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年科学发明
近代科学与发明于人类关系很多,影响最大的有三种:一工业上;二交通上;三医药上。关于第一点:欧洲工业革命起始于棉织业的发达。我们日常所穿的都有棉花在内,近年来我国进口以棉织品位列第一,每年总在二万万两左右,即每个中国人要消耗七角钱左右。但棉花在中国和印度知之甚早,轧棉纺缕和织布的旧法,中国向来有的,欧洲到15世纪才有棉纱纺织机。欧洲的天气不适宜于产棉,因此欧洲在18世纪棉布还很贵重,比现在的丝绸还要贵。当时欧洲人统穿羊毛、麻和革,而大家都以棉为奢侈品。所谓棉织品,大概都以半羊毛假充的。当时以手工纺纱,每人只能纺一管。到了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后,一人同时乃能纺数管纱。到了1771年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从前织布的患纱不足,到此时反而嫌太多。应了这个需要,1787年卡特赖特(Cartwright)发明织布机,于是织布也就快了。但纺纱织布既快,棉花就供不应求,因为棉花和棉籽非常难分,从棉花拣去棉籽用手工,每人每天只能拣得两磅。西洋有句俗语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所以到1793年惠特尼就发明轧棉机,棉花中棉籽可用机器来轧清。这几种发明使工业上就起了一个大的革命。自1785~1815年,30年中英国棉织品出口的数量增加22倍,从每年100万金磅增至2200万金磅。至今英国的棉织品还是占英国出口品的第一位。自纺织机器发明后,各处的工厂纷纷设立,工厂资本雄厚,人才众多,他的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家庭工业不能抵抗,所以不久就从手工业时代转到机器工业时代。不只是棉织业如此,其他如羊毛及丝麻业等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但是影响英国一国,而且影响于全世界。这机器应用于工业提高生活程度,减少工作时间。到如今饮水思源,欧洲生活程度之高,莫不是由于上述的几种发明么?
第二点关于交通上:近100年来,世界的交通事业非常进步,当19世纪之初,拿破仑攻打俄罗斯,俄罗斯人退出莫斯科,坚壁清野,拿破仓以迫于饥寒,不得不由莫斯科退回巴黎,一路惊心吊胆,草木皆兵,受尽苦痛。从莫斯科到巴黎竟费320小时的工夫。这个时候的交通是何等的不便!欧洲在19世纪以前的2000年中,即自中国汉朝直至清朝道光年间,交通事业一点没有进步。到了176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在赫德森河开行轮船,1829年史蒂文森发明火车机头后,在世界的交通事业上开一新的记录。到了1876年奥托发明内燃机,1883年戴姆勒发明自动脚踏车,乃造成20世纪初叶的汽车事业的发达。1896年,兰利举行飞行试验,经继起者赖特兄弟等之努力,遂使人类不翼而飞,以迄于今日航空事业之成功,开世界交通事业的新途径。从前从莫斯科至巴黎必需312小时。现在火车只需48小时,而飞机只需12小时。这与从前的交通完全不同。其次在通讯的交通事业上也有显著的进步。在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冯·汉姆霍尔说道:“从1780年盖文耐发明电流到如今为期不过80年,而无线电能够网布全欧是谁也料不到的。”殊不知最近70年电学上的发明,应用到通讯交通事业上远胜过冯·汉姆霍尔所说的80年之间。近来电学上发明于应用方面最重要的是:1876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同年贝尔电话,1876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897年马科尼发明无线电。最近无线电尤有长足的进步,使世界的通讯事业又开一新纪元。譬如1928年美国改选大总统,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者,统以无线电发表他们的政见,使美国全国人民从这两位候选者亲口所说为政的方针来决定他们投哪一个的票。所以近代无线电的发明和中世纪纸的发明一样的重要。但是最近电学的应用能够如此伟大,追究起来,要归功于19世纪的许多科学家,尤其是英国的法拉第、马克斯韦尔和德国的赫茨。
