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格兰民族为人类贡献了众的发明,为什么在政治上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
哪里那么英雄,像宣传的那样子。
马克思说,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科学技术的推进,比十所大学都管用。
所以,他不过是赶上了英国大发展,时势造人,很多成就和人物应运而生罢了。
否则直到今天的公投,她欲去还留?说什么勇敢的心。你知道,世界上很多民族是真正桀骜不驯的。给他多少好处都喂不饱的饿狼,甚至可以说多得是——但苏格兰民族不是。
所以,他的文化和光辉,还是会继续藏在英格兰长袍的阴影里,在英语的世界里,我们会继续看到数不清嘲笑他们的词句。
❷ 苏格兰风笛是英国苏格兰人发明的吗它的特色是什么
http://www.chinatonk.com/wenjian/yinyue/104448764.htm
风笛演奏的曲谱丰富多彩 既有高雅古典的变奏曲 也有促人奋起的进行曲 令古往今来无数的听众心痴神迷。
苏格兰风笛(BAGPIPE)这个乐器,早在十五世纪,就在欧洲各国出现了。由此可知, 风笛并非源于苏格兰。从英国边界的诺森伯利亚(英国古王国)一带,越过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特别是东欧国家像罗马尼亚、捷克、甚至斯伐洛克共和国, 这些国家的风笛文化很早便已展开。经过了数百 年的变迁,风笛的型式愈益多样化,也更为人所认识。 至于风笛是如何被传进苏格兰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由罗马人于早期将她引进苏格兰,也有人说它是从爱尔兰传进来的。直到今天,苏格兰的高地风笛曲在社会中仍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军事性或平常的集会里,不管是为提高士气或纯粹情绪的抒发,它都传达出许多苏格兰音乐以外的文化内涵。
传说苏格兰部落之间盛行吹奏风笛的风气启于MACCRIMMONS的时代(关于他的事迹记录在一首著名的歌谣 - "MACCRIMMON''S LAMENT"里) 。詹姆斯二世在位时, 各部落便是靠风笛来联系之间的感情,结合各部族的力量以维持其高地的传统势力以抵抗异族的侵略。
17至18世纪受到英国军队的影响,风笛瞬成为苏格兰很重要的演奏乐器。19世纪,风笛竞赛更是在苏格兰民间风起云涌,因而造就出许多著名的风笛手。其中对风笛音乐贡献最多的是ALAN MCLEOD。他成功的改良了传统风笛音乐,成功的将苏格兰音乐推展至全世界,也因而奠定了苏格兰风笛在世界音乐界的基础。其实风笛在世界各地都有,但为何大家却独独记得苏格兰风笛?只因在世人心中,苏格兰风笛并不是单指乐器本身而言,它还连接着一长串代表苏格兰高地(Highland)传统文化的历史也早已升华为苏格兰文化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
❸ 详细的英国宗教发展史
英国的前罗马时期宗教形式包括各种形式的祖先崇拜和异教信仰。现在的英国主要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为基督信仰。英国基督信仰最早起源于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7世纪期间,天主教会和爱尔兰 - 苏格兰传教士再次将基督信仰带进了英国 。
中世纪时期到亨利八世创立英国国教(又称圣公宗、盎格鲁宗、安立甘宗)前,英国人主要信仰为罗马教会(天主教会);1534年英格兰宗教改革,英格兰教会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教会。
苏格兰长老会在十六世纪的苏格兰宗教改革中建立,是苏格兰的国教。它不受英国中央政府控制,英国君主也属于苏格兰长老会成员之一,在就位时需宣誓“维护和保护新教教派和长老教会”。
在英国不同地区,特别是在英国北部和英格兰北部地区,对天主教会的坚持程度各不相同。
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各个基督新教教派纷纷创立,包括公理会、浸信会、贵格会以及后来的卫理公会。威尔士教会国教的身份于1920年取消,爱尔兰教会于1870年在英国爱尔兰分治之前解散,而现今北爱尔兰没有建立圣公宗地方教会。
犹太人在1290年时被驱逐出境,并且在19世纪才解除这项规定。
伊斯兰教、印度教和锡克教随着近年来移民英国的新移民而出现,而佛教除了被移民带来之外,也有部分英国本地人改信佛教。
与西方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宗教人口统计学已成为多元文化主义的一部分,英国被描述为后基督教社会,称为多信仰或世俗化社会。
宗教人口
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基督宗教是英国最大的宗教,占总人口的59.5%。2007年Tearfund调查发现基督徒人口为53%,2009年英国社会态度调查基督徒人口为42.9 %,欧盟调查的基督徒的人口则为42.98%。
Ipsos MORI在2008年调查,发现英格兰和威尔士有英国国教信徒47.0%,天主教信徒9.6%,其他基督徒8.7%; 4.8%是穆斯林,3.4%是其他宗教的成员。5.3%是不可知论,6.8%是无神论者,15.0%不确定他们的宗教信仰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Ceri Peach在2005年估计,62%的英国基督徒属于英国国教会(圣公会),13.5%属于天主教会,6%属于长老会和3.4%属于卫理公会,其他新教教派和正教会信徒人数很少。
