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取得1300多顶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是
中松义郎被称为“世界上发明最多的人”。他拥有3000多项发明专利,比美国内“发明大王”容爱迪生还多。生于1929年的中松义郎,从小就显示出发明的天赋。他5岁时,发明了“自动离心重力调整器”,用于自动驾驶仪,并申请了专利。这是他的第一项发明,其发明家的生涯由此开始。中松上学后,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正常学习,他总是在晚上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节假日捣鼓发明。当他的同龄人还在玩沙子时,他已经在阅读大学课本、在科技的世界里遨游了。7岁时,他发明了“折叠式登陆器”,此后又因学习成绩优秀而连跳两级。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程系后,中松的发明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迄今,他已拥有3200多项发明专利,并因此赢得了种种荣誉。他曾获得50次“世界发明奖”,还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五名科学家”之一,与阿基米德、居里夫人等人齐名。值得一提的是,中松义郎还拥有工程学、法学、科学和医学等四个博士学位,被世界数十所大学聘为名誉研究员。在他的头顶上,笼罩着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光环。
⑵ 沙子如何变硅
~~~~~~~~~~~~~~~~~~
简单的说是这样的:
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
工业上用CO冶炼生成CO2和粗Si
提纯的大致方法是熔炼 事实上粗硅提纯的许多高效方法的详细内容是工业机密 或者申请了专利
下面是计算机中Si的详细内容
作为计算机的核心组件,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器)在用户的心中一直是十分神秘的:在多数用户的心目中,它都只是一个名词缩写,他们甚至连它的全写都拚不出来;在一些硬件高手的眼里,CPU也至多是一块十余平方厘米,有很多脚的块块儿,而CPU的核心部分甚至只有不到一平方厘米大。他们知道这块不到一平方厘米大的玩意儿是用多少微米工艺制成的,知道它集成了几亿几千万晶体管,但鲜有了解CPU的制造流程者。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CPU是怎样练成的。
基本材料
多数人都知道,现代的CPU是使用硅材料制成的。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处,所以具有半导体的性质,适合于制造各种微小的晶体管,是目前最适宜于制造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材料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沙滩上的沙子的主要成分也是硅(二氧化硅),而生产CPU所使用的硅材料,实际上就是从沙子里面提取出来的。当然,CPU的制造过程中还要使用到一些其它的材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看到Intel或者AMD只是把成吨的沙子拉往他们的制造厂。同时,制造CPU对硅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虽然来源于廉价的沙子,但是由于材料提纯工艺的复杂,我们还是无法将一百克高纯硅和一吨沙子的价格相提并论。
制造CPU的另一种基本材料是金属。金属被用于制造CPU内部连接各个元件的电路。铝是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因为它廉价,而且性能不差。而现今主流的CPU大都使用了铜来代替铝,因为铝的电迁移性太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CPU制造工艺的需要。所谓电迁移,是指金属的个别原子在特定条件下(例如高电压)从原有的地方迁出。
很显然,如果不断有原子从连接元件的金属微电路上迁出,电路很快就会变得千疮百孔,直到断路。这也就是为什么超频者尝试对Northwood Pentium 4的电压进行大幅度提升时,这块悲命的CPU经常在“突发性Northwood死亡综合症(Sudden Northwood Death Syndrome,SNDS)”中休克甚至牺牲的原因。SNDS使得Intel第一次将铜互连(Copper Interconnect)技术应用到CPU的生产工艺中。铜互连技术能够明显的减少电迁移现象,同时还能比铝工艺制造的电路更小,这也是在纳米级制造工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不仅仅如此,铜比铝的电阻还要小得多。种种优势让铜互连工艺迅速取代了铝的位置,成为CPU制造的主流之选。除了硅和一定的金属材料之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化学材料也参加了CPU的制造工作。
准备工作
