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pbs波普文化的创造者

pbs波普文化的创造者

发布时间:2021-08-24 19:15:28

㈠ 波普设计对现代设计有什么影响以及其评价.

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当时流行的主要是功能主义设计,这也就是当时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因为在这一时期,设计包括工业设计所主要满足的是当时人们急需的生活日用品的设计。当时许多国家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因此在建筑上流行的是功能主义风格的现代建筑,包括后来的国际主义风格。由于当时人们急需的是生活用品,因此在日用品的设计上也是一样。从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是欧洲经济包括亚洲经济的恢复时期,但是欧洲经济恢复的非常快,另外还包括日本等战败国,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了50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基本安定下来。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战后出生的年青一代成为消费的主体,这些年青人慢慢成为领导消费潮流的人(他们是引导日用品和服装潮流的一批人)。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对于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后期的功能主义设计,人们已经开始不在满足其简单的功能设计。另外,在6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反正统文化的潮流,尤其是在当时美国出现的摇滚乐,反对越战等,这些都成为了反对主流文化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现象。反主流文化也影响到了绘画,这就是在美国60年代出现的波普艺术运动。其是伴随着摇滚乐而出现的绘画,也包括雕塑的艺术流派。它主要是把艺术大众化,这种大众化主要是在描绘的方法、内容和题材上将艺术大众化。无论是古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很难说其是大众艺术,因为古典艺术主要是服务于宫廷的,因此该艺术往往与大众没什么关系。而在现代艺术里,包括立体派、表现主义、印象派、抽象派等等,这些艺术也不是大众艺术,而且很多大众都认为这些艺术看不懂,因而现代艺术只是一小部分人,一个小艺术圈内人的艺术,而非大众艺术。艺术真正能为大众接受和认可的是从波普艺术开始的,因为波普艺术本身就是以大众文化作为自己描绘的主要内容,它将日常生活作为题材表现在绘画中。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沃霍尔。他曾为猫王、可口可乐等做过设计,这些设计都是大众一看就懂的作品。波普艺术主要是描绘当时的流行文化,因此可以说其是美国人当时生活的一种真实反应,其主要描绘了美国的生活内容。欧洲在战前曾是经济强体,但经过一战和二战的摧残,经济已大不如从前,战后一直处于恢复中。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却发展了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他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其他国家年轻人所向往的,尤其是欧洲的英国。美国的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生活日用品、汽车等都成为美国式生活的体现。美国的生活方式开始被欧洲的一些人向往,他们向往的是组成美国式生活的东西,也就是影星、歌星、汽车等等。60年代的欧洲青年人开始把美国的地下杂志、日用品、服装引进国内,并将其放到日常生活中来,因此在英国最早开始了一次波普设计运动。波普运动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痕迹,另外还有反对传统文化的特点,这种反对也包括对其父母一代所使用的日用品的否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厌倦了那些枯燥、乏味且功能简单的日用品,他们希望生活不再象父辈一样单调而没有色彩,所以他们开始动手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日用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色彩鲜艳,这些设计形成了60年代后期的一次波普浪潮。
波普设计在当时并非有意识的反对现代设计,而只是受当时流行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不象后来的后现代设计,它明确反对现代设计,并在对现代设计的反思和反省中产生。而波普设计并不是在明确观念下所产生的设计运动,这些设计主要是青年人希望日用品与父辈不同,通过日用品来反映他们反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因此这一时期的设计多种多样,造型独特、色彩艳丽。60年代是波普设计流行的时期,也是由现代设计往后现代设计发展的转折点。波普设计启发了后现代设计思想的产生,也正是波普设计首先产生出与功能型、国际主义风格不一样的设计品出来,因此理解波普设计是理解现代设计往后现代设计发展的关键内容。由于波普设计的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至今仍然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它也为平凡的生活增加了几分色彩。
波普设计产生的背景:
1. 波普设计处于反文化、反正统的大背景下。
2. 年轻人不满足于功能型的设计用品。
3. 表现与父辈不一样的观念,表达自己与父辈不同的个性。
4. 战后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他们有着与消费者一样的心理,所以才能设计出迎合消费者的作品。
该时期设计受到当时整个文化背景的影响,受到重大事件(登上月球)、流行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波普艺术是当时整个反传统文化潮流的一个方面,通过不同的造型、色彩反应出对传统、正统文化的反抗情绪。但是在设计上波普文化是现代设计向后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且波普设计极大的发挥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强调了设计的趣味性,使设计脱离了早期设计的形式单调,色彩单一的毛病,将设计往丰富多彩的方面发展。波普艺术在设计上的意义是非常的,其对启发后来的设计,启发设计师的灵感与创造力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波普艺术虽然出现于60年代,但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波普设计的作品,这些作品仍然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从早期的威廉·莫里斯到波普艺术运动,现代设计的观点已经开始产生变化,在审美趣味上也形成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审美趣味。正是由于波普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型设计,才启发了后来的后现代设计的出现。我们很难把波普运动后期的产品与后现代设计区分开来,因此经常有人问波普设计与后现代设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很难把波普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在形式上进行区分。我认为波普艺术不是建立在后现代设计的思想观念基础上的,它其实只是形成了当时流行文化的一个内容,一个方面,即成为当时反正统、反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后现代设计带有很明显的反现代设计的思想,所以波普设计是后来产生后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潮流。波普艺术本身虽带有反功能主义的特征,但没有明确提出后现代设计,它只是强调了设计的趣味性、色彩感,希望拥有色彩丰富、趣味性强的生活用品,而且这些用品正好迎合了当时青年人的审美情趣,成为60年代反正统文化的一个内容,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当时的波普文化、波普艺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60年代的设计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它既有受波普文化影响的波普设计,又有受光效应文化影响的光效应设计,即在画面上产生平面构成视觉效果的设计。同时设计还会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太空时代的来临),太空时代的图片、观念也影响到了当时的设计风格,出现了包括在服装、产品、广告上用一些跟太空时代人们审美观念基本一致的设计用品,甚至包括口红这种女性味很浓的广告也出现在太空的实验室。因此理解波普设计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后现代思潮的产生,理解其成为现代设计往后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㈡ 什么是波普文化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

