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恐怖的发明,你都知道哪些
整个人类历史的恐怖发明非常多。但有的应该辩证着看。以为不好的,可能问题不大,以为好的,可能很有问题。比如原子弹算不算恐怖发明呢?威力巨大,甚至可以毁灭整个地球。可是自从有了原子弹,战争减少了,尤其大国间的大战没有发生过了。但也保不准未来不会发生核大战,或者被个别疯子释放出来。它到底算不算恐怖发明,可能还是一个问号?
第一、人殉,就是一种绝对地恐怖发明,无论是殉葬,还是以人作为祭祀,或者以人作为对神的献礼,都是绝对恐怖发明。这种人殉全世界都有,圣经里不就记录亚伯拉罕带自己的儿子去献祭。印第安、中国、阿拉伯都有。
第二、一神教。一神教发明后其宗教排他性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比如欧洲发生了长期大规模地迫害女巫的行动。而且至今基督教没有为此道过歉,西方电影里还是把女巫视为邪恶的化身。基督教把整个欧洲带入黑暗的中世纪。
第三、奴隶制。有人以为奴隶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其实不是。奴隶制是跨种族战争奴役的结果。试想如果人类没有那么大种族差异,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奴隶制,甚至不会出现等级制。中国的等级制是周代才开始的。由羌人从古埃及带回来,所以与之有关的藏族、彝族以及西部民族和汉族都有。而未受侵扰的南方民族却没有。
第四、泡沫经济学。在过去很长的时代,你种了一斤粮食就是一斤,官方要收税,必须要让你交出。你有一锭银子,也必须让你交出后你才会减少收入。不给,那需要持刀入户。后来不需要了,通过不断发货币就可以做到。而民间也有办法,通过鼓吹,大规模收购,让某种东西迅速升值,击鼓传花,等着傻子们进入。而更大的泡沫就是整个西方搭建的泡沫经济模式。可以这样说,泡沫经济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剥削。所谓赚取点人工费的剩余价值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现代社会很多人也在努力,也在积累,也在存钱,可是必定越来做穷。你不进入食物链上游,注定是穷困的结局。
第五、毒品。这个不需要解释。
第六、中国法家的驭民术,有一个观点,要牢牢地把老百姓摁在生存线上,这样老百姓就只能为生存忙碌奔波,无暇对统治者指指点点了。
第七、农药化肥转基因。这些看似好东西,可是自从有了它,人类耕作再也不肯想别的办法了。人类真的做不到使用农家肥了吗?真的做不到采用环保方法锄草和消灭害虫了吗?不是,人类在这方面早就不思进取了,尽管那是要用来吃的食物。
第八、裹小脚和女性割礼。
恐怖发明真要罗列的话,罗列成一本书都可以。
Ⅱ 盘点民间那些稀奇古怪的发明,就这样能申请专利吗
1、 确定发明创造的内容是否属于可以申请专利的内容;
2、确定发明创造的内容可以申请哪一种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二、签定代理委托协议
此时签定代理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申请人和专利代理机构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约束专利代理人对申请人的发明创造内容负有保密的义务。
三、技术交底
1、申请人向专利代理人提供有关发明创造的背景资料或委托检索有关内容;
2、申请人详细介绍发明创造的内容,帮助专利代理人充分理解发明创造的内容。
四、确定申请方案
1、代理人在对发明创造的理解基础上,会对专利申请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断,对专利授权可能性很小的申请将建议申请人撤回,此时代理机构将会收取少量咨询费,大部分申请代理费用将返还申请人。
2、若专利授权前景较大,专利代理人将提出明确的申请方案、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在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条件下开始准备正式的申请工作。
五、准备申请文件
1、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2、制作申请书文件;
3、提交专利申请并获取专利申请号。
六、审查
中国专利局会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专利代理人会进行专利补正、意见陈述、答辩、变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请人应该配合专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审查结论
中国专利局根据审查情况将会作出授权或驳回审查结论,这一过程的时间一般为:外观设计6个月左右,实用新型10-12个月左右,发明专利2-4年。
Ⅲ 为什么任文林等的民间发明人会这么惨没有从他们那么多的专利中获利,而且还负责累累
搞发明是一项技术活动,而发财是一项经济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技术活动和经济管理是不想干的两个范畴。但如今某些发明家们看到新闻里报道的一个专利卖多少万的事情,就觉得可以把这种情况套用在自己身上……但他们没注意到,新闻这种东西只会去报道那些稀有的事物,你媳妇生了,这不叫新闻。你媳妇生了俩也不叫新闻,除非谁一窝生了20个,或母狗下了猫仔才叫新闻!对于新闻来说偶然性稀缺性是很重要的,既然新闻上报道了,那肯定是稀有事件,不然全国有几千万人靠做生意发财了他怎么不报道呢?有几百万人靠当官发了财他怎么不报到呢?靠发明发了财的那都是祖坟头上冒烟的幸运儿,你从恐龙时代轮回几万辈子才能赶上一回的稀罕事儿,结果你还指望这辈子就一定能发财?脑袋被门挤了吧?
