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火财神
[cái shén] 财神 (神明) 编辑 财神爷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中斌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范蠡(南),武财神:关公(西)、赵公明(北)。 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管仲(东南)、白圭(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财神阵容。 财神爷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 道教赐封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佛教里也有财神:北方多闻天王和善财童子。现代,为了迎合大家的心理,还推出了网络财神和电子财神等。
出处
清·诸仁安《营口杂记》:“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影镫。影镫者,外画财神,内点以烛。有八尺馀长者在中,左招财,右利市。”
《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洪深《贫民惨剧》第四幕:“财神香是要烧的,还要烧慈航香。”
信奉解说
六旬供奉
王亥(中斌财神)掌管六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三十岁后供奉
比干(东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范蠡(南路-文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关公(西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赵公明(北路-武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后的财运。
三十岁前供奉
端木赐(西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李诡祖(东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管仲(东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白圭(西北财神)掌管三十岁人以前的财运。
分类编辑
汉族民间信仰: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明。
财神是道教俗神,汉族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钟馗和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诡祖,南北朝北魏淄川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时任曲梁(今河北曲周)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各路财神
赵公明
赵公明
初五接财神,邯郸爷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赵公明
专司人间财富之神邯郸爷
道教和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寒单爷赵公明。寒单爷是汉族民间俗称的流氓神,正确名称是邯郸爷,由于早年拜的人,普遍是一些地方角头(黑社会老大),角头识字不多,误把邯郸写成寒单,甚至有写成韩单的。不管是寒单、韩单亦或是邯郸堂的炸邯郸爷,都“系出同门”,只要这项特有的地方民俗能持续传承,发扬光大,即是所有信众的共同心愿。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汉族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比干
比干财神
比干财神
忠信可靠的文曲星
比干死后被封为文曲星,北斗第4星。另封为国神,即道门福禄寿中的禄。福禄寿中的禄即为比干。另封为正一福禄财神真君。天官文财尊神等。
白云观中的“财神殿”位于“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天爷的)右侧,十分显眼,并不难找。我想将诸位财神爷爷安置于如此显著的位置是否也是为了方便顺应世俗趋利的心理?“财神殿”门口有游览说明介绍,上面说殿内所供奉的三尊财神,正中为文财神比干,左首为武财神赵公明元帅,右首为武财神关圣帝君。拾阶而上,步入殿内,果见,三尊金身神像,熠熠生辉,广大善男信女,虔诚的顶礼膜拜,文财神比干像前的牌位上写着“正一福禄财神真君”,赵元帅像前牌位上写着“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关帝像前牌位上写着“忠义神威远镇天尊”。
范蠡
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lǐ)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关羽
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刘海蟾
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在中国汉族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南海财神
据佛经记载,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为救度芸芸众生,发下十二大宏愿,其中第二愿便是“常居南海愿”。
李诡祖
民国九年即1920年出版的《三续淄川县志》中的仕宦部分,关于增福财神李诡祖的记载:
“北魏李诡祖,孝文帝时,任曲周令。当南北纷争,民苦兵戈,独能抚楫流亡,敦行教化,与民休息,卒于官。民怀其德,立庙尸祝之,至今享祀不衰,明晋祀名宦祠。”
