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医疗防护服,是什么样子的呢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人类社会饱受影响,但是随着各国开展的各种防疫措施,疫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控制,尤其是我国。疫情虽然可怕,但是团结起来的人类,依然可以战胜它。
说起防疫,在人类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防疫过程中,各种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的发明,使得人类卫生事业和医疗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医疗防护服是现代防疫手段的基本装备,既保护了医生和护士,也有效防止病患被进一步地感染。
由于是为了使医生可以不直接接触病患才被发明出来,所以"鸟嘴医生"可视为现代医疗防护服的开先河之作,也让人联想起那时候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悲惨过往!
Ⅱ 各国生物武器概况有哪些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利用间谍撒播马鼻疽杆菌及炭疽杆菌感染对方的骡马。这是20世纪生物武器的第一次应用。1917年德国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撒播过污染细菌战的水果、巧克力和玩具。但德国更信赖化学战。由于德国的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放弃了生物武器计划。
但生物武器的发展却进入了一个世界性的繁荣时期,各个大国都制定了生物武器研制计划,进行生物武器研制,并且还公开或秘密的应用于实战。
英国
1916年,英国于波顿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此后波顿成为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生物化学武器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顿基地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事实可以印证,1942年英国曾计划并生产500万块的混有炭疽杆菌的饲料饼,准备投放到德国居民点,但该计划取消。1941年10月,英国军情五处在类人猿”计划中,用肉毒素刺杀了德国纳粹头目赖因哈德·海德里希。但是随着欧洲战场吃紧,英国放弃了巨大的生物武器研发计划,转为和美国、加拿大共同研发生物武器。
日本
1935年,在哈尔滨建立细菌战研究所,名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代号“731”,附设监狱和实验场。731部队进行人体的活体试验,遭杀害者达10 000人以上。1940年、1944年日军在我国浙江、湖南、河南等地空撒布伤寒杆菌、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致使霍乱流行,仅感染鼠疫致死者达700多人。日本在承德撒布霍乱弧菌导致万余人死亡,而且也导致1 700日本士兵死亡。“731”部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发明了装有活体跳蚤的陶瓷炸弹。此外,日本还在战俘营中用霍乱弧菌进行屠杀。尽管日军屡次应用,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效果甚微。战败后,日军大规模的生物武器计划终结。后来美国以包庇战犯为条件,获得了日军的技术成果。而且,美国的生物武器投送技术受到“731”的巨大影响。
前苏联
前苏联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土拉弗朗西斯菌,但战果不祥。前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武器研究和储备,这可以从以下事件中得到验证。前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被怀疑使用BW;1979年4月,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工厂发生一起炭疽芽孢杆菌气溶胶外逸事件,导致上千人死于肺炭疽。1982年,前苏联援助越南在柬埔寨战争中曾使用过镰刀菌(TS)毒素黄雨。80年代,前苏联还制定了针对美国的大规模生物武器袭击计划。而且,前苏联生物武器储备全球第一。
其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南非在生物武器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未有大规模应用。伊拉克、古巴等后起国家也大力发展生物武器。
但在冷战期间,生物武器的发展却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只有美国的生物武器政策实现了转变;而且美国生物武器发展最为完善,资料最为公开,生物战实践充分,生物武器决策最为理智,所以下面详细介绍美国的生物武器发展和政策的变化。
美国
美国在一战后开始发展生物武器,而且也参与针对生化武器的军备谈判,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1925年6月17日,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但《日内瓦协定》只能在禁止生化武器的首次使用方面发挥作用,在以“防御”为目的的研制和储备不违反这一协定。
