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暴雪公司的SWOT分析
Activision Blizzard
简介: 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简称AB)是一家由法国维旺迪集团控股的美国电子游戏开发和发行商,是全球最大游戏开发和发行商,世界第一个第三方游戏发行商。美国动视和维旺迪游戏部门暴雪娱乐於2007年12月2日宣布合并。是次交易金额为$188亿。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称由美国动视及维旺迪游戏旗下公司暴雪娱乐之名组合而成。合并已於2008年7月9日完成,总资金运转约为189亿美元。 代表作: 虐杀原形系列(ACT的经典之作),使命召唤系列(重新定义了FPS),毁灭战士系列,雷神之锤系列(早期科幻类FPS殿堂级作品),重返德军总部系列(殿堂级潜入类游戏),罗马:全面战争(全战系列的转折之作),托尼霍克职业滑板系列,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变形金刚:赛博坦传奇,摇滚吉他系列,现代战争系列(破无数记录的传奇作品,首部以好莱坞规格制作的FPS类游戏),魔兽争霸系列(重新定义了即时战略游戏,经久不衰),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毫无争议的A-RPG神作),魔兽世界(运行十三年的网游,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FANS),正义联盟,超人-死里逢生 竞争优势 ●技术技能优势:领先于业界的技术水平,极为出色的游戏优化技术,制作经验丰富,细致的制作周期保证了质量,拥有众多的忠实用户。 ●有形资产优势:现金充足,设备先进,有充足的人员与设备支持制作足够庞大的游戏。 ●无形资产优势:优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商业信用,暴雪一向的金字招牌,慢工出细活。 ●人力资源优势:优秀的游戏制作人员,脚本强大,精英汇聚。 ●组织体系优势:严格控制游戏质量,绝不赶工出作品,宁肯牺牲财年,高效的管理层保证了游戏审核的快速化流程化。 ●竞争能力优势:业界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精确把握市场的走向,对市场与需求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竞争劣势 ●缺乏具有竞争意义的技能技术:核心技术的流逝以及过于追求报表而忽视了技术的进步。 ●缺乏有竞争力的无形资产:不注意维护老游戏的用户,而只是一竿子去吸引新作的用户,没有DLC的稳定收入。 ●缺乏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过快的扩展导致人员流失,优秀游戏设计师的跳槽,无休止的内斗极大地消耗了AB的力量。 ●关键领域里的竞争能力正在丧失:核心玩家的流失
机会 ●游戏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多人对于游戏的需求正在持续增加。 ●新的游戏技术出现,更多的游戏体验正在出现,体感带来的无限可能。 ●充足的资金与良好的财报提供了扩张的养分,使得公司在扩张的时候没有资金压力。 ●中国市场的发展,但是D版是最大的问题。 威胁 ●老冤家EA的强势竞争,主要是战地系列与使命召唤系列的竞争,细分市场上育碧,光荣的等厂家虎视眈眈。 ●战地3的出现使得玩家有了更多选择。 ●用户群体的增速无法超过游戏厂家的增速 ●渠道逐渐的占据优势 ●容易受到经济萧条和业务周期的冲击 动视暴雪的总结分析 本月初,动视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政报告。虽然媒体对此意见不一,但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动视公司37%的收入(约为4.23亿美元)均来自虚拟产品的销售 在虚拟商业成为动视的主要发展战略之前,EA已经为此收购了Playfish、Chillingo与 PopCap。目前,动视主要依赖《使命召唤》(Call of Duty)与《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两大游戏系列,而《吉它英雄》(Guitar Hero)系列基本没有动静。动视甚至公开表示:未来的游戏业界属于少数几款AAA级游戏大作。 这种策略能为动视带来长远的成功,还是即将深陷萎靡的证据? 在我看来,未来的游戏产业将分为三大部分:AAA级游戏大作、网络游戏以及异军突起的成功的独立制作游戏。 虚拟产业至关重要。动视如此倚重这个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投资者们向管理层表示:他们需要明朗而成功的虚拟产业策略来维持股票分红水平。实际上,虚拟产业利润率较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我禁不住认为:动视的虚拟产业计划将把他们带入烦恼的深渊。 如果将游戏比作石油,应该如何借此盈利?如果已经有一口油井,那就非常简单了。开采、提炼与销售石油都有一定的支出。但这些支出都是显性的,而且易于管理。在油井干涸之前,只要避免可怕事故,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一种开采业务。 另一方面,如果还没有油井,或者担心油井总有一天会干涸,我们就必须探索新的油井。油井开发具有不确定性:不知会发现什么,也不清楚能不能获得回报。必须不断发明新技术,聘请新专家,探索新的领域,甚至不惜从深海、污染环境的焦油沙以及其他不稳定的区域中提取石油。这算是一种探索业务。
