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朝的科技成就有什么
宋代科技成就有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是宋代的科技成果,沈括的指南针、毕升的印刷术、唐福和石普发明了火药。
⑵ 宋朝有哪些发明
宋朝也是我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我国四大发明的3项发明在宋代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⑶ 宋代有许多科技发明,其中就包括军事科技发明,为什么还是会灭亡
1、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人们的私心惰性就会越发强烈,贪图享受、精神颓废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景象,千年后仍让世人惊叹不已。宋朝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国难来临时,他们和精英阶层一样,依然是享乐至上。“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就是那种无视国难、“醉生梦死”的真实写照!
优越的物质条件常常使人们过多地强调个人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甚至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直至卖国求荣。于是,宋朝就成了我国历史上巨奸佞臣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名鼎鼎的巨奸有丁谓、蔡京、童贯、高俅、丁大全、陈大方、胡大昌、贾似道等,还有张邦昌、秦桧等卖国奸贼。奸党国贼对上糊弄昏君,对下妖言惑众,祸国殃民。
2、对武将不信任
由于宋朝的江山就是后周武将赵匡胤发动政变而夺取的,所以宋朝统治者非常忌讳武将拥兵自重。为了防范武将威胁其政权,实行了“兵将分离”制度,尽管军队过百万,但却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种违背军事原则的屯兵做法,疏远了官兵关系,降低了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大大削弱了战斗力。这是宋朝军力孱弱的重要原因。同时,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宋朝皇帝严重违反这个军事指挥原则,对自己的大将一点也不信任,派出去的大将,还没打几个月就赶紧招回来,再换一个去,生怕他们造反,结果一败再败。汉朝和唐朝为何强大?唐朝李靖长年带领十万精骑在外作战,唐太宗对他很放心;汉朝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也是一百个放心。
3、没有强大的骑兵
冷兵器时代,没有强大的骑兵就没有强大的军力。宋朝的经济虽然强大,却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骑兵,就算是抗金英雄岳飞辖下的骑兵也不过三千左右,其他部队的骑兵就更少了。这种“重步轻骑”的指导思想,让宋军在战场上机动能力很差,时时陷于被动。
而无论是西夏、金、辽还是蒙元,他们都是北方少数民族,都拥有强大、机动、快速的骑兵。他们的部队机动性强,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宋军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善于远距离包抄迂回和分进合击战术,战斗素质和技能极为惊人,铁蹄践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⑷ 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
一、火药
北宋初年,曾用以制作火箭、火球等。后来又出现带爆炸性的霹雳炮。南宋时期更出现铁火炮、突火枪枪、火铳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广泛使用在对蒙战争中 。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二、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三、天文学与历法
元世祖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回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
四、数学
著名的成果有“杨辉三角形”等,数学著作则有《数书九章》和《杨辉算法》。元朝数学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数学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及其《算学启蒙》、《四元玉鉴》;李冶提出的天元术(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杰提出的四元术(即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的解法)。
五、医学
在本草方面,宋政府先后编撰了《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图经本草》。此外,根据当时唐慎微私人撰修的《证类本草》三次加以重修而出版枣《大观经史证类备用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书》,成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前最优秀的本草类著作。
在医方方面,先后组织编纂了《神医普救方》1000卷、《太平圣惠方》100卷、《圣济总录》200卷,成为收方最多的著作。
⑸ 宋朝的哪一项科技发明为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间繁盛奠定了基础
指南针。宋代主要贡献是人工磁化技术。
宋以前,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但天然磁石磁性弱,遇击、遇热、受力时易于失磁,而且司南的磁勺与地盘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所以“南指”的效果不好,不能推广普及。宋代将钢片、铁片人工磁化,磁性稳定。北宋时用一块薄薄的磁化了的钢片做鱼的形状,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象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用来指示方向十分灵活,不易损坏,而且可靠。这叫做“指南鱼”。“指南鱼”在船只上得到推广应用,推动了航海事业,为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间繁盛奠定了基础。
⑹ 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简单说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指南针的在航海方面广泛应用---中国的指南针被阿拉伯人运用于航海,随后被欧洲人学会,指南针对于航海业发展至关重要。
火药开始应用-----中国的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支柱---骑士制度。
⑺ 宋朝有哪些科技发明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国历来拥有先进的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的人的成功基于在古代发明家张衡和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和天文图、地理图。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 宋朝有很多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如风磨。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⑻ 宋朝时期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 战国:司南;《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版的天文学权专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星表;《黄帝内经》。 东汉:蔡伦造纸术(4世纪起外传);东汉张衡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针灸、“麻沸散”、五禽戏 南北朝:祖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 唐:雕版印刷《金刚经》;发明火药《丹经》,用于战争;曾一行本初子午线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13世纪传播到西方);火药娱乐(14世纪传西方);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转入西欧) 元:郭守敬简仪;王帧《农书》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论,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总结性巨作)
⑼ 宋朝科技上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指南针: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
2、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
3、大炮:使人类战争史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4、钻探深井技术: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5、纸币: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成都,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6、水密舱壁:宋代的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技术,提高了不沉性。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沉没,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南海一号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是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国家。
(9)宋代一项科技发明扩展阅读:
宋朝(960年—1279年)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朝。
四大发明的集中时间虽然都在宋朝,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铅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进了人类的艺术、农业、经济、工业、法律、文学、航海、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各方面的发展,并对这些方面实施改革创新。
而原始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发展出市场经济及商家资本主义的雏形,一些人称之为“伊斯兰资本主义”,产于巨大影响。在海上贸易方面,阿拉伯人垄断了整个印度洋、东南亚市场,如南宋掌控泉州海上贸易大族蒲氏为阿拉伯后裔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朝科技
⑽ 宋代在科技发明上有那些突出成就!
指南针最初的装置方法,都是以磁针为主体。在磁针的形状和装置上,人们曾做过多种试验。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北宋时有4种不同装置的针型指南针,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但人们发现,这四种装置的指南针都没有地盘,使用时不得晃动,受到很多限制。于是便将指南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这就出现了更便于使用的罗经盘,又称罗盘针。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我国古代有关罗盘针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曾三异的《因话录》一书。
南宋突火 枪
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作战时,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的军民创制了以竹管为筒能发射“子窠”的突火枪。这种“子窠”,用石子和铁块制成。筒里除装“子窠”外,还装有火 药。火 药点燃后,产生很强的气压,将“子窠”射出。“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弹。以后管形火器里的“子窠”又发展成为弹丸,枪弹由石弹、铅弹发展到铁弹。
元代火 炮
火 炮也叫火铳,是古代用金属铸造的以火 药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 器。插图元代火 炮是至顺三年(1332年)铸造的,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它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厘米。炮筒中部盖面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寂军,第三百号马山”等三行铭文。铜火 炮是装置在木架上发射的,木架的形状似一条长板凳。将铳筒嵌装在板凳上。因为在炮筒的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2厘米的方孔,这样通过方孔在尾部穿一根铁栓,就可以使炮筒固定在木架上。为使火 炮高低俯仰,炮筒下加垫木楔,赋予不同的射角,以求达到需要的射击距离。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了高峰,如活字印刷术、火 药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等许多科技成就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宋词成了宋代文学的主流,著名词人及词作层出不穷,创造了灿烂的宋元文化①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③ 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④ 李诫著成《营造法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