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新型的生物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德国或日本可能发动的首次生物武器袭击”,属于防御性质。在1941年,美国开始和加拿大、英国合作研究和生产炭疽炸弹,并进行肉毒素的野外散布实验。英国此时因为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制生物武器,并派出生物武器专家常驻美国,指导美国生物武器的研制,1942年,美国认为其生物武器的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二战后,美国俘获“731”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经费投入。
1952年初,美军向朝鲜的朔宁、平康等地投放了带有细菌的苍蝇和昆虫,2月美机对铁原地区的志愿军阵地投掷了大量的昆虫,此后发生了著名的宽甸事件和甘南事件,这两起在中朝边境的平民区投放细菌容器的军事行动被“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证实。
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对朝鲜平壤市、江原道、咸镜北道、黄海道,对中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多次发动了轰炸,轰炸中使用了生物武器,就对美国空军飞机出动的架次、轰炸后发现的各类昆虫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细菌学实验鉴定后表明,这些昆虫带有鼠疫、霍乱以及其他传染病菌。详见《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始终没有承认。
1962年1月美军在新竹布洒了1 000加仑的落叶剂,1962年9月3日到10月11日,在金瓯半岛布洒橙剂,美军对越南使用的6种植物杀伤剂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但使越军不能得到粮食,生存变得困难,而且使25 000平方千米的森林遭到破坏,13 000平方千米的农作物被杀死,153?6万人中毒,死亡3 000余人,其中包括平民。
1969年,美国基于以下3个理由对生物武器的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①由于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战略,美国大力削减军费。②生物武器耗资巨大,但性能不稳定,作战效果差。③美国急于改变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而生物武器的使用已经泛化为道德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成本太高。美国生物武器政策改变表现为:①重视化学武器,轻视生物武器;②重技术储备,轻装备部队,在研究中重防御技术和探测技术;③将生物武器泛化为道德问题,制约他国。
70年代,鉴于前苏联生物武器的巨量储备,美国相应的提高生物武器军备,但未到达收缩前水平。美国一方面保持对前苏联的威慑平衡,另一方面进行军控谈判,并在舆论上对前苏联进行制约。
在里根执政时期,中央情报局获得了前苏联进攻性生物战计划的确切信息,美国大大加强了对生物武器的研究,以对抗前苏联所谓的即将到来的“生化威胁”。但是美国此时的重点是二元化学毒剂;在生物武器领域,美国只是进行生物武器基因化的技术储备。
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查。并以之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且对伊朗、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家进行指控;还和前苏联国家展开军控合作。尽管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挥舞道德大棒,但美国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生物恐怖袭击、基因武器、人种炸弹等诸多概念。
在遭受炭疽袭击后,美国将生物武器的军事用途向国土防御和公共安全领域倾斜。现在美国提出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的概念。知识点生物战剂的缺点
生物战剂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一般认为生物战剂是战略武器,不是很好的战术武器。使用生物战剂必须考虑气象和气候条件,因为风速和风向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在投放毒气时,因为没有考虑天气因素而遭到可怕的自我伤亡,即“蓝方针对蓝方”的伤亡。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物战剂需要几天才能使人丧失能力或被杀死。生物战剂对部队没有持久的影响。生物战剂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在此时间内,如果不穿防护服,无法占领使用过生物战剂进行控制的敌军地区,但等生物战剂失效后可以进入那个地区。
生物战剂有天然的敌人。除了受天气影响外,紫外线能够杀死它们;干燥环境不利于它们生存。还有一个问题是使用生物战剂将受到世界舆论攻击,引发政治问题。今天传媒这么发达,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看到新闻节目中出现敌方老百姓被生物战剂杀伤的悲惨镜头。即使最狂热的恐怖主义者也要三思而后行。
