆夫人大声向儿子求助。
这时,从楼上跑下来一个小伙子,他个头中等,20岁左右,穿着一身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个带按钮的木盒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母亲。听了母亲的述说,小伙子笑哈哈地乐个不停。一时间,古雷姆夫人被弄得糊里糊涂。
原来,这位名叫马可尼的小伙子,正在做无线电信号传送的实验。他把门铃设计成信号接收装置,手中的木盒子就是信号发送装置。
马可尼把母亲请到楼上,这是他的小小实验室,小长桌是他的实验工作台,上面摆着一台收发报装置。他一按手中的按钮,很快就从楼下客厅门外传来一阵阵铃声。楼上、楼下并没有任何导线相连,这使略懂一些物理知识的马可尼的母亲,也感到吃惊了。
这就是马可尼第一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传送,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通讯之父”。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城,在著名的帕多瓦大学学习物理。马可尼在学生时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自己设计的杰出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还向人类表明电是可以无线传播的。虽然,在赫兹的实验装置中,电的发射源和接收源之间的距离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启发人们,用电进行无线通讯是可能的。
用电进行无线通讯的关键,是扩大赫兹实验装置中电的发射源和接收源的距离。在赫兹实验的鼓舞下,物理学家们开始了扩大电波传播距离的研究,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布冉利研制的金属屑玻璃管电波接收器,在140米以外的地方,探测到了电磁波。
法国布冉利的上述实验,引起了英国物理学家洛奇的兴趣,他改进了布冉利装置。成功地在800米外,接收到了用摩尔斯电码发送来的信号。
1894年元旦,年仅37岁的赫兹不幸逝世。这时,20岁的马可尼正在欧拉巴圣地度假。当他看到自己的老师、帕多瓦大学物理学教授里奇悼念赫兹的祭文时,深受感动。许多有线电报的行家和物理学家对赫兹实验有助于未来的无线电报的研究,寄予厚望,奥古斯特·里奇教授就是一个代表。他对热心实验研究的马可尼说:“如果人类能够利用电磁波的话,那么电报就会飞越太空。总有一天,不用导线的通讯就会成为现实。”
里奇老师的一番话,使马可尼完全投入到无线电报研究上来了,用电磁波传递讯息,已成了年轻的马可尼的科学理想。
假期还没有结束,马可尼就回到帕多瓦附近父亲的庄园的小阁楼里,专心地搞实验。这位年轻人经历了许多次失败,父亲常常嘲笑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家”,可是母亲从他屡败屡战的实验上,丝毫也看不出他的气馁。
马可尼刻苦攻读了赫兹、布冉利等人的电学著作,同时找来当时所能找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多路火花放电器、感应线圈、摩尔斯电报键和金属屑检波器。马可尼首先实现了无线电室内传送信号,使电铃响了起来。
到了这一年的秋天,马可尼在小阁楼的实验室与2.7千米的山丘之间,成功地进行了通信实验,实验的进展使马可尼万分高兴。由于父亲的坚决反对,马可尼缺少继续做无线电实验的经费,他写信给意大利邮政部长要求予以资助。一个22岁的小伙子搞起了稀奇古怪的玩意,还要求政府的资助,这太古怪了,短视的意大利政府对这位无名发明家的发现,置之不理。
父亲的冷嘲热讽,邮政部的置之不理,都不能改变马可尼的决心。最后。在母亲的支持下,马可尼到英国找舅舅帮忙去了。幸运的马可尼很快得到英国邮电部门普利普斯总工程师的支持和帮助。1896年,马可尼的发明取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在普利普斯总工程师的支持下,无线电通讯实验十分顺利。1897年,他在南威尔士越过布里斯托尔海峡,至索美塞得丘陵高地之间,进行通讯实验表演,收发报之间的距离已达15千米以上。
普利普斯十分欣赏马可尼的才干,他幽默地说:“人人都认识鸡蛋,但是,只有马可尼把鸡蛋立了起来。”这时,马可尼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897年5月间,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实现了从海岸到船只等活动目标之间的通讯实用化。同年,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在伦敦成立,马可尼兼任董事长。
第一台投入商业使用的无线电1897年,马可尼成了欧洲的知名人物,意大利政府盛情邀请马可尼回国,不久他回国为意大利建立了一座陆上电报通讯电台。1898年,马可尼无线电装置正式投入商业性使用,成功地为《每日快报》报道了有关金斯汤帆船比赛的情况。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天,马可尼的无线电信号第一次跨越了100千米的长距离。无线电传播的距离到底有多长,马可尼关心,电缆电报公司更关心。19世纪下半叶,全球性的电缆通信网络基本建成,无线电业务的迅速扩大必然对电缆电报公司造成威胁。当马可尼提出让电波从欧洲飞越大西洋到达美国的誓言时,却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
电缆电报公司的业务竞争就不必说了,来自科学界的善意规劝更有代表性。物理学家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能绕过地球表面的曲面,拐弯到达美洲。想要实现横跨大西洋,必须有一面和它面积差不多的反射镜。如果没有它,电波将像光线一样离开地球无影无踪。一些数学家也错误地从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长距离传送,是根本不可能的。诸如此类的反对意见,没有动摇马可尼的决心。
经过长达两年的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无线电收发装置灵敏度逐步提高,抗干扰性能增强了,发射机波长调谐装置研制成功了,天线高度日益提高了。1901年在英属牙买加的康沃尔,一座高达52米的电波发射塔竣工。随即,马可尼赶往加拿大的纽芬兰,用几只巨大的风筝把接收天线升到122米的高度,万事俱备了。
预定的发报时间到了。马可尼望着天空铅灰色的浮云,期待着,他仿佛看到电磁波从康沃尔出发,正向纽芬兰飞来,然而,接收机静静地停在那里。
调谐,匹配,去干扰……成功了。1901年12月12日,一组摩尔斯电码中的“三点短码”代表“S”字母,飞越了2000多千米,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望着译电员译好的电文,27岁的马可尼流出了喜悦的热泪。
