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朝对中国做过哪些贡献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以从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这几个来说。
一、军事方面。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在明朝前期极盛时,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在南方建立了交郡。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明朝皇帝御图集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戚家军、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麾下的辽东铁骑及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
二、经济社会方面。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6、17世纪间,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明代初期推行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一定的压制,但明穆宗隆庆元年废除海禁后,海外贸易重新活跃起来,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000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而最后因为农业衰败引起的农民起义灭亡。
明代早期,社会风气比较节俭。后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政府控制力的下降,社会风气转向浮华与奢靡,不论士大夫或百姓,在饮食、居住、穿着、娱乐各方面都更为讲究,与过去儒家崇尚简朴的风气有很大的差别。商人的地位也明显提高。在衣食住行上,明代的茶文化与酒文化也十分发达,民间盛行饮酒之风,酒令进入成熟的阶段。各种新式茶色纷纷出现,紫砂壶也开始流行。酒楼茶馆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场所。明代的手工业突飞猛进,家具的样式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明代家具质地坚硬,风格典雅,流传至今者不在少数。而私家园林在明朝也非常发达,成为园林的典范。
明末的中国东南各省,曾建立了无与伦比的社会福利制度,东南城市都有养济院,由政府出资赡养孤寡老人,城市还有福利政策,对遭到破产的手工业经营户,以及因工致残的手工业者,给予土地补偿和经济资助。这是人类最早的失业救济制度和破产保护制度。
三、科技方面。明朝初期承继了宋元的科技优势,其造船科技更是首屈一指的。明朝建造的船设计精良,装备齐全,最大的船能够长约147米,阔约60米,能够容纳1,000名船员,且最大的船能有9个桅杆。相比数十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乘坐的船只长约30米,四个桅杆比较,可以见到明初科技的先进程度。中国发明的罗盘亦于此时传入欧洲,使欧洲人能够发现新大陆。明中晚期,因皇室的禁止、官员不理会发展科技等因素,明朝开始落后于欧洲国家。
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中晚明科学著作众多,倒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些明朝科学家几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而日用品也有科技上的突破,如于谦作的《咏煤炭》说明了明代煤已经十分普遍。在军事科技方面,明初已经普遍装备了火铳枪,还出现威力巨大的火炮。明中叶时,已经装备当时最先进的兵器佛朗机炮和火绳枪,到了明末,最先进的武器就成了红夷大炮了,明朝于1621年引入红夷大炮,于1625年开始使用,于1630年大量生产。
四、文化方面。文化方面包括文学和思想。在文学方面,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冯梦龙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
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
在思想方面,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进而导致东林党争。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⑵ 大明电视剧有哪些
有以下电视剧:
1、《锦衣之下》是由尹涛执导,任嘉伦、谭松韵领衔主演,韩栋、叶青、姚奕辰、路宏、习雪、李亭哲、韩承羽主演的古装爱情悬疑剧。
该剧根据蓝色狮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奸臣当道的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陆绎奉命调查扬州修河款失踪案,得到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协助,二人结为甜蜜冤家,却意外卷入重重阴谋的故事。
⑶ 明朝一君王,一生只娶一个老婆,发明了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
其实明朝的这位皇帝就是明孝宗朱祐樘,这个皇帝在世的时候发明了牙刷,一直到现在大家都在使用。这个皇帝是明朝的第9个皇帝,在位的时间也是比较的长,在位18年的时间,也算是一代明君。而且这个皇帝也是推崇一夫一妻制,在位期间只娶了一个老婆。
其实一夫一妻制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不过由于明孝宗从小身体就特别的差,当上了皇帝以后又每天都在操劳国事,所以在36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在他死了以后也是和张皇后埋葬在一起了。
⑷ 明朝的发明成果很发达,为什么清朝就不行呢
首先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清朝闭关锁国,不愿意与外国交易往来,清朝的统治者盲目自大,看不起外来国家,认为天朝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清军当时夺得天下太容易了,骄傲自满。反观明朝,郑和下西洋,与外来各国交好,把大明王朝的科技、物资带到了西洋各国,并带回了许多特产、种子之类的。明朝国力可谓是强极一时。
国家的强盛还是跟外交有着极大的关系的,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领先于世界,要虚心学习,古代就有丝绸之路,与外国往来,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这些都是国家外交。反观汉朝、唐朝和明朝当时也是非常强盛的。
⑸ 明朝领先世界的发明有哪些,每一个都超脱时代
有石油井、牛痘、水地雷、研究出燧发枪在碰水情况下也能使用的技术,这些都是领先于时代的。
一、石油井
石油与天然气这俩“小玩意”都静悄悄的呆在地下深处,要想把它们搞出来为人所用,就得专门挖一个通道,这个通道现在我们称之为井。而这个石油井,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根本就不是外国人搞出来的,可见古人的大脑是多么的聪明,也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挖得出这么深的坑,但是凭借他们的智慧,石油井就这么被他们给搞出来了,这时期的石油井,外国人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
四、水地雷
这个东西被发明出来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在当时没有大力研究,但是明朝的时候确实有人做出来了。这项技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都不知道水地雷是个啥玩意。
⑹ 大明王朝的强大,拿下十个世界第一,被哪个震撼到了
一、人口第一
大明王朝最强大,拿下10个世界第一,我本人认为人口第一是特别震撼的,因为那个时代农业并不发达,他们的人口是特别强大的,而且这个人口占国家最大的一个比例,在那个时候全世界人口占15%,当然这个也就是账面上的一个数字,如果是实际数字,也许比这个还多。
大明王朝的时候,我国世界有好多第一经过上边的一些说法,我觉得这世界第一都是非常强大的。当时我国的武器也是非常多的,火药也是特别不错的,通过当时的一些强大,我国也是占首要地位的,不管是从什么样的东西来看,当时我国也是世界领先的,别的国家也是不敢来侵犯我国的,我国通过这些强大的数量也可以把很多国家吓倒,因为他们一些小国,见到我国的这些,强大根本就不敢来侵犯。
⑺ 我想看一部真正反映明朝历史的电视剧,个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应该止于明朝,想了解一下明朝到底发生了什么!