Ⅲ 目前阻碍人类登陆火星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目前阻碍载人登陆火星的最大难题是没有钱,太空和火星表面的恶劣环境条件排名第二。
人类身体的脆弱性对这两件事都有很大的贡献:发射无人载具上去确实很贵,但比起送个人和维持人生命的设备与物资来就简直是不要钱。
前往火星的单程旅行中人体受到的辐射量逼近安全限度。给航天器额外的辐射屏蔽?那得加钱,加很多。目前将1千克物资送到火星轨道需要约4.5万美元,降落的难度还会随载荷规模增加而提升,进而要求更多的研发资金。
如果你要将宇航员送上火星再在短时间内返回地球,需要发射数倍的质量来提供返程的燃料。如果你要宇航员在火星上生活一段时间、自行产出甲烷之类给航天器装填返回地球用的燃料,或者让宇航员建设火星基地,那就要长时间面对火星环境和人类脆弱的身体。
火星地表的重力大约是地球的37.5%,长期生活在这样的低重力环境会造成不可抵御的伤害,还可能破坏人的生殖能力。火星地表强烈的辐射对人是致命的。生活在火星地下或建设具有辐射屏蔽作用的厚重基地可以减缓辐射的损害,但随着在火星上生活的时间延长,癌症发病率将出现几何级数上升。火星古代火山活动留下的熔岩管由于低重力而有地球上熔岩管的十倍宽,有科学家打算让宇航员住到那里面去,但那是需要你手动通风的复杂盲管,里面全是火山岩,住进去就像穿越回了200万年前。
人类是否可以在火星上完成繁衍目前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火星的强辐射对人类胚胎没有任何好处。虽然精子可以运动,但由于低重力,发育中的胚胎在子宫里的位置将偏高,可能对孕妇的横膈膜产生压迫、引发呼吸困难。低重力环境也可导致妊娠阶段异常,出现大量早产。不过,如果你有资金多送物资过去,我们可以用自转环状构造模拟地球重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谓火星基地里的人们不得不一直生活在采用人工光源的地下设施或厚重掩体里,整月不见天日,最大限度控制外出时间。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将导致其它健康问题:精神沮丧,视力减退,高血压,缺乏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迟钝和注意力涣散。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宇航员活动空间造得巨大并配备多样化的娱乐设施,那么施工计划的设计安排、工程机械、给它们供能的核电池与大量太阳能板、清理灰土用的工具等等以及它们的运费,请。
此外,火星基地和空间站一样缺乏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体微生物菌落平衡也有害。从地球上大量搬运土壤?每千克的运费,请。
马斯克多次声称SpaceX Starship的运营成本最终会降到只有燃料费和维护费,就像客机一样,以便进行成规模的火星移民。在这种情况下,将1千克物资送到火星轨道需要约100美元。这中间横着巨大的技术鸿沟,SpaceX在一点点填。但是,如果你有450倍于SpaceX的预算注入,用现在的火箭就可以办到他许诺的那些事情……这就是钱的问题了。
Ⅳ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面料对身体有害吗
项目名称 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
项目简介 功能性医卫防护产品如医疗防护口罩、手术防护服等面大量广,是我国市场急需、同时也是应对疫情、灾害重要的战略物资。功能性医卫防护产品对基础非织造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和指标要求,但国内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功能性、专用化产品匮乏,高品质产品仍依赖国外进口。该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编号:2011BAE10B01)支持下,发明了一系列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形成了复合结构非织造医卫防护材料成型、固结与功能性整理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医卫防护材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客观评价 该项目验收意见:“技术成熟,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功能性医卫材料,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查新结论:“课题具有新颖性”; 咨询报告结论:“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实现了纺熔、热风穿透粘合、水刺等基础非织造材料,以及防护口罩、手术服、妇婴用品等制品产业化,产品已扩大应用并出口,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多层复合功能性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310179919.7 2015年4月22日 1639437 