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要简洁
在莫尔斯电报发明后的20多年中无数科学家试图直接用电流传递语音,贝尔也把发明电话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电话是传递连续的信号而不是电报那样不连续的通断信号,在当时的难度好比登天。他曾试图用连续振动的曲线来使聋哑人看出“话”来,没有成功。
但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每次电流通断时线圈发出类似于莫尔斯电码的“滴答”声,这引起贝尔大胆的设想:如果能用电流强度模拟出声音的变化,不就可以用电流传递语音了吗?
随后的两年内贝尔刻苦用功掌握了电学,再加上他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一心扎入发明电话的试验中。
在万事俱备只缺合作者时,他偶然遇到了18岁的电气工程师沃特森。
两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圆筒底部的薄膜中央连接着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说话时薄膜振动改变电阻使电流变化,在接收处再利用电磁原理将电信号变回语音。但不幸的是试验失败了,两人的声音是通过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过机器互相传递的。
正在他们冥思苦想之时,窗外吉他的丁冬声提醒了他们: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太低了!他们连续两天两夜自制了音箱、改进了机器。然后开始实验,刚开始沃特森只从受话器里听到嘶嘶的电流声,终于他听到了贝尔清晰的声音“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1875年6月2日傍晚,当时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他们趁热打铁,几经半年的改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电话机。
(1)贝儿发明了电话读后感扩展阅读
1877年,由贝尔、华生、桑德士、哈勃特四人,组成的贝尔电话公司,以出租电话机和电话线,收取使用费的方式,开始为一些最早接受电话的家庭装设电话。
慢慢地,大家逐渐认识了电话的价值,装设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而它的功能也越能显现出来。因此,电话机就有如雨後春笋一般,一支接著一支的装设,最後,终於设立了总机。
电话就以这种惊人的气势发展下去,贝尔电话就以这种惊人的气势发展下去,贝尔电话公司的业务日趋发达,最后改名为美国电话电讯公司,成为独占全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庞大组织。
说起来,把人的声音用电线传送到远处,并非是贝尔最早想出来的。自从摩尔斯的电讯成功以後,很多人都想实现这个构想,并且做了各种的努力。其中最成功的是德国的年轻天才约航‧菲立浦‧莱斯(1834~1874年)。
他在1860年制造怪形状的电话机。他的送话机是以木头刻成人耳形状,用猪肠膜代替鼓膜,受话机是用小提琴的弦装上缝衣针。
莱斯后来继续改良电话,但都没有广为社会所认识、接受,而不幸在贝尔的电话完成前,因病去世了。
B. 从贝尔发明电话机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没有他们的忘我创造,恐怕我们今天通讯仍然有信函或者必须面对面来到跟前才能解决吧……
结果,他们都忘记自己没时间拍拖,结婚,把善于发明创造的基因延续下来
C. 贝尔发明电话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
受家庭的影响,贝尔小时候就对语言很感兴趣。他喜欢养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他觉得动物的叫声美妙动听。上小学时,他的书本里,除了装课本书外,还经常装有昆虫、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师正在讲《圣经》的故事,忽然他书包里的老鼠窜了出来,同学们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内大乱。老师怒不可遏,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教。
不久,贝尔的父亲就将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儿。这位慈祥的老人虽然很疼爱孙子,但对孙子的管教十分严厉。祖父深谙少年的学习心理,他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硬逼贝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培养贝尔的学习兴趣入手。渐渐地,贝尔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成了优等生。贝尔后来回忆道:“祖父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的普通功课,我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耻辱。他唤起我努力学习的愿望。”
一年之后,贝尔又回到了故乡爱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贝尔觉得这种老式水磨太费劲了,要改进改进。于是,他查阅各种图书资料,设计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图。这图虽然画得不规范,但构想却十分巧妙。经过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变得十分灵活,比原来省力多了。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发明家”。
贝尔从这里看到了发明创造的意义。每一项的发明,都将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块基石。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美国波土顿大学,成为这所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贝尔在教学之余,还研究教学器材。
有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时发出的“嘀答”声一样。
“电可以发出声音!”思维敏捷的贝尔马上想到,“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用电传送声音。”
贝尔越想越激动。他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电学界的朋友,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议。然而,当这些电学专家听到这个奇怪的设想后,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多读几本《电学常识》之类的书,就不会有这种幻想了。”
贝尔碰了一鼻子灰,但并不沮丧。他决定向电磁学泰斗亨利先生请教。
亨利听了贝尔的一五一十的介绍后,微笑着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想你会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学语音的,不懂电磁学。”贝尔怯怯地说,“恐怕很难变成现实。”
“那你就学会它吧。”亨利斩钉截铁地说。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励,贝尔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决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发明电话。”
此后,贝尔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从阅读《电学常识》开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电磁研究动态。
有了坚实的电磁学理论知识,贝尔便开始筹备试验。他请来18岁的电器技师沃特森做试验助手。
接着,贝尔和沃特森开始试验。他们终日关在试验室里,反复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可一次次都失败了。“我想你会成功的”,亨利的话时时回荡在贝尔的耳边,激励着贝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研制工作中去。
光阴如流水,两个春秋过去了。
1875年5月,贝尔和沃特森研制出两台粗糙的样机。这两台样机是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这样,人对着它讲话时,薄膜受到振动,炭杆与硫酸接触的地方电阻发生变化,随之电流也发生变化;接收时,因电流变化,也就产生变化的声波。由此实现了声音的传送。
可是,经过验证,这两台样机还是不能通话。试验再次失败。
经反复研究、检查,贝尔确认样机设计、制作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失败了呢?”贝尔苦苦思索着。
一天夜晚,贝尔站在窗前,锁眉沉思。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吉他声。那声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极了!
