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技小发明:伞状聚焦式太阳能蓄电池,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改进
大型的太阳能站采用的方法是阵列聚焦阳光照射加热锅炉,然后工质(水蒸气)推动涡轮机驱动发点。效率也就那样~如果你自己做的话~可以考虑聚光加热作为斯特林发动机的热源,然后有斯特林发电机带动发电机~但是效率都不会很高的。斯特林发电机在阿里巴巴上就有
Ⅱ 五年级作文:小发明:太阳能玻璃
我想发明一种名叫作“太阳能玻璃”,白天时,强烈的阳光照到玻璃时,玻璃就会把热收集起来,转化为电能,如果晚上停电,白天吸收的太阳能就起作用了。而且他也有“变色玻璃”的特点,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它适用于家庭、办公和一些高层建筑等。即使是下雨天,玻璃也可以把水转化为电能。不也很节约电么?而且当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再存了,这样就可以避免电量过多而产生爆炸。它也有“夹丝网防盗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所有的特点。也可以称它为“全能玻璃”。以后,我相信这种玻璃肯定不久就会问世了。
Ⅲ 小发明需要太阳能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问一下价格
太阳能电池片有156 的 有125的 你要什么要哪种 价格要80多一块呢
Ⅳ 最简单的节能小发明是什么怎么做
小机器人,可以在网上搜索,
找一把旧牙刷,只要有毛的前端,再找个有震动的废旧手机,把里面的震动电机取下,再找个1.5——3V的太阳能电池板,有不少废旧计算器可以找到,按正负连接好,加个开关,打开开关就可以动了,不用电池,利于太阳能,节能而且环保
Ⅳ 太阳能新发明有哪些
说起来环保和可再生能源,最多的讨论应该就是太阳能。阳光的易得和能源含量使得太阳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除了人们日常生活见到的太阳能电板,它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可能超过了你的认知呢。
太阳能心律调节器
手机或平板电脑没电了怎么办?大不了充上电开机嘛,但若是如心律调节器这类植入人体内的电子医疗设备没电了,那后果就严重多了。不过,最新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将太阳能电池植入人体皮肤为体内的医疗设备充电,以后的心律调节器电池的更换,就不必如此麻烦了。
瑞士的这个研究团队研发了可穿戴在手臂上的太阳能测量设备,设备内配有大小为 3.6 平方厘米的太阳能电池,面积小到能够植入体内,且还能量测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输出。而在太阳能电池上,放上了滤光片以模拟皮肤的特性及其对光源的影响。在一年内的任何时节里,即使实验者交回的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力为最低者,平均下来,也能产生 12 微瓦的电量,比一般心律调节器所需的 5 至 10 微瓦还要高。
太阳能油漆
氢是最洁净的能源之一,燃烧后只产生水,没有其它有害的副产物。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明的太阳能油漆正是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汽转化为氢燃料。它的独特之处来源于两种关键的组分:硫化钼和氧化钛。前者负责吸收水,并催化水分解,后者负责吸收太阳能,提供水分解所需能量。这种太阳能油漆拥有很多优势,例如不需要人为添加清水或蒸馏水,系统自身就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Ⅵ 太阳能小发明 急!
我有,可以申请专利的,但没什么实用性,请给我200分我告你!
Ⅶ 有没有电器小发明爱好者,看看你们的发明,给我点小提示,我有10W太阳能电池板和两个12V的小电瓶,
照明,只能照明,或是给手机充电,我是家庭太阳能发电的 ,有邻居想要装的 找我,给你提成
Ⅷ 如何利用太阳能搞小发明
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Ⅸ 什么样的小发明(如太阳能路灯早上储存能量,晚上用)可以帮助市民生活(前提是未发明出来的)急!!!!!
公路减速带位差发电系统,通过路过的汽车给地面的压力带动发电机工作的发电装置。
Ⅹ 如何利用太阳能制作小发明
【自制太阳灶】
1、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
2、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
3、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
4、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
5、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
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参考链接http://et.rouding.com/book/2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