英国社会态度调查(BSA)在2009年调查,有50%受访者表示“ 无宗教信仰 ”,19.9%是英国国教会基督徒,9.3%是无教派基督徒, 8.6%公教基督徒,2.2%是长老会/苏格兰教会的基督徒,1.3%是卫理公会的基督徒;
0.53%是浸信会基督徒,1.17%为其他新教基督徒徒,0.23%是联合改革教会 / 公理会的基督徒,0.06%是自由长老会基督徒和0.41%其他宗派基督徒。
在2016年,英国社会态度调查(BSA)再次调查,有53%的受访者表示“无宗教信仰”,41%表示为基督徒,6%表示非基督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
❹ 关于苏格兰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
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总长1.1万公里。东面的大不列颠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英国最主要的国土。
它由北部的苏格兰,南部及中部的英格兰和西南部的威尔士三个地区组成。根据考古发现,大不列颠岛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5世纪中期,大批的日尔曼人由北欧入侵大不列颠,成为现今英格兰人的祖先。而当时的克尔特人一部分逃进西部和北部山区,另一部分逃往爱尔兰,他们就是今天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祖先。
公元6世纪基督教开始传入大不列颠。在十五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争夺王位打了一场30年的“玫瑰”内战。结果,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取胜。“都铎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德成了交战国。由于英国人民的反德情绪,英王乔治五世于1919年下令,将具有德国色彩的“汉诺威王朝”改名为“温莎王朝”。
十八世纪中叶,由于政治、经济及技术方面逐渐成熟,英国兴起了一场产业革命。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各种机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发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大量搜刮别国财富。大英帝国称霸世界,在海外统制的地域遍及欧、亚、美、非、澳洲,号称“日不落帝国”。
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美、德等国的崛起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英国逐渐失去优势。后来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严重创伤,大英帝国国力日渐衰落。原属本土的爱尔兰岛,其南部的26个郡在1921年脱离联合王国,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战后纷纷宣告独立。大英帝国逐渐演变成一个组织松散的英联邦。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包括England 英格兰,Scotland苏格兰,Welsh威尔士,也就是通常说的英伦三岛,和North Ireland北爱尔兰,各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历史上王室的血缘都有联系England只是英国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最强大,取得了全部统治权的一个
❺ 苏格兰为什么一定要独立呢有没有什么历史渊源
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很早便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累积,因此英国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英国民众也十分富裕。尽管英国的社会福利很好,但是作为英国一部分的苏格兰却一直都想要独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英格兰人从未真正的征服过苏格兰人,苏格兰当初会加入大英帝国完全是因为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在日不落帝国的荣耀下,苏格兰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但现在,英国走上了下坡路,苏格兰人民认为自己管理自己的领土能够过得更好。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北海油田的发现使苏格兰民众的独立情绪达到了顶峰,因为这个油田的储油量十分大,谁掌握谁便能够获得难以想象的丰富利润。当前,北海油田的控制权在英国政府的手上,苏格兰每年都要给英国政府上缴巨额的税费,这让他们十分不高兴。如若独立,苏格兰可完全掌握北海油田,并将从中获取的利润真实地惠及到每一个苏格兰民众。
❻ 读者2000年第13期一篇关于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的文章
骑白马的不都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就像扛钉耙的也不都是猪八戒一样。那么,能拎一根棍子,前边揻一个弯,在草地上甩一膀子,一抡,就是贵族了?
