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专利侵犯权!不懂着 请勿回答!
很明显这属于侵权。
专利权是专利人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两个方面: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1)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2)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3)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轻重的依据。
构成专利侵权的实质要件,也就是技术条件,实质实施行为是否属于专利的保护范围。如果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那么该行为人就构成了专利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2)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3)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有相异的,但是,相异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是等效的,仍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这里技术特征等效,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你那能够推断出某两种技术特征彼此替换后,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浅析专利侵权行为
日前,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草案(送审稿)已提请国务院审议,“关于专利权的保护”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建议修改的一项主要内容。伴随着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也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专利侵权纠纷在大幅增加。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专利侵权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形态
根据现行专利法,专利侵权行为的具体形态可分为:
(一)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未经权利人许可和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包括以下3种具体形式: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他人发明专利产品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使用他人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依照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制造、销售或进口他人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二)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专利权人的标记权。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2001)第八十四条规定,包括以下4种具体形式: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三)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根据专利法五十九条的规定,这类行为需要承担一般的民事侵权责任,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正,可予以处罚。
(四)除法律明确规定之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存在两种侵权行为:过失假冒,即指行为人本意是冒充专利,随意杜撰一个专利号,而碰巧与某人获得的某项专利的专利号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该行为无假冒故意,但其行为结果仍然构成了假冒他人专利。反向假冒,即指行为人将合法取得的他人专利产品,注上自己的专利号予以出售,这种行为显然不够成“假冒他人专利”,但事实上侵害了合法专利权人的标记权,仍是一种侵权行为,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依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销售或使用者只有符合“不知道”且“来源合法”时,才可以免除赔偿责任,但仍然构成侵权,应承担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的责任。也就是对善意的销售或使用者来说,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赔偿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这种混合原则的使用范围不能延及制造或进口专利产品的行为。
过错不是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在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时,对停止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而赔偿损失责任则按不同的场合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对同一专利侵权行为可以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来确定不同的民事责任,应当说与传统理论对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认识更为合理。
三、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通常包含4个方面: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对于专利行为的侵权责任,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首先,鉴于专利权的地域性,有效专利一般应当是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其次,鉴于专利权的时效性,只有在规定保护期内未因缴费、无效宣告、放弃等原因失效的专利权才是有效专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项专利权由于某些原因被宣告无效,则该专利权将被视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经实施也不够成专利侵权。
(二)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5种不认为是侵权的行为,是专利侵权责任的例外规定,如果行为人不能举证以此作为抗辩理由,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构成专利侵权,并依法承担责任。
(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所谓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而实施该行为;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实施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但也有例外,例如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就规定,即使行为人主观无过错,也构成专利侵权,只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罢了。
(四)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实施其专利,而实施即是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因此,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也应是判断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
四、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专利权受到侵害时
❷ 康师傅矿泉水是哪国人发明的
中国人发明的。
产地标明为中国。
中国人发明的喽。
❸ 康师傅是日本的吗
截至2019年2月,康师傅不是日本的。
康师傅里面的确有日资投股(33.18%),但纯属于商业投资。最大股东任然属于台湾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目前最大股东为顶新(开曼群岛)控股有限公司,占有股份达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占股33.18%。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
(3)康帅傅侵犯发明权吗扩展阅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台湾人魏应州带领自家兄弟来到大陆。其先后在北京、内蒙、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
1991年底,魏氏兄弟毅然决定投资方便食品,直至1992年,康师傅第一包方便面在天津研发并生产出来,之后市场迅速壮大成长,乃至之后几年其业务扩大至糕饼及饮料。
