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寻找练气功的方法
大力神功,是我国古代武功秘练精粹之一。
大力神功,旨在增强功者的“实力”,“本力”,“娘力”……练习者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收到令人吃惊的效果!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力气特别的大,精力特别的充足,而且特别的有长劲(耐力),有永远使不完的劲!
按照传统武功理论,大力神功是“以气练力”为练功原则,此功历代被视为“镇山之宝”,“不传之秘”!少林寺镇寺之宝乃是“易筋经”,“易筋”的作用是“长神力”,“水火不侵”,“成就金刚不坏之躯”(共有九大神奇功能)!《易筋经》中就有专论“长神力”的功法!其他如“熊氏易筋经”、“喻氏易筋经”各家易盘经功法中,都是以“长神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其他又如民间秘密流传的“大力功”、“千斤神力功”、“神力千斤鼎”……也都是以长气力为宗旨的!
各位如果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中国的传统功法,你如能心平气和地研究他们,你就会发现:“练力”,是中国传统功法的精粹之一!
以下的功法体系,是邵发明先生综合各家各派的练功心法,精心编制而成的,首次公开,全盘披露!勤练之,大长神力!女子练之,气力赛过男人!
一段功
一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十趾轻如地,足心涵空。两膝微屈。直腰,拔背,收下颌,悬顶。眼平视。两手自然垂于体两侧。
自然呼吸,心平气和。
二下压式
全身站立预备式相同,两手垂放于体两侧,手掌上翘,十指分朝两侧,掌心向下。缓缓,深长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两手掌跟下摁,十指上翘,同时,头往上顶。又吸气,然后呼气,重复头上顶手下压的动作……24次。
说明:全身放松,动作要轻柔,缓慢,要配合呼吸。要掌跟下压后,不能回收,这样一直压下去,压到练功结束为止。图2-30。
三前推式
站立预备式。两手向前推,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掌心朝前,十指朝上,虎口斜相对。肘微屈。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呼气,呼气的同时,两掌前推,十指后拗。
两手前推与背部后争形成争力。图2-31。
然后又重复上述呼吸,两手再度前推,毫不放松,一直推到练功结束为止。24次。
四上举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手臂上举于头顶,掌心朝上,十指斜相对,肘微屈。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两手向上推,十指向下拗。如此重复24次。图2-32。
注意两手上推时,全身要有向下沉的感觉,使形成争力。
五分推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手左右直臂分推,成一直线,与肩同高。掌心朝外,十指朝上。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缓缓呼气,同时,两手左右分推,十指回拗,共24次,图2-33。
有两对争力!两手左右分推形成对争;头上顶与脚下沉形成对争
六后推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手从两胯向后推,十指斜相对,掌心向后。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缓缓吸气,同时两手向后力推,十指前翘,共24次。图2-34。
两手后推时,腰部不能后屈,腰部应与两手形成对争。
二段功
七手屈伸式
全身俯卧,以两手十指尖和两脚尖着地,全身凌空挺直。两手肘缓缓弯曲,使身体接近地面,同时深长缓慢吸气;接着,两肘用力伸,使两臂挺直,同时深长缓慢地呼气。重复上述动作,24次。图2- 35、36。
注意:动作和呼吸都必须缓慢,自然,不能像做俯卧掌那样快速做。
八脚屈伸式
单脚站立,另一脚前伸抬平,两手前伸或左右平分起平衡作用。深长,缓慢地吸气,同时,支撑脚缓缓屈膝下沉,直到臀部轻触到脚后跟为止;深长,缓慢地呼气,同时,支撑脚缓缓挺膝上抬,直到膝部即将挺直为止。缓慢地重复上述动作24次,换脚后,又完成24次。图2-37。
九腹屈伸式
人坐凳子上,两脚前伸,夹住柱子。图2-38。