可眼下,有钱人真的就这么培养自己包括自己的孩子,说从小就让孩子打高尔夫,感受高尔夫的氛围,就会知道贵族的礼仪、礼节、气质、风度了。
如果贵族就是这么培养的,那么新西兰人和我们内蒙古人离贵族就不远了。新西兰人百分之五十生活在牧场上,整个国家就是个天然的高尔夫球场地。牧羊人那个牧杆前边有几个弯儿齿,可以撮起一个小石块,然后甩开膀子一抡,就能把脱离羊群的那只羊打中,高手的准确率是打羊的左后蹄儿就不会打到右后蹄儿。若让这样的牧羊人去打“老鹰球”或“小鸟球”那真是小儿科。绝对不会像我们想成为贵族的人那样,花大把的钱,流一身的汗,浪费那么多的草地,却喂不壮一只羊。
出于好奇,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高尔夫球”的起源,这一看不要紧,我更加敬佩我自己了。俺平民也有“所见略同”的时候。高尔夫这玩意儿在古时是苏格兰牧人在牧羊时闲得无聊而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苏格兰人用一根棍子,将一颗圆石子击入野兔洞中,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有人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高尔夫球运动。这个在苏格兰政府和贵族眼中的“粗俗”运动曾遭受过政府令的禁止。1457年3月,代表苏格兰贵族的王室,还颁布了一项“完全停止并且取缔高尔夫球”的法令。原因是这项消遣性极强的运动,不仅粗俗,而且妨碍了苏格兰年轻人练习“国术”——射箭。后来高尔夫球才逐渐成了平民大众的游戏。随着草场的昂贵,平民逐渐退出了“高尔夫”,于是才被有钱人独享。高尔夫从起源到如今都与“贵族”无关,有关的仅仅是“钱”要多。于是高尔夫便成了身份和“金钱”的象征了。这有点像“美国”人的英语,与传统的英格兰英语比,并不是谁“正宗”谁才更“英语”,而是谁的货币更坚挺,谁的声音才时尚。转移到中国就是今天的港台腔比正宗的国语更有魅力。
贵族不是有钱,贵族有点像我们的姓氏;贵族更不是“烧钱”,贵族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就没有贵族,你就是爱新觉罗的二大爷,你也不是贵族,那是皇族。更何况从1949年起,什么贵族、皇族在大众的眼中都是“狗屁族”,人们都怕沾上臭,如今怎么就有了“逐臭族”呢?
有人想把自己改造成像英国贵族那样有品位,像英国绅士那样有气质的人,这好啊!也简单,但不用像打高尔夫球那样大的投入,老夫可奉献一招,把你的小轿车卖掉,为贫困山区的穷孩子们盖一座希望小学,你就有了一点“同情心”、“博爱情”。你不随地吐痰,见了乞丐舍出毛把钱,看见弱者遭遇不公时,能仗义执言,遇见歹徒以强凌弱时,能挺身而出,你就有了点绅士风度。这是第一步,你做得到吗?
否则,你高尔夫球打得再好,往大了说,不也就是个“职业”球手吗?弄个“大满贯”之类的高帽子戴,顶多是一个著名球手,还不是贵族。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是黑人,他们的先人出身恰恰是奴隶。
我是不相信打高尔夫就能打出贵族气质的,就像我从不相信骑白马的小子都是王子一样。
作者:阮直 来源:《读者》
❼ 苏格兰人的发明和创造
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苏格兰人的发现和创专造包括带胶属水的邮票、英格兰银行、自行车脚踏、保卫尔牛肉汁、后膛装填的来复枪、细胞核、三氯甲烷、云室、彩色摄影术、玉米面、治疗疟疾的方法、小数点、电磁、《不列颠网络全书》、指纹学、自来水钢笔、催眠术、皮下注射器、胰岛素、万花筒、开尔文温标、割草机、兴奋剂、对数、卡车、柑橘果酱、汽车保险、核磁共振扫描仪、明轮船、石蜡、钢琴脚踏、充气轮胎、邮戳、雷达、雨衣、反射式望远镜、储蓄银行、螺旋推进器、记速器、气锤、沥青细石路、电传打字电报机、管状钢、伤寒疫苗、超声波扫描器、通用标准时间、热水瓶、海浪动力发电机和钢丝绳。
❽ 英国人的信仰,简单也干脆,这期间有什么历史渊源
在精神方面,英格兰教会没有强大的中央权威。全世界的罗马天主教徒都认可教皇在罗马的最高神圣权威,以及一般的教会或神职人员!但是英国国教教会更多地依赖于圣经,在英国人眼里基 督 教,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正因如此耶稣在他们的心中是神圣的。
❾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历史仇恨是怎么一回事
在很多人心目中,苏格兰仅仅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代表大不列颠岛北半部,是英国的一部分。不!苏格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苏格兰人会很严肃的向你指出这一点。这时候也许你会很疑惑地问,苏格兰和英格兰不都是英国这个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么?苏格兰人这时会有些无奈但又狡偈地说,是的,我们是联合王国!
