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迎客松铁画是谁创造的

迎客松铁画是谁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8-28 04:20:22

『壹』 迎客松出自我国哪里

迎客松
[yíng kè sōng]
安徽黄山景区迎客松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35张)
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它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外,还有送客松、陪客松。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支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景物。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甚至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中文名称:迎客松
名称由来:像一手伸臂、一手插兜迎客的松树
树龄:800年以上
生长位置: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
树形特点: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代表意义:黄山四绝之一、标志性景观
其它美称:十大名松之一
分享
生长环境

迎客松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

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人类,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黄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贰』 谁清楚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是哪里做的呢

这个画很多人都知道的,铁画师傅集体智慧的结晶

『叁』 大会堂迎客松那位大家之作

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内的巨幅铁画《迎客松》,作者是芜湖著名的铁画大师储炎庆,他在1959—1960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先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陈列,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从此铁画《迎客松》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中国人民传统好客的象征,在人民大会堂内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成为了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民族瑰宝。

『肆』 迎客松是几几年文明于世的

迎客松生长于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幅12m,树龄1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被安徽省文物部门评审成为全国首例黄山松属“活文物”。 1959年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94年国画《迎客松》还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美名远扬、蜚声中外,成为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的象征。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一株名木,就是一种文化的鲜活阐释。

《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因为那是祖辈栽的桑树和梓树,要对它表示敬意。数千年来,“桑梓”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成了华夏子孙的“根”与“情”。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保护我们及后代“记得住的乡愁”。

千年迎客松能茁壮地存活于今,实属不易。它饱经风雨沧桑,历经冰雪洗礼,见证岁月变迁,迎来送往四海宾朋,尽情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的,

『伍』 迎客松的介绍

一、迎客松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陆』 迎客松因什么而得名

因为它的枝干是对着峡谷长的,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6)迎客松铁画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迎客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

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

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在“迎客松”国画前,接见过无数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柒』 迎客松的详细资料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

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国之瑰宝。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其中名气最大的非“迎客松”莫数。迎客松位于黄山“玉屏峰”正面的“玉屏楼”前,枝干弯曲,酷似张开手臂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

『捌』 迎客松名字是谁给起的

迎客松的命名主要是由于树冠的形象颇似展开的手臂,好像是在迎接五湖四海的友人,因而得到此名。

『玖』 铁画是清朝哪一位安徽艺人所创

铁画是清朝安徽艺人 汤鹏 所创
汤鹏,字天池,溧水县石湫镇明觉人,生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为中国铁画艺术创始人。
汤鹏少年时,因家贫逃荒去芜湖一铁铺学徒。该铁铺与清初著名画家萧尺木(云从)(1596~1673)近邻。汤鹏对绘画很感兴趣,常在劳作之余观看萧尺木作画,晚上就在青弋江边沙滩上用竹枝练习。岸边垂柳、江滩芦苇、水上渔舟、以及鱼、虾、螃蟹,都是他写生的对象。
据清代谢堃《金玉琐碎•铁画》记载:“幼闻芜湖铁工汤鹏与萧云从为邻,辄观萧作画,萧恶其蠢,呵责之。汤发愤曰:‘尔谓我不知画耶,乃锻铁作画。’”开始锤制一些小量生物,如菱角、知了、螃蟹、芦叶等,经常年刻苦钻研,终于达到了“攻金竟类攻皮鞣,赋形有物,无不如意”的程度,锻制动植物小景,应手而成。可汤鹏并不满足既得成就,想作山水屏幛,苦不得法,乃登门向萧云从求教。萧为汤鹏的坚韧意志所感动,与他共同切磋画艺,运用“减笔皴”的笔法锻制大幅山水铁画,用这种笔法以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各种脉络纹理。
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低碳钢等金属材料锻制,吸取了国画和金银手饰、剪纸、雕塑工艺等特点,运用黑白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富有较强的立体感,以挺拔、豪放、刚劲有力、古朴典雅等特点独树一格。作品分为四大类:1.尺幅小景,如花草、松树、翠竹、老梅及蜻蜓、飞蝶和各种神话故事、人物等,画幅直径1尺左右,嵌进红木框里,以素绢作背影,挂在粉壁上,黑白相衬,分外醒目。2.铁画(花)灯,用4幅或5幅、6幅精巧的铁画(花)合嵌而成。铁画灯既可吊挂,也可加上灯柱立于墙角,随时搬动,美观实用。3.铁画屏风,有4扇、6扇、8扇之分,扣束联结,可以折叠、移动。大幅山水铁画屏风有宽达12幅者。4.铁字,将古代和当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正、草、篆、隶4体,锻制成字。今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铁字对联,是汤鹏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所作,苍劲洒脱,为稀世珍品。
汤鹏厌恶市侩俗儒,宁守穷而不折腰献媚,好饮而囊空,“独怜奇技坐天穷,江天日暮酒钱空”(《铁画歌》),晚年生活十分潦倒。
汤鹏死后有两个孙子继承了他的技艺,后又传于他人,解放前夕,铁画已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铁画才获得了新生。芜湖艺人以黄山玉屏峰旁的千年迎客松为蓝本创作的巨幅落地铁画《迎客松》,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因毛泽东、周恩来常于其前与外宾留影而闻名于世。
芜湖铁画,原称铁花,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为芜湖地区特产。铁画艺术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又有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一说),并逐渐享誉四海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和毛主席纪念堂内的《长征》诗词巨型铁画是我国当代铁画工艺的杰作。

阅读全文

与迎客松铁画是谁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