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易科技创新小发明!~!~!~SOS 急 高分哦~~~~
一个小风扇,只需要一个小马达,两节5号电池,还有一些短导线,一个实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纸片!
首先把实心泡沫掏空,用导线连接好小马达,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马达的转子轴漏出泡沫),在把导线连到电池上,也塞如泡沫内,用剪刀把小纸片剪成行,套在小马达的转子轴上即可!
洒水瓶.拿一个罐子,在尾部戳几个洞就行了.
拿一个空鸡蛋壳 外面涂上蜡(要薄薄的)
用尖的东西在上面作画 (要刻透蜡)
放进醋里几个小时 拿出来 弄掉蜡
刻过的地方的颜色被醋酸深了
就成了一件小制作了!
现在流行的晾衣架,一般都没有防风功能,使用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烦心事:刚刚洗好的一件衣服,挂到绳子上晾晒,风一吹,落到地上,还要重新洗。我发明的自锁式防风衣钩能为大家解除烦恼。上图是自锁式防风衣架的原理图: 在上图,(1)是锁套,(2)是锁柱,它通过转轴(3)与曲柄(4)组成一个杠杆,该杠杆在配重(5)的作用下,以(3)为支点转动。晾晒衣服时,只需用手或挂钩向上托起曲柄(4),在重力作用下,锁套(1)和锁柱(2)自动分离,使用者可顺利将衣钩挂到绳上,然后松开曲柄,在配重(5)的作用下,锁柱(2)自动与锁套(1)结合在一起,完成自锁过程,与挂钩(6)形成一个锁,任凭风怎么吹,也不会自动落下。取衣架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用手或挂物钩将曲柄(4)向上托起,锁会自动打开,使用者会很方便地取下衣架。 自锁式防风衣架不但可以用手挂到绳子上晾晒衣服,如果要将衣服挂到较高处晾晒,使用者也不需爬高,只需用挂物钩托住曲柄,就能轻松挂上或取下衣物。同时,该衣架还具有制作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特点。我的这个小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个纸箱的面盖平时是掩盖着的,这样可以防止污物、灰尘的进入。当你要取用箱里的纸时,只要掀开箱盖,随着箱盖的掀起,箱内的纸就会自动托起,取用非常方便。用完后,一盖盖,就又恢复原位。这个自动纸箱最适用于厕所盛便纸。 纸箱的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中教育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
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意...
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 找块漂亮的布,或者彩纸,给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纸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适的一块来,接头处要多...
Ⅱ 科技制作望远镜
我可以跟你介绍下怎么自制望远镜,但是要说明的是,自制的望远镜清晰度等各方面会比专业的差很远。 自制望远镜,有两类基本结构:
一种:就是两个放大镜,物镜是放大倍数小的,目镜是放大倍数大的。这种结构视野宽,倍数容易大,材料也好找。但是,如果你没有棱镜,那么成的像是倒的。
另一种:一个放大镜,倍数小点的,是物镜。一个凹透镜,度数大的,是目镜。优点,成的像是正的。缺点——上述方法中的优点一一相对应。
(当然,这两个只是自己做的话的简单模型,真正正规的望远镜,还是比较复杂的其实,不但材料和镜片不一样, http://www.ytwscc.com/shi13xiaosechajingpian.html你可以了解下望远镜的镜片的结构。——那里面的所谓“凸透镜”——实际上真正生产上,用的是设计复杂的透镜组——就好象你知道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一下——真正的专业的相机镜头,内部是复杂的透镜组。)
规律就是,物镜的那个放大镜(老花镜),倍数越小,物镜的那个近视镜,度数越大,则,你做出的望远镜,倍数越大!