看过“勇敢的心”这部美国好莱坞大片的人都对苏格兰对英格兰之间的历史仇恨有些了解了,但如果不是亲身到苏格兰体验一下,很难理解苏格兰人至今对英格兰又恨又嫉又无奈的心情。苏格兰人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反抗英格兰的征服,但最终还是因为人口太少,武器装备不如,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但倔强的苏格兰人口头上只承认当年是我们同意结盟的,死活不承认是被打败的。他们从心底里还是渴望完全独立的,但也知道那是太没有现实可能性的。然而他们还是尽可能的强调自己的独立性。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政府,给那个“勇敢的心”里面的英雄,William Wallace以及其他“民族”英雄大造丰碑,广为宣传他们的事迹,甚至大力复苏早已不流行的苏格兰自己的文字。你到苏格兰火车站,都可以看到这些Celtic文字。在苏格兰的政坛上还是有一个十分活跃的SNP,Scotish
National Party,他们的纲领就是要实现苏格兰的最终独立,他们的理想模式就是要像1990年斯洛伐克从捷克那里一样和平分家。在国际上还有不少势力和名人为这个运动奔走,比如著名影星,老007辛.康纳里。
在目前还没有分家可能性的时候,苏格兰人对英格兰人的心态可谓十分复杂,一方面是恨,另一方面又是依存的无奈,嫉妒和攀比混杂其中。翻开苏格兰的报纸,经常能看到,但凡有国家排名country ranking的时候,一定是苏格兰一个,英格兰一个,而且苏格兰人特爱和英格兰较真,只要排名比英格兰高的,一定大肆宣扬。比如有一个排名,平均每个小学生的教育投资苏格兰排的很前面,特别在英格兰前面好几名,结果所有苏格兰报纸都登载了,有的报纸还反复提这件事情,存心就是为了多登几次这个排名。如果苏格兰排的低了,或只有英国Britian的排名,那就尽量避免。苏格兰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强,历史上有什么杰出人物记得很清楚,动不动就提工业革命是从格拉斯哥开始的,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奠定电磁学的麦克威尔,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盘尼西林的弗莱蒙,还有最近一个发明多利羊的,都是我们苏格兰人。想想也确实不简单,要知道苏格兰现在的全部人口才只有500万,不到英格兰的十分之一。
❿ 苏格兰的文化
苏格兰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连绵起伏的山地湖泊,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富于变化的气候。春天这里有初生羊羔跳跃,呢喃,唤醒沉寂, 优雅的古镇,夏季这里有喧嚣的爱丁堡沉浸在艺术节的喜悦, 秋天这里有深邃的湖泊倒映着多彩的树林和满山的石楠,冬日这里有皑皑的雪山与青绿的草地相辉映。这里有苍茫,美丽的高地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的男人有最酷的裙装,吹着高亢悠远风笛带您走进曾经的岁月。这里有无数的城堡和宫殿讲述着曾有的战斗与传奇, 浪漫与悲泣。
尽管和英格兰(England),威尔士(Wales),北爱尔兰(North Ireland)一起同属英国,苏格兰民族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色彩缤纷的格子布,男士引以为傲的格子裙(kilt)和高亢的苏格兰风笛(bagpipes)。苏格兰人热情温暖,正像醇厚,浓烈,享有盛名的苏格兰威士忌。这里还有500年前建立的教育系统和杰出的大学。从这里工业革命得以推动——蒸汽机的发明,从这里无数的生命被解救——青霉素的发明,从这里理想城诞生,富国论被孕育,从这里福尔摩斯,哈利·波特成为鲜活的人物, 这里的历史和美景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好莱坞银幕。 苏格兰位于欧洲北部大不列颠岛的西北部,大不列颠岛也就是联合王国所在地。苏格兰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即使在与英格兰合并之后,也保留着很大的独立性和鲜明的民族传统。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总是与其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而苏格兰人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突出。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苏格兰人一直保持着较少的人口和空旷的土地,也使得苏格兰人保持着风笛和基尔特以及独立和自豪。