与其将那虚渺的希望放在发明上,你还不如去做生意。对于商业来说,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的主体是建立在各种市场行为经济行为之上的,发明创造只是一套商业方案的一部分,甚至是不起眼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把技术放在商业之上,你可能会取得学术上的成就,但绝不会发财。如果你把商业放在技术之上,那么你发财的几率就会扶摇直上。要发财就要学好去做一个商人,一方面乐衷于技术,另一方面还做着家盈万金的美梦不啻于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Ⅳ 民间发明的一些小玩意映射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民间的一些发明是深刻反映社会环境的这个反应,体现在时代的主题上,人们生活迫切需要的东西,就在这些发明创造之中有所体现,比如太平盛世基本上发明出来的一些都是让人变得更懒的,然后提高生活乐趣的东西。
在和平的年代,人们更多的发明就是集中在有趣的小玩意儿和让自己生活变得更懒的一些工具,懒人神器,你搜索这4个字,你在网上找你发现很多很多让你生活变得更懒的东西,它确实解决你生活中的小问题,比如手机支架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可以避免你看电影或者看视频的时候用手一直拿着很费力。
Ⅳ 造成我国民间发明家处境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认知的错位;认为知识是发明创造的前提,即知识生创造。
其实知识是发明创造产生后,经过实践总结产生的,即创造生知识。’
,这样的错位,造成只注意专家,学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认为只有这些人,这些地方才能出发明创造。民间一般人没有多少知识。不会有发明创造。政府不重视,人们不认可。
发明创造是探索,是读无字书,是于大自然对话,发明创造靠的是笃志加灵感。读很多书的人是专家,是学者,不善于探索,也搞不出发明来。
不可否认知识是创造的阶梯,专家学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发明的摇篮,但不要忘了无论在什么年代都会有珍珠洒落民间,民间有高人,民间也有发明家。
如果我们能采取两条腿走路,即重视专家学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发明创造,也不忽视民间的,我国的科学技术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
Ⅵ 中国各地的民间发明大王的情况
看看这则报道吧!
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中国已成为继韩国之后,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去年中国自由发明人专利申请量为10.5669万件,增长21.5%,占总申请量的63%。
在江城武汉,也有这样一批不懈地进行着发明创造的民间发明人。近日,记者探访发现,他们的处境不容乐观。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民间发明的专利技术利用率一直很低,不超过8%。很多民间发明者因种种原因,不能让自己的专利转化成产品。相比这些苦苦支撑的民间发明者而言,郭代银无疑是一个幸运儿———
发明大王的悲哀
“发明大王”挖起“地脑壳”
在汉正街154号的街头小巷,常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守着小摊,卖些孩子们玩的“小玩意”。很少有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竟拥有5项专利技术的所有权。
他叫刘耀友,中国第一个申请磁化杯专利的人,也是中国最早获得磁化杯专利权的人。
近日,记者在汉正街一处老房子里找到了刘耀友。62岁的他正在那间9平方米的房子里收拾行李,准备第三次上京为他的专利打官司。
几年前,磁化杯风行全国,不少生产磁化杯的企业赚足了腰包。而刘耀友却没从自己的发明中获取分毫,官司倒打了不少。
心疼700元错失数千万
刘耀友的第一个专利不是磁化杯,而是1988年元月申请的“家用式蜂窝煤成型机”专利技术。他说,当时和一家企业签了合作协议,可投产没多久,对方就毁约了,理由是亏本了。
第二个专利技术,就是让刘耀友一直“不得安宁”的磁化杯。专利是1988年2月申请的,当时他患了十二指肠溃疡,不知从哪里听说将磁石放在杯子里泡水喝可治病,他试了试,竟然“蛮管用”。于是,他萌发了发明磁化杯的想法。
专利权很快拿到了,可专利文书出了问题。熟知此事的某专利事务代理所工作人员樊先生指出:刘耀友撰写的专利文书有重大疏漏。
事隔多年,刘耀友遗憾地说,当时就是舍不得700元代理费,没请个专业人写文书,结果自己想的点子被人稍变了一下,就不是自己的了。
让刘耀友稍感安慰的是,2年前他收到一位上海市民寄来的信,附了1元钱,信中说他买了一个磁化杯,效果不错,他觉得刘耀友应该从这个杯子中得到1元钱。“这是对我的支持!”刘耀友念念不忘这位没有见过面的上海人。
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
在汉正街一带,刘耀友的名气显然很大。他的街坊邻居都称他为“发明大王”,同时也为他的“遭遇”叹息摇头。
为了自己的专利,刘耀友打了一场又一场官司,可是无一胜诉。最近打的一个官司两次败诉,已经上诉到了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刘耀友说:“到了这份上,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专利被宣告失效。”
自1992年,刘耀友相继3年分别获得“磁水夹”、“磁化保温杯”、“强场磁化矿化器”3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权。但是,刘耀友因忙于打官司,都没有转化生产,技术至今闲置。
问及近几年的生活情况,刘耀友一边整理自己的专利证书和各种荣誉证书,一边苦笑:“现在每个月有360元退休金,够日常开支,没办法,在汉正街摆地摊,生意不好做。”
在刘耀友家,一直没看到他的磁化杯。离开前,记者忍不住问他:“还有你发明的杯子吗?”
