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照相是谁发明的,又是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照相在清朝时传入中国。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1846年带进中国的。
(1)相片发明者扩展阅读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要追溯到 193 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增进了对感光物质和物影成像的理解。1826年,从小对发明很感兴趣的法国人尼埃普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日光蚀刻法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存世照片:《窗外风景》。
尼埃普斯曝光了足足 8 个小时才获得了这张照片。为了改进曝光成像时间,他找到了舞美设计师达盖尔。两人一起合作改进技术,最终于 1839 年发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摄影技术真正的开端。
在随后 50 年间,尽管摄影技术一直在缩短曝光时间上演进,诞生了湿版摄影工艺和干版摄影工艺,但整套摄影设备依然非常笨重、且不易携带。
《中国摄影》一篇文章这样描述 19 世纪中期流行的湿版摄影法,“摄影师外出拍摄时必须携带着遮光的帐篷、化学药品、玻璃片、笨重的支架以及一壶水,全套装备通常是整整一马车”。
㈡ 照相机出现最早是哪一年谁发明的
年德国 感光材料的发现
1802年英国 投影到感光材料,摄影的雏形
世界摄影历史上,第一张可以摄影成像的图片,在公元1826年夏天,由法国摄影术和印刷制版发明者,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 1765-1833)在实验室中制成。
世界摄影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日子是在公元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发明「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他曾于1822年在法国巴黎开一个名叫「幻象画」绘画景色展览。他用各式各样的灯光变化照射在画面上,产生使人意料不到的美好奇妙效果,声誉卓著。在1829年,他向巴黎透镜商买透镜巧遇年长的尼埃普斯,因两人意识相同,结果合作共同研发摄影、感光相片技术。三年后尼埃普斯去世,他仍然继续进行实验不已。
终于在公元1839年1月9日于法国科学学会上宣布他的傲世大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发明摄影技术,并命名为「达盖尔照相术」。
他把一块涂有碘化银的铜版上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气熏沐,生成碘化银薄膜而为感光面。在自制的照像机内将已发明可以感光的版,让它经由透镜投射光影,作曝光,再用设计的汞显影箱以汞(水银)蒸汽显现影像出来,又置在食盐水(后改作大苏打)中定影。竟就能形成永久性的影像照片。
㈢ 相片是怎么发明的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此时就是黑白照片。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㈣ 相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部照相机的诞生 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诞生。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㈤ 照片是谁发明
按理说,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理所当然应该出自摄影术发明人之手。然而,最近在看《摄影师》一书时,才知道世界第一幅照片并不是出自摄影术的发明人之手。
1827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景色》(见附图),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有人说2002年发现的尼埃普斯拍摄的第一张图片摄于1825年见附图)。照片拍的是一些村庄建筑和天空,现存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它是采用“日光摄影法”(也称“沥青法”)得到了这一照片。尼埃普斯的方法是:将涂有“犹地亚沥青”的合金板放在一个绘画中的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用了8小时的曝光时间,然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未受光的部分很容易被薰衣草油溶解,而受光部分则变硬,终于获得了一副能够永久保存的照片。这样,世界上第一幅照片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人是同一国度的法国人达盖尔。
达盖尔于1787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近郊,学过舞台美术,并以发明“西洋镜”而闻名。有意思的是,达盖尔曾与尼埃普斯合作过,并就尼埃普斯的“沥青法”进行改进,但收效不大。达盖尔提出的改用“银盐”做实验,却遭到了尼埃普斯的拒绝。
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后,达盖尔打破常规,采用铜板镀银,再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处理,使铜板形成碘化银涂层。这一重大改进,与尼埃普斯的“沥青法”相比,其感光性能好了许多,在拍摄明亮光线下的景物时,曝光时间缩短到了30分钟,比“沥青法”提高了10多倍。但真正使摄影变为现实的,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一次,达盖尔正在做拍摄试验,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他只好停止拍摄,将曝光时间不足的碘化银铜板存放在一个装有水银的柜子里。三天后,当他从柜子里取出铜板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惊讶地发现,这张曝光不足的照片竟然比以往的还要清晰!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是水银强化了铜板上影像的显现效果。尔后,他又用硫代硫酸钠溶解掉未感光的碘化银,使其“定影”,这样,曝光时间可以缩短到了15分钟。