恩,总体就这些,个人建议,可以体验下动手的乐趣,但是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花费。
Ⅲ 是谁发明了望远镜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问题,科技史上早有定论,他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却否认这一点,他说是荷兰人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Ⅳ 用塑料瓶做的望远镜是不是小创造 小发明
是,只要是自己动脑,动手制作的就是小创造 小发明。
Ⅳ 如何自己做一个简易的望远镜要什么材料制作步骤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之间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Ⅵ 望远镜的发明故事
望远镜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科技、军事、经济建设及生活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天文望远镜有“千里眼”美誉之称。
那么,望远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让我们追溯历史,去寻觅天文望远镜在发展进程中留下的足迹。
早先的望远镜是玩具
17世纪初,在荷兰的米德尔堡小城,眼镜匠利珀希几乎整日在忙碌着为顾客磨镜片。在他开设的店铺里各种各样的透镜琳琅满目,以供客户配眼镜时选用。当然,丢弃的废镜片也不少,被堆放在角落里的废镜片成了利珀希三个儿子的玩具。
一天,三个孩子在阳台上玩耍,小弟弟双手各拿一块镜片靠在栏杆旁前后比划着看前方的景物,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尖顶上的风向标变得又大又近,他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两个小哥哥争先恐后地夺下弟弟手中的镜片观看房上的瓦片、门窗、飞鸟……它们都很清晰,仿佛是近在眼前。利珀希对孩子们的叙述感到不可思议,他半信半疑地按照儿子说的那样试验,手持一块凹透镜放在眼前,把凸透镜放在前面,手持镜片轻缓平移距离,当他把两块镜片对准远处景物时,利珀希惊奇地发现远处的视物被放大了,似乎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这一有趣的现象被邻居们知道了,观看后也颇感惊异。此消息一传开,米德尔堡的市民们纷纷来到店铺要求一饱眼福,不少人愿出一副眼镜的代价买下可观看物景变近的镜片,买回去后当作“成人玩具”独自享用,结果废镜片成了“宝贝”。受此启示,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利珀希意识到这是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于是向荷兰国会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1608年10月12日,国会审议了利珀希的申请专利后给予了回复,受理的官员指着样品对发明人提出改进要求:能够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看;“玩具”是大类,申请专利的这个玩具应有具体的名称,利珀希很快照办了。接着他又在一个套筒上装上镜片,并把两个套筒联结,满足了人们双眼观看的要求,又经过冥思苦想将这个玩具取名为“窥视镜”。这一年的12月5日,经改进后的双筒“窥视镜”发明专利获得政府批准,国会发给他一笔奖金以示鼓励。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问世
1609年6月,意大利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威尼斯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封信,告诉他有个荷兰眼镜商造出“窥视镜”,利用镜片的组合可看清远处的景物。
伽利略获得信息后意识到它具有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价值,立即返回帕多瓦集中精力研究光学和透镜,反复琢磨并亲自动手将镜片安装在铜筒的两端,铜筒则被定置在固定架上。最初望远镜只能放大3倍,在此基础上,伽利略不断地摸索改进,使望远镜能够放大32倍,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就这样问世了。
从1609年末到1610年初,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用这台划时代的天文仪器进行天体观测:发现月球表面布满了凹坑和环形山;寻找到木星有四颗卫星,像月亮绕地球转动一样;看到银河系是由无数星体组成;还观测到太阳的黑子、金星的盈亏、土星的光环等。为把天象观察结果公之于众,伽利略于1610年3月在威尼斯出版了《星空使者》一书,揭示了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观而轰动了欧洲。
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制造出一台新的望远镜,这台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用凸透镜组成,前端凸镜为物镜,用来收集光线,后面的凸镜为目镜则再次将景物放大。因此这台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景物是倒立的,他发明的这台望远望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用新的望远镜观测天象,将恩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观测到的777颗恒星扩展为1005颗,1627年编制并出版了《鲁道夫星表》,因精确度高被视为标准星表。在整理第谷长达30年的天文观测资料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后人赞颂开普勒是“宇宙的立法者”。
天文望远镜打开了宇宙的大门,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开普勒则为星空制定了法律。
牛顿与反射式望远镜
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与荷兰利珀希发明的望远镜一样,都是由凹凸两透镜组成的,包括开普勒望远镜,均被称为“折射式望远镜”。由于镜片的色散作用,“折射式望远镜”看到的景物都带有彩色的边缘,如何消除透镜的“色差”这一缺陷呢?英国科学家牛顿试图解决这个难题。
牛顿用三棱镜做科学实验,观察发现玻璃能把白光分解成七色,这意味着镜片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聚集到不同的点,从而产生一种模糊而带色的影像。牛顿在研究光的折射课题后,提出了“反射现象”的思路来设计望远镜。他认为光本身是一种折射率不同的复杂混合物,它是有规律的,一旦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它们的入射角的时候,假如以反射现象为媒介,而且只要能够找到一种反射材料,就可避免“色差”的缺陷。
