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www的发展简史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就梦想能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中,信息不仅能被全球的人们存取,而且能轻松地链接到其他地方的信息,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重要的信息。
万维网中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1960年代的几个从前的项目。譬如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项目(Project Xana)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是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在其1945年的论文《和我们想得一样》中为微缩胶片设计的“记忆延伸”(memex)系统。
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个才华横溢的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他的书《编织网络》中,他解释说他曾一再向这两种技术的使用者们建议它们的结合是可行的,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响应他的建议,他最后只好自己解决了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的系统:统一资源标识符。
最早的网络构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网络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我们使用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还包括一些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构想。
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ENQUIRE 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议。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要一个网络工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6]: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Gopher宣布不再免费,造成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向万维网。
1994年6月,北美的中国新闻计算机网络(China News Digest),即CND,在其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上将 World Wide Web 称为“万维网”,这样其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也是以 WWW 开始。万维网这一名称后来被广泛采用。在中国台湾,“全球资讯网”这一名称则是比较直接的意译。
1994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蒂姆·贝尔纳斯·李是万维网联盟(W3C)的领导人,这个组织的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在万维网上不同形式的信息间更有效的储存和通信。
Ⅱ www的发明者的简介是什么
WWW的发明者提姆·伯纳斯-李
伯纳斯-李在1991年启动了WWW,向人们提供了方便地访问信息的途径,并大力宣传WWW的工作和通讯方式。当无数的.com企业于1990年代末期上市后,它们的创始人纷纷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亿万富翁。在1999年发表的“组织Web”的论文中,伯纳斯-李表示,他曾经有过利用他的发明创办一家企业的想法,但由于考虑到风险太高而没有会计付诸实施,而网景、微软等公司则迅速实现了伯纳斯-李的想法。
伯纳斯-李现在致力于扩展互联网作为免费发表言论和全球协作工具的用途,担任着以强化Web功能为目标的一家非盈利性组织“WWW联盟”的负责人。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Ⅲ 谁知道“www”的全称是什么
WWW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
Ⅳ www创建于那一年啊
正确答案应该是:1989年!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又称环球网。万维网的历史很短,1989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的需要,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共享资源的远程访问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提供统一的接口来访问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信息。1990年开始在内部发行WWW,这就是万维网的开始。目前,大多数知名公司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万维网站。
万维网于1989年起源于欧洲的一个国际核能研究院中,一个科学家发现:随着研究发展,研究院里文件不断更新,人员流动很大,很难找到相关的最新的资料。他借用了50年代出现的“超文本”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建议:服务器维护一个目录,目录的联结指向每个人的文件;每个人维护自己的文件,保证别人访问的时候总是最新的文档。这个提议文档现在依然可以在国际万维网组织W3C的网站上找到。(http://www.w3.org/History/1989/proposal.html) 超文本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在一起,新世界向我们打开了大门。
Ⅳ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ww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现代,一方面表现为密不可分,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另一方面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不同,在其相互联系中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 “为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对科学的评价主要视其创造性、真理性,对技术的评价则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学和技术相互促进,又有区别:
一、形态不一样。科学一般表现为知识形态,理论形态;而技术则一般表现为物质形态。二、任务不一样。科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三、目的不一样。科学的目的是现象之中求本质,以认识课题为己任;技术是来自某种认识或者经验的升华,用于改造课题的活动。四、管理方法不一样。科学的管理方法强调工作得如何;技术则注重如何工作。五、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不是一回事。科学革命至今已经历了两次,目前正酝酿着第三次。第一次是哥白尼等科学家,研究了宏观低速速运动规律。第二次是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发现了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生命科学将是第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技术革命至今已经历了三次。一次是蒸汽机革命,一次是电机革命,再一次是控制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革命。现正面临着第四次产业革命。六、科学与技术的评价方面不同。对科学的评价是一个深字;对技术的评价是一个新字。七、科学是不保密的,保密的都是技术。各国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抢先公开。但是新技术却绝对保密。八、科学没有强烈的沽誉主义色彩和商业性质,不能出卖和转让,而技术则可以。(本人摘自一九八四年第五期《资料卡片》)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现行《思想政治》教材中多处出现科学技术。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具体说来,它们有以下区别工一、任务不同科学是认炽世界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来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改造世界,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发现世界上已有的东西,技术是发明世界上没有的东西。科学是技术的归纳和升华,是实践的抽象;技术是科学的演绎、具体化、实用化,是科学理论的应用。二、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寻找“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技术的目的是寻找“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有什么用”。三、形态不同’科学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四、选题方法不同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
技术技能指的是对某项活动,尤其是对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主要是如何“处事”。它涉及的是专业知识和专门领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工具和规章政策的熟练应用,大多数职业教育以及在岗培训课程,主要与技术性技能的培养有关。
Ⅵ 什么是WWW
www是world wide web的宿写,平时我们称之为万维网,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internet在学术界、政府与研究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www的应用出现切改变了internet的应用方式。
1974年,在ARPANET诞生后的短短的五年里,Vinto Cerf 和 Robert Kahn发明了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一个设计院成相对于底层计算机和网络独立的协议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国防部的推动下TCP/IP的推广获得了很大的发展。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称之为因特网协议,而我们平常就说是IP地址。IP地址为Internet赖以工作的基础。网络地址用来标识一个网络,主机地址用来标识这个网络上的某一台主机。
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要保证Internet能够正常工作就要求所有连人Internet的计算机都遵从相同的通信协议,即TCP/IP协议。
TCPIP参考模型在网络层定义了IP协议;在传输层定义了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之上是应用层,它包括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并且总是不断有新的协议加入。
Ⅶ 谁发明了WWW
发明者是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是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英王功绩勋章(OM)获得者1994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Ⅷ www之父博纳斯.李是哪个国家的
英国国籍。
详见网络资料
http://ke..com/view/1104474.htm
Ⅸ 填空题www我先来
1元谋人
2黄帝 炎帝
3康熙字典
4诗经
5邸报
6 400
7战国
8唐代
9商代
10 扁鹊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宋慈
11 沈括 祖冲之,张衡,郭守敬 徐弘祖
12 孙膑 曹操 诸葛亮 吴起 孙武
13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曹操 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