解决制造CPU的材料的问题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原料将要被加工,以便使其电气性能达到制造CPU的要求。其一就是硅。首先,它将被通过化学的方法提纯,纯到几乎没有任何杂质。同时它还得被转化成硅晶体,从本质上和海滩上的沙子划清界限。
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硅将被熔化,并放进一个巨大的石英熔炉。这时向熔炉里放入一颗晶种,以便硅晶体围着这颗晶种生长,直到形成一个几近完美的单晶硅。如果你在高中时把硫酸铜结晶实验做的很好,或者看到过单晶冰糖是怎么制造的,相信这个过程不难理解。同时你需要理解的是,很多固体物质都具有晶体结构,例如食盐。CPU制造过程中的硅也是这样。小心而缓慢的搅拌硅的熔浆,硅晶体包围着晶种向同一个方向生长。最终,一块硅锭产生了。
现在的硅锭的直径大都是200毫米,而CPU厂商正在准备制造300毫米直径的硅锭。在确保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制造更大的硅锭难度显然更大,但CPU厂商的投资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建造一个生产300毫米直径硅锭的制造厂大约需要35亿美元,Intel将用其产出的硅材料制造更加复杂的CPU。而建造一个相似的生产200毫米直径硅锭的制造厂只要15亿美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Intel显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花两倍多的钱建造这样一个制造厂似乎很划不来,但从下文可以看出,这个投资是值得的。硅锭的制造方法还有很多,上面介绍的只是其中一种,叫做CZ制造法。
硅锭造出来了,并被整型成一个完美的圆柱体,接下来将被切割成片状,称为晶圆。晶圆才被真正用于CPU的制造。一般来说,晶圆切得越薄,相同量的硅材料能够制造的CPU成品就越多。接下来晶圆将被磨光,并被检查是否有变形或者其它问题。在这里,质量检查直接决定着CPU的最终良品率,是极为重要的。
⑶ 这个又像橡皮泥又像沙子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既松散又能成型呢
太空沙:太空沙又名太空泥是一种用水,微球发泡粉,和pva做的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胶泥。水占大部分成分。主要用在儿童diy教学,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动手能力,无毒无味,手感细腻,保存时间长,且不易变形,塑性好。弹性好。久置会变干,变硬。颜色各不相同,可以有常用12色,还有24色 和36色。
⑷ 为什么研制出来的沙子粘合剂没有大面积应用
大家在之前可能并没有听说过问题中所提到的“沙子粘合剂”这种物质,其实在这之前小编也并没有听说过沙子粘合剂这个名字和功能都很特别的物品。在我们的认知中,认为沙子便是建筑工地中所使用到的、小时候玩泥巴时所玩的黄色的沙砾状物体。但其实,沙子的类型也有很多种,它们的作用、地区分布也很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事物。题目中的沙子粘合剂也并不是毫无用处的物品,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沙子粘合剂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虽然依靠现在的技术沙子粘合剂还无法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消逝和技术的发展,这种沙子粘合剂还是会很快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利用的,这种技术是保护环境的好方法。让我们得到了很快的利用,是很好的一项技术,值得我们发展。
⑸ 翻砂铸造的时候怎么让沙子表面更加光滑让铸造出来的铜件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化学粘结砂蓬勃发展的今天,粘土湿型砂仍是最重要的造型材料,其适用范围之广,耗用量之大,是任何其他造型材料都不能与之比拟的。据报道,美国钢铁铸件中,用粘土湿型砂制造的占80%以上;日本钢铁铸件中,用粘土湿型砂制造的占73%以上。 适应造型条件的能力极强,也是粘土湿型砂的一大特点。1890年震压式造型机问世,长期用于手工造型条件的粘土湿型砂,用于机器造型极为成功,并为此后造型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近代的高压造型、射压造型、气冲造型、静压造型及无震击真空加压造型等新工艺,也都是以使用粘土湿型砂为前提的。 各种新工艺的实施,使粘土湿型砂在铸造生产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也使粘土湿型砂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促使我们对粘土湿型砂的研究不断加强、认识不断深化。