东华大学、山东颐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庆生、靳向煜、顾其胜、吴杰、王娅、吴海波、殷保璞、王荣武、王洪、张初阳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合成有序层状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中国 ZL201410352447.5 2016年8月24日 2192982 天津工业大学 纪秀杰、付冉冉、程博闻、刘超、陈璐扬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导向吸湿性外科血管手术医用水刺非织造材料 中国 ZL201010607652.3 2013年7月24日 1239883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非织造布在线驻极接收装置 中国 ZL201410575800.6 2016年8月17日 2178120 江苏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 郁杨 有效
发明专利 便携式抗拉伸救灾战地急救手术台布的生产工艺 中国 ZL201110441038.9 2014年5月7日 1397622 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蚕丝/ES半开孔结构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310480254.3 2016年6月8日 2107668 东华大学 靳向煜、王娅、吴海波、殷保璞、王洪、黄晨、黄健华、陈晶晶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湿巾材料的制造方法 中国 ZL200910053210.6 2011年4月27日 768609 东华大学 靳向煜、姜雯、郭莎莎、梁艺乐 有效
发明专利 珍珠纤维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中国 ZL201110441030.2 2014年6月25日 1426129 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蚕丝纤维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中国 ZL201110441037.4 2014年6月25日 1425157 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洪桂焕、徐寿明、韩旭 有效
发明专利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熔喷超细纤维主体直径方法 中国 ZL201110165831.0 2013年4月3日 1169493 东华大学 王荣武、吴海波、张贤淼、陈泽芸、张思云、殷保璞、靳向煜 有效
主要完成人情况 靳向煜(东华大学),程博闻(天津工业大学),吴海波(东华大学),徐寿明(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郁杨(江苏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胡修元(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等2011年至2013年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编号:2011BAE10B01),2014年6月通过课题验收。东华大学与浙江和中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开始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水刺非织造工艺技术及产品,合作项目“高效节能减排水刺关键技术及纤维素纤维功能性产品应用”获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天津工业大学与江苏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4年开始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双驻极高效低阻熔喷非织造材料工艺及装备技术。
Ⅳ 能检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口罩或将面世,你如何看待这项发明
它是一款安全便捷的惠民发明。
每一次的成功都需要无数先驱者前仆后继呕心沥血才得以完成的科技新领域的发明不单单只是为了那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的远大梦想,更多的是惠民。无论是新交通工具的迅疾启航,还是攻克各种艰难治愈疾患的手段或者药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莫大的骄傲与欣慰,而检测口罩的即将问世将会给各个角落的人民,特别是医护人员带来莫大的安全感与便捷感。
这项技术原本是用作镶嵌在衣服或者饰品中的,无细胞合成不仅避免了最后的结果因为细胞的变异而产生误差,也防止其对皮肤造成伤害,冻干技术更有利于将其放置或编织进软性布料里以随身携带。
鉴于现下是病毒持续期,口罩成了日常出门必备装备,也是最便宜有效的防毒神器,因此如果把这项技术搁置在口罩中不仅更直观,也不怕更换衣物带来的检验遗漏,特别是对于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一线人员来说更是无法利用自身衣物中的生物成分去等待检验结果,而将生物技术放置到防护服中面积过大又会造成浪费,口罩是最好的选择。
Ⅵ 假如所有的老鼠都有了高于人类的智商,会发生什么
真是这样的话那人与人之间就没有斗争了,就象现化动物与动物之间智商差不多的情况下,谁见过哪个动物把它的同种系当成天敌呢?
