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组培发明

组培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31 17:16:25

① 植物组织培养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植物组织培养与无性繁殖的区别:植物组织培养就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法。
所谓无性繁殖,是根据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和受精卵一样,具有形成一个新植株的可能性理论,采取的繁殖方法。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植物的受精卵是一个胚性细胞,在这个细胞里具有一整套来自双亲的遗传基因,当受精卵进行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复制,分成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含有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基因,这样不断分裂形成千百万个子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分裂过程不仅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且各部位的细胞进行分化,产生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后形成完整的植物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从植物体上取下来的每个细胞都和受精卵一样,具有形成一个新植株的可能性,即细胞全能性。无性繁殖形成的群体称为无性系。
一、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于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植株。
1、胚胎培养: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2、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
3、组织培养: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这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
4、细胞培养:指以单个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5、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殖,以扩大种群的数量。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芽的方式产生后代。分裂又分为二分裂、复裂、质裂和包囊裂,而出芽则有外出芽和内出芽。
扦插是最早发明的无性繁殖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它是直接从果树上剪去一段一两年生的嫩枝条,让其生根发芽的技术。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明了这种方法当时主要用于石榴枝条的扦插。中国古籍中给扦插技术取了个很雅的名字,叫“鹤膝”。在古巴比伦、古埃及,扦插技术比我国更早用于葡萄的繁殖。
1、分裂繁殖: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个体基本相同。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焦虫的裂殖)
2、出芽繁殖: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衣藻的孢子繁殖过程)
4、营养繁殖: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吊兰和草莓的匍匐茎等都能长出独立的植株,植物的压条、扦插等也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来。包括嫁接繁殖和自根繁殖。 
1)嫁接繁殖就是一株植物上的枝或芽等组织器官接到另一带根系植物的适当部位,使接穗基部的形成层与砧木上部的形成层相互贴近,在两者连接部位新生出导管和筛管等维管组织,使接穗和砧木愈合而成为新植株。
2)自根繁殖就是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的再生能力及细胞全能性的特点,使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再生根,芽或枝而成为一个独立个体。
此外,还有单性繁殖、再生繁殖、克隆繁殖等无性繁殖方式,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一定的非自然性质。还有些动物是两性同体,如蜗牛、蚯蚓、吸血虫、乌贼等,并非单性或无性。
 

② 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第一步,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入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见表。第四步是用无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涮洗3~10次左右。

(2)组培发明扩展阅读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无菌条件下将生活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茎段、原生质体)、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组织或个体的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也就是说每个植物细胞里都含有一整套遗传物质,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表达。

组织培养基于此原理就可以将已处于分化终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组织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形成新的丛生芽。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改良作物:增加遗传变异性。

(2)繁殖植物:组织培养中从一个单细胞,一块愈伤组织,一个芽(或其它器官)都可以获得无性系。无性系就是用植物体细胞繁殖所获得的后代。

(3)有用化合物:有用化合物包括药物、橡胶、香精油、色素等。这些化合物许多都是高等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有些化合物还不能大规模地人工合成,而靠植物产生这些化合物来源有限。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愈伤组织,并筛选出高产、高合成能力、生长快的细胞株系,以进行工业化生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③ 植物组织培养中MS是什么意思

组织培养一般作物用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Murashige & Skoog (简称MS)
由于不同的作物特性及不同的培养环境,一般MS配方里的元素,还需要针对性的调整。