第三关于医药上:我们的病许多是从微生物来的。最初发现微生物的是一个荷兰人,名叫里凡好克。不过于微生物学最有贡献的要算19世纪的巴斯德。他本是一个法国化学家,生平有三件最大的发明。这三件发明是:(一)凡各种东西发酵统是因为有特种微菌的作用;(二)各种传染病统由特种微生物带来;(三)各种传染病都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来打预防针。当时法国所酿的葡萄酒常有坏的,每年的损失总在数百万法郎以上。后经巴斯德的化验,发现葡萄酒内有各种微菌:有的能使葡萄酒发酸,有的能使葡萄酒发苦。巴斯德教他们把酒蒸至一定热度,蒸后四面固封,这叫消毒法,使酒不至于发酸或变苦。如此以后法国的酿酒业才能立足。这个消毒的方法到如今还以巴斯德法命名。到1865年,法国南部的蚕丝业因为蚕有一种传染病受极大的打击。一般丝商即请巴斯德去医治,先后费了6年的时间,才把蚕病消除。到如今蚕桑界选蚕种的方法,还是应用巴斯德的原理。巴斯德到了暮年,他的发明还是层出不穷,1781年发明牛羊疫预防法,挽回每年2000万法郎以上的损失。自1880年至1885年6年之间,巴斯德研究当时法国盛行的癫狗病,卒告成功。到了1886年的3月间有19个俄国人被疯狗咬伤,也到巴黎来医治。经巴斯德打针后,有3个人因为时间隔得太久,过了2星期后不及医治,其余16人都完好如初。所以俄国人对于巴斯德非常感激,而俄皇亚历山大特赠予10万法郎,来捐助当时将要成立的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自巴斯德证明微菌对于制酒和生病的关系后,医药上就起了一个大革命,各类的病菌先后发明;如1879年埃伯斯发现伤寒症微菌,1882年德国人戈雪发现肺病微菌,1883年戈雪发现霍乱病微菌,同年德国人克拉魄发现喉症病菌,1894年巴斯德的弟子叶新发现黑死病菌。比巴斯德稍早有一个美国人莫顿于1810年发明麻醉剂,减少了世人多少痛苦。和巴斯德同时而直接受他的影响的,尚有英国人利斯特以消毒的方法,应用于外科。从此以后,医药界大放光明,人生的寿命延长了不少。依照美国的统计,就晓得人生的寿命因受现代科学与发明的影响,日益延长。美国人平均寿命在18世纪末叶是35岁,19世纪末叶是45岁,近年来已加到60岁。
上面所讲的不过举几个例子,现代科学愈进步,发明愈众多,影响于人生也愈大。近二三百年来,尤其是近一百年来,欧美物质文明之所以能超过中国,完全是靠几个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同法勒台、巴斯德、爱迪生等的努力。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是耗了无数的心血,才到有志竟成的地位。中国本是文化先进之国,到如今变成科学落伍的国家,所以我们不能不努力赶上去
⑵ 见微知著 终有所成的实例
顿苹果落地想到地球引力(牛顿定律)
阿基米德洗澡时候想到了浮力(阿基米德定律)
莱特兄弟看到有双翼的鸟,想到了飞机
瓦特看到烧水的蒸汽,想到了蒸汽机
白居易每天都把做事材料筹集起来,分类放在罐子里,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这些都属于“见微知著,终有所成”的事例
具体事例:
1665年英国正流行着瘟疫。剑桥大学暂时关闭了。牛顿也被迫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乡。传说第二年秋天的一个黄昏,牛顿正坐在果园里深思着,突然间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件很平常的小事触动了牛顿的思绪,使他联想到科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
原来那时候,他正在研究地球的引力有多大。他通过初步的研究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科学假设:地球不仅吸引着苹果,也吸引着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而且它还吸引着遥远的月亮和其他星体。他认为这种吸引力可以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吸引力会逐渐减弱。
1819年8月9日,威廉·莫顿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顿小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虽然是农民,但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主张应让孩子读书,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莫顿在完成了初级学校的学业后,顺利地考取了马萨诸塞州著名的北菲尔德中学。
在学生时代,莫顿思维活跃,是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对任何问题和事情从不盲目服从,喜好独立思考,喜欢对问题问个为什么、怎么办?