李诡任曲周县令的时候,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民造福,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因此深受曲周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任期间,疏通河道,修筑水渠,解决水患,治理盐碱,率先垂范,生活俭朴,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周济贫苦的人。没有很长的时间,曲梁一带的老百姓过上了美满富足的生活。李诡祖后来官居北魏朝治相府事(一种官职),在他临终弥留之际,一再地嘱咐他的儿子,“我曾经担任过曲梁的官吏,和那里的百姓十分相知。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曲梁。即使你们这些后代子孙以后祭祀供奉我,也不如曲梁的老百姓”,把他曾经任职的曲周作为他的长眠之地,意思是李诡祖得到曲周人民的爱戴而思念曲周,即使在他去世之后,也不忘记这里,也想和这里的人们在一起。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遵照他的遗命,把他安葬在了曲周,百姓们主动地为李诡祖起冢立祠,年年祭祀,岁岁不绝,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为了缅怀李诡祖的业绩,后人在修县志的时候,把他列为曲周的名宦第一,成为历代县令的表率。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赠李诡祖为神君增福相公,元朝时又封他为福善平施公。
王亥
在道教经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李诡祖是中国神灵信仰中的文财神之一,主要管理“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即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李诡祖主要管理的是在朝的三品以上官员的衣物俸禄,以及普天之下每一个百姓的衣服食物钱财等,是主管官员和百姓官运和财路的,权力很大,信仰者众。李公祠堂原在曲周县东街路北,称为增福庙。
因为李诡祖被封为增福公,后人便把他被称为李相公。他的墓地原在曲周城东漳河故道边上,封土高大,宏伟壮观,香火不断,用于祭祀的田地也逐渐多了起来,群众每每以耕种李相公的祭田为荣,认为这样会得到李相公的庇佑。于是人们集聚到李诡祖的墓地旁居住,生产,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被称为相公庄村。
李诡祖的四次受皇封
李诡祖的封号问题,历史可考的至少有四次之多。第一次,五代时期天成元年(926年)明宗皇帝李嗣赠封为“神君增福相公”;第二次,即第二年,天成二年(927年),明宗皇帝又加封为“增福灵德侯”;第三次,是在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赠封为“福善平施公”;第四次,明朝建立后,“明兴晋祀明宦,仍唐封”。
前几年张家口堡子里的财神庙在修缮过程中,曾挖掘出一块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石碑,碑文记载:财神庙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当时叫作“增福灵侯祠”;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并记述了当时的情形,“今日之熙攘,为商旅之大都会,泰运天间,中外一统,寿德无疆,神灵默佑,福星永耀,民康物阜,岁富财昱,礼仪咸制,神乐隆祥”。这块碑即是李诡祖被封为“增福灵德侯”的证据。
由于皇帝的册封,李诡祖成为全国知名的优秀人物,成为官员们学习的榜样、臣民们崇拜的偶像。
河北曲周至今还流传着财神歌谣。
财神爷爷不姓财,
俺请财官下天来。
头戴金,身穿银,
怀里抱着聚宝盆。
手里拿着摇钱树,
脚下轧着雪花银。
摇钱树上拴玉马,
玉马这里卧麒麟。
麒麟这里摇三摇,
金的元宝屯住门。
打了三天没扫地,
金的元宝三尺深。
民间传说
关于,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汉族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拜。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李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
说法三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
说法四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说法五
财神是中国民间和中国唯一的
财神
己的宗教道教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祭祀时,主人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人人满怀发财的希望,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在全国各地,都有祭祀财神的踪迹,财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见。
1.财神出国
春节迎请财神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2009年春节,在世界上最大赌城拉斯维加斯,一家超豪华赌场——百乐宫,大厅深处也请来了一尊塑像——中国的财神。另外,在国外一些华人聚居的地方也有中国财神塑像。
2.根雕木雕财神
3.玉雕财神
4.青铜铸造财神
财神咒编辑
财神咒中以五位财神为分,这五位财神分别为:黄财神、白财神、黑财神、红财神、绿财神。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护法神祗,诸财神之首。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因其身相黄色,故称为黄财神。 为令密乘行者有资财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赐予行者财利丰足。