1668年,牛顿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这台轻巧的望远镜镜筒直径约有25毫米,全长约为150毫米。不久,牛顿又对望远镜进行改进,于1671年制成了第二台反射式望远镜,这台闪烁人类智慧之光的珍贵望远镜,至今仍保存完好,被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永久收藏。
牛顿研制的望远镜是用一个反射镜代替物镜,消除色差之后,推动了望远镜的发展。
琴师赫歇耳的重大贡献
1757年秋天,法国军队占领了德国,威廉?赫歇耳和他妹妹离开故土,漂泊流浪到英国,靠街头和酒吧卖艺维持生计,过着艰辛的生活。可是,苦中有乐,这对兄妹对天文观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观测星空,他们决定自己动手研制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
望远镜的物镜是一块采用青铜材料的反射镜,为了提高望远镜的取光作用和分辨能力,他们用手工将这块青铜磨成高精度的抛物形镜面;目镜是一块透镜,由玻璃琢磨制成。兄妹俩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制成了两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其中一台望远镜口径为1.2米,焦距长达12米。
1781年春的一个晴朗的夜晚,兄妹俩来到望远镜旁观察天象。当镜筒对准双子星座,此时有一颗不寻常的六等小星进入他们的视线,引起了赫歇耳的注意。对星空非常熟悉的赫歇耳立即判断它是一颗未知的新星,经过连续半个月的跟踪观察,终于确定它是太阳系的一颗新行星——天王星,这一天是3月13日。为了嘉奖威廉?赫歇耳发现天王星,英皇乔治三世御封他为英国皇家天文学家。
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进程中,赫歇耳的功绩是首创了抛物形镜面,依据它的原理,为后来获得广泛使用的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制造奠定了基础。同时,赫歇耳开了制造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的先河,从那以后,科学家为了观测到更多的星体,又制造出了口径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1845年,英国天文学家罗斯造出了口径为1.84米的反射式望远镜。
历史总在不断地前进,1913年,美国威尔逊天文台装备的反射式望远镜口径增大到2.54米。由于望远镜口径的增大,致使人们对宇宙的观测和研究也逐步深入起来。美国在1948年制造出了口径达5.08米的反射式望远镜,它那镀银的抛物面玻璃反射镜竟重达14.5吨,这台望远镜被定置在帕洛马山天文台;1975年,苏联制造出了一台口径达6米的反射式望远镜,这台巨型望远镜仅转动部分就重达8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
沿着科学发展的现代望远镜
1930年,德国光学家施密特发明了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这台望远镜装有设计十分奇特的改正透镜,其前面是平的,后面则是一个中间凸两边凹的曲面,它可消除几种主要象差,以获得相对大的口径及大的视场,用来拍摄天空广大区域。
现代望远镜的研制仍在继续,美国工程师雷伯是无线电爱好者,1937年,他在芝加哥郊区的寓所后院,安装了一台直径为9.45米的抛物面反射器,以其代替透镜;1938年初,雷伯开始用它进行观测,并接收来自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射电波,世界上第一台射电望远镜研制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趋提高,射电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巨碗似的天线能收集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波,当电波由天线传入接收机后,接收机屏幕则将波形放大,并自动记录供天文学家进行研究分析,由此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宇宙之谜。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的星际有机分子、类星体、脉冲星以及微波背景辐射等,都是射电望远镜创建的功绩。
为了揭开宇宙深处的奥秘,望远镜再创辉煌。美国在1962年策划了“空间望远镜”的研制。1990年4月25日,航天飞机“发现号”将一台名为“哈勃”的空间光学望远镜发射进入太空轨道。这台空间望远镜由光学望远镜、科学仪器舱及保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外形呈圆柱形,长为13.3米,直径为4.3米,总重量达12.5吨,先进的航天技术可确保“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太空中飞行15年。
空间望远镜避免了大气对天文观测的干扰,可以看到地面望远镜7倍的深空、弱50倍恒星及扩展350倍宇宙空间,其灵敏度和分辨率比地面望远镜强10倍,可为天文学家发现地面无法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和搜寻宇宙中出现的任何蛛丝马迹。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古代的“千里眼”传说已不再是美妙的幻想,现代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
Ⅶ 望远镜小发明的制作方法
这是一台倍数较高的
单镜头
简易
火柴盒
显微镜
。它携带、使用都很方便。制作的材料也很好找:火柴盒外壳一个,小玻璃珠一个(可以拿聚光
电珠
前端的小玻璃珠顶替),火柴内盒两个,一小片
玻璃
,玻璃镜一小块儿,还有胶布、胶水。
制作的过程也十分简单,先把一个火柴盒内盒挖空,将一端的横栏剪断,在
另一端
中间扎一个大小正好放玻璃珠的
小孔
,把玻璃珠放进去后,在上面覆盖一张中心开有同玻璃珠
直径
大小相等小孔的白纸,第一步算完成了。第二步先把另一个火柴内盒正对镜头开一个一厘米左右的小长孔,孔上粘一块玻璃片,用胶布粘牢,这样
载物台
算做完了。镜头架只要在商标的一侧剪一个方孔做为入射口就行了。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装反光镜:把镜子的背面粘上胶布,胶布向后折九十度,粘在火柴盒内盒的下端,使
镜子
成倾斜状。
使用时把被观察的
物体
放在载物台上的玻璃上,然后
插入镜头
架,使小窗口朝着
光源
。调节高低,就可以看清放大后的物体了。
Ⅷ 自制望远镜
你好,自制望远镜,其实很简单,
一种:就是两个放大镜,物镜是放大倍数小的,目镜是放大倍数大的。这种结构视野宽,倍数容易大,材料也好找。但是,如果你没有棱镜,那么成的像是倒的。
另一种:一个放大镜,倍数小点的,是物镜。一个凹透镜,度数大的,是目镜。优点,成的像是正的。缺点——上述方法中的优点一一相对应。
(当然,我说的这两个,只是模型,真正正规的望远镜,还是比较复杂的其实,不但材料和镜片不一样,http://www.ytwscc.com/shi13xiaosechajingpian.html你可以了解下望远镜的镜片的结构。——那里面的所谓“凸透镜”——实际上真正生产上,用的是设计复杂的透镜组——就好象你知道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一下——真正的专业的相机镜头,内部是复杂的透镜组。)
因为你说了凹透镜,所以一般我想,你是想做第一种是吧?也可以的。说一下规律:
规律就是,物镜的那个放大镜(老花镜),倍数越小,物镜的那个近视镜,度数越大,则,你做出的望远镜,倍数越大!
