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文学创造的主要目标

文学创造的主要目标

发布时间:2021-08-25 20:17:50

㈠ 文学艺术创作的目的是消遣娱乐还是为了更高的目的

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目的在于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和精神快感。同时,自己也得到一种创造的审美精神享受,而不应刻意去追求迎合某种政治和一些世俗,乃至庸俗的趣味。

手机提问回答受限100字

㈡ 什么是人文学,主要研究目标是什么

人文学一词在中国是20世纪初从英文翻译过来,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
、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和知识的总称。有时也称为“人文学科”。

㈢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什么

创作主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啦,是相对于他的作品而言的哦!正如你所说的,写作的专人在她的作属品和读者面前就是一个创作主体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人在对创作主体进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是重视创作主体研究的,但侧重于主体的人品、精神气质、知识修养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方法是感悟性的,具有总体的朦胧性;西方美学注重主体审美心理的功能结构研究,现代西方美学注重深层心理研究,但这种研究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和形而上学性质,其片面性和非理性的局限是明显的。国内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文艺创作主体的理论家曾经强调阶级立场、世界观、思想感情倾向对文艺创作的深刻影响。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创作主体当然是指所有创作的人啦!

㈣ 文学创作的原则包括

符合当前价值观的思想,并且还要了解当前读者的主流信息,读者的需求等。

㈤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什么

文学创作的客体,是指进入创作主体体验和实践范围内并同创作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那回一部分客观社会生答活。创作客体的特征是:对象性、客观性与审美性。对象性又称相关性,作家的创作对象不可能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只有与作家发生审美对象性联系的那一部分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作家的创作客体。

