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审美能力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审美评价能力指在审美鉴赏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性质、价值、形式和内容等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的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在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 创造美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发展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人学习、训练、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
(1)审美创造力扩展阅读:
提升审美能力方法。
1、重视收集和整理
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积累,在平面设计的学习提高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基础的。这是一项长期不能间断的持久工作。有许多初学者在做设计时,常常会为不能获得创意而感到很苦闷,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2、树立起自我的审美观
作为设计师,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住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东西,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
⑵ 为什么说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
(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能够突破客观时间,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显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需要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对于文学作品来讲,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得失。
⑶ 请问做什么工作需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审美就是对于某个事物的个人评价 这东西引人而异 就好像杀人狂 他的审美就是认为死亡都是美 楼主说的较高的审美我觉得应该称之为 大众方向的
创造能力就是对于没有的东西的想象能力和把它体现出来的动手能力
我就觉得符合这些的 一是画家 二是音乐家(流行 古典均可) 如果楼主本人大学择专业 或者是工作方向 我建议还是结合一下个人特长和兴趣 比较好~ 总之就是和人的感官有直接接触的都可以
⑷ 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
因为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增强审美创造能力这三个途径来实现。审美能力即艺术鉴赏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发展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审美感知能力指审美主体凭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审美评价能力指在审美鉴赏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性质,价值,形式和内容等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的能力。
(4)审美创造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多了解时尚资讯:可以抽空多了解一些时尚方面的新闻,比如今年流行什么颜色,比如一些重要的时装发布会等等,这可以提高对审美的理解。
订阅时尚的杂志:有很多的时尚杂志,涵盖各种类型,有衣服的,有首饰的,可以根据爱好来寻找你想看的杂志。
去时尚之都旅游:旅游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阅历,时尚之都更可以提高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伦敦、巴黎、香港都是非常适合旅游的时尚之都。
⑸ 什么是艺术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专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属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艺术的要旨就是创造性,只有创造性的艺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是创造者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结果,一切文化艺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是创造者艺术个性和精神的自然延伸。艺术的本质在于它能将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表现的异乎寻常。它充分赋予惯常所见的庸俗之象以特别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都是与艺术的创造性分不开的。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从思维雏形、制作过程到视觉呈现,集合了创造者自身的创造力。没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是无生命力的。它难以从根本上动人心魄,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的价值。
⑹ 东辰六力幼教的理念:健康力、审美力、创造力、阅读力、习惯力、思维力
厉害了,
一般的教育局不是很难做到健康与生命力,创造力,阅读力,喜欢你思维里都是不容易办到的。
⑺ 什么是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抄,指人袭在审美中能动创造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是人的创造力中的一种基本能力,包括创造新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法的能力和创造新审美意象、新艺术形象的能力,表现于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概括力、想象力、审美意象创造力等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意象、意境创造力、艺术表现力以及审美评价的分析综合力等方面。
⑻ 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1、从欣赏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即就是通过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中学生的课程
教学内容都是以欣赏为主,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会欣赏作品,欣赏一幅作品的好坏
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欣赏即是通过享
受美好的艺术作品及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中获得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的
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欣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还可以陶冶
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所以说,美术欣赏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
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上一堂欣赏课是较为枯燥的,如不借助于多媒体这个教学
辅助工具,学生光听老师讲解即枯燥乏味,还可能导致学生云里雾里。因此,
老师在多媒体课堂欣赏教学中要结合图片、实物等形式来进行讲解,才能吸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
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利用较为有感染力,并贴近实际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审美 。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
在的学生大都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少年,他们渴望美、追求美,但什么美?美在哪里?怎样去发
现生活中的美,他们都很难说的清楚。其实,美好的东西并不都是眩人眼目的,许多事物的美
就藏在平凡的外表后面。对于生活中普通而又平凡的美,要让学生们去理解它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3、掌握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认知程度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去是完
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今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首先教师
要应谈吐文雅、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使学生产生好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进而在与学生活
动中形成和睦的气氛,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其次,在欣赏作品时,能利用多媒体放大
图片,再配以内容接接近的音乐,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很丰厚的生活积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何来丰厚的生活积累?如果没有积累,是不是就不可能有创新?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孩子会偶然间的想到一些好的发明创造或者通过某个小技巧去取得成功,但是这种情况是鲜少发生的,要有创新的能力,首先要有足够的积累。这个积累不一定都得来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实践,一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有限,不可能经历的了大千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这种积累必须来源于书籍。各种各样的丰富内容的书籍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石,只有看的多,积累的多才有可能爆发出那灵光一闪的瞬间。
第二,创新必须是通过人脑想出来的,这毋庸置疑。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得培养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都说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在大面积的抹杀孩子的想象力,让我们的孩子变成只懂得读书的书呆子。学校的教育机制无法彻底改变,那就通过家庭教育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为什么要用保护?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十分丰富的想象能力,只要家长适当的保护和引导,就能把孩子的想象力留住且发挥出它的作用。比如,画画不用按照既定俗成的想法去画,画山可以化成红色,画天空可以画成粉红色,只要符合孩子的兴趣,未尝不能多尝试一点新鲜的东西。
第三,创新能力需要积极的鼓励和刺激。创新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在创新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家长或老师都需要适当的激励孩子,鼓励他们朝他们想要的结果去迈进。很多家长总是喜欢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做的事,家长觉得无意义的事就喜欢阻止孩子去执行,这恰恰是在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管结果有没有意义,都该让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尝试中才能迸发出创新的能力。
第四,要适当的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或是课外,都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需要创新思维的练习机会,比如在河边打水漂的时候,可以考考孩子,让他们思考一下如何能够打的更远,可以从现象中找出本质,并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来寻找方法可以打的更远。
当然,创新是一种十分困难的行为,要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阅读很关键,想象力也很关键,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一直是我在教育过程中的金句。希望大家能够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掌握精髓。
⑼ 您好请问创造力和审美感能解释一下吗谢谢。
这东西比较抽象,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审美上,可以参考资料上的文章,创造力只需要你的理解有助于你创造出好的作品就行了,而审美,对于我来说,就是价值高的东西就是美,不是说用了高超的技术和昂贵的原料就是美,而是能够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否则只能算是把物品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消耗了,而没有产生新的价值。参考资料
⑽ 怎样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是需要循序专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属善于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要注重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有:
1. 亲近大自然启迪幼儿的审美情趣。
2. 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3. 创设审美环境是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前提。
4.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是开发幼儿审美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