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爱发明里面有没有人发明的烟花那个发明节目叫什么
发个鬼,
以礼花弹为典型例子,
都是老外公开应用了80多年的东东啦。
没有俺们想象的空间。
不要异想天开,自以为是。
在兔子国,安全火药、无烟火药、无硫磺火药、低温火药的等等,根本无法也无需“发明创造”,到现有公开免费的文献库中就能检索到:目前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近1000万种,经常使用的也有七、八万种。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称CAS登录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 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经登记了27,655,947种物质最新数据,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
从运载火箭、导弹的固体、液体、气体推进剂、各种火工材料、冷焰火、所有的炸-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都已经开拓完全啦。
B. 导弹的发明
1936年,在德国佩内抄明德的火袭箭研究中心,由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的“复仇使者”计划展开。
1939年,德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导弹A-1,人类军事武器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2年,又成功发射了V-1导弹和V-2导弹,1944年6月到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
而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主导研制。
C. 导弹谁发明的
导弹之父沃纳·冯·布劳恩,人类导弹技术的开创者。
沃纳·冯·布劳恩1912年生于德国,后随全家移居柏林。沃纳·冯·布劳恩的母亲是一位出色的业余天文学爱好者。她送给儿子的一架望远镜激发了布劳恩对宇宙空间的兴趣,成了一个大科学家成长历程的开端。
1920年后,德国在首都柏林建立了火箭导弹试验场,学生时代的沃纳·冯·布劳恩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探险精神。13岁时,他在柏林豪华的使馆内用一个自制的小火箭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火箭实验,也因此被警察抓住。他的好奇心使他不断地实验自制火箭。然而也因此耽误了复习功课,使他成绩平平,在一次考试中,数学、物理都不及格。
1934年,德国先后在柏林火箭试验场测试发射了几枚A﹣1型火箭。而这一年,年仅22岁的沃纳·冯·布劳恩以一篇火箭技术的论文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写的毕业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各个方面。
1936年,德国佩内明德的火箭研究中心建立的重点项目,由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计划,沃纳·冯·布劳恩作为主导者领衔执行V-2工程。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导弹A-1从德国成功发射,人类军事武器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时代。1942年又成功发射了V-1导弹和V-2导弹,1944年6月到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而这些导弹都是由沃纳·冯·布劳恩主导研制。
D. 导弹最早是谁发明的
导弹之父-冯.布劳恩 1912年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受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博特影响,专注于火箭制造。二战中是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是二战中德国V2火箭计划的主要创造者。二战结束后,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计划。参与探险家一号(美国首颗卫星)计划,以及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也是其事业的颠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给英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武器是德国的V—2火箭,当时又叫“飞弹”。V—2工程起始于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学博士冯·布劳恩主持,是1936年后在佩内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A系列火箭经过许多新的改进,性能大大提高,由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所以代号变为V—2、V—2工程开始于1940年,目标是扩大容积和承载重量 ,以容纳自控,导航系统和战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试验成功,年底定型投产。从投产到德国战败,纳粹德国共制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于袭击英国和荷兰。 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重13吨,直径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弹 头重1吨。V-2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执行。V—2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没法考证是某个人了 导弹的起源与火药和火箭的发明密切相关 火药与火箭是由中国发明的 南宋时期 不迟于12世纪中叶 火箭技术开始用于军事 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 约在13世纪 中国火箭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 18到19世纪火箭武器进展不大 直到1926年 美国才第一次发射了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20世纪30年代 由于电子 高温材料及火箭推进剂技术的发展 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纪30年代末 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 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1939年发射了A—1、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经验应用到V—1导弹和V—2导弹上。 1944年 6到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 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 但均未投入作战使用 。
E. 钱学森做了哪些导弹
1960年11月5日,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几个月之后,我国第一枚仿制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
1964年7月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F. 谁发明了导弹
是冯·布劳恩来
导弹之父冯·源布劳恩人类导弹技术的开创者,1936年在德国佩内明德的火箭研究中心建立的重点项目,由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计划,他作为主导者领衔执行V-2工程。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导弹A-1从德国成功发射,人类军事武器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时代。1942年又成功发射了V-1导弹和V-2导弹,1944年6月到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而这些导弹都是由“冯·布劳恩”主导研制。
G. 关于钱学森回国发明导弹的故事
当年国内奇缺研制导弹、原子弹的人才,陈赓向周恩来等领导人建议,要争取留美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两位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罗时均、庄逢甘对陈赓说,钱学森教授原来是准备跟我们一起回国的,美国不准钱学森回国。他们说:钱学森教授是搞空气动力学的,在航空理论方面很有成就,他很愿意回国工作。
陈赓听了以后说,钱学森教授不仅有科学知识,是科学家,而且很有组织能力,他又愿意回国。我们无论如何要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把钱教授动员回国。陈赓很快向周总理汇报了,总理非常赞同。
1955年1月15日,在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上,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4月,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1955年10月8日,经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周恩来总理的精心策划安排下,钱学森教授冲破重重阻挠,终于从美国回到了祖国,安排在北京住下。11月22日至12月21日,钱学森由朱兆祥等人陪同到东北考察。“先考察了沈阳、鞍钢、歼击机厂、发动机厂等军事工业,接着又去长春汽车制造厂参观,又提出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因为当时的哈军工是重点保密单位,所以接待部门立即向陈赓作了报告。陈赓听说钱学森要参观哈军工,连夜乘专机从北京飞回哈尔滨迎接钱学森。陈赓在欢迎词中说:“我们军事工程学院是敞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的,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有什么密可保。”
钱学森在哈军工的两天访问中,陈赓一直陪同他参观。在学院陈列馆,有许多从朝鲜战场上缴获来的美军飞机、坦克、带有无线电引信的炮弹等,陈赓笑着说:“这都是美国人的东西,保什么密?”
其实,有关钱学森的回国,早已引起陈赓的关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北京后,陈赓曾立即向彭德怀建议:哈军工有懂航空、火箭的专家和教授,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最好请钱学森去参观一下,听听他对中国研制火箭的意见。
(7)我爱发明导弹扩展阅读:
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建在普通两层楼里
《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是钱学森于1956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下起草的。
钱学森儿子钱永刚说:“当时中国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下决心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开始研究我们自己的火箭和导弹。我父亲在美国就是做这种航天的规划,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也没有依赖别人。这份意见书,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第一份规划。”
在这件展品旁边,有一张不起眼的两层楼房黑白照片。钱永刚介绍,这就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10月。
“这里原来是一个部队医院,把医院迁走后,包括父亲在内的我国第一代航天人,就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最早的初创工作。当时在基地的人,他们都是野菜充饥,非常艰苦,国家也不可能给很多钱。在那么一个条件下,全国支持航天事业,把第一枚导弹做成了。”
H. 我今天无意中看见央视十套有个我爱发明以水为刀,能把玻璃严丝合缝的切割甚至导弹切割……
水刀切割在玻璃加工 金属加工方面已经有10多年的应用了,主要是靠很大的水压和水里添加的研磨料对待加工物品进行切割,这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国内大约用了不到20年,国外已经用了近3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