然而,正当莫顿准备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时候,父亲生了重病,莫顿不得不收拾行装,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带着北菲尔德中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去波士顿寻找工作。
波士顿的日子对于莫顿来讲充满坎坷。他当过银行的小职员、邮局的邮递员,还做过鞋店的推销员……白天要拼命地工作,晚上才能回到贫民窟里休息,就这样周而复始。在这段日子里,他与波士顿的贫民有了很深的感情,接触很多的病人,深切地体会到医学的重要性。于是,莫顿决定再一次拿起了久违的课本,报考医学院。
1837年,莫顿接到了巴尔的摩牙科学院的通知书——他迈出了成为医生的第一步!校长了解到莫顿的生活情况,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莫顿也没有辜负校长对他的一片厚望,在巴尔的摩牙科学院的3年时间里,他刻苦学习,发愤读书。由于他有顽强的毅力,又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因此他的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尤其对医用化学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医学才能和独创精神赢得了师生的赞扬。莫顿那意志坚强、勤奋努力、对医学充满探索精神,为他后来发明麻醉剂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1840年,威廉·莫顿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后,莫顿选择了波士顿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1842年,他与同学韦尔斯一起开业行医。莫顿同情穷人,经常免费为他们看病,他的诊所经常入不敷出,这一切也加速了他与韦尔斯之间的矛盾,一年后,二人便分道扬镳了。此后,莫顿仍在波士顿继续当牙科医生。
度过一段时间的行医生涯,莫顿深感知识的不足。于是,1844年3月,25岁的莫顿又在哈佛医学院注册学习,同时仍坚持从事牙科实践。出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他不得不两地奔波。紧张的工作学习极大地损害了他的身体,他仅在哈佛医学院学习了两个学期,便因身体原因离开了学校。
莫顿学医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人类造福,他在日记中曾写道:“不停地斗争,为真理而献身,为科学和人民死而无憾。”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他毅然应征加入北方军队,担任军医。他在野战医院工作了整整三年,救治了数以千计的伤员。
寻找麻醉剂
在18世纪以前,医生做外科手术没有麻醉剂,开肚、截肢,病人得忍受巨大的痛苦。为了防止病人挣扎,往往要将患者捆绑在手术台上,采用放血、用棒将病人击昏、用绳索勒颈窒息等方法,让病人暂时失去知觉,然后很快地做完手术。这种惨不忍睹的手术方法,虽然能减少病人的一些痛苦,但手术的死亡率极高,60%的人在手术中死去了。
大约在莫顿发明麻醉剂之前50年,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发现了氧化亚氮。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吸入氧化亚氮后产生了一种眩晕的陶醉感,使人的抑制能力降低,很容易发笑,因此,他又将氧化亚氮称为“笑气”。戴维曾设想将它用作麻醉药,并在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氧化亚氮的麻醉作用。但是,他的想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莫顿对戴维的实验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经过莫顿多次试验证实了氧化亚氮虽具有部分麻醉效果,但麻醉效力不大,维持时间短,而且对大脑皮层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能安全地当作麻醉剂使用。
于是,莫顿到大学请教有名的化学教授杰克逊,寻求帮助。教授对小伙子的钻研精神大加赞扬,讲述了自己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有一次做实验,不小心吸入了过多的氯气,喉咙奇痒难当,就吸了一点乙醚解毒,没想到吸入乙醚后浑身上下感到特别舒坦,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杰克逊还提到,牛津的一个学生通过蘸有乙醚的手帕吸入乙醚,吸入后产生了旋转、麻醉的感觉。莫顿如获至宝,直觉感到乙醚可能是比笑气更好的麻醉剂。他开始用水蟥、兔子和狗做实验,用脱脂棉醮乙醚让动物闻,不一会儿动物就昏睡过去。莫顿反复实验,试用不同的剂量,测试麻醉的深度和苏醒时间的关系,取得动物体重和乙醚用量的安全数据。经过多方面检查之后,莫顿得出结论:给予适量的乙醚并无毒性反应,而且也不伤害神经系统。有了这次成功的实验之后,为了能够推广到人体使用,莫顿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结果并无不适反应。就这样,历史上有了最早关于乙醚麻醉成功的记载。
1846年秋季的一个夜晚,一位叫弗罗斯特的病人走进莫顿的诊所,请求拔牙。莫顿将蘸有乙醚的手帕递给病人,让他吸入,病人渐渐失去了知觉。这时天气逐渐黑了下来,莫顿的助手海登医生举着一盏灯,而莫顿则小心翼翼地给病人拔牙,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脉搏与肌肉的变化,牙很快拔下来了,病人也逐渐恢复了知觉。当莫顿问他有无痛苦时,病人爽快地说,拔牙时他什么也不知道。