当然,大部分公司会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与成本高昂且没有保证的油田探索相比,油井开采的利润要高得多。所以,如果想要使利润最大化,必须停止钻探,转而专注于受到短期投资者追捧的高利润开采。 直到油井干涸。 游戏就像是石油 动视正在从事开采业务:以公司旗下的两款高人气系列游戏为基础,他们正不断推出成功续作,增加新的虚拟下载服务,推出新的付费模式。 在《魔兽世界》不断带来惊喜的同时,动视还希望暴雪能够凭借暗黑破坏神与星际争霸的续作获得新的成功。 与此同时,曾经的大型开采者--EA已经全面转入探索模式。全新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以及游戏平台??EA Redwood Shores工作室不愿放过任何机会。 哪种策略更好? 动视没有打算进行探索,而是不断挖掘既有游戏的潜力。从历史上来看,这种做法没有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在另一款AAA级游戏新作初露锋芒的时候,收购整支开发团队。但是,在追逐低风险、高利润的游戏平台与商业模式的业界风气之下,AAA级游戏简直是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EA在保证旗下AAA大作发行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斥巨资打造新的平台。这两项截然不同的任务都极具挑战性。 EA正在做长远打算,而动视则在趁热打铁。如果“油井”干涸,EA还有选择,而动视必将走投无路。我希望动视已经开始探索“新油井”。否则,只要旗下的大作出现小小的不稳定因素,投资者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抛弃该公司。
❷ 暴雪和动视暴雪的区别
法国维旺迪集团旗下维旺迪游戏和美国动视两者于2007年12月2日宣布合并。是次交易金额为$188亿。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称由美国动视及维旺迪游戏控股子公司美国加州暴雪娱乐之名组合而成。合并已于2008年7月9日完成,总资金运转约为189亿美元。
2013年7月25日,动视暴雪宣布支付58.3亿美元,回购母公司维旺迪游戏所持有的4.28亿股股份,成为一家独立游戏公司。
暴雪娱乐(英文:Blizzard Entertainment)是一家美国的电子游戏开发和发行商。1991年2月8日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迈克尔·莫莱姆、艾伦·艾德和弗兰克·皮尔斯三位毕业生,以Silicon & Synapse为名称创立。现为美国动视暴雪的附属公司,而其仍是法国维旺迪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❸ 听说暴雪的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都是仿照战锤和战锤40K的创意,是不是
当初暴雪找GW(战棋厂家)要资料想做战锤的游戏,最后没谈成,结果出了星际与魔兽,不想挑起事端,但事实就是这样。后有人用魔兽星际的游戏多少年前就出了来说话,没的反驳,确实是他们电脑游戏出得早,不过战锤40K的战棋今年已经25年历史了(战锤中古更长),所以自己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吧。
❹ 关于暴雪的一些问题
Blizzard(暴雪)公司发展史
《星际争霸》(Starcraft)在游戏圈内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是制作《星际争霸》的暴雪公司(Blizzard)则远远不如它的产品有名。而实际上,暴雪公司已经成为游戏产业的一个神话,其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暴雪公司是游戏产业的一个神话,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经典。它的成功具有许多的神秘色彩,但有目共睹的是,在群雄纷争的游戏业,制作权威性作品一直是暴雪的愿望 和动力。
三年磨一剑
1991年,两名美国UCLA大学毕业生迈克·莫怀米(Mike Morhaime)和艾伦·阿德汗(Allen Adham)共同创建了Silicon & Synapse(硅与神经键)公司。起初替人开发一些简单的棋类游戏,当年开发的《摇滚》和《丢失的海盗》两款RPM游戏,有幸成为美国第一个被移植到日本任天堂的超级游戏。1994年,暴雪公司被一家著名的发行公司收购。就在这一年,包括程序员、设计员、绘图员和音响师在内只有15名员工的暴雪,隆重推出了以“暴雪”之名面世的惊世力作PC游戏《Warcraft(魔兽争霸)》,并且第一次在自己的产品包装盒上贴出了“Blizzard(暴雪)”的标签。
在当时,游戏公司开发一个产品并不需要庞大的费用,但回报率却相当丰厚。所以,一套《Warcraft(魔兽争霸)》就为暴雪赚得了足够的再生产资本。1995年,暴雪趁热打铁,推出了《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获得了更大的成功,销量超过百万。
1996年,暴雪的第二个系列精品《Diablo(暗黑破坏神)》上市,18天卖出100万套;第二年,《Diablo II(暗黑破坏神)》上市不久很快卖出250万套,成为当年最畅销的游戏。
到了1998年,暴雪已经是家大业大,财大气粗,为推出《Starcraft(星际争霸)》积蓄了雄厚的实力。被游戏业誉为“划时代精品”的《Starcraft(星际争霸)》上市之前,暴雪准备了100万套,刚一露面,等待已久的各国玩家便疯狂追捧,100万套三个月销售一空,成为当年全球最大销售量的游戏。第二年,《Starcraft(星际争霸)》轰动韩国,在当地卖出100万套,韩国也因此成了《Starcraft(星际争霸)》的最大用户国。
在全球游戏业,竞争之激烈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暴雪的每一个游戏上市为什么都能卖得那么好呢?简单地说,暴雪的开发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有趣”。用玩家的话来说,暴雪的游戏具有深度耐玩性,几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把握其中的精髓。《星际争霸》玩上三个月的时间,一般来说只能初窥门径.