美洲轰动了,欧洲轰动了,世界轰动了。从此,马可尼的无线电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不仅各国建立了陆上电台,成百艘行驶在各大洋的邮船,也纷纷采用马可尼无线电装置。
马可尼并没有制造一面和大西洋一样大的镜子,富兰克林的电波为什么到达了美洲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面“镜子”自然界早就有了,它就是包裹着整个地球的大气电离层。它像镜子反射光线一样,把无线电波反射到了美洲大陆。
1933年10月一天晚上,在美国科学家欢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马可尼的宴会上,马可尼即席表演环球无线电通讯,发出无线电SSS信号,经世界六大电台接转后再回到原地,电报绕地球一周,仅用了33秒钟!
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病逝。为了纪念他对人类的贡献,国际海上无线电协会代表50多个国家,一致通过把马可尼的诞生日命名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日”。
知识点
无线电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在各种射频规范书, 常见的有3KHz~300G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9KHz~300GHz,10KHz~300GHz。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调节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㈢ 是谁发明的无线电
1895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几乎同时发明了无线电,但马可尼首先取得了国际专利版。此后发射和接权收设备便应运而生,并在很短时间里不断改进,达到群众性使用的水平。世界各国一时竞相建设广播电台、生产收音机。随着发射功率的不断增大,特别是短波频率的使用,使得无线电波越传越远,甚至跨越国界,这样国际广播也就逐渐产生。
㈣ 无线电是谁发明的。
无线电通信的发明来者
在英自国,人们把麦克斯韦奉为无线电的开创人,认为他最先指出电磁波的存在。
在美国,有人认为德福雷斯特是无线电之父,因为他发明了三极管,而三极管是无线电通信器材的心脏。
在俄国,只承认波波夫是无线电通信的创始人。
在克罗地亚及所有了解尼古拉·特斯拉的人都承认特斯拉才是无线电之父。
在西方科学家的眼中,意大利人马可尼是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人,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在德国,人们认为赫兹才是无线电的开创者,因为他最早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的振动频率的单位,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
到底是谁发明了无线电通信呢?可以这么认为,无线电的发明是众多科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㈤ 无线电波是谁发现的
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
既然问的是无线电波的发现者 也就是问电磁波发现者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存在电磁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由此可见电磁波发现者是赫兹 麦克斯韦只是预言罢了
㈥ 谁发明了无线电波
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
既然问的是无线电波的发现者
也就是问电磁波发现者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存在电磁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由此可见电磁波发现者是赫兹
麦克斯韦只是预言罢了
㈦ 无线电是谁发明的
关于谁是无线电台的发明人还存在争议。 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 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汤玛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
㈧ 无线电技术是谁发明的
100年前,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技术,实现了横跨英吉利海专峡的无线通信。他想让电属波越过大西洋,把信息从欧洲带到美国。年轻的马可尼来到在研究电磁波方面最具权威的德国,请教那里的专家。
权威们告诉他这是做梦。要让电磁波从欧洲到达美国,必须先在大西洋上空放一面大镜子,让电波先到达镜子,再把它反射到美国去,只有这样,才能让直线传播的电磁波绕过地球的障碍。先回去做镜子吧!
马可尼没有做梦,也没有做镜子,他不断改进天线和收发报机,终于实现了越过大西洋的无线通信。因为天上确有一面极大的“镜子”可以反射电磁波,这就是电离层,只是当时谁也不知道。
在科学领域,寻找真理的人们值得相信,倒是那些自以为掌握了真理的人们值得怀疑。
㈨ 无线电的发明者是谁
1894年,20岁的马可尼从杂志上读到,赫兹在实验室里做过电磁波传送试验之后断然否版认了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权。他并没有迷信权威,而是认为利用电磁波跨越空间传送通讯将远远优于通过电线传输。
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马可尼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试验。结果,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兹所观察到的现象。第二年,电波信号已经可以发射2.7千米了。这一成功使马可尼心中产生了一个使无线电网络布满全球的梦想。
为增大信号接收距离,马可尼研制了检波器。他还自制了一个更大的电感线圈,并接上了天线,以使信号传到更远的距离。经过试验,信号传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这样,马可尼发明了自己的无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