④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应用

 一、农业上的应用
 1. 快速繁殖种苗(rapid propagation)
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 快速繁殖可用下列手段进行:
 ⑴通过茎尖、茎段、鳞茎盘等产生大量腋芽;
 ⑵通过根、叶等器官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
 ⑶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
 试管快速繁殖应用在下列生产或研究中:
 (1)繁殖杂交育种中得到的少量杂交种,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
 (2)繁殖脱毒培养得到的少量无病毒苗。
 (3)繁殖生产上急需的或种源较少的种苗。
 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能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甚至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 自从Morel l952年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
 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 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而且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园艺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
 3. 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
 植物组培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
 ⑴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 ⑵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
 ⑶保存种质
 例如: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
 用原生质体进行个体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
 用子房、胚和胚珠完成胚的试管发育和试管受精,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等。
 胚培养技术很早就有利用,在种属间远缘杂交的情况下,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杂种胚常常停止发育,因此不能得到杂种植物,所以通过胚培养就可保证远缘杂交的顺利进行。
 到50年代在实践上的应用就更多了。如在桃、柑橘、菜豆、南瓜、百合、鸢尾等等许多园艺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上都得到了应用。大白菜X甘蓝的远缘杂交种"白兰",就是通过杂种胚的培养而得到的。
 对早期发育幼胚因太小 难以培养的种类,还可采用胚珠和子房培养来获得成功。利用胚珠和子房培养也可进行试管受精 ,以克服柱头或花柱对受精的障碍,使花粉管直接进入胚珠而受精。花药、花粉的培养在苹果、柑橘、葡萄、草莓、石刁柏、甜椒、甘蓝、天竺葵等约20 种园艺植物得到了单倍体植株。
 在常规育种中为得到纯系材料要经过多代自交,而单倍体育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可以迅速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大大缩短了育种的世代和年限。
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进行突变体的筛选。突变的产生因部位而异,茎尖遗传性比较稳定,根、茎、叶乃至愈伤组织和细胞的培养则变异率就较大。培养基的激素也会诱导变异,因浓度而不同。此外还可采用紫外线、x射线、Y射线对材料进行照射,来诱发突变的产生。
 在组织培养中产生多倍体、混倍体现象的比较多,产生的变异为育种提供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利用组织培养,采用与微生物筛选相似的技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突变体的筛选更加富有成效。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开发,在育种上展现了一幅崭新的前景。已有多种植物经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物,有些植物得到体细胞杂种,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价值。随着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原生质体培养一定会在育种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 4. 工厂化育苗(instrializing propagation)
 近年来,组织培养育苗工厂化生产已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生产手段,在园艺植物的生产领域蓬勃发展。
 ⑴含义:是指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将外植体接种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细胞脱分化、再分化成新的组织、器官,进而培育出与母株一样的批量幼苗的方法。例如: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育苗的工厂化生产。
 ⑵特点:繁殖快,整齐、一致,无病虫害,周期短,周年生产,性状稳定。
 ⑶作用:有利于繁殖系数低、杂合材料的快速繁殖
 有利于有性繁殖优良性状易分离材料的繁殖
 有利于保持从杂合的遗传群体中筛选出的表现型优异植株的优良遗传性。
 组织培养育苗的无毒化生产,还可减少病害传播。
 可以减少气候条件对幼苗繁殖的影响,缓和淡、旺季的供需矛盾。
 ⑷现状: 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从60年代就已经开始,并随着生长、分化规律性探索的逐步深化,到了70年代仅花卉业就已在兰花、百合、非洲菊、大岩桐、菊花、香石竹、矮牵牛等二十几种花卉幼苗生产上建立起大规模试管苗商品化生产。
 到1984年世界花卉幼苗产业的生产总值已达20亿美元,其中美国花卉幼苗市场总值为6亿多美元,日本三友种苗公司有60%的幼苗靠组织培养技术繁殖。1985年仅兰花一项,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就有100余家,年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
 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加快了花卉新品种的推广。以前靠常规方法推广一个新品种要几年甚至十多年,而现在快的只要1~2年就可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普及和应用。
 我国采用快速繁殖技术,也使优良品种达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如广东切花菊"黄秀风"的应用,使菊花变大,长势加强,花色鲜艳,抗病力增强,打开了进入香港市场的渠道,使30多种观叶植物的推广很快遍及全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将自然界的几百个野生金钱莲品种繁种驯化,培养了一批园林垂直绿化的材料,促进了园林业的发展。
 ⑸制约:植物组织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 首先是繁殖效率与商品需 要量的矛盾,有些作物由于繁殖方法尚未解决,因而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其次是在培养过程中如何减少变异株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应降低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更好的投产应用。
 总之,随着组织培养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培养方法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遗传育种、品种繁育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生物工程和工厂化育苗实施以后,它将以新兴产业的面目在技术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
 二、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 胚胎学、基因工、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 要揭开生命活动的秘密,需要多科学、多技术的相互配合,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它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
 因为要揭示生命的奥秘,首先要研究单个基因的作用,研究它在细胞内是如何组装的,如何与其它基因发生联系,如何表达和调控等。分离单个基因,对它DNA 进行测序,再对其中的某些碱基实行突变,然后还需要将基因送到受体细胞当中,看表达情况,以确定其功能。接受基因的受体细胞要产生再生植株,就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实现。
 三、 利用组织培养的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 中国的中草药是一份人类宝贵的财富,但很多种中草药资源匮乏,产量不足,甚至濒于灭绝。如果能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实验室内生产,不再依附于自然环境,不仅可以解决现有困难,而且可以通过筛选高产有效成分的细胞系,来提高其药用价值。
 比如用培养的人参悬浮细胞,来生产人参皂苷,已在日本等国家形成规模。利用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也可以生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抗生素、疫苗等,如用生食蔬菜生产乙肝疫苗正在实验中。
 四、用于其它未知科学的研究
 现代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很多现在预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新发明、新发现、新创造层出不穷,今天认为不可能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变成现实。植物组织培养也同样具有许多尚未发掘出的潜力,说不定有一天人们会在三角瓶内种出大南瓜。
 总之,现在的植物组织培养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它的高峰期,很多机理人们还没有搞清楚,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相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组织培养在我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农业、制药业、加工业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⑤ 组织培养的植物组培的应用前景