上身往后舒展,后仰,至极点,两手十指轻触地,同时,深长缓慢地吸气;图2-39上身从原路蜷回,前俯,两手前伸至尖。缓缓呼气。轻微重复上述动作,24次。
十腰屈伸式
两脚并立,膝挺直,两手握拳别于后腰两腰肾处。图2-40。深长,缓慢吸气,同时前屈,头径胫骨处靠拢,动作要缓慢;图2-41。
深长,缓慢地呼气,同时,上身缓缓抬起并向后仰至极限。缓慢而轻柔地完成上述动作24次。
三段功
(十一)紧身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臂侧平举,成一字形,与肩同高。两手握成拳,越握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不劲放松。
81次后,两手腕内屈,越屈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屈肘,大小臂夹紧,越夹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手臂紧夹两胁,越夹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上身前屈,胸部紧贴膝部,越贴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屈膝,大小腿夹紧,越夹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重心前置,使脚腕拗紧,越拗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头部往胸部扣紧,越扣越紧,心中默数81次,静静用劲不放松。
81次后,全身蜷成一团。静静用劲,心中默数81次。功毕。
(十二)放松式
自然姿势,两脚轻跳,两手轻抖,全身肌肉放松,心理上放松。练功结束。
说明
1.本功分三段练习:第一段为虚练,以气练力;第二段为实练,以力练力;第三优练力入髓。
2.第一段以气练力,注意对争,即身手对急,手下压时身上钻,手前推时身后拉,手上举时身下沉,手后推时身前拉,总之,对争才能使力量成为一个整体,才能生出匀称之力。
3.第二段以力练力,注意动作要“柔和”,这样,既可快速提高力量,又使力量变得如水一般的充满活力。
4.第三段练力入骨髓,是使练得的力变成你自己的本力,这就是所谓的“娘力”,也是你日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力!
5.体力欠佳者,开始练习可以先练第一段,待有成后接练第二段、第三段。或者,干脆只练第一段,对强身健体,增强实力也有莫大的好处!
6.体力佳者,在完成24次的基础上可酌情加练次数,以每次练功后稍有倦意为止。
7.本功贵在坚持,坚持者有神效,不坚持者无效!
8.练习本功不会出偏!
『贰』 棍子武功大全
短棍疾杀技
世上只有无敌的功夫,没有无敌的武器。有效的武器应视运用者的水平高低而定,运用
的好,足以制服强敌,不善运用,则反为人制。对此,习练者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至于武
器的格斗,不要相信那种用手中器械格挡的绝技,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那是纸上江
湖的绝技,只会误人子弟。因为对手挥舞菜刀、酒瓶、匕首、斧头狂劈乱刺之时,你能否准
确格挡
?
即使能准确格挡,为什么不能化挡为击,直接进攻
?
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试
验格挡的绝技。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一定要记住“不停的
攻击就是最有力的防御”。对短棍而言,“攻击就是寓防于攻,以攻代守,攻防合一,而不
是和对方狂击乱打”,这就是练习短棍的秘诀。
一、短棍的技术特点
短棍的技术分为攻击、反击二部分。短棍的攻击特点是重心落在前脚,身体稍微向前。
接招的要点是劲力的移动落在后方,反击则身体位置由后倾变为垂直。它的最大攻防特点是
采取主动,牵引进攻,攻中带防,防中带攻,连削带打,循环不息。在使用短棍进行攻击时,
攻击者的心灵尤需冷静,不为对方的行动所分扰,洞察攻击的最佳时机,本能而直接的采取
迅速果断的打击行动。
攻击应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击棍的金科玉律在于灵活运用手腕的暗劲,
力达棍端,力从腰脊而发。功拳道短棍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招数,而是战术。因此作为功拳
道的门徒,不可刻意地学,机械地用,而是要心领神悟,灵活运用。
二、棍的特点
长
50
公分,一寸口径的坚木硬棍。为平日携带方便,可用报纸等包住,能有谁知道,小
纸卷里会有硬物呢
!