“康师傅”方便面在市场上的成功,让魏氏兄弟更加坚定了公司在大陆生根发展的决心。根据康师傅控股发的公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康师傅控股市值为169亿美元,品牌价值达11.9亿美元,其先后在中国60余个城市设立了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6万人,总营业额78.67亿美元,上缴税收达1.63亿美元。
❹ 康师傅方便面的由来和发展史
"康师傅" 的老板并不姓 "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交及其兄弟。"康师傅" 是 1992 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损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 "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师傅" 二字。这便是 "康师傅" 的名字由来。
人人平等管理哲学
92 年,正值台湾经济火红。虽然顶新当时只是中小型企业,在魏应交决定往内地发展时,四周都是反对之声,但他相信未来中国是营商腹地,他毅然带著 1 亿台币便往大陆去。现在可以证明他的眼光准确。
"康师傅" 以速食面起家,原来魏应交全无生产速食面经验。魏氏兄弟在台湾承继了父亲的油品企业,因速食面要用油炸,正好为魏氏未来的事业选定方向。在国内中,他们首先决定在天津开业,他们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讲究的北方占一席位,那么进占其他市场也没甚么问题。
另方面,魏应交实行 "尊重当地人民" 的营商之道,在集团内台籍员工与本地员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级管理人员也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因此不但可以减低成本,还可以得到当地人的拥戴。魏应交并与当地政府的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了封杀或不合作的情况。
耕耘 11 年终见成果
今天 "康师傅" 已是大陆食品业的龙头大哥,其实这与 "康师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坚持现金交易的经营手法有关。很多商家容许买家赊帐,这样往往便做成呆坏帐。因此 "康师傅" 坚持现收现付;为确保所有商家都愿意付现金,"康师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质,产品好卖,商家自然以现金交易。
同时,"康师傅" 相信依靠经销商批货再零售,必定会出现赊数现象,为此 "康师傅" 在各地设立业务部和仓库,建立自己的销售网,虽然在这过程中曾遭原有经销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团的各项成本开支而濒临破产,不过 "康师傅" 的坚持最终都有了回报。在 2000 年 "康师傅" 销售收入增加了两成,纯利上扬至4,000 万美元,这与 99 年亏损 3,500 万美元相比,这正是通路精耕开始显示成效有关。
相较速食面,"康师傅" 在多元化发展下开拓的饮料市场的表现更见突出,当全球的饮料业毛利下降的情况下,"康师傅" 的饮料销售量预计明年会高达 40 至 50 亿瓶,较今年增加一倍。
参考资料:伙计相信自己
❺ 如何判断是否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
对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判定的标准是看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落入,则构成侵权。判定的方法则是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进行对比,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或措辞为准。
2、根据全面覆盖原则,将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则构成侵权。
(5)康帅傅侵犯发明权吗扩展阅读: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专利权主体包括以下几种:
发明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性工作的人,例如试验员、描图员、机械加工人员等,均不是发明人或设计人。
其中,发明人是指发明的完成人;设计人是指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完成人。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发明创造是智力劳动的结果。发明创造活动是一种事实行为,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无论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要他完成了发明创造,就应认定为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包括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和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两类。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既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也没有主要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如果一项非职务发明创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明人、设计人共同完成的,则完成发明创造的人称之为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
单位
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来说,专利权的主体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所在单位。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这里所称的“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类型和性质的内资企业和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从劳动关系上讲,既包括固定工作单位,也包括临时工作单位。
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三种情况: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在第(3)种情况中,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才构成职务发明创造:第一,该发明创造必须是发明人或设计人从原单位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第二,该发明创造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联系。
❻ 康师傅,今麦郎,统一都是日本的
康师傅,今麦郎,统一都不是日本的。
1、康师傅是日本有合资控股,品牌创始人是魏应州。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
最大股东为顶新(开曼群岛)控股有限公司,占有股份达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占股33.18%,最大个人股东为魏应州,持股0.4%,剩余33.15%的股份由公众持有。
2、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是全国食品行业的一家企业,本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前身是河北华龙面业集团,创建于1994年3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2004年4月19日:日本日清公司出资15.54亿元,与河北华龙面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世界最大制面企业——中日合资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3、统一企业正式在1967年7月1日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永康区。统一企业是台湾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在东亚、东南亚均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食品业者之一。其总部位于台南市永康区。
(6)康帅傅侵犯发明权吗扩展阅读:
康师傅、今麦郎、统一是方便面界的三大巨头。今麦郎因弹面一炮走红,也曾位居行业老三。但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康师傅、统一两大品牌渠道的不断渗透,今麦郎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今麦郎相关人士介绍,为了差异化竞争,今麦郎更加倾向于走低价路线,且主攻二三线市场。以今麦郎主打产品大今野拉面为例,价格仅约为1.7元/100g(袋装)。
有不愿具名行业人士介绍,低价策略在三四线市场可以获得认可,但是同时也对企业的盈利带来压力。有接近今麦郎企业的人士透露,2015年今麦郎下设的方便面、面粉、饮品、综合、挂面五大事业部的整体营收已经超过100亿元。
康师傅2015年仅方便面板块的营收就已达到36.12亿美元;统一方便面的收入在2015年也超过了70亿元,今麦郎已被行业龙头甩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