暴雪公司在10年的时间内总共只推出6部游戏,其中“魔兽系列”占了一半。严格地说,只算三部系列游戏,平均三年磨一剑。暴雪的发展史就是这么简单。
艰难的早期岁月
说起暴雪早期岁月里的故事,并非都是花团锦簇般的绚丽多彩,伴随暴雪的更多的是步履维艰。
暴雪的两位创业者的目的都很明确:做自己喜欢、更受玩家欢迎的游戏。一个游戏大片的开发,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投入与回报的周期比较长。初期,迈克·莫怀米和艾伦·阿德汗为了支付员工的薪水,经常需要从个人信用卡提取现金,依赖个人的借款来支撑公司。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的压力相当大,既要调动雇员的最大积极性发挥其才智,又要承受只出不入“耕耘期”的阵痛。当时,从资金流动的视角看,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最终,迈克·莫怀米和艾伦·阿德汗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促使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是:制作伟大游戏作品的机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公司未来的向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今日的辉煌,回顾那段艰苦岁月,迈克·莫怀米谦逊地说,“我们非常幸运”,“幸运就在我们旁边”。然而,谁都知道,创办一个公司,尤其是把它推向产业的顶峰,仅仅靠“幸运”是不可能的。当年,暴雪创业伊始,最要命的还不是资金,而是公司的名称,根本没有人知道“Synapse(神经键)”是个什么东西!1993年,迈克·莫怀米和艾伦·阿德汗把Silicon & Synapse更名为Chaos工作室,出乎意料的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公司已经注册了这个名称,并且提出索取10万美元的转让费。迈克·莫怀米承认,如果不是要价太高,暴雪今天可能就是一家名为“Ogre Studios”的公司了。最后,艾伦·阿德汗从词典里查到“Blizzard(暴雪)”这个词,于是,决定将公司正式命名为暴雪娱乐公司。 时来运转。1994年初,美国著名发行公司Davidson & Associates对暴雪产生了极大兴趣,提出收购的意向,暴雪经过再三权衡,欣然与对方联姻。对于许多创造性的游戏公司来说,收购往往意味着死亡,但暴雪的这步棋则不同于一般并购之举,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游戏的自主开发权。正是凭借这一权利,暴雪才成长为今日享誉全球的“游戏帝国”。
1996年,暴雪一举收购了Condor公司。如果说,暴雪被Davidson & Associates收购,是拥有了资金后盾的话,那么,收购Condor公司则让暴雪如虎添翼,拥有了一批软件研发精英。
只卖权威产品 1995年,暴雪拿出30万美元的经费,用了10个月时间,完成了《Warcraft (魔兽争霸)》的续集《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
在当时市场一片暗淡的情况下,《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短短4个月在全球销售50万套,成为暴雪第一部突破百万销量的产品,被《PC Game》杂志评为当年最佳多人联机游戏,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一共卖出250万套。《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让暴雪成为耀眼的金字招牌,让全世界的玩家都记住了Blizzard这个名字。
在《Warcraft II(魔兽争霸II)》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暴雪向自己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只开发第一流的权威性作品。这也是暴雪由此确定的创建品牌的重大战略。 接下来,暴雪如果继续开发《Warcraft III(魔兽争霸III)》,也许是最省劲最稳妥的做法,但公司高层希望能够取得一个新的突破,于是,开发小组提出了制作科幻游戏的设想,推出了更加成功的《Starcraft(星际争霸)》。暴雪的经营战略就是做品牌,而不是炒名牌。名牌并不等于品牌,原因很简单,名牌不过是脸熟而已,而品牌才是玩家的真正认同!
