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爆米花是谁发明的
宋人发明的,由油锅炒玉米粒发明演化而来。
爆米花是发明于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
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
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所以,爆米花机是宋人发明的,之后不断被改进,如加入压力指示等。
2013年1月,在中国司空见惯的爆米花机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登上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著名节目《流言终结者》,后来发展成当今的爆米花。
(1)扒苞米发明扩展阅读:
一、历史来源:
起源于中国宋朝的爆米花,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爆米花想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
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说明中国古代的食品加工不止仅仅是食品简单的加热作熟,而是通过的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这种加工方式就是现代新兴的膨化食品。
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二、保存方法
由于爆米花易受潮,受潮后就会丢失了其酥脆可口的新鲜口感,所以爆米花不易保存太久,要趁新鲜吃。如要储存,须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
⑵ 发明与收玉米机器人的作文
如今老家里的秋收,主要的农活就是收玉米.9月下旬的这个双休日正好赶上收玉米的时刻,于是,我便在老家里踏踏实实地干了两天的农活.住在老家的父母有一块3亩地的玉米,这是我家承包田中最大的地块了.前几天父亲就说,其它小的地块不用你管,等到收这一块地的玉米时你要回来帮忙啊.我明白,七十岁的父亲对这一块地玉米的收获任务今年是有些打怵了,到时候我一定要回家助收.周六上午,接到弟弟的电话通知之后,我便急忙赶回到老家里.到了地头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多的光景,父母和弟弟、弟妹已经把3亩地的玉米全部砍倒,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掰棒子了.3亩地的玉米被砍倒后放成了6行,我们每人负责一行,一棵一棵地把玉米翻动一遍,一个一个地把棒子掰下来,简单而又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弯着腰掰累了,就蹲着向前挪动.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掰棒子的活还没完成一半.这时刻,又渴又累,腰酸腿痛.看看日近中午,借着吃饭的时间稍事休息,下午又赶紧投入紧张的劳作之中,直到4点左右才将地里的棒子全部掰完.随后,是一刻不停地将棒子装上车,运回家里.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地里还散落着足有一车的玉米,只能等到明天再装运了.带着浑身的疲倦返回小城的家中时,已是晚上接近8点的时候了.这一夜睡的特别深沉,第二天早上醒来,感到腰部以下像散了架一样,腰部、臀部和大腿上的肌肉酸胀疼痛,两条腿连走路也不听使唤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硬撑着赶到老家,帮助父母把地里的玉米运回家里.然后,坐在门前的玉米堆边,和父母一起,一个一个地去扒玉米皮.这时的劳动强度比起地里的要轻松了许多,只是时间和功夫而已.看着父母和我一样地劳作,甚至比我付出的劳动还要多得多,心中除去愧疚之外,感到这看似简单的劳动里其实并不简单.它不仅检验了人的体力和耐力,也检验了人的耐性和意志.为文者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练武者常说拳打千遍,其意自现.所谓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干的农活多了,自然就会适应.可见,这简单的重复之中,也有着深刻的内涵.
⑶ 剥玉米的小发明制作方法
两个棒子来回搓
⑷ 爆米花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爆米来花有很多中说法
有国外,中源国
爆米花各有各的起源
中国是历史悠久但不能说全部都是中国的
例子:
印地安人以前就拿爆米花当零食,是用玉米粒(干的)加上奶油倒进锅子里盖,着玉米粒就会在锅子里爆开 。
玉米是外国来的
so有说法是中国古代,有中国,有外国,有美国,有印第安等等
早在欧洲移民迁入这块“新大陆”之前,居住在这块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伦布在返回欧洲后,曾向人们描绘了“新大陆”上的印第安儿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的生动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如何烘烤玉米的技术。一名历史学家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发现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所限,在口感上远远不如当代爆玉米花松脆而已。
发明家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设计了一种电锅,据说仅花费10分钟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目前,美国的许多地方电视台还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常识,还介绍各种新风味爆玉米花的方法。一名频频在电视屏幕上亮相、自称为“爆玉米花大王”的专家瑞顿·巴哈尔已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讲的都是“玉米经”。
⑸ 爆米花谁发明的可以在火上转的“炮筒”有专门生产的吗
