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哲学科学创造

哲学科学创造

发布时间:2021-09-03 16:37:42

① 哲学与科学的界限是什么

对于世界的发展来说,我们都知道科学是很重要的,同时还有一门学科叫做哲学,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两门学科肯定是独立分开的,甚至是对立的存在,其实也有一定的联系,很多人就会问哲学与科学的界限是什么?其实就是关于解释到根本设定的问题,很多时候即便科学得到了答案,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定律,其实就是哲学的部分了。

虽然说科学的发展很快,人类的科技进步也是非常迅速,都已经成功探索宇宙了,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依旧有着很多我们所未知的秘密,当科学家得到一些答案的时候,就会去想为什么就是这样的定义,这时候科学已经得不到答案了,于是就是哲学的问题,简单说就是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

② 为什么哲学比科学早,可是科学的东西诞生的比哲学早

因为,哲学起源于仰望星空。
人们开始仰望星空的时候,还没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
思维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但实践却有社会历史性,科学研究只能一步一步来。

③ 为何哲学被誉为“科学的科学”,哲学真的能引领科学的发展吗

哲学包括了一切具体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不仅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且也能给给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指导。由此,哲学被誉为“科学的科学”。

不过哲学区别于具体的科学,哲学是抽象的,科学是具体的,哲学涵盖的是整体范围,而科学涵盖的则是部分范围,哲学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具体科学的发展变化也能够影响哲学理论的变化进步。

正确的哲学理论知识是能够引领科学发展的,哲学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科学的科学”,就在于哲学源于具体科学,有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④ 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从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2)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以往的哲学总是企图在科学之上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想穷尽一切知识,因而不然有许多不科学的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他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内容上来看,以往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往的哲学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是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4)从哲学的使命上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科学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
(5)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他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⑤ 什么是哲学与科学有何不同

让我们从科学开始,因为它更容易定义。你说什么定义?你看,给科学,文学,和平,政治,人性等概念下定义,所有这些概念都需要一系列的词来赋予这些概念某种意义。阐述更多的“给予定义”是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无论你问的是科学及其边界,还是对我们能称之为科学的和不能称之为科学的东西进行分类。第一个想到的哲学家是卡尔·波普尔,他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

认识论中通常讨论的知识类型是命题知识,即“知识-那”,而不是“知识-如何”(例如,“2 + 2 = 4”的知识,而不是如何进行两个数字相加的知识)。

因此,科学是认识论的一部分。

谈论哲学总是一件愉快的事。

⑥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并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哲学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所以不能说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考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本题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典型的错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很高。

⑦ 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推进科技创新

这个角度太广泛可能从很多方面回答。如①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科技创新需要勇气,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走自主发展之路。 ②世界是物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推进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的态度,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创新需要行动,只有弘扬创新精神,立足群众实践,科技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可;坚持辩证否定观等也可

⑧ 从哲学与心理学原理说明非理性因素与科学创造的关系如何

哲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哲学方法论指导下研究人类心理活动;

科学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⑨ 哲学和科学有什么关系吗

1、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具体表现。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早期的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是如何从本原产生变化而成的。哲学在以前是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分离出来的。哲学最先是被判断成自然科学的,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逐渐被自然科学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许多都是哲学家。

⑩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哲学一词,是近代日本学者针对古希腊或西方的“Philosophy”(爱智慧之学)的译词。那么,哲学在人类历史上,最初就是由希腊古哲人泰勒斯与中国古哲人老子率先针对世界本原第一次理性地提出追问。希腊古哲人在追问世界本原时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水”是万物的始基。而中国古哲人在追问世界本原时说,“道”是万物的本原,“道”是万物的始基。进而,希腊古哲人与中国古哲人以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本原时,两者以不同的辩证思维方式所代表的形而上学,分别称之为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诞生,说明了希腊古哲人和中国古哲人,从“有神”的思维向“无神”的哲学思维跃迁的重要标志。

针对西方哲学而言,古希腊哲人的学说思想是后西方哲学的思想根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年?约公元前546年)在解释世界的本原时,虽然他没有留下任何的学说文字,但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追溯到他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的第一哲学命题是“水是万物的始基”,就是古希腊的哲人最初的哲学思考。希腊古哲人第一哲学命题的思考,已经不是主观上的“神”,而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的生活经验中间所感受到现象界“实有”的存在,进而也作为西方哲学诞生的起点。

中国古哲人老子(Lao zi 约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人,其哲学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老子》之中,而且《老子》的哲学思想基因来自于更早上古的《易经》。古哲人老子的“道生―道德―道相―道势”宇宙论框架的理论学说,代表着中国最高的形而上学,也代表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古哲人老子建构“道”的学说,就是在探寻、解释宇宙世界的本原问题。而且,迄今为止是老子率先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道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道”;并且,《老子》解释了是“谁”创造了宇宙世界,解释了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动者”的阴阳行为原则之德,以及解释了宇宙万物都遵循服从于“自然的目的”之德之行;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在生化万物的活动中始终遵从自然的目的,亦即“道法自然”。所以说,古哲人老子建构“道”的学说,代表着中国古哲人主体从“有神”的思维向“无神”的哲学思维跃迁的重要标志。而且,老子的哲学思想已经远远、远远地超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的生活经验中间所感受到现象界“实有”的存在。所以说,老子的哲学思想,后人是难以企及的。