无限延伸的“战网”
1997年,暴雪专设了在线服务器“Battle.net”,并将其命名为“战网”。“战网”的出现,是暴雪对互联网时代的敏锐感觉与准确把握,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形容都不为过。1998年,随着《Starcraft(星际争霸)》风靡全球,“战网”也日渐繁荣兴旺,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1999年,暴雪第一次在“战网”举办大赛,提供了2万美元的现金和奖品,全球玩家竞相参与,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网络游戏大战。
有了“战网”以后,《Starcraft(星际争霸)》吸引力陡增,全球各地的玩家联网对战,真人对战,其乐无穷。许多人为此如醉如痴,寝食不安。暴雪“战网”虽然免费服务,但玩家必须拥有正版的暴雪游戏,才能进入“战网”争霸。2000年,暴雪在全球拥有1300万用户,“战网”的注册用户已达750万,日均12万人在线。据此推算暴雪的收入十分可观。
为配合新产品的推出,暴雪进一步加强反盗版功能,对“战网”上CD-KEY的控制将更加严格,盗版游戏很难有机会领略其无穷的妙趣。数以千万计的玩家将为暴雪带来滚滚财源。
低调的作风
在全球游戏圈,玩家没玩过《Starcraft(星际争霸)》的极少,不知道暴雪创业者经历的人则相当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暴雪始终不愿借助媒体炒作自己。1998年,艾伦·阿德汗辞去了总裁一职,改任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由迈克·莫怀米接任总裁。从一线退居二线,作为一名顾问,艾伦·阿德汗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回到游戏设计中来。颇为滑稽的是,艾伦·阿德汗辞职的消息没有在玩家当中产生任何反响,更没有降低玩家对暴雪的良好印象,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在暴雪员工之外,没有人真正知道艾伦·阿德汗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我们热爱游戏设计工作,但是我们需要把焦点凝聚在游戏产品上!”从游戏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快乐,足以让暴雪创业者避开外界的任何诱惑,这种献身于事业的激情使他们默默耕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都保持封闭状态。在暴雪,从老板到员工都保持低调,公司的大门也很少向外界敞开,暴雪人的全部精力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一点,与国内一些公司只知老板的大名而不知其产品的怪现象,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不一般的人才策略
1.不爱玩游戏的不要,其用意在于引导每一个雇员深入了解游戏
在游戏业,暴雪员工跳槽的比率是最低的,虽然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员工独立创业的现象。但与众不同的是,暴雪不像其它企业那样,将独立创业者视为仇敌,而是尊重他们的创业雄心,并与他们保持友好来往。9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身怀绝技的人才均以供职于暴雪为荣,而暴雪选拔人才则非常古怪。首先一条,应聘者必须真正热爱并精通游戏,暴雪的职员个个都是游戏玩家,游戏工程师们午休时都在玩自己的竞争对手Sierra公司的《反恐精英》。
这种现象在其它游戏公司很难存在,许多公司都不鼓励甚至禁止雇员玩游戏。暴雪的用意在于引导每一个雇员深入了解游戏,以此建立开发适合玩家口味的优秀产品的基础。根据这一原则,应聘暴雪的人光靠死记硬背游戏知识,是无法蒙混过关的,人事主管面试时甚至会跟你一步一步过招。
除了对游戏的热情和忠诚,暴雪也很注重员工的技术素质,暴雪美术设计人员的最低学历都是博士。在暴雪,很多有经验和技术的游戏制作人年满5年,公司会奖励他们一把中世纪的长剑,以作纪念。他们和公司一同成长,公司的效益与员工的个人收入紧密挂钩。
2.只有对事业达到了偏执狂的程度,才能有忘我的工作精神。
1997年制作《Starcraft(星际争霸)》时,关卡设计师杰夫·斯纯(Jeff Strain)的设计也到了必须重新定义任务处理模块的关键时刻,恰值妻子临产。他一接到妻子的电话,他立即去公司计算机部借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然后就飞车赶往家中。女儿在母亲的腹中躁动,妻子已经开始痉挛,他就利用这五六个小时,守在妻子的产床前完成了《Starcraft(星际争霸)》的全部编程工作。妻子产后从麻醉中清醒过来,大声责问他:“为什么连我们的女儿出生时,你还在为你那个该死的游戏工作?”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体现在暴雪的每一位员工身上,暴雪人对事业几乎达到了一种近于偏执狂的热爱,许多高层管理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除了家庭,最能为我带来快乐的就是为公司开发游戏。”