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ython的创造者是谁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就是他用一部英国喜剧《蒙提·派森的飞行马戏团》(Monty Python and the Flying Circus)命名了这版门语言。1989年,他在荷兰权创造了Python(果然名字里有Van的都是荷兰人吗);
1991年初,Python发布了第一个公开发行版;尔后,被无数程序员所使用。
在Python社区,他被人称作“仁慈的独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在线学习据说这一名字也是取自那部电视剧。
传说Guido当年去Google面试,简历上只写了一句话:I wrote Python。结果HR没能理解,直到面试到第10轮才反应过来这个人是python的作者,而不是只是“写过”python程序。
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含量极低,Guido去google工作的时候已经是名声在外的业界大牛了,更太不可能要经过10轮面试。去google搜索了一下"i wrote python",发现都是国内网站上的消息。估计这多半是国内某大V在社交媒体上一时兴起写出的段子吧。
2. 殿试的创造者是谁
1、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后的进士分为五甲。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2、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为对士人的敬称。《宣和遗事》前仪式:“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宋代是我国科举考试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朝代。就进士考试而言,宋初大抵沿袭隋唐五代的做法,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只是录取人数很少,且不举行殿试。自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宋准榜开始确立殿试及唱名制度,到淳化三年(992年)孙何榜时采用糊名考试的办法,科考制度遂逐步完善。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又确立了3年一次会试,并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
科举考试是封建帝王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这一制度一开始就有失公允。宋初在没有殿试时,一般情况下一切程序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是将结果告知太祖赵匡胤。自有殿试以来,每科状元的确定,也并非公平竞争的结果,有的只是取决于皇帝的一人的意志或者说是迎合了当权者的政治需要,这在宋代科举制度产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都有所反映。
一、 殿试始于宋准榜
开宝六年(973年)三月初七,新录取的进士宋准等10人及其它诸科录取的28人一起到讲武殿谢恩。通过当面对话,赵匡胤觉得进士中的武济川、“三传”学究中的刘睿知识浅陋,回答问题时张皇失措,牛头不对马嘴,就下令将他们刷掉了。这科是翰林学士李昉担任权知贡举(即临时负责科举考试之事),而武济川是他的家乡人,因此赵匡胤很不高兴。
事后,未被录取的徐士廉等人又击登闻鼓(古代帝王为了表示听取臣下的冤情或谏议,悬鼓于朝堂之外,允许臣民击鼓直接向皇帝反映问题),状告李昉卖人情,取舍不公允。赵匡胤就这个问题征询翰林学士卢多逊的意见,卢说:“我也听到不少议论。”赵匡胤就命令贡院将考完了3场而落选的人造册上报,结果进士及诸科共报上来360人。
三月十九日,将这些人全部召见,选了195人,其中包括徐士廉。加上宋准等已经录取的38人都发给卷纸,另外再考一场诗赋,并另委考官主持其事。两天后,赵匡胤亲自到讲武殿批阅试卷,共录取进士26人,其他“五经”、“三礼”诸科共101人,都赐及第。宋准、徐士廉均在进士科录取之列,仍以宋准为榜首。并且,赐给宋准制钱20万以举办庆祝宴会。李昉则被贬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试事的其他官员也都受到了处罚。
从此,殿试就成了科举考试的一道必须经过的程序。
二、 黜快手孙何成“三元”
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频频举行科举考试,且多以最先交卷者为状元。这种方式有意无意地沿用了30年,共产生了22位状元。杨砺、宋准、王嗣宗、胡旦、苏易简、王世则、梁灏、陈尧叟等都是北宋前期著名人物,他们皆因抢先交卷而成了状元。其中杨砺、王嗣宗、苏易简、陈尧叟后来还成了颇有政绩的掌权人物。
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气的一种体现,但仅以此确定名次高下,终究有失偏颇。再说,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状元,而一当了状元,不仅名气大、入仕起点高,而且以后升官也比别人快得多。这样,继起的读书人准备考试就只在写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质量,更不肯认真在积累知识上下功夫。有的士人甚至相互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价,以制造知名度。已经有了应试资格的举子以此为荣,准备应试的学童也群起仿效,逐渐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影响十分恶劣。一些有见识的朝臣看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还算是个勇于纳谏的君主,很快就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便立即改变做法,决定不再以行文的迟速作为决定名次的标准。