为提高击打威力,
还可在棍头钉一些小钉,
一根短棍便成为一狼牙棒,
威
力会如何,一想便知。
三、棍的握法
短棍的握法是“留一手”,
即右手握棍,
不是完全握在棍尾,
而是握在离棍尾一把
(
5—
10
公分
)
的地方,就可以了。这种握法,即能打出棍去沉重有力,使棍法迅速多变,而且还可回
把一击
(
图
133)
。
四、手腕攻击力的训练
手腕攻击力的训练,是短棍攻击的重点,可使你的攻击更为凶猛凌利,击打更为沉重。
1.日常训练法:手臂两侧抬平、放松,两臂不动,两手腕用力上下甩动,不计其数。
2.专门训练法:右手持棍,左手握住右手腕,不使臂动,右手利用腕力上下、左右挥棍。
不计其数。
五、短棍攻杀的预备式
两脚前后站立,略宽于肩,右脚在前,脚稍内扣,略弯膝,左脚在后,脚跟稍抬起;右
臂弯曲,右手握棍,棍尖向上,立于体前。左手握拳,护于左颊部,肘尖下垂贴于左肋。上
体稍向前,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双脚时刻保持弹性,目视前方
(
图
134)
。
六、短棍攻击技术
1
、正打:在预备式基础上
(
下同
)
,上步或闪步的同时,右手持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打击,手
心向左上方,手臂伸直,左手后拉护于左颊部
(
图
135)
。迅速收棍成预备式。上打头颈、下
打膝、胫。
2.反打:右手持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打击,手心向右下方,手臂伸直,左手后拉护于左颊
部
(
图
136)
,迅速收棍成预备式。上打头颈、下打膝、胫。
3.前刺棍:右手腕下压使棍尖向前,前进的同时,右臂以直打的动作要领将棍向前刺出,
手心向左,左手后拉护于左颊部
(
图
137)
,迅速收棍成预备式,上刺头颈、下刺胸、裆部。
七、短棍的攻杀训练
短棍攻杀训练是提高棍技和实战技能的重要手段,习练者千万不要因为它的简单而轻视
它,它是功拳道械斗的精华所在,是功拳道械斗技术的不传之秘。
1.在预备式基础上,原地持棍按正打、反打、刺棍的动作要领练习攻击棍法。2.与配手
对面而立,相距一步。双方持棍站成预备式,然后互相按正打、反打的技术击打
对方之棍。每一次击打使两棍成“
”型,下盘击打同上盘,唯击打目标低于膝部
(
图
138
、
八、短棍的反击技术
短棍的反击技术是技战术在实战中的综合体现,是短棍技术的综合运用。
1.防左上反击:
(
以对手持棍为例
)
对方持棍向我左上方击来,我右手持棍以上正打的方法
打击其持棍前手
(
图
140)
,左手抓拦其棍,右手用棍击敌前腿膝盖
(
图
141)
。
2.
防右上反击:
对方持棍向我右上方攻来,
我右手持棍向右侧用上反打击打对方持棍前手
(
图
142)
,然后用下正打击打对方前腿膝部
(
图
143)
。
3.
防左下反击:
对方持棍由左向右横扫击我小腿,
我进身的同时,
以下正打击打其前手
(
图
144)
,左手向下外挡抓其棍,右手持棍用上反打击其头部
(
图
145)
。
4.防右下反击:对方持棍扫我右腿,我进身的同时以下反打击打其手
(
图
146)
,左手向前
挡压对方双手,不使其棍动,右手持棍以上正打击其头部
(
图
147)
。
5.防刺棍反击:对方持棍以棍尖为力点刺我胸部,我右闪身,右手持棍以正打击打对方前
手
(
图
148)
,左手左拦压,右手持棍反打其面部
(
图
149)
。
九、防守技术的要点
短棍的每一个防守动作都在于保护一定的部位,这些动作主要由腕、肘、肩关节配合身
法、步法来完成的,防守到最后与对方器械接触时,右手应在一瞬间握紧。另外一定注意的
是,如对方是短械应抢先进攻,如对方是长械,应先进身或防守再进攻。
十、短棍的最佳攻击目标和攻击要旨。
短棍的最佳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小腿部位。这里易奏效的部位很多,膝盖、小腿、脚腕,
这些部位都是些动作迟缓的部位。无论你想攻击对方的头部,还是上身或手,都易被对方一
