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培根是弗朗西斯·培根发明的吗
培根其实就是腊肉的一种,世界各地产猪的地方就有培根只是做法上不同摆了,所以究竟是谁第一个做的培根已经没办法知道了!
⑵ 培根在英国率先提出了什么
收藏
1181
261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编辑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
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
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
唯物主义第一人更多
培根的最大哲学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
政治生涯的结束更多
培根作为法官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4万英镑,被政敌揭发赶下台,被判有期徒刑,关押在伦敦塔,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公职,政治生涯结束。
相关词条:
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培根随笔
中文名
弗朗西斯·培根
外文名
Francis Bacon
国 籍
英国
出生日期
1561年1月22日(辛酉年)
逝世日期
1626年4月9日(甲子年)
职 业
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散文家)
信 仰
新教安立甘宗
代表作品
《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
目录
1生平经历
2个人著作
3人物思想
▪ 归纳方法
▪ 唯物主义
▪ 科学态度
▪ 逻辑学
▪ 哲学贡献
4人物影响
5人物评价
6个人荣誉
1生平经历编辑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 - 1626)在1561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政;母亲安妮·培根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573年,年仅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中的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其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培根纪念碑
1579年,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不得不回到伦敦。由于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丧之后,培根进入了葛雷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职。
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此时,培根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是他“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584年,23岁的他当选为国会议员。
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1]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
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2个人著作编辑
代表作品
《学术的进展》,1605年
培根人生论
《新工具论》,1620年
《论说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纪》
《论事物的本性》
《迷宫的线索》
《各家哲学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论人类的知识》
《培根人生论》
《培根随笔》
文学著作
弗朗西斯·培根有这样一种积极而充实的政治生涯,似乎就无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气和在本册中占有的
名次皆因他的哲学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随笔》最初发表于1597年,以后又逐年增补。该书文笔言简意赅、智睿夺目,它包含许多
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许多人生哲理。以下是一些话:
青年人更适之发明而非为判断,更适之实干而非为商议,更适之创新之举而非为既定之业,老年人否定之多,磋商之久,冒险之少,若青老两结合,必将受益匪浅,……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 ──《谈青年和老年》
有妻室儿女者已向命运付出了抵押品 ──《谈婚嫁与单身》 (培根自己结过婚,但没有子女)
哲理著作
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他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
打算在第一部分重申我们的知识现状;第二部分描述一种新的科学调查方法;第三部分汇集实验数据;第四部分解释说明他的新科学工作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一些暂
定的结论;最后一部分综述用他的新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可想而知,这项宏伟的计划──可能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抱负的设想──从未得以完全实现。但是可
以把《学术的进展》(1605)和《新工具》(1620)看作是他的伟大著作的头两个部分。
重要著作
《新工具》和归纳法的创作
《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
验调查法。由于完全依靠亚里士多德演绎逻
辑方法荒诞可笑,因而需要一种新的逻辑方法——归纳法。知识并不是我们推论中的已知条件,而是要从条件中归纳出结论性的东西,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要达到目的
的结论。人们要了解世界,就必须首先去观察世界。培根指出要首先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虽然科学家在每一个细节方面并不都
是遵循培根的归纳法,但是他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有重大意义,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
最后的著作
《新西特兰提斯岛》