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速发展,各产业部门对铸件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铸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的铸造厂,造型设备的生产率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果不能使型砂的性能充分适应具体生产条件,或不能有效的控制其稳定、一致,则不用多久就可能将铸造厂埋葬于废品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粘土湿型砂的铸造厂,一般都适合其具体条件的砂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旧砂的处理、新砂及辅助材料的加入、型砂的混制和型砂性能的监控。 粘土湿砂系统中,有许多不断改变的因素。如某一种或几种关键性能不能保持在控制范围之内,生产中就可能出现问题。一个有效的砂处理系统,应能监控型砂的性能,如有问题,应能及时加以改正。 由于各铸造厂砂处理系统安排不同,选用的设备也不一样,要想拟定一套通用的控制办法是做不到的。这里,打算提出一些目前已被广泛认同的控制要点。各铸造厂认真地理解了这些要点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确定可行的控制办法。而且,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厂的实际能力(包括人员和资金)不断改进对型砂系统的控制 。
计算比较: 型砂的比热大致是:9.22×102J/kg·℃, 水的比热是:4.19×103J/kg·℃, 水的蒸发热是:2.26×106J/kg, 1吨砂中加20℃的水10kg(加水1%),使其温度升到50℃,所能带走的热量为4.19×103 ×10×30,即12.57×105J。 1吨砂温度降低1℃,需散热9.22×102×1000 J,即9.22×105 J。 所以,在旧砂中加水1%,只能使温度降低24.5℃。 使1吨砂中的水分蒸发1%(10kg),能带走的热量为2.26×107J,却可使砂温降低24.5℃。 以上的分析表明:简单地向皮带机上加水或向砂堆洒水,冷却效果是很差的。即使加水后向砂表面吹风,也不能有多大的改善。加水后,要使水在型砂中分散均匀,然后向松散的砂吹风,使水分迅速蒸发,同时将蒸汽排除。 目前,型砂冷却装置的品种、规格很多,主要有冷却滚筒、双盘冷却器和冷却沸腾床等,都是利用水分蒸发冷却型沙。其中,冷却沸腾床效果较好。
2.旧砂的水分控制 几乎所有的铸造厂都检查和控制混成砂的水分,但是,对于严格控制旧砂水分的重要性,很多铸造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进入混砂的旧砂水分太低,对混砂质量的影响可能并不亚于砂温过高。 试验研究和经验都已证明,加水润湿干膨润土比润滑湿膨润土难得多。型砂中的膨润土和水,并非简单的混在一起就行,要对其加搓揉,使之成为可塑状态。这就像用陶土和水制陶器一样,将水和土和一和,是松散的,没有粘接能力;经过搓揉和摔打,使每粒土都充分吸收了水分,就成为塑性状态,才可以成形,制成陶器毛坯。 铸型浇注以后,由于热金属的影响,很多砂粒表面上的土-水粘结膜都脱水干燥了,加水使其吸水恢复塑性是很不容易的。旧砂的水分较低,在混砂机中加水混碾使之达到要求性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由于生产中混砂的时间是有限的,旧砂的水分越低,混成砂的综合质量就越差。目前,各国铸造工作者已有了这样一种共识:进入混砂机的旧砂,水分只能比混成砂略低一点。 较好的做法是:在旧砂冷却过程中充分加水冷却后所含的水分略低于混成砂。这样,从砂冷却到进入混砂机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水可以充分润湿旧砂砂粒表面上的膨润土。 更好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混砂机对旧砂进行预混,冷却后的旧砂在预混混砂机中加水进行预混,以改善旧砂中膨润土和水的混合状态。国外,有的铸造厂预混时,将需补加的新砂、膨润土、煤粉等附加料全部加入。天津的新伟祥铸造公司,用德国制造的EiRich混砂机预混。经过预混的旧砂,进入混砂机后加水量很少,只是略微调整。型砂中的膨润土和水在混砂机进一步得到调制,型砂的性能就更为稳定一致。
3.旧砂的粒度 对于用粘土湿型砂制造的铸铁件,型砂的粒度以细一些为好。由于混砂时旧砂用量一般都在90%以上,决定型砂粒度的因素主要是旧砂。新砂加入量很少,不可能靠加入新砂来改变型砂的粒度。所以,应该经常检测旧砂的粒度。 检测粒度时,取样后先清洗除去泥分(可用测定含泥量时剩下的砂样),烘干后筛分。 对粒度有以下两点要求。 (1)140目筛上的砂粒应在10-15%之间。保持较多的细砂,可以减轻铸件表面粘砂。而且,会增加砂粒之间粘结桥的数量,从而降低型砂的脆性,避免冲砂缺陷。此外,这对提高型砂的温强度、干强度和水分迁移后增湿层强度都有好处。 (2)200目筛、270目筛和底盘上细砂的总和应尽量地少。这样的细砂对改善铸件表面质量的作用不大,却会使混成砂的水分较高,而且会使型砂的透气性降低。细砂的总和一般应少于4%。 4.吸水细粉的含量 吸水细粉中主要是死粘土,还包括焦化了的煤粉细粒和其他细粉。 吸水细粉的含量并非越低越好,最好将其控制在2-5%之间。 吸水细粉,混砂时会和膨润土争夺水分,使混成砂达到可紧实性目标值所需的水分增高。但是,据目前大家的认识,吸水细粉的吸水能力比膨润土强,而保持水分的能力却低于膨润土。因此,在型砂中加水量略有不当时,吸水细粉对型砂性能有一定的微调和稳定作用。水分高时,细粉首先吸水,膨润土所吸收水可较稳定一致;混成砂在输送过程中水分蒸发时,吸水细粉所吸的水先蒸发,粘结砂粒的粘土膏中的水分较为稳定,型砂的性能也就较小波动。 吸水细粉含量太高也不好,会使型砂的水分较高,易于导致铸件上产生针孔、表面粗糙和砂孔的缺陷。 吸水细粉含量太低,则型砂的性能(尤其是可紧实性)不易稳定。 望采纳 谢谢