淳化三年(992年)二月,又要举行会试了,太宗还采纳了莆田人陈靖的建议,制定了“糊名考校”的办法。这科应试者共1.3万人,这不但是宋代开国以来的空前盛况,也是隋唐五代300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太宗深感这是个扭转风气的好机会,就命令考官们仔细阅卷,认真治一治争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华之徒。
会试考3场,第一场考官们就来了个下马威,出的题目冷僻。出题之后,许多考生都模不着头脑,纷纷要求考官们加以说明。这在以前历次都是允许的,可这次却得不到回答。不少一向自诩“才思敏捷”的考生,这次竟也迟迟不能下笔。
不过,人那么多,总还有快手。年仅17岁的江南考生钱易,不到中午已经做完答卷,第一个出了场。这次,他可撞在枪口上了。考官们心照不宣、矫枉过正地连卷子都不看,用红笔一抹,当作废卷子抛弃在一旁,并取消了他参加第二、三场考试的资格。
会试的结果是:一位已经颇有些名气但文思相对迟涩的河南举子孙何当了“省元”(“省”,乃唐宋时中央部门的名称;唐宋会试由尚书省主持,故又称省试,第一名称 “省元”)。快手钱易被黜落,而速度较慢的孙何反而受重视,一些向来以快为荣的考生都还只当是偶然现象,根本没有料到这是太宗有心要惩治单纯求快的人。因此,以李庶几为首的一批通过了会试的快手们对孙何夺取省元很不服气。他们特意聚集在京城一个著名的饼子店里进行写作比赛。扬言谁在厨师烙好一张大饼的时间内完成一韵诗,谁就是高手。吵吵嚷嚷,呼呼叫叫,旁若无人。
他们哪里知道,这件事很快就传到朝臣们耳朵里了。大臣们对这些人更加厌恶。待到殿试时,太宗亲自拟了一道更为冷僻的题目,从《庄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个字作为赋题,决心再给快手们一点厉害瞧瞧。
殿试开场了。李庶几还没有完全弄明白题意,就急急忙忙胡乱凑了一篇,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之时,他已抢先交了卷。他的同伙们一见,也就不敢细想,一个个随意乱扯,纷纷成篇出场。李庶几满以为这回状元是稳拿了。他的崇拜者也跟着一味地吹捧,更使他自我陶醉。还没等传胪(宣布殿试名次的仪式)、张榜,他就让仆人大肆张罗,为庆贺自己状元及第做准备。在确定名次时,朝臣们将他们在饼店搞比赛的事一五一十对太宗说了。太宗大怒,下令将他黜落,并且罚他两科之内不许参加殿试。最后的结果是:抢先交卷者纷纷落榜,“文思苦迟”而“文理可观”的孙何又中了状元,而且在宋代状元中首创了连中“三元”的奇迹。从此,以答卷的迟速决定名次的办法也就取消了,这一改革是合理的。
李庶几咸平元年、二年接连两科都未能参加殿试(此前有5年停止科举),直到咸平三年(1000年)陈尧咨榜才以省元及第。
钱易虽被黜落,却因此出了大名。他后来重新参加开封府的选拔考试,又想争第一而引起一场大争论,惊动了朝廷。经过反复讨论与复试,结果排名第三。这时苏易简在太宗面前极力称赞他的才华,太宗很惊喜,打算招他为 “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杂的政务而淡忘了。咸平二年(999年),他终于进士及第,在真宗朝很受重视,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其程序大体如下: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3. 文字的创造者是谁
文字的创造者是仓颉,
仓颉造字
是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之一。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
只是传说
,
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4. 新浪的创始人是谁
王志东是新浪的创始人,茅道临是新浪的推动者,汪延是新浪的开 拓者
---------------
现任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进入北大方正集团从事专业开发工作。6月,独立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3.0,被选为北大方正当年七大成果之一。
1990年6月,转入北大方正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
1992年4月,和同学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独立研制成功"中文之星"中文平台软件。
1993年12月,得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币投资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7年,为四通利方公司引入650万美元的国际风险投资,成为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1998年12月,四通在线完成了与美国华渊资讯的合并,创建新浪网。自此长期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并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2001年6月,被公司董事会集体解职
2001年12月创办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面向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域,开发并推出“竞开协同应用平台”,点击科技基于“竞开协同应用平台”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竞开协同之星”。