知名的波普艺术家包括:

理察·汉密尔顿 en:Richard Hamilton
凯斯·哈林
大卫·霍克尼 en:David Hockney
贾斯培·琼斯 en:Jasper Johns
草间弥生 en:Yayoi Kusama
罗依·李奇登斯坦 en:Roy Lichtenstein
彼得·马克斯 en:Peter Max
克拉斯·欧登伯格 en:Claes Oldenburg
罗伯特·罗申伯格 en:Robert Rauschenberg
詹姆斯·罗森奎斯特 en:James Rosenquist
伟恩·第伯 Wayne Thiebaud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㈢ 波普艺术的意义,流行艺术知多少

导语:时代的发展与文艺创作紧密相连,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如我们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一批艺术家,反应当时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欧洲的文化在历史的潮流中越来越时尚简约,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流行文化就是西方曾风行一时的波普艺术,这种艺术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波普艺术可以视为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来艺术上又一次重大的质的改变,它完全破坏了艺术遵循高雅,低俗之分,打破了原来公认的严肃艺术应该是高级艺术的界限,而把日常熟视无睹的生活内容,商业内容,新闻媒体引导的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利用商业符号的拼凑方式,利用完全没有艺术家情绪倾向的中立方式和绝对客观立场来从事创作,因而是20世纪艺术另外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不但包含了对传统学院派的反抗,也同时具有否定现代主义艺术的成份。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是波普艺术的精神核心,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使它成为1960年代西方风行一时的反文化浪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发展,是在越南战争和西方广泛的反战示威运动,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反对美国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上层建筑的动机,因此,波普艺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有特殊的反文化色彩。


波普艺术的表现虽然与达达艺术有密切关系,但它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一赤裸裸地明确强调通俗,商业,媒体主导,支离破碎感,完全没有掩饰,商业就是商业,通俗就是通俗,清清楚楚。二波普艺术家对他们使用的表现对象没有称赞,没有颂扬,也没有贬低和反对,仅仅是冷漠地表达。艺术家一旦掺入对于对象的情感,也就不是波普了。三直截了当性和立即性的方法。波普艺术艺术家处理的是即时的对象,立即去用,无需一个消化的过程。从这三个方面看,波普艺术开创了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对于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商业化,媒体引导化等一律兼收并蓄,宣告了战后垄断美国和欧洲艺术长达20多年的“抽象变现主义”的终结。

波普运动一方面强调客观,不参与艺术家的感情活动,一旦有了感情的渗入,就不是波普了,另一方面确实是在客观地反映着这个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


文艺反应现实,从古至今,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艺作品都体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是一个时期社会的剪影。曾在唐宋流行的唐诗宋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一批文艺创作者。时代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流行文化流传至今,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本文为您介绍了波普文化的意义,希望您对这种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㈣ 请把下面一段英语翻译成中文!要求:通顺连贯,不使用任何翻译机器,请自译!!