你只要知道这些就可以,不需要具体的尺寸图纸,因为什么——除非你要做一个“特定”的长度,并且“特定”的倍数的望远镜,那个需要参数,必须要要什么样的镜片,才能凑出那个长度和规格。而如果你只是要放大的大一点(管他是10.29867865倍还是正好10倍),长度也无所谓,那么不用管参数了,直接知道了我上面说这个原则,凑就可以了!是吧?呵呵
况且即使是就是要给你个规格尺寸,也找不到合适的。
--------------------------------
另外不得不说一下你想想的这个效果,以前我的一个回答,给你复制过来,对你的问题是一样的:
------
你好,我是光学行业的。前段时间,还有个客户发短信,问某个产品,能否看清楚5公里外一个香烟的品牌= =
我们回复说,这个效能,1000多元的高倍台式望远镜也达不到= = ,而且目前没有任何望远镜能达到。(除非是在真空环境下)
--------------
1、首先,如果是手持望远镜,手持望远镜有个标准最佳倍数范围,也就是7、8、10倍,所有的手持正规产品,都在这个范围,其中,军事上最常用的是7倍和8倍。按你的例子,如果用手持望远镜,看1~2公里的人,也就是拉近为大概类似120~240米左右的距离在观察。你可以想象下,120~240米的距离,你是否能看出一个人是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
2、从理论上说(实际是行不通的),要达到你这个效果,咱们算一下倍数,假设你能分辨一个人是谁的距离,是20米,那么,1公里,除以20,就是50倍。只有达到这个倍数,理论上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但是——对于观测地球表面的物体,望远镜是存在一个极限的,倍数再高了,也看不到更多的细节——我的经验,即使1000多的台式高倍产品,其极限的倍数也在60倍左右,再往上,你也看不到更多的细节,实际上60倍,就很糟糕了,要保证比较完美的像质,在观察地面景物上,我的经验是不要超过35倍。
所以,手持望远镜是肯定达不到你这个效果的,要达到,也是台式(三脚架)高倍的观景镜(不是指天文),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产品,要达到这个效果,也比较勉强,不会很清楚。
3、要再补充一下上面说的:在观测条件没问题的情况下。实际上,对于一些科技的极限,像狙击手,连一丝的风速,心脏的跳动,都要估计进去。而像高倍的望远镜,即使肉眼看起来万里无云,空气清澈,用高的倍数看,空气的瑕疵也被放大。像40倍看景物,空气都是沸腾的。所以才说,对于地面,极限倍数基本我的经验是在60倍左右吧。至少在城市里是这样。实际上,多少城市,在绝大部分时候,7公里外的建筑都是埋没在白茫茫的灰尘和雾霾里??这些肉眼不太觉察的瑕疵,在使用望远镜的时候都会明显被放大。所以,对于望远镜,只要不是在真空的太空,只要在地球表面有大气层,那么,从观测条件角度,都是一大障碍!
为什么观测天文,90多倍有的时候也没问题(尽管空气也沸腾的比较厉害了),这个有别的原因,和主题无关,所以不说了。
这么说吧,1~2公里看一个人——如果你不用望远镜,那么这个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不可能看见。而用手持的标准的望远镜,你能勉强看出其是个男人还是个女人——凭感觉。就是这样。
建议可以了解下相关知识,可以看下http://one.ytwscc.cn/shi07jibenchangshiyujianbie.html
实际上,在这里说的话,就算描述清楚了,也很难像亲身体验那样。。。所以有条件的话,当地方便,建议还是找个正规商店,去实际看下,体验下~~
------------
所以,相信你现在对自制望远镜能有一个比较明了的把握了,个人建议,可以体验下动手的乐趣,但是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