莫顿成功了!他的这条无痛拔牙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他首次向医学界揭示了乙醚作为麻醉剂的安全可靠性,并指出在手术中有两点必须引起注意:即有效的给药方式及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
麻醉剂的推广
乙醚作为麻醉剂于拔牙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其他手术中效果如何呢?为了进一步加以证实,许许多多的人都同莫顿一道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846年10月16日,莫顿要进行乙醚麻醉手术公开表演,一位年轻人同意在乙醚麻醉下做切除颈部血管瘤的手术,该手术由马萨诸塞医院的高级外科医生沃伦主刀,莫顿做麻醉师。当天,波士顿阳光分外明媚,来参观的人很多,但大部人将信将疑,莫顿准备乙醚耽误了一些时间,观众议论纷纷。沃伦医生没有办法,只得叫人先把患者绑在手术台上,此时,莫顿才手持乙醚瓶匆匆赶来。他让病人吸入乙醚,几分钟后病人完全昏睡过去。手术在非常安静的氛围中进行。一小时很快过去了,手术大获成功。一项医学发明诞生了,消息通过电报和报纸传遍了世界。这是医学外科史上光辉的一天,从此用酒精为原料制成的无色透明液体乙醚,登上了现代医学的舞台,成了外科手术麻醉的药品。这次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有痛实施手术时代的结束。由于莫顿在外科麻醉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人们尊称为“麻醉剂之父”。
麻醉剂的发明及使用推广,可以称得上是19世纪医学界的一项重大成就。为了表彰莫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849年、1851年及1854年,美国国会三次提出议案,奖给莫顿10万美元,但由于杰克逊等人的干扰而未能实现。尽管如此,莫顿还是获得了华盛顿巴尔的摩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以及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奖给的1 000美元。另外,法国医学科学院还奖给了莫顿5 000法郎。
然而,莫顿的辉煌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在他发明麻醉剂及获得该项技术的专利后,便陷入了无休止的荣誉与金钱方面的争斗之中。为了同杰克逊争夺乙醚麻醉剂的专利,莫顿不得不将他的大部分时问都花在与杰克逊代价昂贵的争辩之中,他的医生生涯也就此结束了。官方最后判定杰克逊是该项技术的发明人。心灰意冷的莫顿前往佐治亚州迈斯市的韦尔斯利镇,他晚景凄凉,于1868年7月15日在贫困之中死于精神抑郁症,享年49岁。
莫顿对于医学的伟大贡献轰动了全世界,从而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位医学巨人的了解和敬佩。尽管官方裁定杰克逊是麻醉剂的发明人,但在人们心中仍认为莫顿为发明人。世人并没有忘记他对人类作出的贡献,1920年,他入选美国伟人纪念馆。
⑶ 麻醉手术是谁发明
在我国,传说中的麻醉术发明者是华佗,因为他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故事要从19世纪初说起。当时,莫顿是一位波士顿小诊所的牙医。在工作中,他发现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拔牙,对病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他曾看见过不止一个病人,还没等把牙拔完,就愤怒地大踏步离开他的诊所,发誓不再登门。因此莫顿立志一定要找到一种无痛拔牙的方法。
之后,他找到了位叫查理杰克森的化学家,此人也懂医学。有一天,莫顿向老师请教如何使拔牙无疼痛的问题,杰克森建议可试用乙醚,但莫顿实验失败了。他并没有气馁,继续用家中的爱犬做实验:莫顿将蘸了乙醚的海绵捂住犬的口鼻使它吸入,几秒钟后,犬软弱无力了,躺下了,失去了知觉。这时的犬不是昏迷,而真是睡着了。他拿开海绵,用力摇动,犬渐渐睁开眼,并站起来摇摆着走路,不久即恢复了原状。这是他第一次得到的最满意的实验结果。
有一天,来了一个牙痛病人,要求他先催眠再拔牙。莫顿说,他已经找到更好的办法,于是他用手帕加上乙醚使病人吸入,然后把坏牙拔除。病人苏醒后,他故意向病人说:“你准备好,现在要拔牙了!”这时病人回答说:“我准备好了”,莫顿笑着说:“我已经给你拔掉了!你看,这是你的牙。”病人这时从座椅上跳起来喊道:“上帝呀,这不可能,我一点也没有感到痛呀,真了不起,哈利路亚!”这是1839年9月30日发生的一起无痛拔牙成功实例。
随后莫顿决定找外科医生商量做大手术,如果成功了,那就是最好的宣传:1846年10月16日,他们成功将一个吸入乙醚的装置(把蘸了乙醚的海绵放在瓶里,瓶口有活瓣可开关)应用于一个颈部肿瘤切除术的病人一正是在这个光辉的日子里莫顿把人类经受手术痛苦的历史划分成为两个时代,这是他的不朽业绩。从此,莫顿出名了,乙醚麻醉剂也传遍各地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各家医院手术室里不可缺少的药品。所以,在奠顿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还有一位名叫朗(Crawford Long)的美国乡村医生,他早在1842年3月30日就成功为一位手术病人施行了第一例乙醚麻醉。而3月30 日这一天,也被美国政府定为了“美国国家医师节”。
⑷ 莫顿 失范理论
“失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罗伯特�6�1默顿(RobertMerton)从功能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更改,并将它应用于对犯罪现象的分析。默顿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它的所有成员都可以用社会所认可的手段来取得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但现实之中,社会往往无法在所有的时刻、所有的地方,为所有的成员提供达到理想目标的正常途径,因此,部分成员就可能会去寻求非法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这时,社会所推崇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之间就出现脱节和冲突,于是,失范就出现了,犯罪也就产生了。