苏格兰西北部就是有名的苏格兰高地,有着雄伟壮美的自然风景:冰川时代留下的地貌、崎岖的山峦、精致的湖泊以及巨石覆盖的原野。这里清澈的溪流为高地的传统特产——苏格兰威士忌提供了重要的原料。高地东南部没有多少城镇,被称做高地旅游中心。那里有雄伟的山脉、秀丽的山谷、恬静的湖泊、奔流的溪水和开遍石南花的的原野。苏格兰的南部虽是山地,但远非高地那样桀骜不驯。这里与英格兰北部地形相似,是一个地形舒缓、环境静谥的确地区。有长满青草的山坡,有拥抱着宁静溪流的宽敞的谷地。
在1707年之前苏格兰曾一度是个独立的王国,占有欧洲西北方外海、大不列颠岛北方约1/3的土地面积。虽然在外交、军事、金融、宏观经济政策等事务上,苏格兰是受到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的英国国会管辖,但是对于内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空间,也有发行专有的货币版本,是联合王国底下,规模仅次于英格兰。
送旧迎新传统苏格兰从除夕夜到过新年有不少传统风俗。午夜之前的习俗包括在12月31日打扫房间(在普遍烧煤的时代,倾倒烧尽的煤灰)。另外还存在一种迷信,就是必须在午夜钟声敲响之前清偿所有的债务。午夜来临后,作为传统,人们会歌唱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Lobert Burns)所作的《友谊地久天长》(For Auld Lang Syne”):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怎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my dear,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one cup o kindness yet,for auld lang syne.
除夕夜庆典活动将持续多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是热情好客地款待造访的朋友和陌生人。
午夜之后造访主人家的第一位客人成为“第一只脚”(First footing):为确保为主人家带来好运,到访的第一位客人应该是具有一头深色头发的男性(源自过去的维京时代,金发的陌生人跨入你家门槛,就意味着麻烦的降临),而且他应该象征性地带一些煤、牛油甜酥饼、盐、黑色的小圆面包和威士忌。
到今天,人们能找到的这些礼物可能只剩下牛油甜酥饼和威士忌了。
古老苏格兰婚礼习俗 :苏格兰人的婚礼习俗随着历史的变迁也经历了诸多变革。在现代苏格兰人的婚礼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传统习俗的痕迹,但是有一些已经不复存在多年的传统习俗是更有趣的。
在Barra岛,人们会在婚床上洒水以此来祝福新人。在Mull,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应该睡在马厩里。而在Lewis,新人们必须要和父母住上一周之后才能回到他们自己的家里。
发端于异教仪式的凯尔特人的习俗多年来一直是婚庆典礼的一部分。新郎新娘们会将他们的苏格兰格子呢的披肩撕开,然后拴在一起,象征两个家族的结合。
根据盖尔人的传统,在五月或者是月亏的时候结婚时不吉利的。
而在Aberdeenshire,“涂黑”(blackening)至今也是一项十分流行的传统风俗。已经订婚的准新郎和准新娘可能会在某一天晚上被一帮“朋友”逮住,然后浑身被涂满蜂蜜、羽毛、煤灰等东西,并被强行围绕村子或者酒吧游行示众。被涂黑的人往往要花好几天才能清洗干净。
将头发缝在结婚礼服的褶边上以祈求好的运气,将血滴在裙子的内接缝上,这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但已经不大流行的习俗了。新娘在婚礼日之前不能穿很华丽或者复杂的裙子,为了适应这一习俗,结婚礼服会有一部分的褶边是到最后一刻才会缝上的。
新娘在作为单身姑娘最后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应该用右脚先踏出屋子,这样才比较吉利。
现代苏格兰婚礼习俗:现代的苏格兰婚礼与美式婚礼大同小异。但是一场传统的苏格兰婚礼会有悠扬空灵的风笛音乐和用苏格兰格子呢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圣坛,这都会给新郎新娘以及所有参加婚礼的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订婚戒指仍然是婚姻盟誓的象征。有54%的新娘选择钻戒作为订婚戒指。91%的英国夫妇们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而只有4%的新人们选择婚姻登记处见证他们的结合。另有5%的人们会在家里、宾馆里或者是古堡里举行他们的婚礼。
订婚典礼在喜爱热闹的苏格兰人的看来,婚礼是一个尽情玩乐的好机会。而这样盛大的欢庆往往从订婚典礼就开始了。订婚典礼可以在父母家举行,并且双方的父母都要出席,也可以是在夜总会举行,并且邀请一些客人,也有的是在村子的礼堂里举行,由全村的人来见证新人的订婚礼。