在暴雪员工的眼里,游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且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4年3月18日星期四(Warcraft world)魔兽世界与魔兽争霸(WarcraftⅢ)的原画设定师Michel Koiter在荷兰鹿特丹因心脏衰竭去世,年仅19岁。暴雪深感惋惜, Koiter(科尔特)的逝世对于暴雪来说是一个损失,对于《魔兽世界》来说也是一个损失。暴雪娱乐对这位精英员工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在《魔兽世界》还正在测试时,制作小组便把他以兽人的形象设计在《魔兽世界》游戏里。这位可敬的兽人永远安详地长眠于战士之魂神殿,让我们永久悼念。
适度的扩张战略
2000年,暴雪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50名员工、游戏开发与技术并举的国际著名公司,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有15人的工作室了,实力足以保证两个游戏的同时开发。但迈克·莫怀米坦言,暴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找到实现公司游戏开发理念和确保公司文化不受损害所必需的天才。他说,“我们决不希望成为拥有1000员工的公司,但我认为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暴雪最终可以发展到六七个开发小组。少做一些,但是一定要做得更好。”
10年来,暴雪经历过两次并购,一次被他人收购,再一次收购他人,此外没有更大的扩张举动。但是,暴雪一直在发展,员工也已增长了10倍,这是一种近于“能量守恒”的适度扩张,而不是为贪大而无限膨胀。暴雪不愿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扩张的“度”上把握得很稳,在稳步扩张之间健康成长。在产品开发上,暴雪同样善于把握量与质的平衡关系,以少胜多的精品意识是暴雪的经营准则。当多如过江之鲫的游戏公司恨不能每月推出一部新游戏,一窝蜂争抢市场份额的同时,暴雪则凭借对玩家的深入了解,对品质的不断追求,对游戏的持续创新,构成了暴雪的独树一帜的成功因素。暴雪的每一部作品都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了艺不惊人誓不休,每一款游戏的销量都突破了“白金水准”(单个游戏销量达到100万套),总销量早已突破1300万套,在这期间从未发行过一个二等游戏。
三年磨一剑的精品战略,是暴雪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❺ 暴雪公司的国际营销策略
楼下的兄弟很全面,给分吧,我顶他
❻ 暴雪公司的创始人是谁
暴雪娱乐的创始人有两位
Mike Morhaime 迈克·墨汉
Allen Adham 艾伦·阿德米
至于Bill Roper比尔·罗珀,他是主要的领导人之一,但并不是创始人
❼ 暴雪宇宙是暴雪提出的么
还有这说法?
感觉就算不玩魔兽的也能跟着喊两声为了部落…
星际的影响力就差了不少
❽ 暴雪公司的创立过程
暴雪娱乐(英文:Blizzard Entertainment)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脑游戏开发和发行商。1991年2月8日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迈克尔·莫莱姆、艾伦·艾德和弗兰克·皮尔斯三位毕业生[2],以Silicon & Synapse为名称创立。现为美国动视暴雪的附属公司,而其仍是法国维旺迪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3]。
暴雪公司的产品在电子游戏界享有极高的评价,出品的游戏虽然不多,但是多数都大受欢迎。其中例如魔兽争霸、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等游戏风靡全球,深受玩家好评,并被多个电子竞技赛事列为比赛项目。
历史
1991年2月,由迈克尔·莫莱姆、艾伦·艾德和弗兰克·皮尔斯创办了暴雪的前身Silicon & Synapse[2]。这距他们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士学位只有一年[4][2]。起初,公司致力于为其他工作室制作游戏端口,包括了托尔金的《指环王:第一卷》,以及《战棋Ⅱ:中国象棋》[5][6],在1993年公司开发了诸如《摇滚赛车》(Rock N'Roll Racing)和《失落的维京》(由Interplay Proction发布),在1994年,改名为混沌工作室 (Chaos Studio),之后因为发现以混沌工作室命名的另一家公司已经存在,公司最终定名为暴雪娱乐。于同年被经销商Davidson & Associates公司以675万美金收购[7] ,在此不久之后,暴雪的突破性大作《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上架发售。
