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笔和电子表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圆珠笔的发明人是匈牙利记者比洛和他的哥哥奥尔。
山崎淑夫:发明液晶电子手表
1965年山崎淑夫大学毕业。日本青年总是很喜欢任职于大企业,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牢靠。当时的山崎淑夫第一想去丰田汽车,第二是喜欢东芝,第三是松下。但他的指导教授却给他写了一封信,推荐他去一家名叫精工舍的小公司上班。他犹豫了很久,但最终还是听从了教授的意见。这家制表公司今天的全称便是大名鼎鼎的精工爱普生的母公司。
这一去,他便在这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精工制表公司一直干到今天,当年的青年如今已是一头华发。然而很多时髦青年今天看到这位老人,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手腕上就戴着人家的发明——山崎淑夫是液晶显示电子表的发明人。小小的电子表是山崎一生最引以为豪的发明。
“我进入精工公司后一直从事研制工作,没日没夜地做,周围的雇员都是一样拼命的。” 每当向媒体或者后辈说起这件成功的往事,山崎总是感到十分欣慰,“研究定位在新手表的研制上,当时还有很有日本企业沉迷于机械式手表的成功,但是我认为消费者期待更好用的手表。”
为了新手表,他一个人单枪匹马苦苦钻研,经常是在别人下班以后还在废寝忘食地反复试验。精工制造的老社长注意到了这个勤奋的年轻人,给了他很多关照。大约失败了数百次之后,4年后的精工拿出了第一块液晶显示电子手表。
就在产品即将投放市场前夕,社长还在问山崎,问他有没有把握成功,言下之意是如果没把握,现在收手还来得及,但山崎坚定地回答有把握。精工企业遂投入了巨资,打出了“精工表”品牌。在1973年,精工制造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液晶显示式数字石英手表“精工石英06LC”。
事实证明,液晶电子表以其精确、廉价、节电和款式多样化的优点,广受青睐,带动了手表行业的一场革命,精工表的利润迅速提升,其他日本厂家也纷起效尤。精工制造也是凭借了小小的电子表,一举赶上东芝和松下。
山崎淑夫由此悟出了道理:世上无难事,关键是事在人为。一个公司起初没有名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只要有不断创新的思想,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企业就会由小变大,产品就会由不知名到跻身于世界知名品牌之列。”山崎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启迪着后来人。
从电子表到打印机:研发氛围造就经理人
早在上一世纪60年代,精工舍就有着浓郁的技术研发氛围和“自由奔放”的工作风格,类似美国企业的研发氛围将精工与很多日本企业区分了开来,对山崎也影响很大。
与许多大公司不同的是,这里的研发并不规定一个特定的题目,也不局限在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钟表制造当中。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觉选择课题进行研究,除了电子手表之外,山崎的研究课题就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液晶显示体。
液晶现在是一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材料,但在40年前几乎不为人知,周围进行其他开发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常常对这项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山崎每天要努力说服周围的人,同时不断地探索研究材料的可能性与实用性。
但是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山崎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在之后的二十年里,爱普生不断开发出各种液晶产品,现在液晶已经成为爱普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应用范围远远超越手表。
精工公司从一家制机械表的小公司发展到在世界上首家以独有的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开发出精工牌石英手表和液晶显示手表的大公司,而后又建立以开发生产打印机、彩色打印机为主的爱普生公司,后来这个子公司逐渐成为了集团的核心资产,它的名气盖过了集团的名字。
在自由开放的研发氛围中,爱普生在很多领域内都拥有了独特的技术,取得了领先的科技成果。在爱普生的发展历史上,企业很多“世界第一”。除了成功研发第一块液晶显示手表外,爱普生还是全球第一台小型打印机EP-101、第一台液晶便携式彩色电视机的发明公司。这些都是精工集团从成立伊始就将技术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推动力的必然结果。
主持液晶显示研发的山崎淑夫也由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渐进入公司核心层,但是他的脾气没有变。正如他自己所说,“提出构想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今天爱普生的许多研发人员仍然在这种乐趣中充满创造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技术开发,这些成果经过商业化的过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并逐步实现爱普生“以时间和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多舒适与愉悦”的宿愿。
老将请命:山崎淑夫来到中国
很多日本企业的功臣只要一生中为企业做出一两桩重大贡献,就会被日本企业以“终身聘用制”供养起来,不少人虽然进入了高级管理层,但是再无建树。而山崎淑夫不同,正当他功成名就,担任精工爱普生集团董事,可以舒舒服服安度下半生时,他又主动请缨,希望能够从科研领域向高级管理者转型,爱普生就把尚在开发中的中国市场交给了这位老人。