下子抓住。但是,如果打小腿以下,只要对方不弯腰,手就够不到。击中这些部位后,再打
击对方的头部要害。这也是功拳道的打击要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对手同样
手持武器,那么就要先攻击他的前手,因为械斗的金科玉律就是杀前锋手,断爪夺兵。
但有一点需明白,如果只盯着准备打击的部位或每次攻击这些部位,对手就会有所警惕而跳
起躲闪,因此需要穿插短促地刺面、打头的打法,打法要变化无穷,连续上刺几下,接着又
去打脚,忽而打上,忽而打下。这次打左肩下次打右脚。这种成对角线的打法很有效。因为
人的眼睛最容易对速度的快慢和对角线产生错觉,因此这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打法。
十一、短棍应战实例
短棍的实战技术是短棍各种技法在实战中的综合体现。也是检验每一个棍手水平的最高
境界。因此需要每个棍手能从实战出发,顿悟技击真谛,千万不要盲目模仿,束缚自己。
1.抢攻
我持短棍与对方对峙,突然上步进身,身体下沉,用短棍攻击对方的前锋腿,然后再创其头
部
(
图
150)
。
2.截击
对方持刀向我刺来,我右闪身,用上正打攻击对方持刀手,所谓断爪夺兵技术,随后再迅速
扫击其面部
(
图
151)
。
3.诱击
我持棍突然刺向对方面部
(
佯攻
)
,在对方注意力在我上部时,突然以抢攻的技术攻击其前锋
腿。
携带的原则
甩棍的携带其实不必多讲,本身甩棍的设计就是为了便于携带和隐藏,
20
厘米的长度,
500
克的重量挂在腰带上,揣在兜里还是可以的。放在哪里其实无所谓,总之有个原则就是事到
临头便于拔出便于出击就行。
在这里我们再介绍一种以前邵发明老师曾经介绍过的报纸藏棍,
就是用报纸将甩棍第三节包上,这样看上去就是一个报纸卷,不被人注意,关键时候一甩而
出。
98
年那时还没有甩棍。由于长途公汽时常有骗钱和小偷,所以我和朋友们每次做长途公
汽都是这样带短棍的,很隐蔽很实用。
第三节不可忽视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出击,甩棍只有甩出锁住才能出击,这个说法大家应该会同意。甩棍难道
真的只有甩出才能出击吗?答案是不需要!也就是说在事关紧急的时候来不及甩出你完全可
以用棍的第三节对付歹徒,
第三节也相当于手握匕首一样威力十足,
这一点你不知道不清楚,
甩棍你就算白玩了。
千万不要被“甩”束缚了!
当然用第三节击敌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训练,
这个不在我们本贴的讨论范围,我们将在甩棍械斗技术中给予讲解。
出棍就是攻击
这里的出棍指的是将缩好的棍甩放出来。出棍的重要形式就是甩击,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
歹徒,并不是做秀。我们应该力求将每一次出棍都用到甩击的方式,没有单纯的空出棍,因
为空出棍的时间差必定给歹徒可乘之机。使歹徒得逞。那么怎么甩击呢?就是每一次将棍甩
出都要有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空甩出。要针对歹徒的头颈锁骨手臂等等要害甩
击,
即使没打中也要起到遏制住歹徒的攻击的作用。
甩击甩好了它于袖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甩棍的隐蔽和诡秘,
突然朝歹徒眼睛甩出,
往往使歹徒愣神,
这时也是最好的攻击时机,
往往一秒种就可以结束战斗。这也就是轨迹拳学中的“惊取”的典型应用!这就是“拳”打
不知。
做人要有素质,一分回答一分收获。
回答完毕,请选择采纳。
『叁』 如何训练腿部爆发力和手臂 腰部力量
[转帖]将爆发力提高70%以上的方法
本文出自邵发明 野山武道场的《一切为了实战而练》。
这些传统的功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实效是不同凡响的。在练习时,请注意几点:
1.俯卧撑关键是身体保持直线;2.单腿起踵请尽量保持身体的垂直和前伸腿的水
