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年度刘永坦获国家科技奖吗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内励大会。容华南理工大学5项成果(第一完成单位3项)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是学校获得国家奖最多的一年,获奖总数量和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量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其中体现原始创新性研究水平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这是学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也是今年广东省唯一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单位;同时学校自2010年后再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贰』 京东方有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吗
嗯,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今天揭晓。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南昌大学硅衬底LED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投投金融)
『叁』 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人名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科学家是: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
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0年代,他基于国内的工业基础,领导建成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研制总投资只是国外同类装置的十分之一。这是亚洲第一台产生激光并实现饱和振荡的装置,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及西欧之后实现红外自由电子激光饱和振荡的国家,奠定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发展的基础。这一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广泛重视,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
2000年,谢家麟院士突破加速器设计原理,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简化了加速器结构,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经过四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简易结构加速器样机,验证了设计理论的可行性,并申请了国际专利。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
成就: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北京、桂林、三亚、深圳等城市的规划,特别是旧城区改造整治规划设计工作做出重要贡献。专著《广义建筑学》对建筑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
中华复兴社出品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讨论~
『肆』 2015年最高科技奖授于什么人主要奖项是哪些
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回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答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2015年却再度空缺,这是继2004年后的第二次空缺~
『伍』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对于这些获奖者而言,倘若身体不硬朗,也完全有可能错过国家最高科技奖。据说,邹承鲁先生也曾在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之列,但他在2006年11月不幸仙逝,时年83岁。
从某种程度上看,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简直就是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风向标。而何梁何利基金自2007年进行了改革,其做法或许可供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委员会借鉴。
据《财经网》报道:徐光宪和王忠诚均获得过“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位获奖者的奖金为100万港币,15年来已有26位中国杰出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而大部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也像徐光宪和王忠诚一样,在此前获得过“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也曾经是院士老人的天下。但2007年度的这个奖项除了授予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设计大师林元培,还颁给了一位年轻的非院士:发现普光气田的46岁高级工程师马永生博士。2008年度的该奖项唯一的获得者则是43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
『陆』 荣获2015年度中国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是谁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2015年度最高科技奖为何再次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时间里,她还参加了青蒿素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充分证明了抗疟疾的有效性。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年9月,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当年的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拉斯克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屠呦呦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她荣获拉斯克奖后,不仅蜚声国际,在国内也引发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致贺信: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柒』 2015年取得了那些科技成就
国内的可以参考科学技术进步奖。当然2015才开始,目前似乎还没有比较重大的专科学发现。
2015年国家科属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情况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美的空调《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从空调器的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制冷系统三方面进行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
『捌』 2015年国家科技奖公示名单 2015年是谁获得了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5年国家科技奖公示名单 2015年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空缺了,没人获得。
2015年国家科技奖公示名单 2015年是谁获得了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空缺的,没有人领奖,因为空缺了,国家设置这个奖不是每年都有人的,体现了宁缺毋滥的原则。
『玖』 2015科技创新领奖礼获奖名称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屠呦呦、陈薇、裴端卿、刘静、周涛、邢继、吴希明。
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外尔(Weyl)半金属研究团队、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
屠呦呦
屠呦呦创新性地使用了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出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这项研究是整个20世纪下半叶人类伟大的医学创举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陈薇
陈薇和她的团队在埃博拉疫苗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为受困疫区的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也开创了由中国科学家研究、中国制造的病毒疫苗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的先河。
裴端卿
裴端卿和他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找到了可工厂化生产的“万能细胞”,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全新的干细胞诱导因子,让世界都真切地看到了器官再生的美好愿景。
刘静
刘静和他的同事们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是中国科学家在热点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原创性科研成果,他们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周涛
周涛用大数据分析的新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他带领一群年轻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
邢继
邢继和他的团队从“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出发,让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也让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家。
吴希明
一树之高,利剑出鞘。武直10,捍卫和平的国之重器,跨越了一个时代,托起了中国直升机工业走向世界的希望,开创了中国武装直升机的新纪元。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做出的又一贡献,再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智慧。
外尔(Weyl)半金属研究团队
从理论突破到晶体制备,最后到“梦幻测量”,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是系列创新、系统创新的合成体,是中国科学家在前沿科学领域实现具有先锋性的重大突破。
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
十年磨一剑,一箭动九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进入绿色环保的新时代,中国人迈向太空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