因此说,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思想基因上就有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哲学”的学说和西方的“Philosophy”的学说,在其哲学概念范畴有本质上的不同。

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诞生,说明了人类的思维从“有神”的思维向“无神”的哲学思维跃迁,说明了人类要探寻、解释宇宙世界的本原,进而透彻地去认识“自然的目的”,以及解释“自然的目的”决定“人类的目的”的客观行为规律。这就是说,宇宙世界的本原,在生化万物的活动中有客观的行为规律与生化的目的(绝对不是反过来说,是由“人类的目的”来决定“自然的目的”)。

人类针对“宇宙世界的本原”或“自然的目的”的研究,就是研究最高、最为普世的、绝对性的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也就是研究宇宙万物的行为规律。那么,宇宙万物的行为规律,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行为”与“人类的目的”,即人类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及最终目的。

“人类的目的”之上有一绝对性的“自然的目的”,而且“人类的目的”要遵从“自然的目的”。这也就是说,人类认识主体所认识的自然科学规律、社会科学规律、思维科学规律,都要遵从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或者说,人类认识主体所认识的物理化学规律、生物生理规律、万物及人的伦理,都要遵从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

人类“哲学”的诞生,说明了哲学研究的主题与目的。那么,我们如何给哲学下定义呢?

针对西方哲学,由于古希腊哲人七圣无法透彻地解释宇宙世界的本原,及以无法解释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之德之真理,使得希腊哲学无法给出人类世界之上的、绝对性为准则标准的道德普遍行为原则。进而,希腊及西方古人在主观上推崇“神”的社会,自然而然地就主导了西方古人的世界观,进而形成了西方宗教及宗教的神学。西方世界到了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然而西方世界进入17?18世纪这个时期,欧洲人的思想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返回到了尘世的此岸。因此,近代西方哲学不再追问反思“上帝”,不再寻求事物的最终原因,不再寻求事物的终极本体,进而转向现象界寻求事物的“所以然”。正因为,西方哲学转向寻求事物的“所以然”,这就推进了西方哲学在“现象界”寻求对事物的感性与知性的结合,直观与思维的结合,立足于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寻求事物的概念、判断、推理演绎以及实践验证性,进而促进了“形式逻辑”为主导的各个门类科学的大发展(促进了数学、天文、物理学、化学、生物、地理等各个门类学科的大发展)。

在现代,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以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学、信息学、脑科学等,为主要内容的“思维科学”在飞速发展。“思维”作为“思想”的对象,已经日益成为“科学”的领域。而且,世界的三大领域――自然、社会和思维,都已经成为“科学”的对象。因此,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和辉煌成就,现代西方哲学被赶出了知识论这一世袭的领域,使得“所以然”的哲学走向衰败。

虽然,西方哲学舍去了“上帝”的追问与反思的主题,但是西方哲学在哲学层面里还是存在多姿多彩的哲学观及学说。西方哲学走到现代,所形成的哲学理论有各个派别的哲学观,而且可以概括出“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文化批判说”、“文化样式说”、“实践论说”。现代的西方哲学观在总体上,无论是否定本体论,还是把本体论归结为研究人的存在,反映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到21世纪,却是反“普遍规律说”或“本体说”。而且,现代西方哲学标榜自己达到了一种自觉,他们认为所谓的“本体”很可能是我们人类思维杜撰出来的一种假象,而真正可验证的、明证性的东西只有那些现象。然而几千年来哲学家争论的绝对不是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本质。虽然说,有的西方哲学家说这个本质是物质,有的西方哲学家说这个本质是精神,争论了2000多年至今还是没有结果。在这种情况下,21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们没有进一步地去探寻宇宙的本体,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宣称这些关于本体的争论都是一些无聊的争论。这说明现代西方哲学不再追问“宇宙本体”、“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的存在,反而说“本体”本身可能就是人类思维杜撰出来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来看,21世纪的现代西方哲学好像达到了一种大彻大悟的水平,他们公然主张人类没有必要再追问本体,只需关注现象就够了。虽然这种见解好像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明智之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恰恰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无奈。其原因是,西方哲学(包括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基因就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然而,希腊古哲人七圣,虽然理性地区别了主观的“神”,但在现象界里还是无法解释“上帝”及“上帝的行为原则”这第一哲学命题,进而使得后西方哲学的思想,失去了哲学第一命题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所谓的“本体”很可能是我们人类思维杜撰出来的一种假象。