㈥ 文学欣赏以什么为主要目的

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
文学鉴赏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它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分述如下:
(一)、文学鉴赏是审美享受的活动
人们欣赏任何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是满足娱乐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获得心灵的净化,从而理解生活的底蕴,受到思想教育。
文学鉴赏的这一特点,是由文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作家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接近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通过亲身强烈的审美活动(感受、体验、想象、虚构等)去把握事物的美感特征。只有当他有了强烈的审美感受,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审美体验,把握了事物的美感特征,认识了事物美的本质,才可能进行文学创作,产生文学作品。同时,他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用个别表现一般、现象表现本质、偶然表现必然的典型化方法,是用具体感性的、概括的、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从而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在表现形式方面,由于各种形式的巧妙配合、内容形式的和谐统一、节奏的鲜明、语言的准确、韵律的优美,也给我们一种美感。当读者阅读作品时,艺术形象给他的是一种具体感性的、活生生的、富有美感力量的一幅生活图画或艺术意境,加上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各方面的联系,便会唤起丰富的联想、感情的波动,并通过这种审美活动,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文学鉴赏的审美享受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形象性、意象性、情感性、想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正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具体感性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最易于触动读者的联想,激起情感的波澜,才能给读者以审美享受;正因为读者从对艺术形象的具体而直接的感受与把握中,引起了审美活动,获得了审美享受,才使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于政治论文、科学著作的阅读,具有独特的特点而成为鉴赏的对象。所以,审美享受是文学鉴赏的首要特点。
我们阅读一首诗、一篇小说、一个剧本,如果作品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板着面孔说教的东西,没有艺术特色没有感情趣味的东西,就不能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激起我们的感情,就不能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从而就谈不到鉴赏。同是部优秀的作品,如果我们阅读时漫不经心,不去具体地细致地深入地感受和把握艺术形象,不作设身处地的体验,积极的想象,那么,也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就得不到审美的享受,这种阅读仍然不是鉴赏。相反,如果我们全神贯注地阅读,深切感受,深入体验,积极联想,仔细玩味,乃至达到“入迷”、“忘我”的境地,那么,我们便会感到审美享受的满足和愉快。这时,阅读就不是一般的阅读,而成为文学鉴赏了。
(二)、文学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文学鉴赏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它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在鉴赏过程中,通过思维想象活动,可以“丰富”、“补充”和“扩大”作品中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正如巴尔扎克在描写一个诗歌朗诵场面所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罗丹艺术论》的记录者葛赛尔有一次陪罗丹到卢森堡美术馆参观,在他欣赏罗丹的雕像《思》的复制品时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头额上帽子的边缘,好象她的梦想的羽冀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的颔都在一块粗大的石头上,好象夹在不能摆脱的枷板中一样。”这里所描述的内容,既有从艺术形象中直接看到的,也有不是直接看到的,没有直接出现在雕像上的,而这正是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自己心目中发展开去的。正如王朝闻所说:“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
第二,人们凭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联想、想象、玩味,可以发掘出形象中的含蓄、象征等隐蔽的形象和意义,因小见大,举一反三。例如,我们在鉴赏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柱其间。”这里直接描写的虽然只是生动雄伟的山的形象,然而在我们头脑中出现的就不仅是高山的雄姿,更主要的是具有擎天力量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我们欣赏谌容的《人到中年》,不仅感受和把握了那位“用瘦削的双肩,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各种突然的袭击和经常的折磨”,长年累月,酷暑严寒,劳碌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以她那颗温柔贤惠的心爱她的孩子和丈夫,以她那善良的人格、无私的精神和非凡的才智给病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的形象,而且会联想出许许多默默无闻、生活清贫、忍辱负重、不折不挠、埋头苦干的中年知识分子。
第三,人们在鉴赏过程中往往掺进自己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强化或改变作品的感情素质。据史沫特莱说:“听中国人唱《国际歌》,和欧洲不同。中国人唱得悲哀一些。”这就是因为我们掺进了我们的感情体会。唱歌如此,文学鉴赏也是如此。比如,我们鉴赏《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不仅感受到社国山河的壮美和诗人高昂旷达的情怀,而且会掺进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时代精神。此外,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可能会发现作者所没有发现的问题,体会到作者所没有体会到的意义。提出和作品不同乃至比作品更艺术更美妙的表现技巧和描写手法,作出不同作者乃至较作者更为正确的结论,等等。这都表现出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三)、文学鉴赏存在共鸣现象
共鸣是文学鉴赏中一种复杂而常见的现象,就如物理学上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产生共鸣一样,文学鉴赏中读者和作品之间思想感情上有某种相似或一致时,也会产生共鸣。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胜利而欢乐,为反面人物的溃灭而称快;或者为正面人物的失败而悲痛,为反面人物的得势而愤慨。这种现象,就是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斯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一文中讲过这样一件事情:1822年8月,在巴耳地冒尔剧场演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当演出到第五幕奥赛罗将要杀死苔丝狄蒙娜时,一个执行剧场警卫任务的士兵(他当然在看戏)喊道:“我决不许一个该死的黑人,当着我的面,杀死一个白女人。”士兵边说边开枪,打伤饰奥赛罗的演员的胳膊。这件事说明,这个士兵在情感上和戏剧产生了共鸣,以致把剧中人物同现实等同起来,做出荒唐的举动。
产生共鸣的条件大致有三:
第一,社会矛盾的类同。历史不断前进,社会不断发展。古代革命人民和进步人士所作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仍然可以给今天的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启发,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例如,历代富有战斗性的民歌民谣,屈原的《离骚》、《九章》,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能拨动今天读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相当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当这类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矛盾和现代的社会矛盾有某种类似之处时,它就更容易为今天的读者所喜爱,更容易打动读者的思想感情。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古代一些反对投降、歌颂抗战的文学作品,就深深地激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岳飞的《满江红》曾被人们到处传诵,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也给处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广大读者以勇气和力量。从这些作品中,人们感受和体验到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从而激发起自己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参加抗日救亡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生活处境近似。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是受他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制约的。文学作品中恰恰有许多是着重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这种相互关系的感受的,怀念亲人、感叹离别、追忆故园等类作品就是如此。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就在于诗人以浅近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种月夜思乡的特定情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的,因而千百年来它曾经触动了无数读者思念家乡、缅怀故国的情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第三,实践经验相通。文学作品如果艺术地概括了具有客观真理性质的经验,当然也就容易引起读者的欣赏与共鸣。如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广泛传诵的著名的哲理诗,借观庐山的感受,深刻而生动地阐明了哲学上的一个道理:假若人们片面地看待客观事物,陷入局部经验之中,就必然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清全局,因而也弄不清事物的全貌、真相。诗中所表达的这一人生哲理,历来都曾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都是借某一特定情景,形象地概括了某一人生哲理。上述这类作品,正因为概括了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可以启发读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长期来得到读者的喜爱和共鸣。

㈦ 文学创作中有哪些基本的构思原则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上承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下接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构专思阶段可属以说是从观念上实现或基本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目标,为物化阶段准备好可以下锅的“米”。
在构思阶段,需要掌握的主要问题是作家进行艺术构思时内在心理机制和构思的基本方式。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从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看,其心理机制有共同之处: (一)回忆与沉思 (二)想象与联想 (三)灵感与直觉 (四)理智与情感 (五)意识与无意识 二回忆和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等。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进行再度体验。

㈧ 什么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填空:
(真实性)是
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㈨ 文学创造的主体的基本概念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什么

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人间喜剧》,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格调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

有些作家写同一题格,但意味却并不相同,如朱自清与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写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散文都写出了时代的苦闷情绪,但朱文清新,俞文朦胧,朱自清从秦淮河现实的纷扰中感到了“历史的重载”,甚至以为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秦淮河水“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则在“怪异样的朦胧”中悟出空幻的哲理。

任何个别的作家、诗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和一定社会关系之外的孤立的个体,都不可能是封闭在自我意识中的神秘的精灵;他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判断和评价以及运用文学语言反映生活的技巧、风格,都受到时代精神、社会意识、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阶级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正如契诃夫所说:“文学家是自己的时代的儿子,因此应当跟其他一切社会人士一样受社会生活外部条件的制约。”从屈原到鲁迅,从荷马到海明威,任何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既是个别的人,又是一定的社会人,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一定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的折光。例如鲁迅选择阿Q这样的人物,就与当时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心灵普遍麻木的社会生活情景密切相关。

阅读全文

与文学创造的主要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