Over a single generation, the Web and digital media have remade nearly every aspect of modern culture, transforming the way we work, learn, and connect in ways that we are only beginning to understand.
仅仅用跨越一代人的时间,网络及数字媒体几乎重塑了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工作、学习及联络的方式,而这些改变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

FRONTLINE procer Rachel Dretzin (Growing up Online) teams up with one of the leading thinkers of the digital age, Douglas Rushkoff (The Persuaders, Merchants of Cool), to continue to explore life on the virtual frontier.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前线”节目制作人雷切尔•德瑞(Rachel Dretzin)(PBS纪录片《网络成长》的制片人)协同数字时代主要智囊之一----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 )(PBS纪录片《说服者》、《波普文化的创造者》的制片人)继续探索虚拟前线的生活。

The film is the proct of a unique collaboration with visitors to the Digital Nation Web site, who for the past year have been able to react to the work in progress and post their own stories online.
这部影片是与众多《前线系列—数字民族》网站浏览者独家共同合作的作品,这些浏览者在过去数年里一直与节目共同前进保持互动并且将其自己的故事发布到网上。

Dretzin and her team report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digital culture from love affairs blossoming in virtual worlds, to the thoroughly wired classrooms of the future, to military bases where the Air Force is fighting a new form of digital warfare.
Dretzin及其队友在前线节目数字文化上的报道主题涉及广泛:从虚拟世界迅速传播的桃色事件到有空军正在其处预谋发动新式数字战事的军事基地。

Along the way, they begin to map the critical ways that technology is transforming us, and what we may be learning about ourselves in the process.
在全程报道中,他们开始定位即使改变我们的主要方式及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对自己有怎样的了解。

自己认真翻译的,这个是很有名的一个节目。

㈤ 波普文化

波普艺术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造成波普艺术的元素并非到处都有,战后英美的城市文化是其生长的特殊土壤。只有与这种城市文化接触密切的艺术家才能抓住波普艺术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

人们认为狭义的波普艺术发源于英国,而不是美国。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这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如西方电影、空间小说、广告牌、机器之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当时被认为是反美学的种种状况。这个团体迷恋新型的城市通俗文化,特别为美国的表现形式所吸引。一方面,当时的美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个从尼龙制品到新的摩托车什么都好的理想国。另一方面,40年代的英国艺术界笼罩着严肃的浪漫主义努力奋斗的气氛,而英国波普艺术就是对它的反动。

1956年,"独立派"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招贴画,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图1)。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在美国,波普艺术又是对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一方面,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被看作是艺术家个人独特个性的展现,它是完全个人的、主观的和精神上的,它强调艺术的纯洁性,成为一种精神贵族的艺术。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精神性是寓于即兴的挥洒之中,而且是完全个人的,许多后来者们纷纷模仿,于是这"高雅"的艺术又似乎人人都做得来。可惜大多数这类的作品都只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而难显现精神。可说是"眼看多,实在少"。波普艺术则针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问题,大胆地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形式。60年代,波普艺术轰轰烈烈地把"生活"、把现代的都市生活带进了博物馆和画廊。使"波普"这一称号得以流行世界的第一次集体展览是1962年在悉尼·贾尼斯画廊举办的"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展,它将这一潮流的艺术家汇集在一起(也包括了欧洲艺术家)。紧接着是1963年举办的两个展览:"六画家展览"和"流行形象展"。

某种程度上讲,美国的确影响了世界上所有的波普艺术。由于美国商业文化的强大势力,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吃到麦当劳的汉堡包,它渗透到许多文化当中而成为可以消费的流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波普艺术又是"工业"艺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曾说道:"由于美国受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冲击更重更快,其价值观念似乎更为扭曲……我想我创作的意义在于说明它是工业性的,这也是整个世界的方向。欧洲不久也将如此,因此,波普艺术将不是美国的,它将是全球性的。"