黄财神一面二臂,五佛冠为头饰,矮小肚大,双臂劲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宝,左手提着吐宝鼠,身着天衣,蓝莲花及珠宝璎珞作装饰,胸前挂念珠。左足屈,右足踩着海螺宝,以如意姿安座于莲花月轮之上。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获得黄财神庇,佑能增长福德、寿命、智能、物质及精上之受用,不被生活所逼,以及一切经济压迫,可安心向道。但修法者需发无上菩提心,广结善绿,勤行布施。万勿悭贪成性,护法降罪也。[2]
黄财神即黄布禄金刚,黄财神面慈目善,头戴宝冠,坦胸露腹,戴着珍宝璎珞、珍宝耳环、珍宝手镯和珍宝足钏,上身穿丝制天衣,下身着丝制裙子,右手于右膝上捧喷焰末尼,左手握着吐宝鼬,以威镇坐姿坐在莲花宝座中央。
五姓财神心咒唐卡
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能增长福德、寿命、智慧、物质及精神上之受用。主司财富,能使一切众生脱于贫困,财源广进。
白财神又名白宝藏王,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西藏密中的财神护法之一, 藏语称“赞布禄嘎尔布”,意为白财神。因为他以龙为坐骑,所以又称骑龙布禄金刚。其功德为祛病、除去一切贫苦,使众生富裕。
白财神法专为修行人资财具足,功德甚大。以修法者能否发菩提心为前提,行者当以观世音菩萨之大悲心为本,常行无相布施,照顾贫苦大众,自然如愿成就。断不可用所得之财,恣为自己享受,为至要。
这个财神与黄财神和黑财神稍有不同,完全是忿怒形象。他头戴五骷髅冠,头顶有象征愤怒的火焰。三只眼,张着大嘴。左手持三股戟,右手拿一根短棒,有时是两手置胸前拿绳索。他坐在一条龙身上,为舒坐势。龙张牙舞爪,头尾高高翘起。龙有四脚,前面右脚踩一个圆形物。这位财神在藏传佛教寺庙里也较常见。
黑财神藏名“藏拉那波”,乃是东方佛里的金刚不动佛。为了利益娑婆众生解脱穷困之苦而化现,在密宗认为,黑财神是五姓财神中施财立即见效的财神,甚至称他为财神王。
黑财神乃是五方佛之东方金刚不动佛,为利益娑婆众生摆脱穷困的苦恼所做的化现。 身青黑色,故名。主要功德为驱除所有违缘的纠缠,并使一切善愿都能心想事成,圆满无碍。 此尊身形矮胖,大肚福相,红发黑肤裸体,三目圆睁,发须眉赤红如火,头戴宝冠,以珠宝璎珞、以八龙王为饰,生殖器上竖,辉光靠背,粗体大腹,右手擎盈血颅器于胸,左手捉吐宝鼠,两足以右曲左伸姿威立, 踏于黄色持财天之背,安住莲花月轮座上。
黑财神身青黑色象征以胜义中远离一切遍计所执,即是意金刚自性,为自性净无垢。 以不动佛冠为头饰表具不动佛之大悲所幻之意;裸体无遮表大悲,且寓意赤条条无牵挂,一尘不染,一切无所障碍,冲却了污浊色尘;持颅器表悲心所业;抱灰鼬表满足众生求财之欲愿。 修持黑财神法门,可获其庇佑,消除怨敌、偷盗、病魔等障,使诸受用财富增长。
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关仪轨,在萨迦派中,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义尤其受到重视。萨迦派的招魂瞻巴拉,是红财神法的一种。此尊肤色红,故称红财神。
绿财神是西方无量光明佛,为了利益众生脱离穷苦而化现来的,藏名叫做“占巴拉沃波”,因其肤色是绿色,故称为绿财神。绿财神是在苯教财神教法中一位非常利益事业的财神与护法神,五色财神之一。
Ⅱ 是谁发明的方便面
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安藤百福
好好学习下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的
Ⅲ 是谁发明了方便面
方便面是1958年日籍台湾人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于大阪府池田市发明的。安藤百福并在发明方便面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贩售“鸡汤拉面”口味,最初的售价为35日圆,但仿制产品随即出现,导致产生削价竞争。
日清公司在发明方便面后,便积极向国外发展。1963年先与韩国三养食品合作,1968年再与台湾的国际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鸡汤口味的生力面。最初的生力面因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湾销路并不好。在调整过调味与面条的口感之后,成为台湾的畅销产品,顾客多半买回家当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时期,“生力面”几乎成为这类产品的代名词。然而由于经营不善,生力面最后黯然退出市场。截至2005年,过去的国际食品公司仅剩一家生力面包店在高雄市新兴区继续营业,但早已退出方便面市场。 虽然方便面在亚洲颇受好评,1960年代末期在美国却无法顺利打开市场。因为一般美国人没有烧开水的习惯,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盘为主。为了让不习惯用碗的民族消费方便面,日清公司发明以发泡聚苯乙烯为容器的杯面,于1971年在日本上市,售价为100日圆(0.25美元),为当时袋装方便面售价的三倍以上。 杯面试卖期间在球场与赛马场等地点销售,因价格过高而不受欢迎,最后只能在某些必须夜间值勤的单位例如消防队与日本自卫队贩卖。为求打开市场,安藤百福在东京闹区与三越百货公司合作促销,创下四个钟头卖出两万份的纪录,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面的基础。由于杯面走高价路线,所以配料包括冷冻干燥法制成的干燥虾,同时也改以叉子作为餐具。东京街头促销让杯面在关东得以立足。1972年二月日本发生赤军连挟持人质与警察对抗的浅间山庄事件。由于警察吃杯面裹腹的镜头上了电视现场转播,杯面因此一炮而红。 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中国已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即台湾所称之“意面”)。