培根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新西特兰提斯岛》 ,该书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在培根的书中,他的理想王国的繁荣和幸福取决于而且直接来自于集中精力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当然培根是在间接地告诉读者科研的明智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与他的神秘岛上的人民一样繁荣幸福。
3人物思想编辑
归纳方法
历来有多少哲学家强调演绎的相反一面即归纳的重要性,在这类禀有科学气质的哲学家漫长的世系中,培根是第一人。培根也如同大多数的后继者,力图找出优于所谓“单纯枚举归纳”的某种归纳。单纯枚举归纳可以借一个寓言作实例来说明。昔日有一位户籍官须记录下威尔士某
个村庄里全体户主的姓名。他询问的第一个户主叫威廉·威廉斯;第二个户主、第三个、第四个……也叫这名字;最后他自己说:“这可腻了!他们显然都叫威廉·
威廉斯。我来把他们照这登上,休个假。”可是他错了;单单有一位名字叫约翰·琼斯的。这表示假如过于无条件地信赖单纯枚举归纳,可能走上岔路。
培根相信他有方法,能够把归纳作成一种比这要高明的东西。例如,他希图发现热的本质,据他设想(这想法正确)热是由
物体的各个微小部分的快速不规则运动构成的。他的方法是作出各种热物体的一览表、各种冷物体的表、以及热度不定的物体的表。他希望这些表会显示出某种特
性,在热物体总有,在冷物体总无,而在热度不定的物体有不定程度的出现。凭这方法,
弗朗西斯·培根
他
指望得到初步先具有最低级普遍性的一般法则。由许多这种法则,他希望求出有二级普遍性的法则,等等依此类推。如此提出的法则必须用到新情况下加以检验;假
如在新情况下也管用,在这个范围内便得到证实。某些事例让能够判定按以前的观察来讲均可能对的两个理论,所以特别有价值,这种事例称作“特权”事例。
培根的归纳法由于对假说不
够重视,以致带有缺点。培根希望仅只把观察资料加以系统整理,正确假说就会显明毕露,但事实很难如此。一般讲,设假说是科学工作中最难的部分,也正是少不
得大本领的部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出方法,能够按定规创造假说。通常,有某种的假说是收集事实的必要先决条件,因为在对事实的选择上,要求有某种方法确
定事实是否与题有关。离了这种东西,单只一大堆事实就让人束手无策。
单纯枚举归纳问题到今天依旧是悬案。涉及科学研究的细节,培根排斥单纯枚举归纳,这完全正确。因为在处理细节的时候,可以假定一般法则,只要认为这种法则妥善,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多少还比较有力的方法。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设
出归纳法四条规范,只要假定因果律成立,四条规范都能用来有效。但是穆勒也得承认,因果律本身又完全在单纯枚举归纳的基础上才信得过。科学的理论组织化所
做到的事情就是把一切下级的归纳归拢成少数很概括的归纳——也许只有一个。这样的概括的归纳因为被许多的事例所证实,便认为就它们来讲,合当承认单纯枚举
归纳。这种事态真不如意到极点,但是无论培根或他的任何后继者,都没从这局面中找到一条出路。[2]
唯物主义
弗朗西斯·培根
他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他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提出必须清除它给人们造成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他称之为假相),以便给认识和科学扫清道路。他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
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它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
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
由,以便征服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
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
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绎法的作用是片面的。他把自然科学中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
上来,造成了欧洲近代哲学所特有的局限性。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
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 《新大西岛》 、《亨利七世本纪》、《培根随笔》等。其中培根的《谈读书》入选人教版九上第15课。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1]
科学态度
培
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应相辅相成。他曾列出一张他认为值得研究的130个课题和操作方
法的表,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令搜集这些知识。实际上他只得到很有限的一些资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关于科学的一系列看法和主张,如他提出热的本质是运
动,因为有热的情况出现时总有运动存在。他还认为,产生可感觉到的热效应的原因是现象下面的物体微粒的运动,这种运动具有原子的特性等。
尽管培根感兴趣的正是科学,尽管他的一般见解也是科学的,他却忽略了当时科学中大部分正进行的事情。他否定哥白尼学说;只就哥白尼本人讲,这还情有可原,因为哥白尼并没提出多么牢靠的议论。但是开普勒的《新天文学》(New Astronomy)发表在1609年,开普勒总该让培根信服才对。吉尔伯特对磁性的研究是归纳法的光辉范例,培根对他倒赞赏。
然而他似乎根本不知道近代解剖学的先驱维萨留斯(Vesalius)的成绩。出人意料的是,哈维是他的私人医生,而他对哈维的工作好像也茫然不知。固然哈维在培根死后才公布他的血液循环发现,但是人们总以为培根会知道他的研究活动的。哈维不很高看培根,说“他像个大法官似的写哲学”。假使培根原来对功名利禄不那么关切,他当然会写得好一些。
培根不仅瞧不起演绎推理,也轻视数学,大概以为数学的实验性差。他对亚里士多德怀着恶毒的敌意,但是给德谟克利特非常高的评价。他虽然不否认自然万物的历程显示出神的意旨,却反对在实地研究各种现象当中掺杂丝毫目的论解释。他主张一切事情都必须解释成由致效因必然产生的结果。
演绎在科学中起的作用,比培根想的要大。当一个假说必须验证时,从这假说到某个能由观察来验证的结论,往往有一段漫长的演绎程序。这种演绎通常是数理推演,所以在这点上培根低估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他说,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这话对蚂蚁未免欠公平,但是也足以说明培根的意思。[2]
逻辑学
培