1.快速繁殖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 依靠自然条件在较短时间内繁殖稀有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受到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特别对于在短时期内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创造应有价值的植物,时间就是效益,只有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植物,这是组织培养应用于生产的主要的和成效最大的实例。首先是在兰花上的成功应用。自Morel在1960年得到兰花组织培养苗后,很快应用于生产,形成了组织培养法繁殖兰花工业。
由于组织培养法繁殖植物的明显特点是快速,每年可以数以百万倍速度繁殖,因此对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特优植物品种的繁殖,尤为意义重大。
2、脱毒 植物中有很多都带有病毒,严重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灾害。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草莓、大蒜、康乃馨等,由于病毒是通过维管束传导的,因此利用这些植物营养器官繁殖,就会把病毒带到新的植物个体上而发生病害。但是也证明感病植株并不是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如茎尖生长点尚未分化成维管束的部分,可能不带病毒。若利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的苗,再用这种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植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病。
所获得的脱毒苗一定要经过鉴定,确认不带病毒才能使用。使用组织培养法获得脱毒苗已经在草莓、葡萄、康乃馨等获得成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应。
3、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挽救濒于灭绝的植物 长期以来人们想了很多方法来保存植物,如储存果实,储存种子,储存块根、块茎、种球、鳞茎;用常温、低温、变温、低氧、充惰性气体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是付出的代价高,占的空间大,保存时间短,而且易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植物组织培养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可以给植物种质保存带来一次大的飞跃。因为保存一个细胞就相当与保存一粒种子,但所占的空间仅为原来的几万分之一,而且在-193度的液氮中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像种子那样需要年年更新或经常更新。
环境的不断变化使许多种类的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而且许多种植物已经灭绝,留给人类的只是一种遗憾。如何挽救这些植物,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濒危的植物种类得到延续和保存;如果在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就可以使这些植物得到较为永久性的保存。其实,对大多数普通植物来说,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保存其种质材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现在无法预知哪些植物会面临灭顶之灾,或许今天看似繁茂的植物,明天就可能被沙漠、洪水、大火或战争吞没。
4、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缩短育种年限 通过花药和花粉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物,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使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大大简化
5、胚胎培养的应用 在远源杂交中,杂交后形成的胚珠往往在未成熟状态时,就停止生长,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种子,因而杂交不孕,这给远缘杂交造成极大困难。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Laibach用胚培养技术培养亚麻种间杂种胚,第一个获得了杂种植物,这一成功为在远缘时克服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提供了一项有用的技术。
这项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可以说多数植物的成熟或未成熟胚通过培养都可获得成功。幼胚培养已经可使5个细胞大小的极幼龄的胚状结构培养成植株。但胚珠培养的研究不多,单个胚珠培养尚存在许多问题,需作深化研究。
远缘杂交中,由于生理上和遗传上的障碍而不能杂交成功,可采用试管受精加以克服,即将母本胚珠离体培养,使异种花粉在胚珠上萌发受精,产生的杂种胚在试管中发育成完整植株。
用胚乳培养可获得三倍体植株,为诱导形成三倍体植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三倍体加倍后得到六倍体,可育成多倍体品种。
6、细胞融合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而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新种或育成优良品种。
7、培养细胞突变体的应用 培养细胞处在不断分生状态,它就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加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中可以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从而育成新品种。目前用这种方法已经筛选到抗病、抗盐、高蛋白、高产等突变体,有些已经用于生产。
8、用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地研究要揭开生命活动的秘密,需要多科学、多技术的相互配合,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它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因为要揭示生命的奥秘,首先要研究单个基因的作用,研究它在细胞内是如何组装的,如何与其它基因发生联系,如何表达和调控等。分离单个基因,对它DNA进行测序,再对其中的某些碱基实行突变,然后还需要将基因送到受体细胞当中,看表达情况,以确定其功能。接受基因的受体细胞要产生再生植株,就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实现。
9、利用组织培养的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中国的中草药是一份人类宝贵的财富,但很多种中草药资源匮乏,产量不足,甚至濒于灭绝。如果能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实验室内生产,不再依附于自然环境,不仅可以解决现有困难,而且可以通过筛选高产有效成分的细胞系,来提高其药用价值。比如用培养的人参悬浮细胞,来生产人参皂苷,已在日本等国家形成规模。利用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也可以生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抗生素、疫苗等,如用生食蔬菜生产乙肝疫苗正在实验中。
10、用于其它未知科学的研究 现代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很多现在预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新发明、新发现、新创造层出不穷,今天认为不可能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变成现实。植物组织培养也同样具有许多尚未发掘出的潜力,说不定有一天人们会在三角瓶内种出大南瓜。
总之,现在的植物组织培养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它的高峰期,很多机理人们还没有搞清楚,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相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组织培养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农业、制药业、加工业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⑥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都有那些成功的例子