新婚前夜在新婚前夜,新郎会参加和朋友们的告别单身的聚会(Stag Party,这一聚会只限男士参加)。这样的聚会往往充满了各种玩笑和当地的很多习俗。在Fife,洗脚的风俗沿袭至今,但是只有十分懂得幽默的新郎能够忍受整个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让新郎坐在倒满水的木盆里,然后由他的好友们脱掉他的袜子,并在腿上抹上油脂、煤灰等的混合物。这是为了祈求新郎在今后婚姻中的好运气。
新娘的告别单身聚会(Hen’s Night)也是在新婚前夜举行。新娘往往会被她的朋友用气球和彩带打扮起来,并浑身涂上面粉和煤灰,在大街上游行一周。在游行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叮当响的铁锅、罐子,以及铃铛和哨子的声音,这样是为了驱赶恶灵。在苏格兰的很多地方,新娘的朋友会捧着一个罐子,这样人们可以向罐子里投掷硬币以表示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这也是为新婚宴筹备资金的一种方法——在今天,有的新娘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超过100美元的赠金。
结婚礼服举行婚礼的时候,苏格兰新娘往往会穿上白色或者是奶油色的婚纱长裙。而新郎一方的亲友及新娘的爸爸都会穿上十分隆重的以各自家族的苏格兰格子呢缝制成的整套高地传统服饰。新娘可能还会在胳膊上戴上一块马蹄铁,希望能有好运;也可以是当新娘到达婚礼地点时,由小花童送上马蹄铁。对于新娘来说,有一项很普遍的风俗是她的穿着里必须有这么几样东西:“旧的、新的、借来的、蓝色的”。当然,所谓“新的”自然指的是新娘的婚礼礼服。而这一套礼服会成为其下一代婚礼上“旧的”或者“借来的”东西。新娘还会穿上蓝色的吊袜带)象征“爱”)。另外,在苏格兰的一些地方,在新娘的鞋里放上一枚银币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据说这样可以招来好运气。
婚礼一般的白色婚礼会有三个左右的伴娘,以及一个捧花的小女孩,和一个穿苏格兰短裙的小男孩,这两个小孩大概都是在三岁左右。男童的任务是在新娘挽着新郎走出教堂时上前去把马蹄铁递给新娘。一般来说会有一个风笛手在场,他负责将新人从教堂引向恭候着的汽车。当汽车行驶时,新郎会向车外扔出许多银币,孩子们会去捡这些象征好运的银币。通常的苏格兰婚礼是在4点开始,之后是餐宴及5点的祝颂词演讲,7点半的时候舞会开始,会持续到凌晨。
苏格兰短裙:苏格兰短裙的穿着
今天的苏格兰人把苏格兰短裙当作是正装或者是参加庆典时才穿的礼服。通常是婚礼或者其它的正式场合,他们才会穿上苏格兰短裙,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将其作为便装来穿的。苏格兰短裙还被童子军用来作为阅兵式时的服装,在高地运动会、各种风笛乐队的比赛、乡村舞会以及同乐会中也能看到人们身着苏格兰短裙。
苏格兰短裙已经成为很多正式场合下的常见穿着,例如婚礼,并且任何国籍和血统的人们都可以穿着它出席这些活动。尽管短裙与白礼服的搭配仍然存在,但是更常见的苏格兰高地礼服的着装还是和黑礼服的搭配。
苏格兰短裙的雏形用盖尔语说就是feileadh mor,英文的意思是big kilt。它是一种未经过裁剪的服装,大概有5米长,裹在人身上,在腰部扎一根腰带,以此来达到遮蔽身体的目的。腰部以下的部分与时下苏格兰短裙差不多,但是腰以上的部分则是在肩部用别针做出褶皱的效果。据记载,1715年,英国政府采取开放政策,允许英格兰、苏格兰两地的人们互通贸易,汤姆?罗琳逊便是从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苏格兰北部开了家木炭画加工厂,苏格兰短裙便是他在工人中推广的耐用制服。传统的苏格兰服饰KILT,原本包括宽大的披肩,并且披肩和短裙连成一体。由于砍树很不方便,汤姆?罗琳逊便向裁缝提出,将KILT一剪为二,苏格兰短裙便“诞生”了。但苏格兰人认为,早在1692年,当地人就穿着由两块宽布缝在一起,缠在腰上的短裙了,汤姆·罗琳逊的发明显然是“盗版”。也有历史记载表明,早在1624年,苏格兰军队就以苏格兰短裙为军队制服了。在1746年的卡伦顿一战,詹姆斯二世及其拥护者被打败之后,苏格兰短裙以及其它的高地装束都被禁止穿戴。但是,由于不列颠军队中的高地兵团仍然沿袭着这样的装扮,因此苏格兰短裙在那一段非常时期中才得以幸存下来。
现代的苏格兰短裙是由长达8米的布料在腰线处钉在一起,在背面和侧面形成厚厚的褶皱。服装设计师们甚至尝试使用了一些非苏格兰格子呢的材料,包括皮革,来制作苏格兰短裙,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本世纪初,几个制作苏格兰短裙的公司,包括Utilikilts,,Sport Kilt,NeoKilt,Pittsburgh Kilts和Kilt2,开始生产不使用苏格兰格子呢,但仍然叫苏格兰短裙的服装。他们的产品往往对传统的苏格兰短裙有一些改动,比如口袋,对称的褶皱,低腰等等。这种苏格兰短裙的卖点之一在于人们并不需要具有苏格兰血统就可以穿着苏格兰短裙,卖点之二是它对于那些苏格兰后裔们来说,价钱相对要便宜很多。