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的类型:
其一,发明创新。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但并不通过社会所认可的方法来达到目标,而是另行寻求社会所不认可的途径。例如,一个人想考上重点大学但他不愿努力学习,而是通过作弊来获取录取通知书。这是越轨最普遍的形式。
其二,形式主义。社会成员不认可社会赞许的目标,但又不得不接受,同时被动地使用社会所认可的方法。例如,一个人很不喜欢教师这个行业,但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应付差事似地来给学生上课。严格意义上来讲,形式主义不能算是越轨。
其三,退却主义。这是一种双重的失败,社会成员在这里不仅放弃了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同时也放弃了社会所认可的方法。例如,一个流浪汉的生活。
其四,反抗。社会成员拒绝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方法,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方法。例如,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
⑸ 麻药的发明讲了什么
疼痛是让人很痛苦的事,特别是需要用刀子,把肌肉划开,对病人进行医治的时候,那割肌之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疼痛的道路上,艰难地向前迈进。
据各国的文献记载,在人类没有发明有效的麻醉药物以前,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往往都是把病人牢牢地绑住,使病人不能乱动。当手术时,那撕裂人心的叫声使人惨不忍闻。有的医生也想出了一些减轻病人痛苦的办法,如手术前将病人有病的肢体浸在冰水里,等到冻麻木了再开刀。再不就叫病人喝些毒酒,待其沉醉时再手术。
在中国的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在手术之前给病人服下,使病人昏迷后再进行手术。这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麻药,但效果却不理想,仍然疼痛难忍。于是关羽刮骨疗毒时,宁可忍着巨痛也不用麻沸散。
一般地认为,人类真正征服疼痛的时代是19世纪中期乙醚的发现和使用,说起来还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美国波士顿的麻省综合医院有一位27岁的牙科医生,他叫威廉?莫顿。莫顿经常为患者拔牙,为了减轻被拔牙者的痛苦,他想了很多办法。后来,他偶然发现,患者闻了乙醚味就不会感到疼痛了。于是,每次为患者拔牙时,他都用一块浸了乙醚的手帕盖在患者的鼻子上,结果,找他来拔牙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顾客盈门。
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一“专利”,莫顿耍了个心眼儿,他把乙醚加进了香料,这样一来,在使用的时候,别人就分辨不出他用的是什么东西,搞不清他的配方了。
莫顿拔牙不疼的消息越传越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当时麻省有个医学团体组织,这一组织规定,医生行医要光明正大,不准用骗术骗人。按照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如果莫顿不公开他的秘密配方,那就是“骗术”,就停止他行医的权力。后来,莫顿思索再三,在良心的驱使下,向同行们公布了他的秘方,人们这才知道乙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乙醚可以用于多种外科手术。1846年10月16日,莫顿在麻省综合医院里首次举行了外科麻醉手术表演。当病人按莫顿的要求深呼几下,吸入麻醉气体后,主刀医生便割下了患者颈部的血管瘤。整个手术持续了30分钟,病人全然不觉疼痛,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从此以后,乙醚麻醉法便走向世界一直使用到今天。
年,年仅48岁的莫顿去世了。波士顿的市民们在他的纪念碑上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是吸人性麻醉开刀法的创始人。由于他的发明,使开刀的疼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⑹ 海上钢琴师莫顿与1900三次钢琴较量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爵士乐的发明者,黑人杰利一出场,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甚至还展现出了对1900的不屑一顾、轻蔑。
即使这样,1900也没有生气,反而对杰利展现出的高超琴技,表示很佩服。所以第一场斗琴,1900在沉思过后,来了一曲《平安夜》,对于杰利的挑战,完全没有接招。
此时杰利自然是不爽的,或许他心里在想:“我上船就是为了挑战你这个不敢下船的胆小鬼,你竟然敢直接无视我?”
所以,杰利马上开始了第二场斗琴。
第二首曲子,是3回合斗琴里面,最好听的一首了,还倾注了杰利很多的情感在里面。
正所谓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观众们一脸陶醉,只有1900听的是潸然泪下。
甚至面对好友麦克斯的质疑,1900都想要赌杰利赢:“他太棒了!”
所以第二个回合,1900只是在模仿杰利,依然没有琴艺争斗的意思。
而此时的杰利已经是怒火中烧,1900竟然只听一遍就模仿了我的曲子?那好,你再模仿我这第三首试试!