暴雪自从被 Davidson & Associates 收购后几经易手:Davidson被雪乐山在线收购,而雪乐山在线在1996年又被CUC国际收购。此后在1997年,CUC与被称作HPS的旅店、房地产和汽车租赁经销商合并成立Cendant。而在合并之前,CUC的会计诈骗丑闻已出露端倪,在此后被广泛讨论的会计丑闻的6个月中Cendant的股票市值下跌80%。在1998年,公司将他的软件部门,雪乐山在线以及暴雪娱乐出售给法国发布商哈瓦斯通讯社。同年,哈瓦斯通讯社被维旺迪集团收购,暴雪娱乐现在是维旺迪集团的维旺迪游戏公司的一部分。
1996年,暴雪收购秃鹫游戏公司,之后秃鹫游戏一直在为暴雪开发暗黑破坏神系列,秃鹫游戏公司则被重命名为暴雪北方公司,之后开发了著名的《暗黑破坏神》、《暗黑破坏神II》及其资料片《暗黑破坏神Ⅱ:毁灭之王》,暴雪北方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玛特奥。
暴雪在1997年1月与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暗黑破坏神》一道推出了其在线游戏服务——战网(Battle.Net)。
1998年1月15日,暴雪推出经典实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并一举成为当年全世界销售量最大的游戏。
2002年,暴雪从Interplay娱乐购回了早年Silicon & Synaps的三个作品的版权,并且在GBA平台上重新发售[8]。
2004年暴雪在位于法国巴黎市郊的欧洲办事处开业,以承担《魔兽世界》在欧洲的在线服务。
2004年11月23日暴雪娱乐发行了至今仍风靡全球的多人即时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
2005年5月16日,暴雪宣布收购家用机游戏开发商Swingin' Ape工作室,来开发《星际争霸:幽灵》。在《星际争霸:幽灵》被无限期推迟后,其仍旧正致力于次世代家用机平台的游戏开发。 2005年8月1日暴雪宣布将其暴雪北方公司合并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欧文市总部。
2007年12月,暴雪娱乐的母公司维旺迪游戏与美国动视宣布合并组建成新公司动视暴雪[9]。
主要作品
发布日期译名原名
Silicon & Synapse时期
1991年 RPM赛车 RPM Racing
1992年 战棋 Battle Chess
1992年 战棋II:中国象棋 Battle Chess II: Chinese Chess
1992年 指环王:第一卷 J.R.R. Tolkien's The Lord of the Rings, Vol. I
1992年 城堡 Castles
1992年 小联盟棒球 MicroLeague Baseball
1992年 失落的维京 The Lost Vikings
1993年 摇滚赛车 Rock N' Roll Racing
1994年 上海II:巨龙之眼 Shanghai II: Dragon's Eye
暴雪娱乐时期
1994年 黑色荆棘 Blackthorne
1994年 超人:绝处逢生 The Death and Return of Superman
1994年 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 Warcraft: Orcs & Humans
1995年 正义联盟特遣部队 Justice League Task Force
1995年 失落的维京II The Lost Vikings II
1995年 魔兽争霸II:黑潮 Warcraft II: Tides of Darkness
1996年 魔兽争霸II:黑暗之门 Warcraft II: Beyond the Dark Portal
1996年 暗黑破坏神 Diablo
1998年 星际争霸 StarCraft
1998年 星际争霸:母巢之战 StarCraft: Brood War
2000年 暗黑破坏神II Diablo II
2001年 暗黑破坏神II:毁灭之王 Diablo II: Lord of Destruction
2002年 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 Warcraft III: Reign of Chaos
2003年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 Warcraft III: The Frozen Throne
2004年11月23日2005年06月06日2005年11月08日 魔兽世界 World of Warcraft
2007年01月16日2007年04月03日2007年09月02日 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 World of Warcraft: The Burning Crusade
2008年11月13日2008年11月18日2010年08月31日[10] 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 World of Warcraft: Wrath of the Lich King
2010年07月27日 星际争霸II:自由之翼 StarCraft II:Wings of Liberty
