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进行创造性复述
我来
Ⅱ 创造性复述是不是要把全文都给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以原文为依据,展开想像发挥创造性的复述方式。要求复述者对原版文有较深的理解,要具权有创造性,可以展开想像,进行构思,但又不能脱离原文,胡乱发挥。
创造性复述应做好以下准备:
1.熟读全文,掌握原文的结构、内容、中心思想。
2.找出扩展点,即可以加以想像、扩展内容的地方。
3.想好想像、扩展的具体内容,想好增加的情节和细节。
如果觉得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Ⅲ 什么叫做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复述课文,就是对所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回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答的综合训练。复述一般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形式。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同学们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那么,怎样练习创造性复述呢?
1.改变体裁。主要是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游园不值》时,要想象出“春色满园”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地面上绿草如茵说到高处的桃花柳绿,从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说到枝头上的小鸟欢鸣。复述《江上渔者》时,就要着重叙述江上打鱼人“出没风波里”,迎风斗浪的情景
Ⅳ 确定是创造性复述吗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创造性复述是学专生对语言材料吸属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
Ⅳ 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八自然段创造性复述
海力布在一次打猎时听到鸟说。今晚这里大山崩塌,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版。心里想,居然晚权上这里大山崩塌,洪水淹没不行,我得赶紧告诉村民们。回到家后。海力布对村民们说:咱们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有的村民摸摸自己的额头,再摸摸海力布的额头,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没发烧呀?这时村长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从来不说谎,可是我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搬家可不容易呀。海力布看见大家,不相信他。心里想,看来只能牺牲自己才能救乡亲们的命。海丽正经的对乡亲们把这件事15 10的都说了出来就在海力不说完,就变成了一个冰冷的石头。乡亲们看见后悔的说,我们应该相信你,乡亲们念着海力布的名字。
Ⅵ 后羿射日创造性复述
远古的时候,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长了,这十个太阳就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觉得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双轮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和万物就受不了了。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食。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Ⅶ 如何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
Ⅷ 《小岛》创造性复述如何写
《小岛》一文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小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Ⅸ 创造性复述宽容400字
薛瑄曾经说过:“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云彩绵绵而美丽动人;山峰因为宽容,汇集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人应该学会宽容才能放出异彩。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有些人认为,宽容是懦夫的行为,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懦夫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而不敢只言片语的人才是懦夫,贪生怕死,为敌卖命的“人才”是懦夫。懂得宽容的人,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全局利益的人。
清朝宰相张英与叶侍郎比邻而居。因叶家无理霸占张家三尺地方就写信给在外的张英,张英回信到: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按信中的意思退后三尺,叶家也惭愧地退后三尺。足以证明,宽容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恩怨。
宽容,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是非恩怨;宽容,能使事业发达;宽容,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让我们学会宽容,让民族,让国家更加兴旺发达吧!
Ⅹ 什么叫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
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三种基本的操作形式:
(一)提示式
创造不等于胡编,应从模仿原文开始。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创造性地模仿原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进行复述。提示式又有以下几种形式。
1.填空
填空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只为学生提供一根复述的“拐杖”,降低难度。同时,选取一些课文描写的空白点,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复述《蜜蜂引路》的第三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 。(心想: 。)他仔细观察,只见 。(猜想: )列宁还见园子旁边有 。(断定: 。)从而在复述中充分展示了每位学生的思维过程,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2.缀连
即抽取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如教学《田忌赛马》,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先请学生自由复述,然后出示下列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转败为胜,引导学生任选一种词序再简单复述。这样,既达到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词语的运用,积累了词汇,使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3.提纲
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理清复述思路,列出复述提纲进行创造性复述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如老师在教《熊猫妈妈听电话》一文时,先帮助学生归纳熊猫说话的思路:先说我是谁(即为熊猫取名),再说我到了什么国家,最后说朋友们对我怎么样。同时板书这一提纲,大面积进行模仿复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连行创造性说话:还可以取什么名字还可能到了什么国家那些国家的朋友又是怎样欢迎的这便体见了复述训练的层次性。
4.插图
许多课文的插图都紧扣原文的意思,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而且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能力。如《李时珍》一文,写李时珍为编《本草纲目》亲自到各地采药一事,虽寥寥几笔,却很感人,这是因为它配有一幅与之呼应的插图。在学习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像李时珍当时采药的自然环境及动作、语言等,通过利用插图具体地加以描绘,使复述多功能化。
(二)活动式
小学儿童活泼好动,对严肃枯燥的形式往往兴致索然。在组织活动中进行复述,不仅可以提高复述的情趣,还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式有两种方法值得借鉴。
1.游戏
如教第四册《精彩的马戏》,在复习巩固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复述,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我先拿出一个话筒,在大屏幕上展示文中介绍的马戏节目,然后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红领巾电视台近期要开设一个新的电视节目,专门为同学们播放精彩的马戏。听说二(3)班的同学个个口齿伶俐,大方能干,现特向二班招聘讲解员五名,望大家把握机会,踊跃应聘。”由于此类游戏形式新鲜,有时代感,而当今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普遍较强,因此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的联系自己的亲眼所见说,有的模仿电台主持人说……趣味浓厚,气氛活跃。
2.课本剧
由于整篇课文的复述占时长,跨度大,述者困难,听者厌烦,因而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如教第三册《狐狸和乌鸦》,我让学生以同桌为组分角色扮演“狐狸”和“乌鸦”,自编课本剧。要求除了对话,其余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动作、表情甚至是心理活动也要尽量表演出来,不加旁白,让人一看就懂。如一组学生在表演狐狸见到乌鸦的肉时,抹着嘴巴,咽着口水,转转眼珠悄悄自语:“哇!那么大块肉,味道肯定错不了。咝——这可是个好机会,我一定要把它骗到手!”这样就较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合理的创造想像。另外,当一组同学在台上表演时,我还让其他同学作“评委”,以课文为依据作出分析评判。这样就把复述变成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爱动”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转换式
是指转换原文的构思,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改变课文的表现形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固定模式,对课文作动态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途径和方法。无论是从表达还是想象角度来说,对学生都大有裨益。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转换:
1.体裁
小学阶段的课文体裁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同时兼有诗歌、散文、童话、说明文等形式。只要变换一下角度,许多体裁就可相互转换。如“记叙体”改为“日记体”,“诗歌体”改为“散文体”,“说明体”改为“童话体”等等。一位老师在教学古诗《塞下曲》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围绕原作的中心增加对主人公李将军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绘复述,把四句古诗扩充成四段话,使之成为一篇极富创意的传奇故事。
2.人称
小学课文多以第三人称来写,也有以第一人称写的。转换人称复述,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熏陶。如教第三册《你今天怎么迟到了》一课,在指导复述第二自然段“秋生怎么把牛拉出农田”时,我从下文入手,根据“秋生把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告诉老师”这一句,引导学生:如果你就是秋生,你会怎样向老师说清楚呢这样复述,就把秋生的指代“他”,变成了第一人称的“我”,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而且能更深入地体会秋生当时的想法与做法,明白农民的庄稼应爱护。既锻炼了语言,又自然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3.结构
转换结构可以是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把顺序改为倒序或把倒序改为顺序等。如第三册《公鸡的脸红了》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在弄清了课文内容和中心后,可进行变序组合:先叙述邻居们怎样帮助公鸡,再以公鸡的角度回想以前公鸡是怎么对待邻居们的,最后叙述公鸡的想法。
转换结构还可以是改变句式表达,如把详写改为略写,把静态改为动态,把并列改为总分,把叙述改为对话等等,这些就不再一一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