“对了,沃特森,我们应该制作一个音箱,提高声音的灵敏度。”贝尔从吉他声中得到启迪。
于是,两人马上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一时没有材料,他们把床板拆了。几个小时奋战之后,音箱制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对带音箱的样机进行试验。贝尔在实验室里,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贝尔一面在调整机器,一面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
忽然,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沃特森高兴地从那一头冲过来。他顾不上看贝尔受伤的地方,把贝尔紧紧拥抱住。贝尔此时也忘了疼痛,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夜里,贝尔怎么也睡不着。他半夜爬起来,给母亲写一封信。信中他写道: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未来,电话将像自来水和煤气一样进入家庭。人们各自在家里,不用出门,也可以进行交谈了。”
可是,人们对这新生事物的诞生反应冷漠,觉得它只能用来做做游戏,没什么实用价值。
贝尔一方面对样机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的使用价值。
两年之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首次长途电话试验(两地相距300公里),结果也获得成功。在这以后,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
D. 贝尔发明了电话,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电话机是美国人A. G. 贝尔于1876年发明的。他用两根导线连接两个结构完全相同、在电磁铁上装有振动膜片的送话器和受话器,首先实现两端通话。但通话距离短、效率低。1878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使电话机送话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话器结构也有改进。最早的电话机是磁石电话机,靠自备电池供电,用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1880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改由共电交换机集中供电,省去手播发电机和干电池。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从而把电话通信推向一个新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除脉冲发号方式外,又出现了双音多频(DTMF)发号方式。随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双音频按键电话机已逐步普及。电子电话机电路正在向集成化迈进,话机专用集成电路已广泛用于话机电路各组成部分。各种多功能电话机和特种用途电话机也应运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块集成电路上的电话机。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话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正在出现。
最初的电话机(终端)是由微型发电机和电池构成的磁石式电话机,打电话时,使用者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对方,对方启机后构成通话回路。后来,1877年爱迪生(T.E.Edison)发明了碳素送话器和诱导线路后通话距离延长了。同一年又发明了共电式电话机。1891年终于发展到A.B.Strowger发明了自动式电话机。
1、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改变人们的作息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变化。
;
2、推动了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了很大促进作用;
4、信息化时代到来进程加快。
5、电话产生的电磁波也会对人的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
E. 《电话的诞生》读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花的学校”中的《电话的诞生》。
这篇课文讲了,1875年,外国的贝尔和华生两位科学家研究发明了电话。他们辛苦了很长时间,费劲了心血,终于成功的发明了电话机。我真为他们自豪,为他们骄傲。现在想起来以前没有电话,信息传达多么不方便呀!现在有了它,又有了手机,真的太方便了,无论走到哪里,想和谁说话就容易多了。
看了这篇课文,孩子的认识很深。有好多很好奇的一些其他的问题问我。这是,看起来孩子有很多想知道的东西。我说,电话的发明就是科学,只有掌握科学知识,人们才能更加强大,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
F. 从贝尔发明电话机的故事中你收到什么启发
独立思来考、
正确的心态、源
顽强的意志、
目标、
创新、
协作、
以上都是贝尔身上展现的人类优秀的气质,但是你不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独立思考吗?一个人,尤其一个男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的,会影响一生。
我想应该思考几个问题
贝尔为什么去发明电话机?
贝尔受他祖父的影响是什么?
贝尔是怎么在偶然的试验下突发奇想要去发明电话机的?
贝尔在发明电话机的时候如何去寻找帮助?
贝尔在试验失败后是怎么处理的?
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人应该具有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主动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啊。我觉得这就是贝尔故事的最大启发吧!
上面的都是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参考下,但是要自己多也想想。
G.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动手设计了中心设置磁舌簧的发话器。这种发话器能传递各种频率的声音,振动舌簧通过电磁感应转换为各种电振荡。同样结构的装置放在一定距离的另一端,作为接收机用。1876年2月14日,这项发明获准专利登记。
在贝尔发明电话之后,大发明家爱迪生和休斯等人都对电话作过很多改进和完善,他对贝尔的电话结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用碳粒接触来控制电流强度。使电话传送声音的效率逐步提高,功能日趋完善。
当时,从事电话发明的决非贝尔一人。其中,美国发明家格雷的成就也非同凡响。19世纪70年代,格雷首先设计了一套"情侣电报装置"。他使用两个罐头盒,每只盒子底部由一条绷紧的绳子连结起来。当一个人对着一端罐头讲话时,振动通过绳子传达给另一端罐头。
这个实验使格雷认识到人的声音由各种不同的频率的音调构成,如果能设计出合适发话器,再把声调变成电的讯号,传递后再在另一端变为话音,这不就实现远距离通话了吗? 格雷的设想虽好,但是只是设想,并没有实现。
(7)贝儿发明了电话读后感扩展阅读:
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
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
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H. 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早期的人工电话交换机。它能为50家电话用户提供服务
I. 以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为主题写日记200字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