山崎淑夫来到了陌生的中国。1998年8月,他出任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爱普生在中国开展业务始于1985年,先后在深圳、北京、天津等地设立代表处和合资企业。1996年又在苏州大规模投资,建立了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公司。至今,爱普生在中国共设立了26个分支机构,拥有超过两万名本地员工。
庞大的中国市场、复杂的商业局势无疑是对山崎淑夫的重大挑战,他以前既不懂中文,也很少接触商业管理。就像当年接触液晶显示技术一样,山崎淑夫拿出“爱迪生寻找灯芯材料”的精神来学习。“我犯错,然后我改正,下一次我就不会犯错。越学习,我犯的错误越少。”
他上任的两年多来,统筹指挥,推动爱普生又在中国投资总计6500万美元。期间,爱普生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少日本企业从发展中市场抽资,爱普生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中国肯定是未来全球的生产和销售基地。”山崎极力支持中国市场。
大企业的跨国销售往往带有一定的“国别歧视”,有的日本产品在欧美市场应用了第一流的技术,却只是以二流产品的价格出售,到了不发达地区则相反。山崎对此极为反感,“我们是从一个设计生产手表的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一定要继承了生产手表时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奉行顾客至上的宗旨,以敬畏之心面对‘上帝’,以认真负责精神对待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爱普生也才能成为一家令人信赖的优良企业。”
山崎多次往返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爱普生提前两年将前沿的产品线带入中国市场,并进行合资生产。爱普生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最近3年来,爱普生中国公司的销售额以平均25%以上速度递增。
2002年数码相机的普及带动了数码打印市场。而来自国际市场的统计数据,83%的数码相机用户选择打印的方式输出照片。正当新一年爱普生积极拓展产业链,筹划加大投资额度的时候,意外的SARS疫情爆发了。围绕要不要继续在中国投资,爱普生内部有很多想法,担任董事长的山崎淑夫也快要到任,他完全可以将麻烦的决策给继任者。
但是老山崎毕竟是员老将。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他支持爱普生大幅增加在华投资。爱普生在非典时期“逆水行舟”,宣布加大在华总投资额,从原来的29亿日元增加到49亿日元。“我们有坚定的决心来开拓这块市场。中国的市场应用会越来越成熟。”山崎离开中国时对人说。
2003年2月,山崎淑夫结束了在中国近5年的任期,返回精工爱普生公司日本总部工作。原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竹林纪久接任董事长职务,爱普生十分自然地完成了人事交接。
目前的爱普生正致力于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从输入到输出的彩色信息系统。未来的IT世界显然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看到色彩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不管他们是有名气还是无名气。
② 笔是谁发明的
毛笔的起源:史记中曾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专匈奴,蒙恬取山属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将军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因此,我们通常称蒙恬将军为毛笔的史祖。毛笔的发明过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虽然没有足够的文字记载可资证明,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所绘制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显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边缘,是先用毛笔书写其上再刻成的,可见此一时期已有毛笔的存在。周朝的青铜器上所铸的文字,依其字形判断,已明显可知系由柔软的笔尖所书写笔触的痕迹,由书写的形状与笔意,知道书写的工具—也就是毛笔,1954年在湖南长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时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种古毛笔及其相关之书写文物,这是首度使我们对汉朝以前的毛笔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该批文物中的毛笔称之为「长沙笔」是由高级的兔毫所制成毛长2.42公分,笔管长达16.6公分,笔管是由细竹制成,制法是将兔毛夹插于管端,以细丝绑紧后用漆固定,此一制作在技术上已是相当高超。
③ 笔是怎么发明的
笔的祖先是被中国文人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鹅毛笔由古代的埃及人发明。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美国人华特曼在1884年发明了比较实用的自来水笔,即今天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钢笔。
④ 笔是怎么发明的
铅笔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纪,人们用铅和银棒写字,这种工具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刻字.到了15世纪意大利(Italy)制造出第一根铅锡笔芯.
英国在1658年发现了石墨矿,它使写字工具发生了一场革命,尽管这种笔当时非常昂贵.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他于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奥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维也纳(Vienna)学会了泥瓦匠的手艺,后来成为建筑师,曾经创办过一家砖瓦厂.
