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意境创造中的虚实结合

意境创造中的虚实结合

发布时间:2021-09-01 23:08:22

1. 试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试述意境为什么是虚实结合的产物虚实结合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虚写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实写燕子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2. 举例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诗词中的表达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3. 意象和意境以及虚实结合的意思.可否举个虚实结合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4. 虚实法创造意境的几种形式

虚实结合、复虚实相生是文学创作制中一条重要的普遍规律。虚与实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艺术的一般虚构(包括艺术幻想)与生活现实或真人真事的关系;二是指艺术描绘的无影无形与有影有形的关系。虚实法(虚实结合)创造意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承接对比法。这类作品一般分为前后两部分:先实后虚或先虚后实;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具有承接关系;在内容上前后具有对比性。例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前部分写焦、刘两人的爱情悲剧,后部分写两人殉情之后,“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先实后虚,情节相承,内容且有对比性:两人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得以合葬化鸟,朝夕相处。虚与实的承接过渡,使作品的意境创造顿生妙趣,平添艺术的美感;虚与实的对比反差所表现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是耐人寻味,使主题得到深化。2 联想类迁法。这类作品往往是先从叙写一具体实物入手,然后通过联想,引出或赋予这一实物名称另一种虚意,由具象到抽象,从而完成由实到虚的转移。

5. 老子提出“虚实结合”的原则所体现的美学理念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提到“长久”,讲“久视长生”,讲“道乃久,没身不殆”,讲“不失其所者久”,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以说,长生久视是老子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然而这个长久,是长生不死吗?并不是。假如长生不死才是符合天地之道,那么人人生而不死,也就不会再有新生命的生存空间,没有新生命的诞生,也就丧失了“生”这个最重要的道之属性,也就与道相悖了。

所以真正的长久,是“死而不亡”。身死,但精神不亡。精神长存,也是不会侵占他人生存空间的。怎样才是精神不亡?老子在后文中又指出,“子孙以祭祀不辍”。有子子孙孙在祭祀着你,有万千百姓在纪念着你,那么也就做到了“死而不亡”。

如何才能做到子孙不断绝,百姓铭记在心?不自生。老子列举了一个例子:天长,地久。天地是如何做到长久的?因为它孕育了万物,有万物生生不息,则有天地不绝永存。

哪怕真有一天,天地毁灭了,只要它孕育的万物(人)存在,那么我们仍然记得有天地,我们仍然铭记自己出自于天地,天地仍然存活在我们心中。

而如果,天地专注于自身的生长,不去孕育万物了,只是用来增加地的厚度,天的高度,专注于成长自己。那么地再厚,也终有到达极限的那一天;天再高,也终有不能再高的那一天,达到了极致,也就不可长久了。

如同老子所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万事万物,都是有极限的,一味成长自身,最终就会碰到那个极限。唯有生之,又生之,子子孙孙更新换代,推陈而出新,生生而不息,这个才是无穷的。

这也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把多余的,用来哺育那不足的,方能生生不息传承下去。而如果把那些不足的、弱小的当作养料,用来成长那些多余的,最终结果就是,断绝了传承,自身也不能得到长久。

所以圣人,常常把自身放在最后,而专注于成长其他人;常常把得失置之度外,而专注于成全其他人。

6. 创造意境的基本方法

提示:紧扣虚实的特点

7. 虞美人这词在意境创设上是怎样做到虚实结合的,情景交融的2问君。。东流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评析

1虞美人这词在意境创设上是怎样做到虚实结合的,情景交融的?

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评析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8. 语文中意象和意境以及虚实结合的意思急!!!

所谓
意象
,就是客观
物象
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
情感
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
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
情思
的客观物象。在
比较文学
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
含义
和文学意味的具体
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意境指
文艺作品

自然景象
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调

境界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
眼前
现实生活
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
书上
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
主观
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
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阅读全文

与意境创造中的虚实结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