在床底下摸了半天,刘耀友才找出一个蒙了厚厚一层灰的杯子。用手细细地擦拭了一遍后,他指着杯子上的标志和文字告诉记者:“看,这就是我发明的杯子。”话语间仍有些自豪。
民间发明为何花多果少
发明停留在理论上
记者从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我市专利申请量为15000余件,其中非职务性发明(即民间个人发明)占70%,职务发明占30%。可据统计,目前我市民间发明的专利技术利用率一直低于8%。
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处陈保国副处长分析认为,不少个人发明技术本身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中间生产工艺使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还有一部分民间专利人过高估计自己专利技术的价值,开价太高,以至于“无人问津”;很多企业不愿冒险投资一种没保障的技术,这也导致民间发明的专利技术难获得企业青睐。
专利信息中介难做
武汉市开源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樊戎介绍,目前,国内(包括武汉6家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替民间个人发明代理业务的比例很高,占总业务量的50%,但这些业务主要是专利申请及法律服务,很少涉及中介业务。
樊经理认为,专利技术的转让是市场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少民间发明技术不够成熟,难以实现专利技术的转化。即便是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在专利人和企业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分歧。
民间发明亟待规范
采访中,一些民间发明人表示,因民间发明的“民间”特点,重复发明、技术资源浪费等情况普遍,因此亟待引导。
专业人士认为,民间发明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切合生产实际,国家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调动起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在机制上鼓励创新。
据市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武汉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的资金资助发明人,民间发明也能够获得一部分资金,但资助政策明显向职业发明倾斜。之所以如此,是因很多民间发明人一旦通过国家资助拿到了专利权,便视为己有,不愿为国所用,导致专利技术的社会效益大受影响,国家也不愿将太多资金资助民间发明人。
此外,不少民间个人发明本身就是职务发明,但由于管理疏漏,使其成为个人所有,这实际上也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小发明造就百万财富
小发明造就百万富翁
在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一条普通巷子里,生活着一个53岁的退休工人,他叫郭代银。如今,他依靠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办起了厂子,成为资产近百万的老板。
西大街270号,武汉市汉阳区海通五金工具加工厂,面积不大,场内陈设甚至有些简陋。但厂房里一片生气,一袋袋成品堆积着,工人正忙着打包。楼下停着一辆用来送货的微型面包车。郭代银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家工厂是属于他的,也是他用来加工、组装自己发明的产品的地方。
厂房隔壁一间小办公室里堆满了他收集的各种“小玩意”。他说:“我的灵感都是从这些东西中得来的!”