早在欧洲移民迁入这块“新大陆”之前,居住在这块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伦布在返回欧洲后,曾向人们描绘了“新大陆”上的印第安儿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的生动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如何烘烤玉米的技术。一名历史学家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发现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所限,在口感上远远不如当代爆玉米花松脆而已。
发明家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设计了一种电锅,据说仅花费10分钟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目前,美国的许多地方电视台还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常识,还介绍各种新风味爆玉米花的方法。一名频频在电视屏幕上亮相、自称为“爆玉米花大王”的专家瑞顿·巴哈尔已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讲的都是“玉米经”。
⑹ 爆米花是哪国人发明的
中国宋朝就有爆来米花了源。
起源于中国宋朝的爆米花,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爆米花想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
(6)扒苞米发明扩展阅读:
爆米花坏处:
1、爆米花中淀粉含量多,小孩多吃爆米花后可能会降低食欲,影响正餐多种营养素的摄取,严重者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
2、爆米花主要成分是淀粉,还会添加一部分糖浆,小朋友长期多吃爆米花是可能引起身体肥胖。生长期小孩的过度肥胖问题不利于生长发育。
3、爆米花中一般都会加入糖浆增加甜度。小孩吃爆米花后会摄入很多糖分。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口腔清洁和牙齿发育,出现龋齿甚至龋洞等问题。
⑺ 爆米花机是谁发明
19世纪后期英国.所以也称英式爆米花机.只不过20世纪电气化时代后在西方绝迹了,反倒在中国大行其道,尤其在60-80年代.现在也很少见了.
⑻ 爆米花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做爆米花的玉米是平常吃的么
爆米花也是发明于宋代,范成大发明 爆米花的玉米是甜玉米,市场上很少有卖的,我家在西安,我知道好远地方有个卖甜玉米的
你去查查甜玉米
⑼ 水果玉米谁发明的还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最早出现在哪里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直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清香的汁液溢满齿颊,生吃熟吃都特别甜、特别脆,象水果一样,因此被称为“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有很多品种,都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水果玉米,又称甜玉米或蔬菜玉米,禾本科,玉米属。玉米的甜质型亚种。甜玉米是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各阶层消费者青睐。生产中的甜玉米可以分为普通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类,超甜玉米由于含糖量高、适宜采收期长而得到广泛种植。中国是糯玉米的世界起源中心,栽培历史悠久。糯玉米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被当今世界广泛用作保健的营养食物。[1-2]
甜玉米在中国也有栽培。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果穗苞叶上有旗叶。子粒淡黄或乳白色,胚较大,乳熟期子实柔嫩、味美,富含水溶性多糖、维生素A、维生素C、脂肪和蛋白质等。
水果甜玉米(Sweet corn)不是玉米的一个种,也不是zea mays种内分离出来的一个亚种。它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它在美国和加拿大是最大众化的蔬菜之一,在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消费增长也很快,成为夏季的象征。美国可加工的蔬菜作物中,按农用价值,甜玉米排在马铃薯和番茄之后的第三位。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较慢。一个隐性突变体等位基因shrunken-2早在1950年即被发现。籽粒发育的早期,糖分总是成倍地积累。直到30年前,含糖的(su)等位基因才在甜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被确认。还有最少7个其他基因影响着胚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在甜玉米品种中,单独存在或连锁,都可利用,但用得最广泛的还是shrunken-2(sh2)。
甜玉米被消费的植株部分是未成熟的籽粒,主要由胚乳和子房壁(未成熟的颖果皮)组成。其鲜食或食用品质由胚乳的味道、结构以及果皮的柔软度等所决定,都受基因的影响。
1.美国的甜玉米
Darlings Early是第一个被恰当命名的甜玉米,是1844年通过早熟黄粒硬质玉米与白色甜玉米之间的杂交而衍生出来的,是很多重要的甜玉米品种的前身。Stowed’s Evergreen这个较多穗行数的品种,据推测是在Menomony软质玉米、南部马齿型玉米和北部甜玉米之间进行杂交的产物。Crosby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历史性重要品种。它于1867年被列入图书目录,但不知其亲本祖先。Crosby不同于已有的类型,具有色深浓的软质籽粒,穗行数12~16行。其卓越的品质已成为鲜食蔬菜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原料的标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产量。Stowell’s Evergreen在美国中西部加工工业中更重要。Despite的重要性和品质像Crosby,但对现代种质贡献较小。