Ⅶ 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想发明什么作文400字
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小发明作文300字范文我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小发明。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科学家们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以前的电视塔不牢固,猛烈的风一秒钟就可以飞行80米远,像这样的风,就可能把电视塔吹倒,人们从杉树身上得到了启示,把电视塔修得像杉树一样的形状,这样就好了,不管风吹雨打,电视塔也倒不了;科学家还从鲨鱼的皮肤上也得到了启示,发明了游泳衣,减少了水的阻力……
我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小发明。
壁虎的手脚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墙壁上爬,而不会掉下来。我要设计出一种像壁虎手脚那样的鞋,这种鞋的名字叫“吸力无敌”。可方便了,在工人刷墙时,不用带上梯子,只需要一双“吸力无敌”鞋就可以开工了,它不仅吸附力,还可以减轻你的体重,即使是倒着刷墙也不会掉下来,鞋的右边有两个按钮,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它就可以让你在墙上上下移动,绝不会摔下来,按红色的按钮就可以下来了。你们觉得方便吗?等以后我真的发明了“吸力无敌”,我一定会送给刷洗、修建房屋的工人们。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我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设计出更多的小发明。
看了动物世界这本书,我从书中了解到啄木鸟、食蚁兽的生活特性和特异能,从它们身上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同时也得到一个启发:在农村果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害虫钻进树干、成熟的果子里,为了保护果林,农民们只得不断地大量喷农药,这样的结果呢?不但成本高,而且人们在食用时,超标的农药让人们望而生畏,如果灭虫不及时,人们也只得把那些“无药可救”的果树心痛地砍掉.在现代化的农村里,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啄木鸟来帮果树们看病.大自然给人们有许多的启示,飞机是根据蜻蜓发明的、流状形的轮船是仿照海底的鲸发明的,那么我在想:我们何不仿照啄木鸟的嘴和食蚁兽的舌头来制造一种轻便的灭虫机呢?在这种灭虫机里,我们可以装一块电脑芯片,这样,它就可以准确无误探测到病树,然后,我们可以按一下手柄上的一个红键,从那里面就会弹出一个类似啄木鸟的嘴一样的又尖又带勾的钢管,它可以准确无误地在有害虫的树上打一个极小的洞,然后用带勾的钢管嘴将它勾出.要是白蚁呢?大家不要慌,我们可以先将钢管嘴收进去,然后,再按绿色的健,一条仿食蚁兽的舌头就会从里面弹来,那富有粘性的长舌,一“钻”进洞里,那白蚁便会轻而易举地全部被消灭.从啄木鸟和食蚁兽觅食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启发,从而也从中得到了一个创新...
乌贼和鱼雷诱饵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
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
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
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蜘蛛和装甲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
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
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长颈鹿和“抗荷服”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
按一般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会涌入大脑,使血压更加增高,那么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
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长颈鹿皮肤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
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这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
潜舴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
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
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
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
Ⅷ 纳粹的10大疯狂黑科技