平(膝关节可稍弯曲);3.拧身前转运动前请用身法轨迹热下身,可以参照精华
区《轨迹拳学》的内容:注意步法的运用。
一、将爆发力提高70%以上的练习法(隔日练习):
激烈的打斗需要强健的身体,强健的身体则是产生强大爆发力的源泉。为了给对
手造成更大的痛苦,我们有必要成倍地增长我们的攻击力度。
在练习方法上,高质量、高强度的少次多组重复练习是提高爆发力的极佳途径。
下面举实例加以说明:
1、拳头俯卧撑:
通常的俯卧撑是将两手掌按在地上进行的。这里要求练习者将手掌改为拳头,握
紧你的拳头,在地上形成俯卧撑姿势并动作,两拳的距离约70厘米,
两拳眼向前方,请保持身体挺直,不要将肚子凸下去,要将腹部收紧,但不要将
屁股抬得很高。如果拳上感到痛的话,就在拳下垫着书本,以后适应后,必须将
书本拿去。
也许你认为这样进行俯卧撑练习太方便了,那么就增加难度。当你以高质量的动
作能够连续进行俯卧撑15次以上(高质量的动作指的是,整个动作过程一直保持
身体挺直,手臂向下弯屈时,动作要缓慢,当身体刚碰着地面时,立即奋力撑起
,在手臂即将完全伸直时,突然加速完成整个动作,每一次都这样做,请自行监
督),能如此正确地做15次,表明你具备一定的实力,可以进行支撑力分成法来
练习了。方法如下:在原来的俯卧撑的姿势下,将身体的重量让撑地的两只手不
均匀地承担,也就是让一只手多承担一点分量,另一只手少承担一点。具体可以
这样做:比如你先让右手多承担一点分量,就将左手撑地的拳头改为用手指撑地
,右手仍旧以拳头撑地。动作开始时,左手可先以五根指头全部撑地,感到十分
轻松时,改用食指、中指及大拇指三根指头撑地,以高质量的动作进行俯卧撑。
由于你的左手只有三根指头撑地,而右手是一只充实的拳头撑着地,所以你自然
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由右手来承担了。如此你能正确地完成15次(每一次都应该是高质量动作,切记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实践证明,按高质量的15次动作模式练出来的爆发力远胜过马马虎虎的100次动作模式的结果),以后可以左手只用食指、中指来撑地了,这样做也能高质量地完成15次,则可以让左手完全不碰地面,只让右手单独进
行俯卧撑了,当右手单独能完成高质量动作10次以上(特别是支撑手即将伸直时
,突然加速完成整个动作),则你右手的爆发力已很不错了。同理,左手的爆发
力也可以按此方法练出来。
在练习时要时刻告诫自己、督促自己一定要让动作达到高质量标准。体格较健壮
的人在进行该练习时,可以将两只脚搁在方凳上或床沿边,以增加身体对手臂的
压力。此俯卧撑动作次数、组数如此安排:第一、二周进行两拳皆撑地的练习,
做完15次高质量的动作为一组,一天做完三组。做一组动作不能达到15次的人,
须咬紧牙关努力争取,但要注意质量;做一组动作轻松超过15次的人,或增加难
度将脚搁在50厘米高左右的物体上,或直接进入第三、四周的练习。第三、四周
进行的是一只手用拳头撑地,另一只手用手指撑地的练习。一组动作为15次,一
天需做四组,如第一组以右手拳头撑地,则第二组以左手拳头撑地,如此交替进
行。是否要将脚搁高,根据你体力而定。第五、六周练习如下,将一手任意放置
身边,只用一手进行俯卧撑练习,一天坚持完成四组,每组努力做到10次。
注意:以上练习不要你每天做,而要求你隔日做,即练习一天休息一天,如此反
复,实践证明,隔日练习高质量动作的收效是每天练习的两倍以上。当第六周练
习完毕后,再进行混合练习,即将所有练习过的动作任意穿插练习,力求做得质
量更高。三个月坚持下来,你的双臂很铿锵有力了,请不要松懈,继续坚持下去
。
¥2¥
2、单腿起踵练习:
练习者以站立姿势开始,屈起一只脚,只用一只脚慢慢地蹲下去,至屁股完全碰
着脚后跟,然后仍旧以这只脚用力站起来,待膝关节将完成整个过程时,突然加
速将腿完全站直。练习者可能由于一只脚支撑会出现左右摇晃,这可以将自身的
任一侧*近墙,以这一侧的手的手指轻轻扶着墙壁,以保持身体平稳,但不可以
用手抓住什么紧固件,否则练习效果将大大折扣。左右脚交替进行,一天坚持四
