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获得“两弹一星”的有哪几位科学家
获得“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有23位,他们分别是:
1、仍在世的元勋有5人,分别是: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于敏。
2、在世前授勋的元勋有11人,分别是: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
3、去世后授勋的元勋有7人,分别是: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1)国宝级发明家扩展阅读:
1、23位“两弹一星”元勋全部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其中7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清华大学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最多。
2、23位元勋中只有于敏和钱骥没有留学经历。从21位元勋的留学国来看,美、英、法、德、苏是他们的主要留学地。其中去美国者最多,达11人,居半数以上。
3、“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4、"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2. 我国一国宝级科学家曝光,扬言:要让美国隐形飞机无处躲藏,你知道是谁吗
人类的发展史,饱经历史沧桑,有过和平安宁,有过硝烟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晚清统治者的腐朽统治,使得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好在随着国家的各种政策开放,整体实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而这离不开国人的不懈奋斗,在我国,很多科技创新者们把一生都奉献在了工作台前,在这其中有一位国宝级科学家被曝光,他是雷达领域的佼佼者,曾扬言要让美国的隐形飞机无处躲藏。
正是国家有了吴剑旗这样鞠躬尽瘁、无私耕耘的科学家们,才使得中国的科技力量一步步强大。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付出,励志向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看齐,也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3. 中国现存的国宝级的科学家还有谁
外国的;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
中国的;邓稼先,华罗庚...
4. 中国一国宝级科学家曝光,曾放豪言要让美国飞机变成一堆废铁,他是谁呢
引言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之间明晃晃的斗争减少了很多。因为大家在二战中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不过光明正大的战争少了,并不代表各个国家之间的暗斗也随之减少。为了能够获取更多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和情报,不少国家都会做出一些可耻的事情,比如利用侦察机打探他国国情,而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我国曾经有一位科学家扬言,要让美国的侦察机变成废铁,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他就是吴剑旗。
结语
很多人对吴剑旗的名字感到有些陌生,其实他曾经在《新闻联播》的节目中介绍过自己及团队所研发的技术。由此可见,我国国人平时对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不过为了我国能够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抽时间学习一下国事,攻读好自己的专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反隐身雷达领域的领跑者》
5. 美国“国宝级”科学家,加入阿里达摩院,为什么带全家老小来中国做科研
自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叩响了华夏大地的国门,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尝够了科技落后所带来的痛苦,即便是到了现在,家里的长辈在饭后闲谈时也时不时说几句几十年前的科技水平跟现在完全无法比。
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七十一年年,在正确的领导下,我们的科技水平正飞速发展,哪怕面对各种科技封锁,我们依旧奋力追赶着,超越了不少老牌工业国家,巨龙正在重新腾飞翱翔于九天之中。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有大批心怀大义的科学家愿意留在国内跟国家共同发展;而如今国家正在越变越好,科研人员也越来越多,人才与祖国的科技发展终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相信在未来咱们国家的多个科研领域将会陆续开花结果,让咱们中国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
6. 国家杰出贡献5位科学家
1、钱学森: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邓稼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3、袁隆平: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林巧稚: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5、华罗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7. 国宝级科学家刘永坦,他曾获过哪些奖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在湖北武汉,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刘永坦主要致力于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新体制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2年,1993年,航天部“人才培养先进个人”
1993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
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伯乐奖”
1995年,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
200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黑龙江省“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2019年,最美奋斗者
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
2020年7月,入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8. 吴剑旗是中国国宝级科学家,要让美国飞机变成废铜烂铁,如今怎样呢
“落后”是什么?是纪录片中灰色的生命,是博物馆里黑白的照片,是纪念碑上冰凉的雕塑……那段不甚光彩的灰暗岁月悄然蜷缩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落后是痛苦,是牺牲,是血液!而他不满于铭记这两个字,用身体力行来证明中国人的血性与刚强,时间给了他最有力的答复。
“学霸”少年
1966年,吴剑旗出生在江苏,父亲是一名军人。1970年,父亲因工作调动来到了四川泸州,而四岁的吴剑旗与两个哥哥随父母同行,泸州成为了吴剑旗生长的地方。在这里,吴剑旗度过了一段自由自在的童年。当时,父母的工资不高,一家人也仅仅能够满足温饱,十岁左右,吴剑旗已经能下得一手好棋,整个大院能战胜他的人寥寥无几,而且种类不一,象棋、围棋他都有涉猎。
在这个几乎空白的领域,吴剑旗和他的团队硬是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发现了突破口。他们首先对战机能够隐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摸索,而这也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发现隐身飞机的“隐身”功能和波长的长短有一定联系,一般雷达的盲区大,探测距离近,分辨率较低,这些都是致命的缺陷。
知道问题所在之后,吴剑旗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系列研究与尝试,最后我国成功发明出了反隐身雷达,专门针对这种隐身飞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隐身飞机进入了中国,我们都能准确快速地发现并定位它,将它销毁掉。
当国外惊讶地发现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做出了应对措施,发明了这样的反隐身雷达之后,纷纷向中国投来了羡慕与赞叹的目光。而潜心研究了二十几年的吴剑旗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国一国宝级科学家的曝光,让人们的焦点又再次回归到初心与工匠精神上来。
这样一位国宝级的科学家,将他最宝贵的二十多年奉献给了科学,怀揣着年少的梦想与激情,满腔热血投向了祖国的国防大业,二十多年“润物细无声”般的付出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贝弗里奇曾说:“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的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没有前人成熟的经验,吴剑旗就凭着青年人的睿智与创新,坚定地在这条枯燥而又未知的路上走了下来。
9. 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9)国宝级发明家扩展阅读
人物业绩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0. 中国的五大科学家是哪五位
中国的五大科学家是: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
1.钱学森(1911.12.11~今)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3.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4.钱三强(1913~1992)
原名钱秉穹,浙江湖州人.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5.郭永怀 (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
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