根在《新工具》的第一部分,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人类产生谬误的途径:观念上的和方法上的,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具体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内
容,是对旧逻辑——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逻辑”和经院逻辑的批判,培根把它称为“破坏部分”。由此,培根提出创建新的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并为自己的“科
学归纳法”逻辑的出场揭开了序幕。第二部分是关于归纳法的一些具体要求等,被成为“建设部分”。由此,培根把传统逻辑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归纳逻辑成了以
后逻辑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根认为: “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
“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在这里,培根给我们勾勒出了归纳法的定义,即,
科学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正确找出公理和概念的方法,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
哲学贡献
培
根是西方哲学上少有的官爵显赫的哲学家,也是人品受到攻击最多的哲学家之一。然而,他又是终身怀有改造知识“伟大复兴”的宏伟志向的哲学家。正是培根创第
一次从哲学理论的层面研究了认识论问题,创造出了一套科学主义的认识论,为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领域,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精神
支持。
培根认为,当时流行的两种哲学观点都极为不利于人们获取知识。一种观点认为自然法则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人们无须再作
进一步的探求,这样的哲学将一切问题都确定为了是人心中符合逻辑的思维产物。这样以来,事物就变成了被确定的,被决定的了。这便压制了理解力,给“哲学以
及各门科学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他们这样做固然能够成功地引起人们相信,却也同样有效地压熄和停止了人们的探讨;而破坏和截断他人努力这一点的害处是多
于他们自己所获得的好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是可解的。人不能有真正的知识。因为,这些人认为,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靠不住的,因此,自然
事物便是不可理解的。这样,“他们却既非从真的原则出发,也没有归到正确的结论,热情和娇气又把他们带领得过远了”,除此之外,培根认为,前苏格拉底时期
的哲学家,如赫拉克利待、塞诺苏尼、巴门尼德、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德漠克里特等人“则本着较好的判断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采取了折中的立场,因为
他们似乎已经认识到事物是否可解这个问题不是认识所能解决而只能靠经验才能解决的。但是,由于这些哲学家“一味信赖自己理解的力量,也不曾应用什么规矩绳
墨,而是把一切事物都诉诸于艰苦的思维,诉诸心灵的不断动作和运用。”因此,培根将哲学分成有两种:一种是培养知识的哲学,另一种是发现知识的哲学。与此
相应,有两种哲学方法,“一种叫做人心的揣测,而另一种则叫做对自然的解释。”
4人物影响编辑
培根的《新工具》对于开创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经验观察为方式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把握,对于英国
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培根以后,霍布斯把培根所开创的唯物主义传统加以系统化和片面化,形成了典型的近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而培根的经
验主义倾向的认识论,经过霍布斯,被洛克论证和发挥,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培根的把整体割裂开试图把握本质的方法,给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带来了
理论的基础。
培根的《新工具》带给后人的是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理论温床,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培根的逻辑是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之前的科学认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但是自从培根归纳逻辑问世之
后,科学认识又多了一条途径。人们可以更多地借助观察、实验,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现代科学的建立,使归纳逻辑应运而生,归纳逻辑的产生,反作用于科
学,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代科学逻辑,就是在培根的归纳逻辑的启迪下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重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传统,是与培根所开创
的传统分不开的。所以说,培根的归纳逻辑为自然科学认识打开了又一扇窗。
逻辑史上,有记载的最先使用归纳思想的是柏拉图,随后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里论述了这种方法。但是真正把归纳逻辑
创建成体系的却是培根。培根在他的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和局限,使得归纳法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初次创建了归纳逻辑体
系。但是这种创建却是很不完善的。培根的局限确定了他仅仅是归纳逻辑的初创者。其追随者穆勒,在总结培根归纳逻辑的基础上,把作为科学发现的方法的“三表
法”扩充为“穆勒五法”,最终形式上的归纳逻辑才真正完成。穆勒五法是培根归纳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5人物评价编辑
现代哲学家
人们完全可以说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
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
