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300多年前在芬兰,有个叫列文虎克的年青人,他特别喜欢磨制镜片,用自己磨制的镜片观看各种微小的东西。他磨呀磨,双手生满了老茧,一生中磨制了400多块镜片。最小的镜片有针头大小,而最大的放大倍数竟达300倍。他把镜片安装在金属架上,就成了最早的显微镜。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的原生物,并研究了低等动物的繁衍过程,成为人类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
B. 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
荷兰人,列文虎克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显微镜下,就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这
里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微生物)生活着。第一个揭开这个惊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因为家境贫寒,16岁便离开学校当
了学徒。在好奇心驱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时间都用来研究、磨制、装配
玻璃透镜。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
开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透镜装配成的显微镜,观察蜜蜂蜇人的
“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虫的腿等等。随着制镜手艺的不断提
高,列文虎克制成了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这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浸剂,惊奇地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
“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他把这些“小虫子”叫作“微动物”,这就是
首次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认为自己发现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这一消息公诸于众。此后,每当他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便写信报告当时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77年,他报告自己
观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报告发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为了
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
徒终于成了著名科学家。
C. 最早发现病菌的人是谁
现在,人们还经常听说什么“艾兹病病毒”、“蘑菇病病毒”等等,“病菌”和“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又是被谁最早发现的呢?
其实,“病菌”和“病毒”都是可以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它们非常非常小,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样子。它们都是被法国杰出的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现的。
巴斯德于1822年12月27日生于法国汝拉省的多尔。他在偶然中,采用了一种特殊方法,得到了分离的两种结晶,对立体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使他载入史册的却是他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即是“病菌”和“病毒”的发现。
1865年,欧洲蔓延着一种可怕的蚕病,法国南部的蚕也大批大批的死掉,使南方的丝绸工业遭到了严重打击。人们向当时是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巴斯德求援。他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到法国南部实地调查。他首先取来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仔细观察,一连几天和助手通宵达旦地工作。
很快,他通过显微镜发现蚕和桑叶上都有一种椭圆形的微粒。这些微粒能游动,还能迅速地繁殖后代。他找来没病的蚕和从树上刚摘的桑叶,在显微镜下,没发现那种微粒。“这就是病源!”巴斯德兴奋地叫了起来。他立即告诉农民,把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统统烧掉。这样,蚕病被控制住了。
通过蚕病事件,巴斯德为人类第一次找到了致病的微生物,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病菌”。怎样防止蚕病传染呢?巴斯德带了病蚕回巴黎的实验室进行研究。两年之后,他找到了防止的方法:把产完卵的雌蛾钉死,加水把它磨成浆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蚕有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烧掉;蚕没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留下,用没有病菌的蚕卵繁殖,蚕病就不会传染。
1880年,法国鸡霍乱流行,怎样才能使鸡不得传染病呢?这成了巴斯德新的研究课题。不久,他向科学院送上了自己的研究报告,他发现了传染病的免疫方法。巴斯德把导致鸡霍乱流行的病菌浓缩液注射到鸡身上,当天鸡就死了。病菌浓缩液放了几个星期之后,巴斯德又给鸡注射,鸡却没有死。经过多次实验,巴斯德认识到,病菌放一段时间之后,不仅毒性大为减少,而且还有抗病的效力。这样,他就制成了鸡霍乱疫苗,注射后,能增强鸡的抵抗力,防止霍乱传染。
掌握了制造疫苗的方法之后,巴斯德开始研究人类致病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多种病菌。他还发现在高温下,病菌很快就会残废,于是他向医生宣传高温杀菌法,可以防止病菌传染。现在,我们医院里使用的医疗器械,都要用高温水蒸气蒸煮,这就是用巴斯德发明的消毒方法,后人叫它“巴氏消毒法”。他组织学生们和助手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制成了伤寒、霍乱、白喉、鼠疫等多种疫苗,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现在,儿童要打防疫针,这种免疫方法,就是巴斯德发明的。疯狗咬人,人就会得“狂犬病”,全身抽搐而死。巴斯德在显微镜仔细观察狂犬的脑髓液,没有发现病菌。可是把狂犬髓液注射进正常犬的体中,正常犬马上就会得病死掉。“这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源!”巴斯德惊奇地对助手们说。人们就把这种比细菌还小的生物病源叫做“病毒”。
D. 是谁最早发现了细菌
第一个揭开这个惊奇世界秘密的,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随着制镜手艺的不断提高,列文虎克制成了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这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一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浸剂,惊奇地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他把这些“小虫子”叫作“微动物”,这就是首次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1677年,他报告自己观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报告发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E. 细菌的发现者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故不符合题意;B、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符合题意;C、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故不符合题意;D、珍妮•古多尔,英国动物学家,中学毕业后只身进入非洲丛林与野生黑猩猩为伍,在动物研究史上第一次揭开了野生黑猩猩行为的奥秘,珍妮•古多尔的发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是关于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的选择题。
F. 最先发现细菌的是谁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显微镜下,就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这
里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微生物)生活着。第一个揭开这个惊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因为家境贫寒,16岁便离开学校当
了学徒。在好奇心驱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时间都用来研究、磨制、装配
玻璃透镜。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
开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透镜装配成的显微镜,观察蜜蜂蜇人的
“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虫的腿等等。随着制镜手艺的不断提
高,列文虎克制成了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这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浸剂,惊奇地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
“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他把这些“小虫子”叫作“微动物”,这就是
首次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认为自己发现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这一消息公诸于众。此后,每当他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便写信报告当时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77年,他报告自己
观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报告发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为了
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
徒终于成了著名科学家。