组,每组做完15次。也是隔日练习。有的人可能竭尽全力不能完成15次动作,就
尽力而为地做,如果今天做一组只能完成10次,那明天力争做到11次,待每组11
次动作巩固下来后,再向每组12次拼搏,以此类推。三个月坚持下来,完成每组
15次的高质量动作肯定不成问题了。
注意:当你能轻松地完成每组15次高质量起踵动作后,须给动作之腿增加压力了
。你可以用一只手拎一定质量的物体(或哑铃或小水桶,小水桶中盛多少水可由
自己决定),由于增加了重量,每组完成的动作次数可能只有几次了,坚持这样
练习,努力向15次冲刺,当你负重能完成15次单腿起踵练习,且每次动作都是高
质量的,尤其是动作将要完成(指腿将伸直时)突然加速,这样做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3、拧身前扑运动:
请你准备好一条废弃的的自行车胎(要弹力仍然较好的)或一根用于捆绑物体的
橡筋,将车胎(或橡筋)的一头固定好,另一头稍作加工,使自己的手便于紧紧
地握住。动作开始,你以一手抓住车胎的一头,人取似弓步姿势,步距可以大一
点,如果你左脚在前,则用右手抓住车胎(如果右脚在前,则用左手抓住车胎)
,好了,调整好车胎的松紧度,握胎之手从弯曲位置开始,
¥3¥
凭臂力及腰肢转动之力,猛然将手臂完全伸直,并将上身奋力前扑,完成此动作
后,请缓慢地回到原姿势。如果做此动作时感觉太轻松了,可适当加大你与车胎
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如仍能相当轻松地完成此动作,则可以再增加一条车胎,甚
至二条以上车胎。是否增加车胎,以你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每组15次动作为依据
。隔日进行练习,一天练四组,每组15次。
注意:当你采取左势(即左脚、左肩在前)进行动作,右手握着车胎猛力将手臂
伸直时,请身体尽量前扑,腰肢尽量拧转,形成左肩超前右肩许多。为了使自身
不松懈,动作还原时请一定要缓慢。三个月下来,你的要部力量肯定很不错
『肆』 武功书籍
这么多武功书籍均可在图中右下角获得
[江湖打斗绝命腿].邵发明.扫描版
[清真弹腿门擒拿术].张凯.文字版
[潭腿对练].方长生.扫描版
[绝腿秘招].赵振忠.扫描版
[绝腿秘杀].居山.扫描版
[腿拳].庞林太.刘玉福.扫描版
[螳螂拳].黎峰.扫描版[
[螳螂硬功散手训练教室].江上雄.胡中鳌.扫描版
[超强腿击术].马中碧.扫描版
[鸳鸯腿].张西京.陶玉金
[鸳鸯腿].张西京.陶玉金.扫描版
[三皇炮捶拳] 杨宝田 张汉文著
『伍』 求武术大师邵发明的所有武学武功著作下载
邵发明全部pdf书籍下载
大镖师:镖师必读(邵发明).pdf
教你学发力(邵发明).pdf
断骨残筋秘技.pdf
活神仙点穴绝技(邵发明).pdf
黑白两道九大绝招.pdf
龙虎棍绝杀秘技(邵发明).pdf
千金秘(邵发明).pdf
沾衣闭穴阴手伤人法(邵发明).pdf
《邵发明-短刀神功》.pdf
江湖打斗攻杀术(邵发明).pdf
desktop.ini
江湖杀手秘技(邵发明).pdf
江湖打斗杀手拳(邵发明).pdf
无绳之捆-神仙捆.pdf
新野山武道(邵发明).pdf
江湖打斗三十六毒手(邵发明).pdf
邵发明龙虎棍之大金刚棍法.pdf
武术应用学.doc
大镖师:抗打神功(邵发明).pdf
江湖打斗绝命腿(邵发明).pdf
http://hi..com/%CC%EC%CF%C9%CA%C7%B7%F0/blog/item/83d9c8d901685d3111df9b86.html
『陆』 功夫书籍
│ │ 《点穴法真传秘诀》-金倜生
│ │ 《神州武功精粹—中国三大武功流派少林、武当、峨嵋功法》
│ │ 《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 │ [少林棍].徐勤燕.扫描版)
│ │ [少林棍棒技法].粟胜夫.蔡仲林.扫描版
│ │ [少林棍法图说(下)].程宗猷.扫描版
│ │ [少林棍法大全].德虔.德炎.扫描版
│ │ [少林棍法阐宗].程宗猷.扫描版