波普艺术抵制了一位著名批评家的格言:伟大的艺术必须是艰深的艺术。波普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或者批量复制的手法,看起来比较容易。"波普艺术是速溶咖啡,是近代电影中的宽银幕,它不是僧侣统治之下的拉丁文,它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的感染力和它的范围一样广阔,它接纳一切,接纳生活中一切更为普通的方面。它仍然是艺术,但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提到英美的波普艺术,首先要提到的是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和约翰斯(Jasper Johns),以及英国人里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劳申伯格1925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40年代末在巴黎儒莱因学院学习。他早期曾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在50年代初期画过一系列全白的画,上面唯一的图像就是观赏者的影子。后来他又画了一系列全黑的画,但这些画法并不是他的首创。后来他朝着"组合绘画"的方向发展,采用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构成画面--啤酒瓶、废纸盒、旧轮胎、报纸、照片、绳子、麻袋、枕头等等。画布和固定在画布上的物品组成作品,‖床‖(图2)即是这类的典型作品。作者干脆把睡袋和枕头挂在画布上,然后再在上面甩些颜料。他这样在作品中使用现成品的目的,是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正如他所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同时,他的作品都留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痕迹,常常就有恢弘的气魄。

劳申伯格的这种艺术哲学是受到在黑山学院工作时结识的实验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影响。他1951年认识凯奇,两人交往甚密。凯奇从禅宗的角度影响劳申伯格:"判断是无意义的,因为不存在此物比他物更好的事实,艺术也不应该和生活不同,而是生活中的一种行为。"

在劳申伯格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保持着与周围的都市和技术社会的联系,他的这种"集成"式的手段极能反映出关于一个时代的丰富图像,比如在‖符号‖(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具有美国60年代特征的信息,明星总统肯尼迪、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越战士兵、登月宇航员,以及追求性解放的嬉皮士等等。

约翰斯的生涯与劳申伯格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时刻两人曾合用一间画室。约翰斯以采用单独而平凡的形象出名,一排数字(图4-1)、靶子(图4-2)、美国国旗(图5)、美国地图等等,这些成了波普艺术的经典之作。他之所以选择这类形象,就是因为他认为它们不会再产生任何能量了。他所要强调的是"绘画就是它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物体的再现"。

约翰斯无意于通过作品表达对艺术或者社会的批评。在他看来,艺术家想做什么是他个人绝对的自由,不该受到因顾及评价而产生的限制。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中,作品会被误解和错用,艺术家不能控制形势和他的作品被评价的方式,对于这种有趣的情况他毫不介意。他的一件著名的雕塑就是用铁复制了两个啤酒罐(图6),人们常常理解为这是对社会某种现状的批判。但实际上这次创作纯属偶然。"当时我正在用小物件制作雕塑--手电筒和电灯泡。然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廉·德库宁不知怎么被我的经纪人弄得很恼火,他说:'那个狗小子,你给他两个啤酒罐,他也能卖出去。'我听了这句话就想:'多好的雕塑--两个啤酒罐。'这似乎完全适合我当时的口味,因此我就干了--然后我的经纪人就卖了它们。"

在英国的波普艺术运动中,与美国的劳申伯格和约翰斯地位相当的艺术家是里#查德·汉密尔顿。三个人在对达达主义的浓厚兴趣上更为近似。汉密尔顿的个人成长过程对他的艺术作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其他多数艺术家相比,他实际上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14岁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广告工作,同时在多所艺术学校读夜校。他的教师经历成为对他的绘画生涯的又一有力影响,他长期教授设计课,这使他格外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他常常是一个实用主义者。1957年他曾说过他所追求的品质是通俗、短暂、消费得起、风趣、性感、噱头、迷人,还必须是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

虽然汉密尔顿广泛使用美国题材,但他并不是一个美国式的艺术家。他总是愿意对自己的作品做解释,有时解释得十分详尽。例如作品‖她‖是许多广告画面的汇集:"羊角"牌电冰箱的照片、吸尘器和其他电器的广告,还有钉在墙上的《绅士》杂志的图片。对于这件作品汉密尔顿附有一段很长的说明:"50年代艺术中的女性是不合时宜的--她让我们想到阴沟里的气味,病态的发胖、粉红色的叉腿、模样愚蠢而又淫荡,一点也不像美术作品外冷峻女人的形象。那种女人确实是淫荡的,在表现起性欲时尤其机智巧妙。尽管配上最贵重的首饰,人们仍不过是把她看成时髦的附属品。从广告的角度来说,一个女子最糟糕的莫过于她不能姿态高雅地与所处的环境达成和谐--女人与环境的协调正如她本人与她所著的衣着和谐一样,能决定我们对她的评价。到处充斥着性,在成批生产的富有魅力的奢侈品中可找到它的象征--肉一般的塑料和光滑而更具肉感的金属。"

