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历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历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1-08-25 02:49:48

㈠ 新中国成立以来被国家授予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是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联合召开授奖大会,授予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

㈡ 中国科技发明创造一等奖 是谁得的 能否简单介绍下

黄伯云

黄伯云,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8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工业大学学报》主编等。

㈢ 2008年国家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有哪些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项今日一一揭晓,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成为本年度的最大赢家。 倍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次评选产生了两位科学家,他们当中一位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开拓者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是在稀土元素分离以及应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除了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奖还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 据报道,注重应用研究、体现中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5年“名花有主”,这次共有3个项目获奖,涉及航天等领域。而同样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继去年空缺后,再度出现空缺,只产生了34个二等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原始创新能力虽然已在逐年增强,但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原创成果依然稀缺。 此外,“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51个解决国家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位外国专家获得国际合作奖。参考资料: 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90109/111045.shtml

㈣ 2000-2011年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请言简意赅的介绍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得主

2000:吴文俊、袁隆平

吴文俊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他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彻底改变了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面貌,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中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2001:王选、黄昆

王选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中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2002:金怡濂

他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主持完成了中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推动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

2003:刘东生、王永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在黄土研究方面作出了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研究方面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从1992年起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

2004:空缺

2005: 吴孟超 叶笃正

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了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对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1919— ,著名植物学家

2008年 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位获奖者是被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另外一位获奖者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2009年:孙家栋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谷超豪(1926-),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0年1月11日,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王振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
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2: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㈤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颁发给了谁

在航空、航天、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说法,材料越轻结构工作效能越高。目前国际通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装备性能,但加工过程极易产生损伤,制约其广泛应用。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团队,表彰其发明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难题,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技术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

经过10多年攻关,团队研发出13台套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数控加工工艺装备,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关键复合材料构件加工的唯一装备,实现了从无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损伤数字化加工的跨越。成果已在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企业应用,突破了某新型航天装备舱段、某飞行器筒段、某系列直升机旋翼、某重型飞机调节板、大型客机机身筒段试验件、高铁车身试验件等关键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难题,打破国外封锁。

㈥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啥最高奖吗

您好!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该奖项的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对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难易复杂程度、技术思路新颖程度、技术创新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程度、已获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决定授奖等级。
基本评定标准如下:
1、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2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谢谢阅读!

㈦ 海南大学在1982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科研成果是

你应该说的是“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这个技术是由许多单位共同研究出来的,其中有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也就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8年海南大学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更名为海南大学。下面是报道: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定 橡胶北移栽培技术获发明一等奖

第1版()
专栏: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定
橡胶北移栽培技术获发明一等奖
本报讯记者王友恭、通讯员雷于新报道: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18日举行的第十二次会议评定: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创的一整套橡胶北移栽培技术,为国家发明一等奖。
这项包括选择地势、营造防护林、选用抗风、抗寒品种、割胶技术在内的成果发明者,是广东省农垦总局、云南省农垦总局、广西农垦局、福建农业厅农垦局、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等单位。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地理、土壤、气象等科学工作者也为此做了不少工作。
国外历来认为,橡胶树只能在赤道以南10度、以北15度范围内的高温、多雨、静风地区栽培。我国橡胶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得到广大农垦职工的支持,自力更生、协作攻关,在南起海南岛,北到福建龙溪地区的范围内,成功地栽培并收割了橡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度到24度地区大面积种橡胶的国家。
橡胶北移主要遇到冬季低温和夏秋季强台风两大危害。科技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初步建立了橡胶科学技术体系。
这项发明在科学上具有重大价值。橡胶属裸芽植物,幼芽没有鳞片保护,经不住寒冷。我国的发明打破了“裸芽植物不能北移”的论断,在植物驯化、育种的研究上,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开阔了眼界。这项发明已经引起世界产胶国的重视。
(详细报道见第三版)

阅读全文

与历年国家发明一等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