│ │ [少林点穴术].韩绍武.扫描版
│ │ [少林疯魔棍法阐宗].马德.文字版
│ │ [少林禅门寒风掌].张禹.扫描版
│ │ [少林达摩面壁阴阳龟息行气法].佚名.文字版
│ │ [少林飞龙拳].刘世君.扫描版
通背拳
《白猿通背拳》隋世国 著(内部资料)
《祁家通背拳》单长文 著(人民体育出版社)
《五行通背拳法势精要》修剑痴 著(手抄本复印)
《通背拳法》 武田熙 著 (民国再版?中国书店1984年)
《通背拳浅释》张殿华 著(民国再版?天津古籍1988年)
《五猴通背拳(草谱)》符懋昆 著(内部资料)
《纵横通背拳(草谱)》王之和 著
《通背拳》辽宁挖掘组(人民体育出版社)
《通背拳连环秘技》任 刚 著(北京体育出版社)
《通背拳》刘 波 著(北京体育出版社)
《通臂二十四势》郭瑞祥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通背拳术》青木嘉教 著(日本爱隆堂)
《通背缠拳》徐奎生 等著(山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
《白猿通背拳》胡绍光张贵增 著(内部资料1992年)
《祁家老门通背拳谱》张留圈 著(内部资料)
《祁门通背拳谱》李宝明 著手抄本复印)
《东方大侠张策》香河政协(内部资料)
《徐氏通背掌法》徐永祥 著(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年)
《白猿通背拳》胡绍光张贵增 著(内部资料1992年)
《祁家老门通背拳谱》张留圈 著(内部资料)
《祁门通背拳谱》李宝明 著手抄本复印)
《五行通背拳法势精要》修剑痴 著(手抄本复印)
《通背拳法》 武田熙 著 (民国再版?中国书店1984年)
《通背拳浅释》张殿华 著(民国再版?天津古籍1988年)
《五猴通背拳(草谱)》符懋昆 著(内部资料)
《纵横通背拳(草谱)》王之和 著
《东方大侠张策》香河政协(内部资料)
《徐氏通背掌法》徐永祥 著(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年)
《龙行刀》刘志清 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4年)
《达摩剑》赵连合授陈铁生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年)
《三环套月鞭》曹志清 著 (山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
《剑术》蔡龙云 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剑经注解》李良根 等注释 (江西科技出版社)
《紫霞剑》吴彬 程慧琨 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年)
《单刀法图说》程冲斗 著(明朝刻本复印)
《剑经注解》于大猷 著(江西科技出版社2002年)
《阴符枪谱》王宗岳 著(民国版本影印复印)
《昆吾剑谱》李凌霄 著 (民国再版?天津古籍书店1988年)
《贾氏青萍剑》郭长生 传授(牛增华整理 手抄复印)
《写真太师虎尾鞭》姜容樵 著 (民国再版?山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
《双手剑》于承惠 著(内部资料整理)
《达摩剑》王云五 著 (民国影印?天津古籍1988年)
《五轮书》宫本武藏 著(英文版复印)
《五轮书》宫本武藏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说剑》庄 子 著(吉林文史出版社)
《剑道》董子红 著(北京体育出版社)
这些功夫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都可获得,都有电子版的功夫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