当时写字用的笔质量低劣,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笔.他想了一个主意:将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笔芯形状,在火里烧制,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痕迹.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使铅笔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钢笔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透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来填充墨水。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钢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发展进程很缓慢,不过,直到第19世纪初期,在生产过程中发明了一种稳定加速流的钢笔。只有3点关键的发明,却使钢笔成为广泛受欢迎的书写工具。这些发明就是:铱制的金钢笔尖、硬橡胶和自由流动的墨水。
毛笔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将,曾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国土,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非常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情急之下,蒙恬从兵士的装备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竿上,蘸着点颜色写起来,觉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制,作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这样看来,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却也当之无愧。
但1954年6月,在长沙左加公山发现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战国古墓,随葬品中有一个竹筐,竹筐内发现了毛笔,笔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这是至今为止发现时代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笔,比蒙恬用毛笔时间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点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绘有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三角纹等多种花纹,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是毛笔类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工具。但由于没有实物,只能是推测,如果确实是毛笔一类的工具,那么毛笔的发明时间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毛笔,目前还是个谜。
⑤ 电子白板笔的发明者
电子白板笔是和电子白板配套使用的,除了少数的例如红外、压感、光学这些可以通用的毛毡头的操作笔外,还有例如电磁感应白板等使用的一些专用笔。电子白板笔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因为它是和电子白板属于一整套系统的东西,其外观、功能也是在不断演化和发展的。电子白板的出现,其初衷是使用者可以在显示屏幕上直接操作计算机,这本身就不算是一项实际意义上的发明,只是鼠标这些输入设备的一个延伸吧。所以,具体的发明者,还真的没有记载。
⑥ 笔是谁发明和演变的
史传秦蒙恬造笔。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 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他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灰坑里。
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 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
(6)电子笔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形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
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琏百姓建“蒙公祠”,于每年蒙恬生日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沿袭至今。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
⑦ 20年后我发明了电子笔的作文该怎么写
20年以后我想发明一个音乐盒,这个音乐盒是用纸做的,它非常的漂亮,上面顶着一版朵小花.拧一下小花音乐盒权就会展开翅膀飞起来.等妈妈工作累了它就会飞到妈妈的办公室放开美妙的声音.其时,这个音乐盒的翅膀变长还可以扫地呢.还有,这个音乐盒就像机器人的功能一样大.把音乐盒的盖子打开还可以当电脑用呢.这种电脑不用按键盘,只要在一个字母上点一下,屏幕上就会出现几个选择.这个音乐盒上还有一个按键,按一下音乐盒打开后,里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化装品.如果我20年能发明出这样的东西那就再也好不过了.
⑧ 发明自动电子笔作文
在圆珠笔发明之前,写字是一种十分冒险的事情。用自来水笔写字,你必须经常把笔蘸到墨水瓶里灌水,还不得不忍受经常漏水的烦恼,最后黑墨(中国发明的)在纸上干得很慢。 这些问题于1888年10月30日,首先被一个叫做约翰劳德的鞣革工人解决了。之后他对此发明进行了专利登记。他发明了一种笔尖带有一个旋转圆珠的,能从墨水囊中不断获得墨水的钢笔。尽管这种钢笔还是漏水,但是在皮革上写字要比自来水笔好使得多。劳德先生没有充分利用它的专利。假如他利用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就应该是“劳德”牌圆珠笔而不是“比罗”牌圆珠笔了。 匈牙利人拉兹罗比罗(1899—1985)最初学习医学,但是没有毕业。他在从事新闻业之前做过催眠术士和赛车手。 比罗对新闻墨水和自来水笔里的墨水干燥时间的差异感到好奇,就和搞化学的兄弟格奥吉试验将一个小型的圆珠安装到钢笔上,钢笔随着圆珠的转动将墨水引到笔尖。从此,比罗圆珠笔诞生了。 兄弟俩于1938年将这种圆珠笔申请了专利,1940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到了阿根廷,并于1943年在那儿重新申请了专利。这种笔的早期用户之一就是英国的皇家空军,因为他们发现这种笔在高空中书写性能良好。皇家空军的使用使得“比罗”这个名字在英国成为了圆珠笔的同义词。 第一批向公众出售的比罗圆珠笔生产于1945年。同时,比罗将生产笔的方法授权给法国人马塞尔比希。 比希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BiC”,他将比罗的笔进行改装之后,建立起了批量生产线。这意味着这种笔的销售价格将极为便宜。 今天,BiC圆珠笔是全世界圆珠笔市场的领头羊,年销售额为13.8亿欧元。2005年,他们销售了他们的第1000亿枝笔。畅销的BiCCristal圆珠笔每天的销售量为1400万件。 阿根廷人为了表示对比罗的尊敬,定于每年9月29日他的生日这天为阿根廷的发明家节。
⑨ 笔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铅笔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纪,人们用铅和银棒写字,这种工具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刻字.到了15世纪意大利(Italy)制造出第一根铅锡笔芯.
英国在1658年发现了石墨矿,它使写字工具发生了一场革命,尽管这种笔当时非常昂贵.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他于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奥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维也纳(Vienna)学会了泥瓦匠的手艺,后来成为建筑师,曾经创办过一家砖瓦厂.
当时写字用的笔质量低劣,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笔.他想了一个主意:将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笔芯形状,在火里烧制,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痕迹.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使铅笔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2、钢笔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透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来填充墨水。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钢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发展进程很缓慢,不过,直到第19世纪初期,在生产过程中发明了一种稳定加速流的钢笔。只有3点关键的发明,却使钢笔成为广泛受欢迎的书写工具。这些发明就是:铱制的金钢笔尖、硬橡胶和自由流动的墨水。
3、毛笔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将,曾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国土,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非常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情急之下,蒙恬从兵士的装备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竿上,蘸着点颜色写起来,觉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制,作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这样看来,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却也当之无愧。
但1954年6月,在长沙左加公山发现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战国古墓,随葬品中有一个竹筐,竹筐内发现了毛笔,笔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这是至今为止发现时代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笔,比蒙恬用毛笔时间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点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绘有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三角纹等多种花纹,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是毛笔类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工具。但由于没有实物,只能是推测,如果确实是毛笔一类的工具,那么毛笔的发明时间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毛笔,目前还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