相传清朝有个地方官在家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在家中办寿宴时,厨子误将油当成水,将面条放入滚油炸熟了,无奈中只能将错就错,将已炸熟的面条煮一下,在浇上鸡、猪骨及海鲜炖制的浓汤。没想到客人们食用后纷纷称赞面条爽滑筋道,汤味鲜美。从此这种炸过的面就被称为[伊面]而流传下来。因其加工方法与现代方便面很相似,后人就把[伊面]看作是现代方便面的雏形。一次,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伊面制作讲究色型好,体质松而不散,浮而不实,吃起来爽滑甘美。 是日本人制作的方便面的蓝本、公仔面的始祖。 历史起源及其发展 据说,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我国扬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厨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鸡蛋,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水中煮过,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可以泡软,食用非常方便。这个发明可惜未获专利,方便面的大规模生产被外国人抢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方便面的诞生及在日本的发展 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日本人虽然以爱惜时间闻名于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为了能吃到一碗热面条,他们宁愿在饭馆前排成一条长龙。这个现象被一家公司的经理安藤百福(日藉台湾人,原名吴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脏问题在日本逝世,享年96岁)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安藤百福马上开始试制方便面。 他在开发之际设定了五个条件: 1.必须简便; 2.必须可口、有营养; 3.必须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 4.必须卫生; 5.必须廉价。 但是,这种面条并不是一般的面条。安藤百福制造的是一种可以由工厂批量生产的可保存的食品。他买了一台轧面机,开始了试制工作。随着轧面机轧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条,而是像泡沫般的团块。经过复试验弄清了原因:面粉中的蛋白质遇到盐分失去了粘力。于是他先把没盐的面粉制成普通的面条,蒸熟后,浸到酱汤里过一下,面条于是带上了咸味。这一雕虫小技,无异于面食技术的一场革命。接下来就是如何将面条烘干,以便长期保存。最初,他曾采取原始的利用太阳光晒干面条的办法,但这太费时间且需手工操作,不适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他试用过油的办法,效果良好。油炸后,水分立即蒸发,面条上出现许多细孔,这使面条在 热水浸泡时吸水很多,很快变松软,而且过油的面条更富有弹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条可比。第一批方便面条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鸡肉方便面",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销售。 正如安藤百福所预想的那样立即引起轰动,爆发性畅销,仅1959年4月,"鸡肉方便面"就出售了1300万包。这引起日本其他干面条制造商也来介入方便面行业的竞争。干面条制造商奥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调料袋的办法,制造出食客可以随心所欲调味的方便面,挤入了这一新兴的市场。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方便面:一种是不用调料袋的方便面,一种是外添调料袋的方便面。起初,安滕百福的方便面因为拥有专利权而畅销无阻,但不久后消费者开始青睐外添调料袋的方便面。因为它能适应众多消费者对味道浓淡的不同需要,从而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大批量生产外添调料是一个难题,有兴趣向这一领域发展的一家东京食品公司攻克了这一难题。1962年开始,他们利用制造速溶咖啡的喷雾干燥法制作调料粉末,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从此,外添调料方式的方便面占据了市场上的主要地位。鉴于方便面条已由多家公司大规模制造,日本农林省制定了方便面条的JAS规格,颁行于日本食品工业界。这样方便面条就从早期的幼稚产品成长为一种大众化的据有稳定市场的规范产品。 2、方便面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方便面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70年,中国第一袋方便面"诞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制造这方便面的机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土设备,年产量仅200吨。进入80年代,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的100余条生产线在全国迅速"开花"。到1989年,全国方便面生产线已达280条,年生产能力达70万吨。时隔6年后的1995年,生产能力猛增到700万吨。由于前几年生产盲目扩张,近年方便面产量增速缓慢。
Ⅳ 日清的发展历程
全名日清食品(日清食品株式会社、Nissin Food Procts Co., Ltd.)