在比试之前,杰利还很不礼貌的侮辱了1900:让你屁滚尿流。
这次可直接惹火了1900:“之前是不想和你比,大家和和气气的交流琴艺怎么了。你既然这么想分个高低,那我就奉陪到底。”终于,在琴艺比试的第三个回合,1900拿出了真正的“手速”!
同时也对杰利反击道:你是在自取其辱!
所以从整场的琴艺比试来看,1900一开始对挑战的理解,只是简简单单的琴艺交流,大家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因此前面的2个回合,1900没有拿出真本事,直至杰利对他进行了言语侮辱。
⑺ 莫顿单于 这个人的名字发音好象是挺怪的,是什么
冒顿
【人物简介】
冒顿(音:莫独,拼音:mòdú)(?-公元前174),冒顿是人名姓挛鞮(luān dī),,单于(chányú)是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称号,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单于而自立。
【发展】
冒顿单于在夺取单于之位后,统一了现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并对当时的秦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匈奴帝国疆域十分广阔,为当时世界上最辽阔的帝国之一,疆域最东达到辽河流域,最西到达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公元前200年(汉高帝七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后刘邦突围脱逃,并制定和亲策略。冒顿单于为当时匈奴帝国的最高统帅,总揽军政及一切内外大权,为匈奴的崛起作出了主要贡献。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历史故事】
冒顿单于是匈奴族杰出的首领。公元前3世纪,匈奴族兴起于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匈奴在大漠南北活动了约300年,为发展草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冒顿单于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起初,头曼立冒顿为继承人,后来偏宠后娶的阏氏(匈奴称妻、妾为阏氏)生的少子,想废冒顿另立少子。于是,头曼送冒顿去月氏(在今甘肃河西走廊)做人质。冒顿刚到,头曼就急攻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冒顿。危急关头,冒顿偷了一匹善马,逃回匈奴。头曼见冒顿勇壮,觉得杀了可惜,就改变主意,命他为万骑长。
冒顿仇恨父亲,决心夺权。他发明一种镞矢,射出时发出响声,称为“鸣镝”。他向士卒发令:凡是鸣镝射击的目标,士卒必须跟着射,不射者斩!冒顿以鸣镝射自己的善马,有不发箭者,斩;以鸣镝射爱妾,犹豫未射者,斩;以鸣镝射头曼的善马,将士皆随鸣镝发箭。于是,冒顿知道士卒可用了。公元前209年,冒顿随头曼狩猎,趁机以鸣镝射头曼单于,士卒都随射,头曼死。接着,冒顿将他的后母、弟弟及不服从他的大臣都杀掉,自己做了单于。
匈奴的单于原来是由部落酋长会议推选的,冒顿杀父自立,匈奴社会的贵族世袭制度由此开始。冒顿首先创立了军政合一的游牧国家,设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自左右贤王至当户,都分别统率军队,多者领万骑,小者领数千,共二十四万骑长。单于与二十四长各有游牧地盘。二十四长又各自置千骑长、百骑长、十骑长等中下级官吏。二十四长既是军事首领,又是行政长官及生产的组织者。单于每日早拜日出,晚拜月。匈奴人正月会单于庭,举行春祭;五月大会茏城,祭先人、天地、鬼神;秋天,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
冒顿执政初期,月氏、东胡、秦朝三强环伺匈奴。对东胡,冒顿先采取退让策略。东胡王以为匈奴内乱,有机可乘,不断挑衅,先后索要头曼的千里马和冒顿的阏氏,冒顿都予以满足。东胡王又提出要独占东胡与匈奴之间的大片空地。冒顿征询群臣的意见,有人说:“这种弃地,可给东胡,也可不给,无关紧要。”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送给别人呢!”将主张把弃地给东胡的人斩首,并举国出兵,将东胡打个措手不及,东胡王被消灭。接着匈奴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进而占领长城以北及河套以南广大地区。向北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匈奴的版图,东尽辽河,南达长城,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冒顿完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
冒顿不断南袭汉朝。公元前200年,汉朝大军征匈奴,汉高祖刘邦及先头部队轻进至平城,被冒顿的四十万伏兵包围七日才解围。刘邦自度无法力取匈奴,就与匈奴和亲。将宗室的女儿作为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给匈奴一定量的絮缯酒米食物,汉匈约为兄弟之国。
