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戏曲角色创造

戏曲角色创造

发布时间:2021-09-03 03:15:50

1. 戏曲人物角色该如何塑造

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戏曲演员从练基本功之际就学就了一折或一种类型的戏,也具有一定高度,但换成演别的角色或别的类型的戏就傻眼了。一生只演一折戏的现象屡见不鲜。演这个戏不知怎么就成了,但演那个戏不知怎么又砸了?同样一折戏今天演来顺手,明天演来又觉别扭。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可能就在于没有掌握科学、正确的表演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和学会“怎样演戏”。我想针对这种现象结合自己的导、表演经验,试着以一部剧目排练流程为依托",总结几点操作性较强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初读剧本,走进剧情,领会作者意图
不少基层戏曲演员都有接到新剧本先不怎么看整体剧情、人物关系等,而是先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词用笔画出来。甚至有的不太重要的角色自己的台词都背下来了,但还不了解剧情是什么,更谈不上了解剧情的重点在哪里,应该思考些什么。我认为该问题的出现皆与读剧本的方法不当有关,而相对有效可行的读剧本方法可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只当读者。
第二步,用戏剧眼光读。
第三步,用角色眼光读。
第四步,应放在导演阐述之后完成。
二、领会导演意图,统一演剧思想
通常在排练之前演员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我该怎样演这个人物,很少也无暇从宏观角
度思考未来整个演剧的总体形式、风格甚至演剧重点。戏剧演出是综合艺术,音、美、灯、服、道、效、化等各部门协同合作,其总体设计者和联络人就是导演。那么演员在了解剧作家思想和剧情的前提下,就要在导演对未来演剧的整体设计的构思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思考怎么样塑造角色,以免十八娃乱当家,出瞎力走弯路。
三、复读剧本,理性认识角色
这也是读剧本的第四步。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对作者、导演思想的领会,就要重读剧本,理性分析和认识角色。其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解读和设计角色的前史及剧情内外的社会背景,写角色自传。这一环节很多戏曲演员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恰恰是最大的误区,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屏障。就如同交朋友一样,你对这个人的身世、来历、社会关系、历史背景甚至个性、爱好、特长、优缺点等皆无了解,这个朋友敢交吗?运用到塑造角色中,交舞台上、剧情中的“朋友”道理亦是如此。
四、学唱
怎样学?我认为学唱也应纠正一拿到曲谱就学的方法,更要纠正像读剧本只看自己台词一样,只顾学自己的唱腔,而全然不顾对整体音乐语言、气氛的把握。同时最好是放在导演阐述之后学,尽量少走弯路,有针对性地学唱。
怎样唱?有的演员嗓音条件很好,音色很美但唱出的戏却不怎么好听,而有的人嗓音条件并不理想,但唱腔却非常有味道、受听。道理很简单:戏是唱感情的,是用“心”唱的。有了好嗓子,会用嗓子仅仅是基础,是技术层面的。 继而还要从人物出发,从规定情境出发,进一步升华为咏叹人物的心声,升华为“唱的艺术”才行。
五、坐排
坐排,顾名思义就是不带肢体语言的坐下来的排练。这种排练方法在有的戏曲团体也叫“对剧本”。但事实上坐排的内容和将要完成的排练任务大大超过了“对”剧本的范围,也就是在进场排练前从语言和心理以及形象思维上更加贴近角色,从对人物语言、语气、语调及语境的把握等方面找出舞台行动的动机来。如果坐排扫清了进场前的文本与语言障碍,打好了进场排练基础,那么进排练场后给人物(演员)安上两条腿,他就可以自由行走了。
六、恰到好处和再提高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恰到好处、过犹不及的问题,戏剧表演尤其如此。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戏流了。 “流”,其实就是指偏离了人物或导演初始设计的演剧框架,更多地向演员的自身习惯靠拢了。而有的戏曲演员身上的程式功底非常好,每当舞台上用到了技巧展示的时候,又会抛开人物在舞台上“耍得很开心”,又有点“过火”了,正是没有把握好“过犹不及”这一点。当然,艺术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准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至少有个“法”,有个“度”。其实这个“度”就是表演艺术的“分寸感”,是恰到好处的“自由”境界。
艺无止境。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和演员对戏的熟悉,应在把握“度”的前提下不断调整角度继续提高,开掘更深层的意蕴、更新的认识和更精准的表演,使得所扮演角色更贴近人物,从而更好地完成作者。

2. 创造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哪种任务

最高任务

3. 中国戏曲角色行当分为哪四大类

中国戏曲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1、生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老生生行的一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

2、旦

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

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3、净

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

4、丑

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

(3)戏曲角色创造扩展阅读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

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中国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现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等于就有了具体角色。演人物跟演行当,这是两条路子。在中国表演艺术中,前一条是正确的路子,后一条是错误的路子。

历来的优秀演员,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组织、集中,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拼拼凑凑往角色身上一装,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

4. 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各代表什么角色

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净(又称“花脸”)行中有: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慓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行中有: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一类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不同的行当,在唱、念、做、打、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同一行当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艺术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5. 戏曲角色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一,生:指男性,分为: 小生、 老生、 武生 、娃娃生。

生: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与武生之别。

1、武生,擅常武艺的角色;

2、老生,又称须生,戴胡须(髯口),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3、小生,比较年青的角色,不戴胡须。

二,旦:指女性,分为: 花旦 、刀马旦、 老旦、青衣。

旦: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五个分支。

1、青衣(正旦),扮演端重、严肃、正派的角色;

2、花旦,又可分为闰门旦、玩门旦、泼辣旦、刺杀旦、扮演青年女性角色;

3、老旦,又分唱功老旦、做功老旦,扮演老年妇女角色;

4、武旦,又分短打武旦、长靠武旦(刀马旦)扮演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5、彩旦俗称丑婆子,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角色。

三,净:指男性花脸。

净: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有大花脸、二花脸等分支。净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主要表现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可分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四,末:指年纪较大的男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五,丑:指丑角 :分为文丑 与武丑。

丑:戏曲表演的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属喜剧角色,也称小花脸。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或称小花脸、三花脸,丑行特点是鼻梁上用白粉涂一粉块;丑行有扮演反面人物,也有扮演正面人物。

6. 戏曲角色创造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你问的是定义吗?我们学过的角色创造课主要课程开始为“解放天性”,专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开始以属模仿为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感情变化通过细节表演出来,思维要有逻辑性,设计剧情要有矛盾性,要尽量将一个点放大、夸张很多倍去表述一个情节,就是所谓的戏剧矛盾,比如普通的捡钱包,如果生活中弯腰捡起来就结束了,但是在戏剧表演中就不可以!要为他设计尽量多的情节与表演,挖掘内心深处的东西,比如刚看到钱包第一反应很高兴!,刚要去拣,一想别被别人看见,这是左顾右盼,慢慢靠近钱包,扔个东西在地上,假装捡东西把钱包捡起来,然后捡起后赶快收起来再左顾右盼,然后若无其事走开,这样一个剧情就丰富了,就有表演了精彩了,具体你可以看看京剧《拾玉镯》,就诠释的非常高级,看一看就都明白了。

7. 中国戏曲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做角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角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含义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角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角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惟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它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阅读全文

与戏曲角色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