1899年,在美国至少有63个甜玉米品种被种子公司提供出来,大多数有白色胚乳。而黄色类型被认为不适于人们消费。1902年甜玉米品种 Golden Bantam即被Burpee公司推广。它有优良的品质和广泛的适应性,迅速取代了老的黄色玉米。很多大众化的白色品种相反地通过杂交变成黄色。目前大多数黄色自交系和杂交种的系谱中具有 Golden Bantam血缘。这个品种是由 Darlings Early和早熟黄色硬质玉米杂交衍生而来。它至少 75%基于北部硬质玉米,然其起源似乎更像源于白色甜玉米。
2.中国的甜玉米
中国的甜玉米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甜玉米研究和开发的国家。1968年北京农业大学即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首次育成“北京白砂糖”甜玉米品种。
目前,通过引种和育种,已拥有数目众多的甜玉米品种。
主要类型
①普通甜玉米。含糖量约8%,多用于糊状或整粒加工制罐,也用于速冻。
②超甜玉米。含糖量20%以上,果皮较厚,多用于整粒加工制罐、速冻或鲜果穗上市。
③加强甜玉米。含糖量12%-16%,多用于整粒或糊状加工制罐、速冻、鲜果穗上市。栽培方法和普通玉米同,但须隔离300m以上种植,严防异品种花粉传入,并须适时采收嫩果穗。采收时子粒中水分的含量:糊状制罐用的为68%-70%;整粒制罐、速冻、鲜果穗上市的均为70%-72%。主要以嫩果籽粒加工制罐后供菜用,或以嫩果煮食。
⑽ 粘玉米是怎么研究发明的
糯玉米的起源和历史 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是因玉米第九条染色体WX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是玉米各类型中唯一起源于我国的类型;是玉米传入我国后,由于云南、广西一带的傣族、哈尼族有喜爱黏食的习俗,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选择黏食型玉米突变体培育而成的。1908年由美国传教士法南(J.M.W.Farnharm)通过上海领事从云南征集几个糯玉米品种,寄交美国农业部国外引种处。附言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玉米,有几种颜色。中国人说它们都是同一品种,比其它玉米要黏得多,可能会发现它有新的用途。”1908年5月植物学家柯林斯(G.N.Collins)把中国寄去的糯玉米种子种植在华盛顿附近,其中有52株成熟。通过种植观察,他把起源于中国的糯玉米隐性突变基因定名为“wx”,并给它定名为“中国蜡质玉米”。直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只是出于好奇在遗传试验中作为标记基因而种植。到了40年代早期,依阿华农业试验站发现糯玉米支链淀粉的性质与木薯块根淀粉相似。1942年依阿华农业试验站培育出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从远东进口木薯淀粉困难,美国开始糯玉米淀粉的商业性生产。1970年美国玉米带遭受玉米叶枯病重创之后,由于糯玉米表现出优良抗性和独特品质,才使糯玉米成为研究重点。20世纪最近50多年,糯玉米淀粉用途的新发现导致糯玉米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有较稳定的面积。 我国糯玉米起源于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形成于1760年,作为栽培种也有60多年的历史。育种研究工作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烟台市农科所等一些科研单位开展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率先尝试了糯玉米育种工作,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大都未能系统而深入地进行,致使我国糯玉米育种研究工作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生产上种植的也多是农家种,不仅产量低而且抗性差、成熟晚,形成了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零星,品种少,产量低的落后局面;进入90年代,我国糯玉米育种研究工作受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刺激逐渐开始起步,业已取得一定成绩和育成一些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如苏玉(糯)1号、垦粘1号、中糯1号、渝糯1号、晋单(糯)41号(原鲜糯1号)等。 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改变了我国糯玉米种植面积零星分布的局面,在大中城市近郊已呈现规模化种植,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糯玉米育种的发展。现在,我国糯玉米育种工作已处于发展时期,不仅开展育种工作的单位众多,而且在育种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极大的提高,育成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并投入生产使用,尤其是黑糯、紫糯、糯甜、高油糯等新品种的不断育成,既反映了我国糯玉米育种的新动向,也极大地拓宽了我国糯玉米育种研究内容。 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的从1993年开始从事甜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保鲜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经过十五年的科研攻关,培育出“晋鲜糯”系列玉米新品种5个,分别是晋单(糯)41号(晋鲜糯1号—黄糯),晋鲜糯2号、晋鲜糯6号(白糯)、晋鲜糯8号(黑糯)、鲜甜2号(加强甜)玉米,同时研究出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速冻保鲜加工技术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技术,并形成了事产业化。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