在评价培根的方法论时,马克思曾说: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三种雄心
虽然培根是一位忠实的英国人,但是他的洞察力远远地超过了他自己的国界。他划分出三种雄心:
其一类者,朝思暮想,惨淡经营,在本疆之内,得陇望蜀,觊觎青云;其二类者,宵衣旰食,机关算尽,图他人之邦,扩己
国之势,拜倒称臣者愈多愈善,此辈虽贪婪无度,然却至尊至贵;若一人披荆斩棘,努力登攀,以求人类享有经天纬地之略,驾驭宇宙之才,此实属雄心大志,……
尽臻尽善。
虽然培根是科学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却不是一位科学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时代人所取得的进展的步伐。他忽略了纳皮尔(新近发明了对数)和开普勒,甚至还有他的英国同伴威廉·哈维。培根正确地指出热是一种运动形式──一个重要的科学学说,但是在天文学上他却拒绝接受哥白尼的学说。不过人们应该记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确的科学定律,而是要提出一个应该学什么的概说。他的科学猜想意在作为进一步探讨的起点而不是作为终极的结论。
弗朗西斯·培根并不是最先认识到归纳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学会给社会带来各种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
没有人如此热情而广泛地发表这些思想。而且部分由于培根是一位好作家,部分由于他作为一位主要政治家的名气,他对待科学的观点在实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62年当为了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而创建伦敦皇家学会时,创建者们称培根为他们的启灵人。而且当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编纂大部头的《网络全书》时,主要的编纂者们如狄德罗和阿朗贝尔赞誉培根是他们的作品的启灵人。如果说《新工具》和《新亚特兰提斯岛》今天比过去一度曾有的读者少了,这是因为它们的寓意已被广泛地接受。
鸣锣启蒙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鸣锣开道者。他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方法--归纳法,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培根是除旧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对经院哲学的科学观和传统逻辑思维方式的批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人们有理由把培根与另一位即将来临的科学时代的先驱勒内·笛卡尔相提并论。培根比笛卡尔早一代人(三十年)。他比笛卡尔更多地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但是这位法国人重大的数学发明使这种对比的天平稍微向有利于他的一边倾斜。
⑶ 培根发明了什么关于放大或是缩小的东西
应是发明了眼镜吧
可放大缩小
基本合乎你的意思
祝开心
⑷ 培根的成就有哪些
弗兰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是一位政治家,但他的政治事业并不成功。培根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他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人物之一。
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少年培根智力超人,12岁时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而上学,同时学习逻辑、数学、天文学、希腊和拉丁文。但大学中教授的大部分学问却使他在精神上感到窒闷,他开始寻求一条革新之路。当时,英国思想界正受到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兴起的新文化新思潮的强烈冲击。培根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这一脉搏。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产生了改造当代学术的抱负。以后他为这一目标进行了毕生的奋斗。
1576年,培根大学毕业后开始修习法学,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由于父亲友人的推荐,培根被派赴巴黎担任一名外交事务秘书,供职于英国驻法使馆。但在这里,他只待了三年。1579年2月,培根因父病辞职回英国,不久其父病故。
父亲的去世给培根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转变。因为根据长子继承法的规定,父亲几乎没有给这个最小的儿子留下任何财产。培根从此由一个贵公子突然沦为一个穷人。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不得不借债谋生。由于负债累累,培根此后一生都难以从中摆脱出来。这一点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他以后生活中的许多不幸。但在父亲去世后的十几年中,培根坚持自修完成了他的法学教育,终于获得了律师的资格,并且成为一名国会议员。只是他的收入很少,甚至不足补偿所欠债务的利息。
为了得到一个收入较高的职位,培根曾写信给一个显赫的亲属,请求帮助。培根在这封求职信中叙述他当时的处境说:“我现在31岁。这已是一个不小的年龄,但是我仍然一无所成……我有幸生逢在当今这样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我希望效忠女王和国家……然而我处境贫困(这并非由于我懒惰或挥霍所致),我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在这封信中,培根表述了他的求职方向和抱负,他表示:“我无意于功名利禄,升官发财。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职位可以谋生,并有足够的业余闲暇使我能从事我所热爱的科学研究。我的荣誉感正激使我走向一个新事业。我已经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我想清扫那些无意义的哲学争论,而探索一种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发现去达到真理的新途径,使人类知识获得进步。”培根早年的这一理想,后来通过写作的两部不朽名著《学术的进步》和《新工具》而得到了实现。然而,在求职问题上,这位亲属并没有帮他的忙。但是青年培根作为一名议员和律师,在当时的一系列法律和政治事件中,已经具有优异的表现,因而名望愈来愈高。大约在1590年左右,他结识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年轻的宠臣和情人艾塞克斯伯爵。艾塞克斯机敏多才,他十分欣赏培根的才华。他支持培根的理想并同情培根的处境。为了帮助培根还债,他提供了一笔赠款。这笔钱虽然不够弥补培根的巨大债务,但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艾塞克斯还曾努力向女王推荐培根,但是由于培根在议会中曾激烈批评女王的政策,因此他在伊丽莎白时代始终受到冷遇和埋没。直到1607年,培根46岁时,他才被新国王詹姆斯一世任命为司法部次长。在此以后,他一度官运亨通。