2006年,王志东点击科技开发lava-lava即时通讯工具。
5. 搜狗的创始人是谁
张朝阳
搜狗是搜狐公司的旗下子公司,于2004年8月3日推出,目的是增强搜狐网的搜索技能,主要经营搜狐公司的搜索业务。在搜索业务的同时,也推出搜狗输入法、免费邮箱、企业邮箱等业务。2010年8月9日搜狐与阿里巴巴宣布将分拆搜狗成立独立公司,引入战略投资,注资后的搜狗有望成为仅次于网络的中文搜索工具。
1995年11月1日,张朝阳博士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归祖国。次年8月,依据风险投资创办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998年2月,爱特信推出搜狐,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诞生。“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搜狐由此打开了中国网民通往互联网世界的神奇大门。 1999年,搜狐推出新闻及内容频道,奠定了综合门户网站的雏形,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门户时代。 2000年7月12日,搜狐公司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从一个国内知名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品牌。2000年,搜狐收购中国最大的年青人社区ChinaRen校友录,树立国 搜狐logo
内最大的中文网站地位。2002年第3季度,搜狐公司在国内互联网行业首次实现全面盈利,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带动了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全面飙红。 搜狐新闻和内容频道已成为主流人群获取资讯的最大的平台;搜狐庞大的的社区体系,包括搜狐社区和ChinaRen社区,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搜狗也已成为新近崛起的拥有最新技术的搜索引擎。搜狐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创立伊始搜狐确立的“让网络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理想。
以上信息来自搜狗网络和搜狐网络。
如想了解的更加详细建议你直接到以上的两个网络中查找。
6. 搜狐的创始人是谁
张朝阳。
搜狐庞大的社区体系,包括门户网站sohu、青年社区、网络游戏信息和社区网站、北京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网站、国内领先的手机WAP门户、具有最领先技术的搜索搜狗、国内领先的地图服务网站图行天下七大网站。
7. 搜狐网的创始人是谁
张朝阳,陕西省西安市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8. ChinaRen的三位创始人是谁
陈一舟、
周云帆
及杨宁
------------------------------
ChinaRen.com公司于1999年由陈一舟、周云帆及杨宁三位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合作创办,在短短一年的创业过程中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最大的年轻人社区。
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说:“搜狐的优势在于所提供的全面内容及搜寻服务,而ChinaRen.com的优势 则在于凝聚力强的社区服务,两间公司正好互相配合。我们的用户基础亦没有重叠,搜狐有一个广大的用 户群,而ChinaRen.com则拥有忠实的城市年轻用户。” ChinaRen.com总裁及创办人陈一舟先生说:“我们计划通过结合两间公司强大的技术队伍,努力开 创新的网络科技,迎接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挑战,以保持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陈先生补充说:“两间公司的管理层返回祖国,对国家的发展作出大力支持,因此我们只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挑战和需要,而非服务全球整个亚洲人社区这个无法达到之目标。中国大陆的人口超过10亿,对我们来说,已是一个极为庞大市场。” 另据报道,ChinaRen.com的最大机构投资者高盛公司亚洲执行董事Shirley Lin说:““我们投资ChinaRen.com是因为我们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潜力及这间公司的管理层充满信心,对于现时能成为新搜狐公司的股东,亦感到惊喜。”
9. 搜狐创始人是谁
创办人: 张朝阳
搜狐前身: 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1998年2月
上市: 2000年7月12日
10. 汉字的创造者是谁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你是否知道,那外国人猜不透玄机的方块汉字是谁造出来的?在白水县,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仓颉,白水人祖祖辈辈把仓颉尊称为“仓圣”。但是如今,仓颉和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不为人所广知。 关于仓颉造字,在白水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那时候,仓颉还姓侯冈,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