2010年12月07日2010年12月09日2011年07月12日 魔兽世界:大地的裂变 World of Warcraft: Cataclysm
2012年05月15日2012年06月07日 暗黑破坏神III Diablo III
2012年09月25日 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 World of Warcraft: Mists of Pandaria
日期未定 星际争霸II:虫群之心 StarCraft II: Heart of the Swarm
日期未定 星际争霸II:虚空之遗 StarCraft II: Legacy of the Void
日期未定 暴雪DOTA Blizzard Dota
日期未定 泰坦(暂定名称) Titan
附注:《魔兽冒险:氏族之王》(Warcraft Adventures: Lord of the Clans)在1998年5月22日被宣布取消。《Shattered Nations》和《星际争霸:幽灵》(StarCraft: Ghost)2006年3月24日被标为“无限期的推迟”,许多业界人士认为它们也被取消了。
2007年6月,在对暴雪的游戏设计副总裁罗布·帕尔多的一次访谈中提到,暴雪还没有完全放弃《星际争霸:幽灵》[11]
暴雪娱乐日前宣布,他们将拍摄一个以《魔兽争霸》为背景的真人电影。该影片将由传奇影业制作发行。他们最近宣布,已确定其电影导演为山姆·雷米[12]。
战网2.0
暴雪娱乐在2009年发布了其新的战网(战网)服务。这项服务允许那些已经购买了暴雪娱乐游戏产品(《星际争霸》、《星际争霸II》、《暗黑破坏神II》和《魔兽争霸III》及其资料片)的玩家,下载游戏拷贝。他们购买然后下载,而不需要任何物理媒体。在未来,它将会储存玩家的“暴雪等级”(类似玩家分数或者游戏成就)。
2009年11月11日,暴雪娱乐要求所有北美《魔兽世界》玩家将帐户切换到战网帐户。目前所有流行的暴雪娱乐游戏的网站、下载以及帐号登录都是通过战网来完成的。
2009年7月1日,中国大陆的《魔兽世界》运营商网易开放战网帐号绑定[13],但当时《魔兽世界》大陆地区运营商易主网易,游戏暂时停止运营。于7月30日开服后,只有绑定完成战网通行证的玩家才可进入游戏[14]。
2011年5月13日,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魔兽世界》运营商智凡迪开放战网帐号绑定[15]。至此全球《魔兽世界》均在战网之下运行。
前雇员
若干年过去,一些前暴雪雇员已经走出来成立了他们自己的游戏公司。
旗舰工作室[16],公司成立于2003年,《地狱之门:伦敦》的制作者,而另一款作品《神话》在2007年进行封闭BETA测试,原本预计在2008年中期间公开测试,由于旗舰工作室经济困难早前在2008年关闭,因此而停止开发。在同年未完成工程的作品和版权移交由韩国网络游戏出版商HanbitSoft。在2009年5月,Hanbitsoft在站点发布了一个用韩语声明,已交由T3娱乐(T3 Entertainment)和T3的子公司Redbana继续发展。
ArenaNet[17] ,公司成立于2000年,《激战》系列的制作者,现时正开发激战2,将在2012年发布。
Ready At Dawn工作室[18],公司成立于2003年,《达克斯特》和PSP平台《战神》系列制作者,现在正制作《战神:起源收藏版》,收录PSP平台的《战神:奥林匹斯之链》和《战神:斯巴达之魂》两部作品,以PS3的高清呈现,在2011年9月发布。
Red 5工作室[19],公司成立于2005年,目前正致力开发于全新形态的动作战争网游《Firefall》。
Castaway Entertainment[20],目前正在开发次世代平台游戏
Click Entertainment[21],《黑暗王座》的制作者
Carbine Studio[22],对外宣称目前正在开发大型多人在线游戏[23]。
争议和法律纠纷[编辑]发售延期
暴雪娱乐除了产品评价高之外,还有另一个经常被人提起的特征:发售延期。其发布产品几乎都出现过延期甚至是数度延期。《暗黑破坏神》曾计划1996年11月30日发售,但是最终延期至1997年1月,此后欲1997年上市的《星际争霸》延至1998年,欲1999年12月上市的《暗黑破坏神II》延至2000年,欲2001年上市的《魔兽争霸Ⅲ》延至2002年,欲2003年圣诞节上市的《魔兽世界》延至2004年初,《魔兽世界》海外版本和修正补丁也多次延期。多次且大量的延期招致大量玩家的不满,乃至《暗黑破坏神III》和《星际争霸II》公布后,大量玩家认为这两部作品绝对会再次出现发售延期的事情。
暴雪娱乐创始人迈克尔·莫莱姆曾回应:反复的润色阶段是使我们的游戏与众不同的原因,最后10%的润色实际上就是一个好游戏和一个差游戏之间的差别。《星际争霸》在先前公布时基本上是基于《魔兽争霸II》的代码进行开发,而在延期后数月出现的高完成度Demo版则完全不同,被认为是在延期期间进行了几乎是推倒重来的修改,故此部分玩家之间认为暴雪娱乐虽然发售延期,但是基本上是为了使产品精益求精而进行的作业,对此虽然不满,但是可以理解。
[编辑]战网
主条目:战网
战网是为其游戏《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星际争霸:母巢之战》,《暗黑破坏神II》,《暗黑破坏神Ⅱ:毁灭之王》,《魔兽争霸II》战网版本,《魔兽争霸III》,《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魔兽世界》,《星际争霸II》和《暗黑破坏神III》开发的在线游戏服务。他于1997年1月份与《暗黑破坏神》一同发布,它发挥着在互联网上游戏的功能,以配合玩家对玩家的游戏,游戏匹配系统,在线聊天以及其他在线应用方式为特色。战网服务完全免费,只需要互联网连接和必要的帐号注册。