1613年培根担任了法务部长。1617年,他出任掌玺大臣。1618年,他就任英国大法官,并被国王授予维鲁拉姆男爵的称号,1621年又晋爵为圣奥尔本子爵。但也正是在这一年,培根被卷入一件巨大的经济案件。这个案子的背景直接牵连到国王詹姆斯一世,而培根作为法官,则被议会控告犯有受贿和包庇罪。议会任命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培根的案件,培根被确认有罪,但国王赦免了培根。出狱后国王本来还想授予他新职,已看破红尘的培根辞而不就,从此闭门著书。培根晚年颇为凄凉,在学术上却卓有成就。1626年初,他想发明一种冷冻防腐的方法,在风雪中做实验受寒染病,一病不起,于同年4月9日去世。培根是以伟大的思想家流芳千古的。如果说达·芬奇的名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那么培根的名字就是近代新兴科学与技术的象征。所以马克思把他称做“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我们常提到所谓“第三次浪潮”,就是说,农业的发明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技术和文化革命,而科学、技术与工业的结合,带来了人类历史的第二次革命;最近十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的结合,正在把人类推向社会与文化的第三次伟大革命。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早在300多年前,正是培根最早对人类发展作出了与此相仿的一种极其具有远见的历史的概括。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产业还只是在萌芽的初期,中世纪宗教的枷锁还在严重地禁锢着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社会。而培根在《新工具》这部著作中却指出:“农业的发明是人类的第一次革命,而依靠把科学应用于工业,正在导致人类文明的第二次革命。”
在评论培根时,黑格尔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培根所真正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理论。在这一点上,培根可以说是他的民族的典型。”这一评价是很深刻的。因为培根在学术上最关注的,是如何让知识在实践中产生效果,把科学的理论与工业相结合,转化为改进人类物质生活的实用技术。这种想法,实际上标志着近代学术方向的一个根本转变,也是中世纪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向注重应用技术的近代科学转变的枢纽点。所以在哲学上,培根可以算作英国实验主义和后来英国实用主义的始祖。也正因为培根哲学的这一特点,他才能在一个工业革命的前夜时代成为领导思想潮流的先驱。
关于培根的评价,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异议,所有的近代思想史和科学史著作都一致公认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伟大学者和科学家之一。他留下的主要著作有:《大著作》、《小著作》、《文集第一编》、《文集第二编》、《文集第三编》、《哲学论文集》、《形而上学》、《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研究》等。英国人民对培根非常崇敬,把他与莎士比亚一起看做16至17世纪英国民族的骄傲。1662年英国建立了著名的皇家学会,这正是由培根的遗愿设立起来的科学组织机构。
在培根居住过的牛津大学的圣芳济院里有一块碑石,碑石上的部分铭文是:“罗吉尔·培根,伟大的哲学家……通过实验方法,他扩大了……科学王国的领域……在漫长的一生的孜孜不倦活动后,他安息了。”
⑸ 你知道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吗请具体说说这三种发明过程以及它们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思。培根
三样发明:
1、印刷术(活字印刷)--中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2、火药--中国
火药的发明者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罗盘--中国
罗盘又称罗盘针和罗经,古代广泛用于航海、航空、勘察、探险、旅行、军事等测定方位,民间多用于测定宅基朝向等。日规亦名日晷,是根据日影(月影),测定时间的计时器,两者皆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科研成果,其核心定向的指南针属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万安不过是个距离休宁县城约4公里的小镇,但徽州对之却一直有着“小小休宁县,大大万安街”的“拔高赞誉”。应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当地一种小小物件所赢得的显赫声名,那就是万安罗盘。
经过600余年的历史变迁,万安如今已成为全国仅存的手工制作罗盘产地。曾经享誉海内外的罗盘制作大师们早已份份远逝,但其工艺却通过不同的脉系流传下来,并在后人的继承与创新中诠释着全新的徽州文化。
⑹ 培根所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什么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专把事物属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
⑺ 培根发明了什么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回义哲学家,实验答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⑻ 培根说的3大机械发明是什么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容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
⑼ 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是什么这三种发明在我国古代宋元时期发展情况如何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来·源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有相关记载,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