汉匈之间的冲突,除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外,文化差异也是原因之一。汉朝是农业经济文化,匈奴是游牧经济文化,且汉朝历史进程先于匈奴,汉朝颇以礼仪之邦自居,轻视匈奴。这种隔阂还差点导致了一场大战。刘邦死后,冒顿写了一封情书向吕后求婚。信的大意说:我生长于草泽荒野,很向往中原。你丧夫寂寞,我也很孤独,希望我们一起生活,两人都会快乐。匈奴还残留原始群婚制的遗俗,父兄死则妻其妻(生母除外)。汉匈约为兄弟之国,按照匈奴习俗,冒顿想娶吕后也正常。但吕后及一些朝臣一接此信,大怒,认为受到侮辱,要伐匈奴。幸亏大将季布一席话才使得吕后冷静下来。吕后回书一封,幽默婉转地说:我人老了,头发、牙齿掉了,走路也不稳了,不值得你爱了。为表达谢意,送点车马,请笑纳。冒顿得书,很感动,也派使者来道歉,说:“未尝闻中国礼仪,陛下幸而赦之。”并献来马匹,重结和亲之好。
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顿死,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
冒顿统一匈奴,吞并周围部落,首先在北方草原竖起了游牧民族政权的旗帜,建立起了强大的游牧国家,他开创的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游牧民族政权所继承。在北方草原文化生成史上,冒顿具有开拓性的历史功绩。
汉平定中原不久,为加强边防调韩王韩信去代郡,都马邑(今山西朔县)。匈奴大举进攻马邑,迫韩王投降了匈奴。于是匈奴引兵向南,越过句注山,直攻太原,兵锋及于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威胁西汉的统治。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兵前去抗击匈奴,时逢冬季,风雪交加,奇寒无比,有十分之二的士兵冻掉了手指。于是冒顿佯装败北,暴露自己的老弱病残之兵,掩藏起精锐之师,诱汉兵追赶。高祖果然将以步兵为主的全部三十二万汉兵用以北逐匈奴。高祖到先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其步兵还没有到齐。冒顿派精骑四十万围困高祖于白登山(平城东),七天七夜,被包围的汉军得不到军粮接济,情势十分危急。高祖用陈平计,暗中派使者厚赠礼物给冒顿的阏氏,阏予对冒顿说:“两主不应相困。现在即使得到了汉朝土地,单于您也终究不能住在那里。况且汉王自有神灵保佑,请单于您仔细考虑。”冒顿原与韩王信的大将王黄、赵利相约共灭汉王,可王黄、赵利的军队未到,冒顿怀疑可能和汉军有密谋,就听取了阏氏的话,放开包围圈的一角。高祖刘邦下令所有士兵都拉满弓外向,从匈奴解开的一角直冲而出,终于和大军会合。冒顿这时已引兵离去,汉朝也领兵撤退。
其后冒顿常结连汉朝叛将,引兵侵扰汉朝边地,使得汉朝深感忧虑。当时汉初定,国力弱,于是高祖便派刘敬前去缔结联姻和约。奉送皇族女儿冒称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丝棉、绸绢、酒米食物各有一定的数量,汉匈结约为兄弟之国,冒顿才稍稍停止侵。
⑻ 威廉·汤姆斯·格林·莫顿的人物经历
1819年莫顿出生在马萨诸塞的查尔顿。他青年时就读于巴尔的摩口腔外科学院。1842年他开始当牙科医生,1842年到1843年期间,同比他稍微年长的牙科医生霍勒斯·威尔斯合作,威尔斯本人也对麻醉深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合作看来是双方都无利可图,情薄难系,于是在1843年末时,两个人终于分道扬镳。
一年后,威尔斯开始把氧化亚氮(笑气)当麻醉剂来做实验,他在康涅狄格哈特福德的医疗中使其得以有效的利用。然而天不做美,他在波士顿做的一次公开表演却遭致失败。 查尔斯·T·杰克逊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医生和科学家,他认识莫顿,建议他试用乙醚。乙醚具有麻醉的性质,早在三百多年前就被著名的瑞士医生和炼金家巴拉塞尔士所发现,在十九世纪初期还出现过一两份印刷的类似报告。但是杰克逊和任何写文论述乙醚的人都未曾把这种化学药品用于外科手术。
在莫顿看来,乙醚可能是一种大有可为的麻醉剂。他先用它给动物(包括他的爱狗)试验,然后给自己试验。1846年9月3日,一个给病人试用乙醚的妙时良机终于出现了。一个名叫埃本·弗罗斯特的人奔进莫顿的办公室,他牙疼严重,非拔不可,情愿接受能缓解拔牙之疼的任何疗法。莫顿给他吸入乙醚,随后拔出了他的牙。当弗罗斯特恢复知觉时,诉说他没有感到疼痛。灵丹妙药!神奇!神奇!莫顿看到了展现在他眼前的一条成功、荣誉和幸运之路。 麻醉剂在牙科和主要外科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估价莫顿的总影响时,主要的难题是在莫顿和其他有关人员之间怎样划分引用麻醉的功劳。要考虑的主要其他人有:霍勒斯·威尔斯、查尔斯·杰克逊和一位佐治亚医生克劳福德·W·朗。考虑到这些事实,我觉得莫顿的贡献远比任何其他人的都重要得多,因此把他列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霍勒斯·威尔斯确实是几乎在莫顿成功地使用麻醉剂两年之前就开始在自己的牙科医疗中使用过麻醉。但是威尔斯使用的麻醉剂是氧化亚氮,没有也不可能使外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尽管氧化亚氮有某些合乎需要的性质,但是却不能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麻醉剂在主要外科中单独使用(今天它与其它药物复合使用有效益,也在某些牙科医疗中有用途)。但是乙醚却是一种疗效惊人、用途多样的化学药品,它的使用使外科发生了革命。今天在极个别情况下,可以找到比乙醚更为理想的药物或复合药物,但是乙醚在被引用后的一个世纪中是最常用的麻醉剂。乙醚尽管有缺陷(它易燃,恶心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但是金无足赤,药无完药,它可能仍是曾发明的用途最多、独一无二的麻醉剂。它便于运输,最重要的是它溶安全性和有效性于一体。