由于现代西方哲学观发生了转向,其“语言转向”、“存在转向”、“文化转向”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哲学思考及学说,实际上都属于人类自身的“实践论说”。所以,现代西方哲学观转向的学说,都避开了追问和回答宇宙本体的存在、宇宙本体的价值存在,使得这些哲学观转向的学说,无法解释自然的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的绝对依据,从而也就无法真正地解释“人的意义世界”。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其原因是,“自然的目的”决定“人类的目的”,而绝对不是反过来说,由“人类的目的”来决定“自然的目的”。

针对中国哲学而言,中国哲学从诞生起中国哲人一直没有间断地在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与生化及其普遍行为规律,以及“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一的学问。因此,根据中国哲学形态,哲学可以这样来定义:

人类在爱智慧的过程中,研究“自然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及其辩证统一的形而上学,称之为哲学。

正因为,“自然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是无法直接看到的,也是不可闻的、不可摸的,然而“她”是“形而上”的客观存在,而且是人可思维的对象。所以说,中国哲学就是“道的形而上学”,就是人类“哲学”所要研究的主题与目的。

中国哲学的“物质与精神”范畴,是针对宇宙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形态与行为精神(既包括自然领域里的物质形态与行为精神,也包括社会领域里的物质形态与行为精神)的抽象和概括。亦即,中国哲学是解释宇宙的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体,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质世界之中,而共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之真理的学问。即解答了客观不存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谁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问题。

正因为,哲学是研究“自然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及其辩证统一的学问,那么,在科学界是没有哪一门学科的学说针对哲学的主题与目的,可以在“形而下”的对象中能清楚的解答。也就是说,科学范畴决定了有各个门类具体的研究领域,而且,各个学科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是一种“有”的思维方式,这就使得各个门类具体的科学通过各自具体的某一知识对象领域的研究,无论如何都无法推理、演绎出“宇宙本体的意义”和“人的世界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人类哲学的产生,就是为了寻求事物的最高原因及行为原则,就是为了寻求人类的最终目的。

哲学从最高层次上讲,哲人所给出的哲学概念范畴要具有最高性、绝对性、普遍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宇宙本体生化万物,其宇宙本体之性与宇宙本体之生的行为规律,就是宇宙万物之性与宇宙万物之生所展现出的自然客观行为规律,而且是唯一终极性、绝对性、普遍性的。哲学用一句话简单来概括,就是“用一个绝对的‘性’来解释世界的统一‘性’”的学说。进而,这就是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理论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性、真理性、指导性。

然而,科学范畴决定了有各个门类具体的研究领域。那么,研究各门类领域的学者所给出的科学概念范畴,具有针对性、相对性。至于,学科的哲学,是狭义相对性的,或哲学层面里的学说,如:某某学科领域的哲学;学科的哲学博士称谓等。?:这里不谈非学术俗称泛化的哲学或哲理。所以说,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哲学,不能简单地、形而下地仅仅在“哲学”字义中等同的去解说。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从上述可以得知,哲学概念具有普遍性,科学概念具有相对性,这两者是不同的,不要简单地混谈、替代,以及泛化。而且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哲学和科学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针对宇宙本原而言,我们人类是不可能采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手段能跳出宇宙,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从宇宙以外回过头来看宇宙。而且,我们无法用科学来实证宇宙的起源。进而,人类只能通过科学的支撑,以哲学理念的方式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起源(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要辩证统一)。

这里特别指出: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形态中有自我独有的概念范畴。那么,关于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研究,之所以会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时,就会产生错置、歧义与失真。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舍去了“上帝”的追问与反思,进而西方哲学也就无法解释“上帝”及“上帝的行为原则”。而且,中国古哲人所说的“天帝”,不是西方人头脑中的“天主”或“上帝”,中国智慧不需要上帝这个理念。尤其是,中国古典文献,或者是中国哲学被后人译成西方语言,一开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学框架,这种“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随处可见。在汉英词典中对于中国哲学概念词汇有不少欠妥的译法,这也使得我们无法透彻地去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也影响了后学。

中国古哲人孔子(Kong zi公元前551年至479年)是中国伦理哲学的奠基人。古哲人孔子的“道―德―仁”理论道德框架与“仁―义―礼―智―诚”实践道德框架的伦理学说,代表着中国最高的伦理形而上学,也代表着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古哲人孔子建构的“道―德―仁”理论道德框架,就是在探寻、解释宇宙万物的伦理问题。而且,迄今为止是孔子率先提出:“天道”存在的万物“阴阳行为原则”的道之德,就是“人道”之上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就是人类世界的道德普遍原则;并且,孔子解释了人的本性之仁性的自然德性,其伦理道德价值的终极依据,就是遵从“道之德”这唯一人类之上的无时间、绝对性的阴阳行为原则。

所以说,古哲人孔子解释了“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一,就是人类伦理道德价值的最终目的;即“天人合一”的本义。

阅读全文

与哲学科学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