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棉布最早产生于哪个朝代
中国人穿棉布衣服的历史应当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从南洋已有棉布输入,当时称做“吉贝”。工精料美,物以稀为贵,能穿用这些棉布的人,当然只限于贵族。到了宋、元两代,华南和东南地区,如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都有人种棉,其中广东的琼州(海南岛)是当时著名产棉区。到过三亚的人可能都听导游讲过“黄道婆”。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的确在海南。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人(现在的上海)黄道婆从琼州(海南岛)带回黎族土人的纺织技术,她教会家乡的人制造织机和错纱、配色、综线的技术,乌泥泾出产的棉布,成为最受欢迎的名产。所以上海人会穿时装是有历史的。到了明代,上海附近成为出产棉布的中心。明朝规定人民有田5 亩到10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10 亩以上,加倍种植。这样,棉花的种植推广了,纺织的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棉布的产量日益增加,价格自然随之大大降低,于是棉布成为一般人都能穿用的衣料,而棉布的纺织也逐渐成为农村妇女的主要副业了。当下我们在喜欢棉布的柔软舒适时抱怨它“没型”,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一样,棉织品容易出现皱皱,这个问题也好解决,经常熨一熨即可。何况休闲上品以轻松、随意为美,棉是可以担当大任的。
B. 棉布的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
棉布生产最早始于东汉时期,但由于棉花种植少,棉布价格昂贵,一般人无法使用。
到宋代和元代,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业极大发展,棉布大规模生产,为一般人所有。元代出现了黄道婆一人,改进技术,使用新的织机,大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
明清时期,江南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由于成为人们日常用品而大大发展,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C.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生产棉布的
棉布生产最早始于东汉时期,但由于棉花种植少,棉布价格昂贵版,一般人无法使权用。
到宋代和元代,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业极大发展,棉布大规模生产,为一般人所有。元代出现了黄道婆一人,改进技术,使用新的织机,大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
明清时期,江南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由于成为人们日常用品而大大发展,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3)棉布谁发明扩展阅读
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起源和传布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实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较中原为早。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不够发达,边疆地区早已发展起来的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向中原的传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到了宋代,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往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为流行,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逐渐传入。
1979年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岩墓的船棺中发现了距今3200多年的一块青灰色棉布。1966年在浙江兰溪宋墓中出土一条完整的拉绒棉毯。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D. 棉花的发明者是谁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E. 棉布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棉花有非洲棉、亚洲棉和美洲棉等几种。这几种棉花都不是我国的原有作物,中国古代无“棉”字,“绵”是指丝绵,古籍上所记的“木棉”是指作枕芯用的木棉,而非棉花。在这几种棉花中,非洲棉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不晚于西汉中期,系经由中亚传人我国新疆。传入初期大概种植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新疆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才逐渐普遍。哺史·高昌传》记载:其地“多草木,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如,名日白叠子,国人取织以为布。”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发现的高昌和平元年(公元五五一年)的契约中,提到一次借“叠布”(棉布)六十匹的事。这些资料都反映了当时新疆地区棉花种植的情况。非洲棉产量低,纤维也差,但生长期短,成熟早,适合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所以很早就在新疆推广。亚洲棉原产地是印度,质量比非洲棉好,系经过东南亚传入华南。传入的时间比非洲棉传入新疆的时间要晚一些。棉花的传入虽然较早,但自南北朝以至唐、宋的长时期中,种植地方只限于新疆、云南、两广和福建的部分地区,棉布在人们的衣着中尚未占重要地位。一直到宋末元初,棉布才开始普遍起来。
F.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哪个最先发明棉花
古印度。棉花原产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埃及这些地方。
这里更详细些
http://..com/question/12585978.html?si=1
楼主可以了解下。
G. 中国什么朝代发明布料的为什么不在布上写子
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1975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纺专、管状骨针、打纬木刀和骨刀、绕线棒等纺织工具。这是距今六千多年前已有最早的原始织机的佐证,也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织布工具。
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
古人也在布上写字。叫帛书。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如1951年湖南长沙五理碑,1954年长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长沙杨家湾古墓,1957年河南信阳台古墓,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发掘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竹木简。另外还有1942年长沙楚墓出土帛书(1945年流入美国),又山西侯马盟书等。无论是写在竹木简还是丝织品上的书体,都是战国时代的手迹。这些简与帛书墨迹,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尤其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H. 被子是谁第一个发明的
最早出现的被子枕头出现在原始时代,人们用石头或草捆等将头部垫高去睡觉,大概是“因丘陵掘穴而处”时比较原始的枕头。到战国时,枕头就已经相当讲究。1957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就有竹枕。我国前人对枕头颇有研究。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一个小圆木作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头从枕上滑落,便立即惊醒,醒之后发奋继续读书,他把这个枕头取名为“警枕”。为了强身健体,在睡眠时达到治病的目的,古人还在枕内放药以治病,叫做“药枕”。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苦荞皮、黑 豆皮、绿豆皮、决明子……作枕头,至老明目。”民间有多种多样的枕头,大都以“清火”、“去热”为目的。现代,枕头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医疗保健,如“磁疗枕”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及耳鸣有一定的疗效。美国和香港流行一种“颈椎枕”,睡这种枕头能使颈、肩和颅底的肌肉完全放松,消除一天的疲劳。目前,日本还研制出一种“健身枕”,像振荡器那样不断释放能量,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又可以催眠,更好地发挥它作为睡眠工具的作用。 被子最早也是在原始社会出现,当时天气比现在更还冷,人们就用可以利用的覆盖物披在身上,特别是动物的皮毛
I. 谁发现的棉花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棉花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J. 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是布哦,不是丝绸
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你说的是哪个呢?
如果是棉的,在上古时候就有了。
中国在8000年前已经开始有纺织了,西方大约在5000年左右的时间。最早应该用亚麻布
远古的当时还没文字,只能是传说,文献查不到。
甘肃秦安大地湾下层文化出土的陶纺轮,表明原始的纺织业在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已出现,距今已有 8000 年左右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纺织业开始呈现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大发展趋势。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神话传说中把她说成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世本》上说:“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纍祖,生青阳及昌意。”郝懿行说:“雷,姓也;祖,名也。西陵氏姓方雷,故《晋语》云: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大戴礼.帝繋篇>作嫘祖。<路史.后记五>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儽祖,以其始蚕,故又曰先蚕。王瓘《轩辕本记》“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
《史记·封禅书》也说: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刘恕《通鉴外记》亦日: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集说诠真》曰:为蚕祈福,谓之先蚕。据李贤注:《汉日仪》曰:春蚕生而皇后亲桑于菀中。祭蚕神日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始祀黄帝元妃螺祖为先蚕神,以与妇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间皆以其为蚕神,奉祀至今。如今在四川省盐亭县建有供奉嫘祖的祖庙,据说崇奉的人特别多,香火尤盛。
新郑自古有养蚕的历史。在春秋时期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桑树。郑国的三位大夫因为祭祀山神毁了桑林,被郑相子产罢免官职,夺去封邑。在新郑北关故宫遗址附近,有目前现存的中国最早的巢丝遗址。
嫘祖纪念地有:风后岭东麓半山腰的嫘祖娘娘洞、辛店镇的娘娘庙、新郑市区的黄帝故里嫘祖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