克劳福德·W·朗(1815—1878)是一位佐治亚医生,他在1842年就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过乙醚,比莫顿的表演早四年。但是朗直到1849年才发表他的结果,此时莫顿的表演早已使乙醚的外科用途为医学界所周知。结果朗的工作仅使少数人受益,而莫顿的成功却使整个世界得福。
查尔斯·杰克逊建议莫顿使用乙醚并且还就乙醚的使用给莫顿以有益的劝告。但是杰克逊本人却从没有在一个外科手术中有效地使用乙醚,在莫顿的成功表演之前,杰克逊也未想要告诉医学界他对乙醚的认识。是莫顿而不是杰克逊冒其名誉之险,做了一次公开表演。假如患者吉尔伯特挺尸于手术台上,看来查尔斯·T·杰克逊极不可能会宣称对此表演负有任何责任。 翻阅整个历史,象麻醉剂这样被人夸口称颂的发明可谓凤毛麟角,而对人类健康有如此深刻影响的人物也屈指可数。往昔岁月如烟,外科医生锯断病人的骨头,病人则疼痛难忍,撕心裂肺,失声于床。外科阴森可怖,不亚于魔鬼的宫殿。此情此景,回想起来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让这种疼痛见鬼去吧,这无疑是任何一个人馈赠给他的同伴们的最崇高的礼物。
⑼ 罗伯特莫顿的个人简介
资本管理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197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金融系任教。1988前往哈佛商学院。作为国际金融工程协会的一名高级会员,他是年度金融工程师奖的第一位授予者。他还是美国金融协会的前任主席和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伯特.莫顿(Robert C. Merton),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哈佛大学最高级别“大学教授”。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金融学开创者之一。罗伯特.莫顿1944年7月31日生于纽约,其父亲Robert K. Merton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家,是首位获得美国总统科学奖的社会学家。莫顿于197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经济学大师、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谬尔森教授。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金融系任教,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70年代,莫顿与 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 共同发明了金融期权数学模型,并因此与Myron Scholes共同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0年,他提出了著名的“Merton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风险资产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工作,并为当今蓬勃发展的金融工程学奠定了基础。1973年,他提出了多时间段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个模型明确提出了投资者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实现最佳投资组合的问题。莫顿在资产组合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现代金融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指明了金融学术界的研究方向。
莫顿先生著述甚丰,专著《连续时间金融学》现在几乎是美国所有金融学博士必读的经典教科书。他与Zvi Bodie合著的《金融学》一书是当今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必读教材。
莫顿先生不仅金融学术造诣极高,而且是金融学术界学以致用的典范。他曾任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1994年John Meriwethe和Myron Scholes共同发起创建了著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现在,他兼任Trinsum Group的首席科学官。
作为一名杰出经济学家,莫顿一直关注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2002年他在一系列文章中支持将期权开支视为企业支出并予以相应的税收披露,获得FASB(美国金融会计标准理事会)的采纳。2006年,美国发生“养老金危机”,Merton又提出了一套名为SmartNest的养老金管理解决方案,修正了传统的固定收益养老计划和固定缴款养老计划的弊端,也获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