一群游戏玩家使用逆向工程破解了战网和暴雪游戏使用的网络协议,并且发布了面战网模拟软件包,称为Bnetd。使用Bnetd,玩家将不再需要登录官方战网服务器来玩暴雪游戏。
在2002年1月,暴雪律师威胁要对Bnetd的开发者将依据《数字千禧年版权法案》采取法律行动。暴雪游戏就是被设计成只能在暴雪控制的服务器上运行的,战网服务器将包括CD-key的检查,这也意味着避免的软件盗版。
尽管Bnetd的开发者提议将暴雪的CD-key集成进Bnetd,暴雪还是宣布这种软件包的广泛传播将促进盗版,并进一步要求依据《数字千禧年版权法案》停止Bnetd项目。因为这个案例是《数字千禧年版权法案》的第一个主要检验的案例,在这个问题的协商(而非法律判决)正在进行之时,电子边界基金会也卷入其中。协商失败,然而暴雪赢得官司的全部要求:被告被判决违反了《星际争霸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和《战网使用条款》。
该判决被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第八巡回审判庭,2005年9月1日,其裁决结果也是维持对暴雪和维旺迪有利的原判。
[编辑]自由的魔兽争霸
暴雪在2003年6月20日,给使用魔兽争霸引擎的开源复制版——被称作“自由魔兽争霸(FreeCraft)”的开发者发送了一份终止信函。这个业余项目拥有与《魔兽争霸II》一样的玩法和角色,但是画面和音乐有所区别。
作为一款类似的游戏,“自由魔兽争霸”允许玩家在拥有《魔兽争霸II》CD的前提下使用其画面。复制版的程序员毫无争议关闭了他们的站点。不久,他们又重新组织起来,以Stratagus名字继续他们的工作[24][25]。
[编辑]看护者客户端
主条目:看护者软件
暴雪使用过一种特殊形式的软件,这就是看护者客户端,当运行的时候,这个客户端扫描个人电脑用以核实《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和《使用条款》是否得以遵守。众所周知,看护者客户端与暴雪的魔兽世界在线游戏一起使用,并且所有的玩家通过《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和《使用条款》允许看守者客户端在魔兽世界运行的时候进行这些扫描[26]。
看护者客户端扫描进程名称,窗口名称,和运行程序的小部分代码段以判断是否有其他第三方的程序在运行。这种判断是用采集扫描到的字符串并将其采集好的值与被认为是相对应的作弊程序的采集值窗体比对而得出的[27],看护者客户端扫描所有的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进程,而不仅仅是魔兽世界游戏程序,以及可能包括一些被认为是个人隐私信息和其他个人身份信息,正因为这种扫描,看守者客户端被指责为间谍软件,并且在隐私拥护者中引起纠缠不清的争论[28][29][30]。
看护者客户端在正确识别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方面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因为之前暴雪依据看护者客户端收集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处置并不怎么成功,及其值得提到的是许多玩家被这个程序判定为违反了《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和《使用条款》,并且稍后帐号被封,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作弊。许多Linux用户在升级后发生了因为升级了看守者客户端后导致将Cedega进程错误的判定为作弊程序而被封号的突发事件[31]。暴雪发布了一个声明声称他们已经正确的识别这个问题并且恢复了所有的帐号,并且补偿20天的游戏时间[32]。暴雪已经声称看护者客户端并不向主服务器发送任何信息除了一个违反标记。但是,没有看护者客户端发出的特定信息,暴雪不可能将Cedega用户和实际的作弊者区分开来[33]。
暴雪娱乐并不是第一次尝试窥探他们顾客主机。早在1998年暴雪娱乐已经遭到一系列因未经用户准许却非法收集用户数据,而导致的以非法商业行为倾诉的诉讼[34]。
[编辑]方正电子侵权诉讼
2007年8月14日,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状告暴雪娱乐侵犯其版权,要求赔偿100万元人民币的侵权损失。这起诉讼指控暴雪娱乐在《魔兽世界》中文版中,未经方正电子允许擅自使用其中文字体[35]。
❾ 如果要去暴雪工作 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高分
首先要具备电脑知识,英语几级其实不那么重要,学计算机的要接触那么多英文代码会学不会?但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创造力,所以凭这点暴雪应该不会要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