第一个发明“无疾而终”
他说,搞发明基于爱好,“喜欢搞些新奇东西”。另外,他原来在长航青山造船厂做工人,也掌握一些技术。
第一个发明是1986年的“张力紧固电器灯具座”。家庭中常用的挂在天花板上的灯具,普通灯具座安装时十分复杂。经过实验,郭代银设计出一种一步完成的新型灯具座,并于1987年底获得了国家专利。经过一段时间小范围的试用,这个产品终因成本太高、市场无法接受而告失败。
“这次的失败让我明白了市场对产品的重要性。”郭代银深有感触。
一年申请3个专利
老郭的大多发明源于需要。
每次老伴或者自己拖完地,都想找个地方把洗干净了的拖把挂起来。可是他发现家中的挂物架不能挂住拖把等重物,于是他稍加改动,发明了“自锁紧柱状物挂钩”,于2002年4月申请了专利。
有次在外吃饭,老郭发现菠萝不好削,于是买回大量菠萝反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老郭终于结合钻头的原理,发明了人人都能削菠萝的“菠萝刀具”,今年5月申请了专利。
随后不久,他在一次展销会上看到一种微型便携式验钞机,又得到启发,与手提电话应急充电器结合发明了“微型多功能验钞机”,于8月第四次申请了发明专利。
现在,提前退休的老郭在精心打理自己的小厂。他说小厂当初还是借钱办起来的。“十年来我这个芝麻小厂的纯利润有50万元!”老郭毫不隐瞒自己的实力。
Ⅶ 哀乐是谁发明的
哀乐是民间音乐,由罗浪重新创作改编的。
《哀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1945年,罗浪等三人皆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所属的抗敌剧社音乐队骨干成员,罗浪本人担任指挥兼作曲。这一时期,音乐队来了个绰号“喇叭转”的民间唢呐艺人,此人为保定人氏。
在“喇叭转”演奏的曲目中,有一支婉转凄切的曲子,据他本人说是专用于红白喜事。罗浪等人颇感兴趣,便记下了此曲乐谱。
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庆祝开国盛典,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受命组建联合军乐团。大典用曲的选定非同寻常,时任阅兵指挥部主任的杨成武指示罗浪将拟选曲目报告上送。
几天后,罗浪兴奋地得知,他所呈送的典礼曲目几乎被全部圈定。其中有一支特别的乐曲,便是1945年催生于张家口,后又几经艺术加工而成的《哀乐》。
(7)民间发明悲哀扩展阅读
罗浪表示,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1949年9月30日下午5时,新中国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闭幕,随后在天安门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这是《哀乐》首次在国家典礼仪式上被采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发布讣告之前,首次完整地将《哀乐》播放全国。
Ⅷ 中国民间有哪些神奇的发明
2012年3月14日,湖北当阳,一台由养护工人自制的道路清扫车,在公路上作业。
2013年3月3日,广东中山,66岁老人李先生设计和创造的水陆两栖车。其独自一人在歧江中驾驶。
2012年11月29日,济南农民张学林所造的“摩托飞机”试飞,吸引了上千名村民前来观看。
2012年8月15日,河南周口,市民在争坐“龙车”。
2012年3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下河村,58岁的农民李晶纯与家人在房顶上修整自制飞机。这架飞机机身长5米、宽1.5米,主要由废旧钢材制成。为打造这架飞机,这名爱好者与家人费时两年,耗资超过4万元。
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重庆科技学院的灵湖里,一艘“饮料瓶”船搭载了4名男生,在20[IMG]多名学生的见证下,完成了首航:在湖中成功划行了20多分钟。这艘船长4.84米、宽1.3米、重58.2公斤,取名为“思密达”号,4位男生共用了1504个饮料瓶,花了近两个多月完成。
2011年8月19日,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流芳大道,农民舒满胜在家门前自制UFO飞碟。
2011年6月29日,武汉,李卫国的学生小雷和女友一起在长江江面骑行,座驾是李卫国自制的“水陆双人自行车”。
2010年5月2日,上海外滩美术馆,游客在欣赏安徽农民杜文达发明创造的飞碟。
Ⅸ 为什么中国不重视民间发明
不重视发明,这就是中国落后的重要之一。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前进的灵魂,不专创新就会停滞不前。属
然后我们的国家扶持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虚拟经济,电商之类的,不从政策上和资金上扶持实体制造业,尤其不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所以我们和日本无法相比。
Ⅹ 中国古代民间都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小发明”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古人的智慧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在以前这种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他们依旧能够做出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小发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香炉。香炉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记载了,就是一个圆形的小球,里面装有香薰,一般也只有高贵的人才能使用,而且可以起到助眠安神的作用。
其实,这样的发明在古代数不胜数,而且有很多的小发明都已经失传已久了,当时古代能够如此繁荣其实是因为当时没有条件,所以很多人都会突发奇想的去解决问题,而现如今虽然我们生活十分方便,但是同样也阻断了我们创造的积极性。毕竟生来就有前辈帮我们给安顿好了,根本不需要我们动脑筋。
但是这其实也在给世人警醒,明明现在的科技发达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向先祖先辈们学习,然后研究出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东西,这样人类才不至于会被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