希特勒当年十分欣赏这个项目,据说这个V-3火箭炮可以每天向伦敦发射600吨炮弹,这让希特勒很是高兴,不过,实际上V-3发射台进展缓慢,到了1943年的5月,射程也就几十公里,根本打不到纽约,加上德国当时已在后期,盟军的轰炸和战事的败退,最终项目不了了之。
纳粹钟 The Die Glocke
钟内住满了代号为 Xerum 525 的高放射性紫色液态金属,沿着相反方向在两个气缸内高速旋转,运行时则会放射出异常强烈的电磁波以及电离辐射。
纳粹钟可辐射范围在150~200米范围内。它能使动植物在数分钟内快速分解成黑色胶状物质或不正常的腐烂状态,强度远超日本731部队研发的生化武器。
在这项恐怖的研究中,有七名直接负责的科学家曾说道,“每天面对这令人恐惧的工作环境,感觉到口中都充满着可怕的金属味道。长期失眠,失忆,失去平衡感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不知道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尽管这七名科学家穿着防护服,但仍有五名在实验中牺牲。更有甚者,在刚响起钟声的那一刻就因心理压力过大,当即死去。
载人炸弹(Manned Bombs)
其实这个Fieseler Fi 103R威力并不强大,但它具有一个可怕的优势:它是通过载入来实现精确打击,纳粹还将此投入了生产,进行了测试飞行。这个虽然提高了其准确性,但这种自杀式攻击不符合纳粹的战争的传统,于是在1945年放弃了该项目。
火百合
如果测试成功的话,纳粹的两枚“火百合”导弹将有很大用途,这两枚超音速导弹可以击落敌机,这是这种导弹的最大用途,当盟军在德国本土轮番轰炸之后,他们可以借由此扭转战局,然而这种导弹的飞行很不稳定,由此没有现身在战场之中。
球形坦克
很显然,纳粹的很多武器都是出于理论和设想里,但是这个圆滚滚的球形坦克确实是真的,苏联人在二战结束后发现了它的原型,不过内部的结构却被掏空了。
直到现在,“库格尔潘泽”仍然笼罩在神秘,鉴于现有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是一台前所未有的轻型侦查坦克,但或许这个坦克并没有获得纳粹德国的重视。
美国火箭(The Amerikarakete)
纳粹最先进最成功最引以为豪的军事装备,莫过于是他们的“阿格里加特(Aggregat)”系列火箭。这个系列的成功在1944年达到了顶峰:他们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Aggregat 4(A4)。但是,这一系列那些更雄心勃勃的后续产品全部失败了。
也许所有的武器计划里,最可怕的就是A9“美国火箭”(以及它的兄弟产品A10):这是一枚长达66英尺(约20米),时速2700英里(约4345公里),能够从德国东部直接打击到美国本土的火箭。
Ⅸ 避弹衣是根据什么原理防弹的难道它比钢铁还要硬吗刀子能扎透吗
防弹背心是一种像盔甲一样、用于减少子弹伤害的防护衣,它们多由警察、军队和保安员穿着,当中也有平民,不过亦有罪犯会穿着来犯案。
事实上,"防弹背心"这个名字或会引起误解,因为大部分防护服不论类型,式样,材料,或步枪弹的口径对于大口径步枪或来复枪只有很少(甚至没有)防护力(22 LR型是例外,它通常可以对大口径的步枪、来复枪子弹起到防护作用.) 这些背心广泛地防御从手枪射击的手枪弹药—不论类型,式样,材料,和手枪弹药的口径。
一些类型的防弹衣有金属的扩充物(钢或钛),在身上的重要部位额外的填充一些陶瓷或聚乙烯板用来增加保护性。如果子弹正好打到填充物上,这些保护物能有效防护所有的手枪弹和一些来复枪弹。这类的背心在军事用途上成为标准,用作在促进弹道技术使“Kevlar-only”背心失效- The CRISAT NATO standard for vests includes titanium backing. 一些背心也被设计保护免受刀子攻击。
火药在中世记后期出现。当时不少骑士和贵族均购买了新的胸甲。由于他们要求那些盔甲能抵御早期的弹药,装甲匠会向胸甲开枪,而胸甲上的凹陷即为防弹的证据。
据说,最早期的防弹背心在上个世纪末由芝加哥牧师嘉斯玛‧萨嘉兰(Rev. Casimir Zeglen)发明。该防弹背心以丝绸打造,价值不菲,能抵御黑色火药手枪所发射的慢速子弹。在1914年,该件防弹背心造价800多元美金,相当于2005年的一万五千元。于1914年6月28日遭枪杀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其实当时身穿一件类似的丝绸防弹背心,但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却在其颈项以.32 ACP手枪击毙他。
Ⅹ 核酸检测员的“防暑神器”走红,工作人员的反响如何
这次的疫情能够这么快得到控制,少不了很多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十分感谢这些白衣天使,真是因为有了他们,疫情才能得到控制,才有如今这个安全的环境。但是疫情仍然没有被完全控制住,疫情反反复复,每次大型核酸排查都要出动很多医务人员,因为天气炎热,核酸检测员的“防暑神器”走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工作人员的反响吧!
一、的确凉快了不少
核酸检测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一日到头都要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冬天的时候还好一点,就闷了一点,不透气。但是夏天真的太考验人了,除了闷热不透气外,加上高温酷暑的影响,整个人都在发烫,很多次都想脱了这身累赘的衣服。现在这个带有“防暑神器”的防护服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其实是一个送风装置,可以调节温度,医务人员表示穿上这种防护服后好多了,值得推广,让更多的岗位上的医护人员享用这一成果。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