是一间日本食品公司,以推出各种即食食品著名,是总部位于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区的日本食品加工公司。由开发了世界最早的方便面Chicken Ramen的安藤百福(中国台湾裔,原名吴百福)创办。和Acecook House Foods并列为同样总部位置于大阪的方便面厂商之一。速食面及杯面/碗面(连容器的方便面/泡面)两款即食品皆由日清食品发明。
广东顺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珠三角大商业圈要冲的顺德区北滘镇工业园内,占地面积52,400平方米,是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的创业者安藤百福先生继美国、巴西、新加坡、印度等地设厂后的又一投资基地,成立于1994年11月,注资13000万港币,主要生产方便面。
日清食品株式会社于1995年2月28日在沪投资建立上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并于1996年8月正式投产。它的工厂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新效路1号,占地面积达52,337平方米。拥有世界先进的方便面生产流水线,历年来所推出的产品以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及优良的品质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Ⅳ 关帝圣君的日清薄
据传关云长管过兵马,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既帐薄,日日结清帐务.
Ⅵ 方便面谁发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个冬夜,安藤百福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穿着简陋的人群顶着寒风排长队,为吃一碗拉面竟然能这样不辞辛苦,不由使他产生极大兴趣。
他决定研制一种注入开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面,他相信,对于工作忙碌的人们来说,这可以提供极大的方便。
由于面条不易保存,烹调又麻烦,安藤将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试用各种方法,如日光晒干法和熏制法等,结果保存问题解决了,却不能使干燥的面条迅速复原成可食面。
后来还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肴启发了他,他把面条放到油锅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时又制作了专门的铁框,在煎炸的同时让方便面呈现出规则的容易包装的形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终于问世了。
食用注意事项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为会有一部分油脂和食盐析出来,所以倒掉可以减少二者的摄入量。
2、加点青菜和瘦肉
因为方便面很少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足够的蛋白质,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使营养更均衡。
3、料包酱包要减半
放料包的时候尽量放一半即可,为了增强口感,料包的含盐量都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放一半就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4、面汤味美但别喝
煮完泡完的面汤虽然味道鲜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盐和油都在里面,所以把面汤都倒掉比较好。
Ⅶ 谁发明方便面的 细弯堆块 似不易呀 且易泡开 为何不必烧 且油炸过 赞
方便面由日清食品创始人安藤百福发明。
日本人非常喜欢各种面,从二战前开始,乌冬面店、荞麦面店等就在日本盛行。战争后,日本受战败影响经济衰退,国民饮食条件也变得恶劣。这时,中式面条因为价格便宜、卡路里含量较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安藤百福以美味、易保存、制作过程简单、价格低廉、安全为目标,开始进行研究。他曾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家反复尝试,平均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最终成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鸡汤拉面”。当时这款拉面仅售35日元,和一般中式拉面店价格相当。
(7)发明日清薄扩展阅读:
2011年,为了纪念方便面的发明者安藤百福诞辰100周年,以及世界上最初的方便面“CUP NOODLE”发明40年,日本在横滨建立了第2个方便面博物馆。
人们熟知的日本方便面博物馆,爱称是“方便面博物馆”,其日文的正式名称则是“安藤百福发明纪念馆”。方便面博物馆一共有4层,在这里展出了自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以来世界上的300多种方便面,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符合自己口味的方便面。
Ⅷ 为什么年初五老百姓有迎财神的习俗
因为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