从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奋了,成果也不断产生。1684年,他通过观察
血液,准确地描述了血红细胞。1702年,他在观察轮虫时,偶然发现雨水
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做了一个实
验:收集开始下雨时的雨水来观察,里面并没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观
察,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在雨水中。因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
个结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以后经过对昆虫、海贝和
鳝鱼等的研究,列文虎克进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从河泥或沙子中产生的,
而是和动物一样,有卵、幼虫等完整的繁殖过程。这一有趣的发现使列文
虎克名扬世界。
G. 是谁先提出的细菌概念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mhoek,1632-1723)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后来,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1] 。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βακτηριον,意为“小棍子”。
H. 是谁发现了细菌
列文虎克,荷兰人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显微镜下,就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微生物)生活着。第一个揭开这个惊奇世界秘密的,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因为家境贫寒,16岁便离开学校当了学徒。在好奇心驱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时间都用来研究、磨制、装配 玻璃透镜。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
开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透镜装配成的显微镜,观察蜜蜂蜇人的“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虫的腿等等。随着制镜手艺的不断提高,列文虎克制成了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这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浸剂,惊奇地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他把这些“小虫子”叫作“微动物”,这就是首次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认为自己发现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这一消息公诸于众。此后,每当他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便写信报告当时世界最著名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77年,他报告自己观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报告发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 (即酵母菌)。
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为了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徒最终成了著名科学家。
I. 谁知道细菌是谁发现的是怎样发现的
是一个叫列文的人发现的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显微镜下,就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这
里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微生物)生活着。第一个揭开这个惊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因为家境贫寒,16岁便离开学校当
了学徒。在好奇心驱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时间都用来研究、磨制、装配
玻璃透镜。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
开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透镜装配成的显微镜,观察蜜蜂蜇人的
“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虫的腿等等。随着制镜手艺的不断提
高,列文虎克制成了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这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浸剂,惊奇地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
“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他把这些“小虫子”叫作“微动物”,这就是
首次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认为自己发现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这一消息公诸于众。此后,每当他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便写信报告当时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77年,他报告自己
观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报告发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为了
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
徒终于成了著名科学家。
从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奋了,成果也不断产生。1684年,他通过观察
血液,准确地描述了血红细胞。1702年,他在观察轮虫时,偶然发现雨水
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做了一个实
验:收集开始下雨时的雨水来观察,里面并没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观
察,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在雨水中。因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
个结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以后经过对昆虫、海贝和
鳝鱼等的研究,列文虎克进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从河泥或沙子中产生的,
而是和动物一样,有卵、幼虫等完整的繁殖过程。这一有趣的发现使列文
虎克名扬世界。
希望可以帮到你 呵呵~~
J. 细菌是谁发现的
滴普通的雨水放到显微镜下,就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这
里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微生物)生活着。第一个揭开这个惊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纪最著名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因为家境贫寒,16岁便离开学校当
了学徒。在好奇心驱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时间都用来研究、磨制、装配
玻璃透镜。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
??开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透镜装配成的显微镜,观察蜜蜂蜇人的
“针”,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虫的腿等等。随着制镜手艺的不断提
高,列文虎克制成了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这是当时最好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浸剂,惊奇地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
“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他把这些“小虫子”叫作“微动物”,这就是
首次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认为自己发现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这一消息公诸于众。此后,每当他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便写信报告当时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77年,他报告自己
观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报告发现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颗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放大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为了
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
徒终于成了著名科学家。
??从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奋了,成果也不断产生。1684年,他通过观察
血液,准确地描述了血红细胞。1702年,他在观察轮虫时,偶然发现雨水
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做了一个实
验:收集开始下雨时的雨水来观察,里面并没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观
察,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在雨水中。因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
个结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以后经过对昆虫、海贝和
鳝鱼等的研究,列文虎克进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从河泥或沙子中产生的,
而是和动物一样,有卵、幼虫等完整的繁殖过程。这一有趣的发现使列文
虎克名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