1839年8月19日,在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诞生后12年(或曰14年)、尼埃普斯去世6年后,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法”,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盖达尔成为摄影术的发明人,而尼埃普斯却与摄影术发明无缘。不过,还是有不少学者把尼埃普斯称为“摄影之父”。(参考《摄影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㈥ 照片是谁发明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院大厅里,展出了一张光学照片。这一人类回历史上的新发明,标志着世界答上第一张照片的诞生。
这张光学照片的发明者叫路易斯·达意尔,是巴黎的一位画家和舞台布景设计师。他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制作了一种暗箱式万花筒:一个小木匣子,一端开有小孔,另一端固定着一张风景画,通过太阳光的照射,风景画就能反映到墙上或幕布上。后来他又不断对暗箱进行改进,给它装上磨光镜头和反射镜,使幕布上的布景显得更加逼真。但是,这种光学布景不能永远固定在幕布上,这使达意尔很犯愁。有一天,他正在弄一张薄片感光,忽然天阴下来,阳光消失了。他只好把这张感光不足的薄片放进化学药品柜子里。3天后,他取出薄片,发现上面的景物异常清晰。这一偶然发现使他兴奋异常,他忙取出各种化学药品,做起试验来。他先把碘化银薄片短时间感光,然后放入稀释水银溶液中显影,再用苏打碱溶液冲洗定影,终于获得了一张清晰的风景照。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问世了。
㈦ 最早的相机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相机是达盖尔发明的。
达盖尔(1787年11月18日——1851年7月1日)是法国美术家和化学家,因发明银版照相法而闻名。达盖尔出生于法国法兰西岛瓦勒德瓦兹省。他学过建筑,戏剧设计和全景绘画,尤其擅长舞台幻境。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的基本思路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后来,达盖尔根据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1839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然而法国政府为达盖尔和涅普斯的儿子提供终生恩给金作为酬谢。达盖尔发明的宣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相机
㈧ 像素的发明者是哪国人,他是谁
像素的发明者是Russell A. Kirsch(1929-2020),他是犹太人后裔,1929年出生于纽约市曼哈顿,他的父亲是来自俄罗斯和匈牙利的移民。1946年,Russell 在纽约的布朗克斯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毕业,1950年进入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1951年,还在上学的Russell 加入了美国国家标准局,成为标准东部自动计算机(Standards Eastern Automatic Computer ,简称SEAC)团队的一员。1952年进入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1957年,Russell 和研究人员为SEAC开发了一个5×5(cm)的小型数字图像扫描仪。随后,Russell 用计算机扫描自己三个月大儿子沃尔登的胶片底片,并得到的179×179数码影像,这几乎已经是当时计算机可以储存的容量极限,这也是史上第一张“数码照片”。
㈨ 最早的相机是谁发明的
达盖尔
达盖尔(1787年11月18日——1851年7月1日)是法国美术家和化学家,因发明银版照相法而闻回名。达盖尔出生于法答国法兰西岛瓦勒德瓦兹省。他学过建筑,戏剧设计和全景绘画,尤其擅长舞台幻境制作,也因此声誉卓著。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的基本思路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后来,达盖尔根据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达盖尔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摄影方法。
(9)相片发明者扩展阅读:
相机发展的重要事件: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㈩ 摄影是谁发明的
世界最早的一部电影摄影机是由法国生理学家居勒.马莱伊在1880年10月发明的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几种电影摄影机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
1882年,法国的朱尔·马雷发明了一种摄影机,用它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由此诞生了摄影技术。这种摄影装置形状像枪,在扳机处固定了一个像大弹仓一样的圆盒,前面装上口径很大的枪管,圆盒内装有表面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感光盘。拍摄时,感光盘作间歇圆周运动,遮光器与感光盘同轴,且不停地转动,遮断和透过镜头摄入光束。整个机器由一根发条驱动。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张的频率摄影。马雷于1888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摄影机,他用绕在轴上的感光纸带代替了固定感光盘,当感光纸带通过镜头的聚焦处时,两个抓色机构固定住感光纸带使其曝光。后来,马雷又用感光胶片代替了感光纸带。马雷的摄影机不断改进,最终可以在9厘米宽的胶片上以每秒60张的频率拍摄。
188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35毫米胶片。1891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活动摄影机的专利。
马雷制造的人类第一架电影摄影机
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观赏机,内部可装16米长的胶片,每次供一人观赏
1879年,麦布里奇设计出这种活动放映机,用它可以放映活动的画面
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台电影放影机,胶片卷在圆筒上,要从目镜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