一、脱毒及快速繁殖 1、无病毒苗培育应用 2、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二、育种研究1、单倍体育种 2、胚培养3、单细胞培养突变体的选择与应用 4、体细胞杂交育种 5、转基因育种 三、药物及其它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 1、通过组织培养药用植物 2、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直接生产药物。 四、建立低温储存及种质库,保护物种

望采纳

⑦ 为什么植物组织培养那么难呢

首先你要选对,你所培养的植物需要哪一种培养基,还有就是他的激素,培养的时候注意温度,还有湿度,一般适量的加入激素,它就可以长得很好。还有你培养的环境,必须要无菌。你接种外植体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消毒的准备。不然组培的培养基很容易就发霉。多对这方面了解下,纯手打的,有什么疑问继续追问。

⑧ 植物组织培养 想在家自己做植物组织培养作为生日礼物,求一般方法即使用药品种类较少,操作相对简单,和

若想达图中效果,应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现简单介绍如下:

1.培养及配方 :MS+3%蔗糖+0.7%琼脂(MS为基本培养基,具体配方网上可查,不再赘述),食用色素(根据自己喜欢颜色确定)。
2.配制培养基:(1)计算用量,根据自需要量确定培养基的用量(如100ml、200ml、300ml等,不过用量太少药品不好称重),再计算各药品量
(2)称量药品,可用厨房称重器。
(3)配制,用蒸馏水或纯净水配制
(4)熬制培养基,可用铝锅或不锈钢锅熬制,最好不用电磁炉,先大火煮沸,小火熬制。
(5)装瓶,根据需用量将培养基装瓶。
(6)高压锅灭菌,可用家用高压锅将装有培养基的瓶和一定量的纯净水蒸30分钟。
(7)外植体消毒:将你欲接种的植物用先流水冲洗10-20min ,再用70%酒精浸泡30秒,后用0.2-2%漂白粉水浸泡5-10min,最后用以灭过菌的纯净水冲洗3-4次,放在无菌滤纸(先用纱布包好,与培养基一起灭菌)上吸干水分。
(8)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10cm范围)将小苗接种于培养瓶中,
(9)将培养于放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培养1-2周即可。
建议:第一次接种,可选择较易成活的植物,如文心兰,落叶生根等。而且二者株型也漂亮。

阅读全文

与组培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