苏格兰方格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在苏格兰人看来,“基尔特”不仅是他们爱穿的民族服装,而且是苏格兰民族文化的标志。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基尔特”作为苏格兰的民族服装被保留下来。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1745年,英国汉诺威王朝镇压了苏格兰人的武装起义后,下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苏格兰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兰的装束为标准,违背者将被处以监禁或放逐。苏格兰人为此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斗争,最后于1782年迫使汉诺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为自己赢得了穿裙的权利。一套苏格兰民族服装包括:一条长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调与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夹克,一双长筒针织厚袜。裙子用皮质宽腰带系牢,下面悬挂一个大腰包,挂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时肩上还斜披一条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处卡住。
在外国游客看来,苏格兰人穿的方格裙并无多大区别,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采用的面料都是以方格为图案,却各有不同的设计。有的以大红为主底,上黑绿色条纹构成的方格;有的以墨绿为底,上面有浅绿的条纹。有的格子较小,有的格子较大。有的鲜艳,有的素雅。过去,每种设计都在官方登记备案,各民族之间不能随便乱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格裙样式越来越多,估计不下千余种。今天每当苏格兰高地的居民喜庆联欢会时,总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头戴黑毛高冠,左边插一支洁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间的饰袋,穿着白鞋罩,短毛袜,长仅及膝的裤子,奏起欢快的风笛,跳起“辛特鲁勃哈斯”舞蹈,一股浓郁的苏格兰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苏格兰高地运动
苏格兰高地运动是指在苏格兰举行的一项最能体现苏格兰精神的活动。这个赛事历史悠久,截止2006年已经举办了153届。因为综合了舞蹈、饮酒和让选手充分勇猛神技的美食,这类传统的高地运动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苏格兰为人类贡献了众多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麦克里奥德发现胰岛素;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面;汤姆逊和邓洛普发明充气轮胎;贝尔发明电话;贝尔德发明电视。现代医学的两大突破——青霉素和麻醉剂分别由弗莱明和辛普森研究开发。亚当·斯密奠定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高尔夫运动亦由苏格兰人发明。
冰上溜石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至今在苏格兰还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壶)。1795年,第一个冰上溜石俱乐部在苏格兰创立,1838年苏格兰冰上溜石俱乐部制定第一个正式的比赛规则。1807年冰上溜石活动传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国等地流行。从此,冰上溜石作为一项冬季运动在欧洲和北美逐渐开展起来。冰上溜石的装备包括冰壶、比赛用鞋和毛刷。冰壶由苏格兰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磨制成,标准直径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1公斤。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冰壶是苏格兰的一个岛上的花岗岩制作而成的,全世界就是苏格兰那一家公司制作的花岗岩冰壶最好,该地制作冰壶的上等石料也因此项运动的广泛开展而日渐枯竭,因此冰壶的价格日益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