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对吗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主要特点
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分别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❷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
(2)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创造符合国家扩展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三十七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❸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什么样的工作场所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对于工作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还做出了以下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创造符合国家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
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7.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抽样调查的结果则显示,目前约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❹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品不得以什么代发
答案:使用单位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在向劳动者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1)必须符合有关标准;(2)这些个人防护用品能够真正起到预防职业病的作用;
2.使用单位应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3.使用单位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4.使用单位应教育本单位劳动者按照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www.dehsm.com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6.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保护用品,购买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技术部门验收。
❺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应符合哪些要求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及待业标准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1)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的光线应当充足,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作场 所地面应当保持平整,因生产需要设的坑、壕和池,应当有围栏或盖板,物品的堆放不得妨碍通行;工作车间应当根据需要设置饮水和洗手设备,在高温或粉尘、 易脏和有关化学物品或毒物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淋浴设备或冲洗设备、更衣室等辅助设备、设施;建筑施工、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报警装置、通讯装置、安全标志,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和安全疏散的设施。 (2)用人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所有的机械设备传动件及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外传动部件,如转轴、齿轮、传动轴和传送带等,都必须安装保 护职工人身不受伤害的安全防护装置;各种起重、升降作业所用的绳索、吊具及附件,都应当按规定配备使用,保证安全可靠;用人单位厂区内铁路道口设置安全 标志,应当符合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起重、电梯、冲压设备、剪切设备和企业内的机动车辆等,必须经过安全检验和安全认证,符合技术标准的,方可使用。 (3)用人单位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维修等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运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根据 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在产生大量的蒸气、气体、粉尘的作业 场所,应当使用密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的气体或粉尘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因生产急需而装置的临时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妥善安装,用后及时拆除。 (4)对特殊的作业场所,如密闭设备内和狭小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特殊的劳动条件。在船舱、贮罐、反应塔等密闭设备内的作业及地下管道、地下室 、地下仓库等狭小空间内的作业,应当先进行检测,确认有害气体低于国家标准的,在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在密闭设备内和狭小空间作业,不能采取通风换气措施的,必须给工作人员配备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❻ 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的规定组织
正确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❼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7)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创造符合国家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第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❽ 谁有全国职工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竞赛活动专用试卷答案啊~~~小弟急`跪求
一共有100道题
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有哪些
主体责任包括以下7个:
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3、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4、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5、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6、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7、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9)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创造符合国家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