强烈推荐《大明王朝1566》历史真实写照 剧情和演员一流 国内最好电视剧 评分9.6
⑻ 朱元璋发明什么特殊机构,从此害了大明朝200多年,凡闻者无不丧胆
要说明朝建立的特殊机构,我们能想到的便有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机构在现在的电视剧里我们都能够经常看到,也能了解到这些机构在当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但是要说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机构,那么肯定便是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了。后来设立的东厂西厂和当时的锦衣卫相比就是个弟弟。
明朝确实是个特别奇特的时期,他们的皇帝不作为,宦官当道,甚至很多时候皇帝的权力还没有锦衣卫大。锦衣卫本来是朱元璋朱棣为了巩固皇权而设立的,但却因为锦衣卫的存在,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我想这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吧。
⑼ 明清时期,我国有什么科技成就
引言:
在探讨明清时期都有哪些科技成就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背景。
明清时期尽管出现了很多稀罕的发明以及比较有世界水准的科技,但是总体来看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已经走下坡路,出现滞缓,明清时期的传统技术虽然领先于世界各国,在经济中心上仍然没有输给西方国家。
明清时期有四大发明做支撑所以基本上没有失去经济帝国的地位,不过与当时农业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科技却很少再出现,也就说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和农业小经济在规模上是不对等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依然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农业也自然是封建自然经济。相反,西方则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驱动下,科技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了东方。那么东方明清两朝在这一背景之下都出现了哪些科技发明科技成就呢。
1.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曾学到过关于《天工开物》的大概介绍,所以我们都知道从明朝末年之后,这本书在科技发明界有着极高的评价,不光是在东方在西方也是如此,因为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善的记载了关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的综合性著作,是明朝崇祯皇帝时期宋应星的著作,在历史学界也有学者将这本书称之为是农业综合性网络全书。外国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极高,西方学者曾将这本书称之为是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那么为何这本书无论是在历史学界还是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学界都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原因在于宋应星当时将人类和自然相结合,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从这本书中投射出明朝时期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10.明清时期农业灌溉技术
明清时期是我国农业日趋成熟的阶段,因此出现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农具,其中影响后世最为广泛最持久的就是农业灌溉了。根据史料记载,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灌溉在明朝时期发展很快到了清朝时期基本成熟,在明朝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以及农具播车等,这些发明都是有利于小规模农业生产发展的,从这点也说明了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结论: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科技成就发展达到顶峰的时期,所有的发明和科技成就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军事工业、纺织业等,并且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⑽ 明朝真的发明了机关枪么
(大明军队里的火器营)
在纪大烟袋纪晓岚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有一位戴某,是绝顶的能工巧匠,此人特别不服西洋人的手艺。
他曾经制造过一种火铳,外形看上去像是琵琶,火药和铅丸都贮藏于铳脊部位,这个铳设有两个扳机,像一公一母连在一起,扳动其中一个,火药铅丸就会自动滑落到枪筒之中,随即扳动第二机,以石激火,枪弹就喷发而出,按他的设计此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响,直到火药铅丸打尽为止。
(此为赵士祯发明的迅雷铳。)
也是在明代万历年间,还有一位浙江人赵士祯参考了国外的类似火器,不断改进,在万历二十六年给皇帝进呈的迅雷铳还只能连发五弹,到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就可以一口气发射十八弹。
这个迅雷铳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形状也像琵琶一样。最可贵的是,发射完毕后,它还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量却只有2.5公斤。
(没有史料记载迅雷铳广泛用于明朝军队中,但是电影里倒是用得虎虎生风。)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算是四大发明之一,能发明这样的东西,却有人说中国人制造不了好的枪炮,甚至有人偏激地说,中国人把火药都用在了烟花爆竹上,而西方人却把它用于制造了热兵器,最后还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逼着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云云,其实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首先,清末丧权辱国,是国运衰微,是体制和人的问题,这是内因,至于西方人的船坚炮利,只是外因而已。简单举一个例子,就说甲午海战,大清朝的水师若论装备确在日本之上,还不一样被打得精光掉蛋?
其次,中国人制造器械之类的东西向来就是祖宗级别的,有些东西,不是造不了,不是不屑造,或者说是不肯造,那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中国几千年来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讲求的就是两个字:“仁厚”,而这两个字的背后就是中国人一直最推崇的“好生恶杀”和“因果报应”,所以聪明人多研究的是“利益众生”的学问,就是有人偶尔研究出了这样精制的枪炮,也绝不肯传给子孙,他们最大的担心是“有损阴骘”,所以宁愿自己带着坟墓里。这一点,又不得不让人为先人们点赞之后再扼腕叹惜!
所以这位戴某所研究的高级武器也没有用到战场上。此人曾在钦天监为官,名字不详,关于他和他的火枪没有找到任何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