⑹ 无塑性砂什么意思
路基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塑性指标和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将土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大类,并细分为12种,各类土组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在选择其作为路基填筑材料以及修筑稳定土路面结构层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
⑺ 卖沙子 水泥 钢筋等建筑材料赚不赚钱
妈逼.三楼的白痴..让我拉半天..这种人该杀...
兄弟.告诉你.这些行业的利润并不高..我是做土建的.这么和你说吧.好比方说一个工程水泥的总需求量是1W吨...325每吨出厂价算290运费看远和近.加运费一般是330-350之间..这并不是你的利润.如果你的水泥卖出厂价加运费.你的利润为零...好比方说水泥这块厂家给你的返利是一吨四块..从工程分包水泥这块协议给你签的是每吨给你赚个3块.那么1W吨水泥你可以赚7W...不包括垫资..好比方说你垫资是20W现在以一分的利息算..你20W光利息就得多少.自己算..7W减利息.自己算...不包括自己的投入的大量精力...这块并不好做.关键是把产量做大...上边两项.如果自己有砂石料场.绝对是赚钱.如果是拉别人的料..你也就赚点运费..利润空间不大.且建筑这块都需要垫资.投入较大..三思.....钢材么.更多了.现在钢筋都到5000每吨了....想想吧..四五十W是垫进去算小的.
⑻ 1立方混凝土要用多少水泥,沙子和石子,比例为2:3:5
1立方混凝土要约用480公斤水泥,720公斤沙子和1200公斤石子。
1立方米混凝土的质量约2400公斤。1立方米混凝土按2400公斤计算:
水泥质量=2400×2÷(2+3+5)=480(公斤);
砂子质量=2400×3÷(2+3+5)=720(公斤);
石子质量=2400×5÷(2+3+5)=1200(公斤)。
(8)塑性沙子发明专利扩展阅读: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中国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14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及C80。
混凝土的优点缺点:
1、优点:原材料丰富,成本低;良好的可塑性;高强度;耐久性好;可用钢筋增强。
2、缺点:自重大;脆性材料。
按胶凝材料分:
水泥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石膏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较多);聚合物混凝土等.
按表观密度分:
特重混凝土(>2500kg/m³);
普通混凝土(1900<<2500kg/m³);
轻混凝土(600<<1900kg/m³)。
按用途分:结构用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等。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⑼ 沙土和砂性土的区别
1、定义
沙土指由大量的沙和少量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泛指含沙量很大的土。
砂性土指的是含砂土粒较多且具有一定粘性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
沙土:
2、特点
沙土: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不太适宜某些植物生长。
砂性土:颗粒间无粘聚力,性质松散,主要由0.075~2毫米的颗粒所组成无塑性的土。不具粘着性和塑性,但透水性极强。砂性土层是良好的含水层。作建筑地基时易压密,沉降量小,但在水头及动荷载作用下,粉砂可能发生管涌及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3、组成
沙土:由大量的沙和少量的黏土混合而成,有机质含量少,土质瘠薄,水分不足,漏水、漏肥,但耕性好,热潮,通透性强。
砂性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砂性土由暴露于地表的各类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再经机械搬运、磨蚀、分选、堆积而成。纯砂,如石英砂,还必须经促使不稳定矿物化学分解的作用才能形成。纯砂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沙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砂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