稍后创作的‖我梦想白色的圣诞节‖把一个电影镜头做了一系列的精心转换。特别之处是,汉密尔顿用彩色负片代替了彩色正片,将影片中的白人歌手换成了黑人歌手,讽刺性地暗示了这位歌手所唱的歌名。不过,这种讽刺成分并没有排除怀旧情绪。汉密尔顿的作品和其他英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一样,带有淡淡的伤感色彩,这使他的作品与美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相比,显得妩媚有余而侵犯性不足。

㈥ 简述波普文化与波普设计的关系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最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 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 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

波普文化先驱汉密尔顿认为波普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短暂的(短期方案),可消费的(容易忘记的)低廉的,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面向青年人)妙趣诙谐的,性感受的,诡秘狡诈的,有魅力的,大生意的,这11个方面的的全部内容全面宣告波普时代的来临,为这种新艺术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基础。

(6)pbs波普文化的创造者扩展阅读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最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 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甚至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了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

汉密尔顿的作品更直接体现了波普艺术的本质,并 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普通者的姿态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人们突然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人们忽略。安迪·沃霍与其他波普 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 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

㈦ 波普化什么意思。。。。

波普文化源于英文popular,就是就行艺术,大众艺术。

㈧ 日本的波普文化

如果是日本的波普,就不能不知道这个人~村上隆

如果要问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质,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眼中的日本是“Superflat”(超扁平)——表面是夸张可爱的漫画式形象,底下又深藏忧郁,同时还嘲讽了肤浅的大众文化,扁平且缺乏深度!以“超扁平”概念闻名国际艺术界的村上隆,是日本当代作品拍卖价最高的艺术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是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得最好的国际艺术家之一,不仅作品畅销,自己也频频在《纽约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上露面,被称为“当今国际上最热门,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今年10月29日到2008年2月11日,村上隆的作品回顾展在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
1962年出生于东京的村上隆,在当今日本艺术界极具影响力。
“西方当代艺术创作与日本艺术创作截然不同。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不依靠任何固有的文化体系而创造出最本质的东西。”1993年,村上隆获得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博士,在接受了长达11年的日本传统美术教育之后,他却把这些东西完全抛开,开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当代艺术创作。作为一位典型的战后出生的日本人,村上隆生长在经济起飞、物资充裕的东京市区,作品展现的是他对日本流行文化的高度热情。他认为以青少年族群所主导的次文化观点,才是当今日本社会最具活力的代表象征。他曾说:“现代日本社会流行的共同点就是‘幼稚’和‘可爱’。”
村上隆自1990年起便活跃于日本艺术界。他的作品既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对立元素,同时又保留了娱乐性和观赏性,是一种结合了日本当代流行卡通艺术与传统日本绘画风格的产物。村上隆将米老鼠的变体形象植入自己的作品《多比先生》(Mr.DOB)中,将它视为自己的化身并成为独特的视觉符号。包括卡通绘画、半精简式的雕刻、巨大的充气气球、表演剧场、手表和T恤等作品在内,村上隆在所有的产品或作品上,都绘有“多比先生”纹样,作为他本人独特的签名。
按照著名国际艺术策展人菲利浦?沃尼的观点,村上隆正是当今“快乐主义”(hedonistic)的代言人。其作品和流行文化及观念艺术有密切关联,语言形式都非常好看,并且涵盖了流行文化、性、时尚、荣誉、技术和设计等元素。
村上隆的作品不仅在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展出,而且在商业上,他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比如成为时尚品牌“LV ”(路易威登)的艺术总监。他的日本

美少女作品“MissKo2”拥有一头金黄色秀发,修长的大腿和不成比例的巨乳,是他对日本人痴迷

性感女性身体的讽刺。这个身高1.86米的雕像曾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会上拍出了56.7万美元天价。
事实上,村上隆坦陈,在日本做纯艺术家的出头之日遥遥无期——没钱、没地位。而所谓高等艺术和低级艺术之间只有咫尺之遥。这种情形对艺术界来说也许并不陌生,村上隆对此并不心存内疚。“这个好卖吗?那个算艺术吗?可是这种区分还有意义吗?”而这些问题恰恰正是村上隆事业的刺激点。他成功地吸引了东京的青少年们——一些只想给自己的手机吊绳上找一个可爱娃娃形象的孩子们,同时还有那些总在寻找颠覆性潜台词的学究们

㈨ 青岛波普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青岛波普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公司位于青岛市北区万达CBD。公司主要从事艺术、创意、设计、装饰、等艺术公关服务。
法定代表人:池帅
成立时间:2013-09-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20323011657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黑龙江南路67号1号楼2105户

阅读全文

与pbs波普文化的创造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