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距今已有几年
毕升(?-1051),英山县草盘人。北宋著名发明家。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到现在960年左右
㈡ 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最辉煌的时期。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科技精华部分所在。它犹如一个灯塔,不仅照亮了东方文明,而且引导西方人摆脱愚昧,走向近代文明。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科技为欧洲人披荆斩棘,那么欧洲人决不会从野蛮的中世纪走向近代,更不要说推翻中世纪的封建堡垒,甚至连中世纪的冷兵器骑士也无法抗衡,也不会远洋起帆为资本主义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这样后来的欧洲文明才会照亮东方和整个世界。
英国的文学家培根对中国四大发明就有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三样东西,在我们的时代给世界带来了非常寻常的变化,一个在文学上,另一个在战争上,第三个是在贸易商业和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革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没有一个宗教派别,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的事业发生更持久的力量和影响。
印刷术的发明可起源于中国的古代金石文化和中国的印章文化的结合,后来发展成为中国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现存最早的雕版文化的印刷品,是发现与敦煌莫高窟的金刚经上面明确印刷于868年,首卷是图画,当时图画精美,文字清晰,印刷技术以相当成熟,不过后来近代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二十世纪中国再次经历了由落后到灾难,由灾难到屈辱,由屈辱到独立,由独立逐渐走向富强,可以说20世纪的中国饱受了数次沧桑巨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少有,几千年的鼎盛都化为尘土,几千年的文化遭遇强辱,一个大国的衰落和沉沦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落后就会挨打,甚至会被奴役,遭受沦丧,中华几千年大的文化竟遭受如此破坏和欺辱,无不令人心痛,那些曾经的强盗竟公然成为文化的保护者无不让人愤怒。那些曾经的强盗竟然成为文化的保护者无不让人厌恶,但愿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否则中华民族又会遭到再次劫难。
㈢ 宋代有哪些重大发明
宋代是我国古代史上经济空前发展繁荣的时期。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中就有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项大发明出在宋代。
㈣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___.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故答案为:活字印刷术.
㈤ 宋代重大发明
活字印刷术:
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正版雕刻改为胶泥雕刻烧制的单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广很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欧洲直到400年后才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㈥ 宋朝有哪些发明
宋朝也是我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我国四大发明的3项发明在宋代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㈦ 宋代的三大发明是哪三大发明,在宋代各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1.造纸术
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
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2.印刷术
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
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
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
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3.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
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
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㈧ 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距今已有几年
活字印刷术来的发明是印刷自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没有具体哪一年,史学上没有具体记载,估计在1051年,即约960年
㈨ 宋代三大发明是哪些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后三样发明,都是在宋代出现的。
根据资料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雕版印刷。它是先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然后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要经济许多。但雕版所花的工夫太长,而且刻好一块木板,要改动一个字,就得全部重刻;如果要印别的书,又得重新雕字。
宋代庆历年间(1041年—1049年),有个叫毕昇的工匠,觉得雕版印刷很费事,就想改变这种状况,他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所谓胶泥活字,就是用胶泥做成的单字。先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许多方块,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再按字韵顺序排列在专用的盒子里。排印时把一个个活字捡排在铁框里。铁框的底部撒上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黏合性的混合物,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待冷却凝固后,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坚固,就成为版型,涂上墨就能印刷。印刷时,可以用两块铁框同时交替进行。一版在印刷,另一版便继续排字,使印刷不会中断。每版可印1000次以上,速度快,质量好。经常用的字,就刻制几十个活字;冷僻的字,随用随刻,立即烧硬就可使用。印版中发现错字,也可随时更换。完毕之后,将版型放在火上烘烤一下,等脂蜡熔化活字就会从铁框上脱落下来,然后供重复排版使用。
毕昇所创造的胶泥活字印刷,是一套完整的印刷技术,已具有制作活字、排版和印刷三个环节,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基本一致,它是现代铅字印刷的前身。
后来活字印刷术流传到了国外,最早传入朝鲜。大约在13世纪初,朝鲜人在学习宋代活字的基础上,首先发明了金属活字,然后又传入亚洲其他各国。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则比较晚,那已是15世纪中期以后的事了。
提起印刷术,不能不提到宋代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1031年,死于1095年。他一生在科学的很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沈括晚年的时候,写下了一部科学著作,叫《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宏伟的著作,论述、记载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考古、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记载了毕昇发明和运用活字印刷的情况。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沈括的记载,我们今天就不知道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沈括的《梦溪笔谈》还记载了宋代的另一重大发明,那就是指南针。
早在东汉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一种形状像勺、能辨别南北方向的工具,那就是最早的指南针,当时把它称作“司南”。
“司南”在磨制成形的过程中,因为受击发热而容易失去磁性,因此制成后的磁性较弱,指南效果不好。
宋代人针对“司南”的不足,创造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使指南针的使用获得了重大进步。
根据人们的总结,宋代的指南针有四种不同形式:一种是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上,让它自由转动;一种是把指南针放在手指甲上,利用指甲的光滑,指针可以灵活转动;另一种是把它放在光滑的碗唇上,使它旋转;而最好的一种,就是用蜡把细丝线缀在指南针的正中,将它悬挂在无风的场所,让它灵活转动。
宋代人在发明了可以准确指示方向的指南针之后,立即将之应用于航海。
在北宋末年一些人所写的书籍中,就有关于海上航行应用指南针的记载。沈括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能有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因此,在利用指南针进行地形测量时,他发现磁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正南,往往是稍向东偏移。这种物理现象,欧洲人是直到哥伦布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的,沈括的发现整整早出了400年。
火药在宋代之前早已经出现了,但配方不合理,因此没有获得广泛应用。到了宋代,火药配方有了改进,增加了硝的含量,并加入了其他易燃、易爆及有毒原料,从而使火药真正具备了威力。
火药有了威力,宋代人就把它运用到军事上。大约在9—10世纪,火药已经被用来制造兵器。970年,有个叫冯继升的人,向宋太祖演示了火箭的制造法。这种火箭的用法是,点燃箭头附近装的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用弓射向敌营,它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火药兵器。
到了后来,火药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最后出现了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制造的铁火炮,也就是炸弹。
火药的制造方法,在13世纪的时候,传入了伊斯兰教国家。大约100年之后,欧洲人在与伊斯兰教国家的战争中,才学到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
㈩ 中国北宋的毕升发明了
中国北宋的毕升发明了 活板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