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患双向情感障碍的中国名人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恩恩医生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恩恩医生app精神科专家李宪伟介绍,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㈡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危害和双重性格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事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
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危害:
1、偏头痛:躁狂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抑郁症型更为多见。
2、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3、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5、行为失控:有的狂躁抑郁症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大发雷霆,严重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还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从而行为失控,事后后悔不已。
6、自杀:自杀行为在自杀患者中,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观念,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是自杀死亡的。狂躁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仍然有自杀的行为出现。
三、双向情感障碍症和双重性格的区别
双重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1、本质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双重性格是在同一时刻存在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2.病因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双重性格由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
(2)双相情感障碍创造力扩展阅读
1、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
2、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双向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双重性格
㈢ 双相情感障碍的名人
15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但事实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高达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比如著名的画家梵高、毕加索,著名的作曲家舒曼、诗人拜伦、丘吉尔等等。那么,双向情感障碍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抑郁症?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双相情感障碍!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双相障碍常常是伴随一生的,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由于其思维比较活跃,往往能有不凡的成就。
㈣ 双向情感障碍,人格障碍是什么和情感障碍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一、概述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躁狂型先兆 病情性格多呈循环特点,即兴奋性病前性格与抑制性病前性格相交替。 1.早期先兆 本病以失眠、头痛、烦躁、易兴奋激动、话多,以及无原因的、持续性的、高涨的兴奋激动为先兆。 阻截治则 以平肝解郁、养心涤痰为原则,方宜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茯苓、法半夏、枳实、竹茹、胆南星、生姜、菖蒲。 2.典型征兆 以无原因的、持续的兴奋躁动、活跃乐观为典型征兆。即“情感高张、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主征,无幻觉、妄想,本能亢进(食欲、性欲)。 3.处理 以平肝泻心、豁痰开窍为原则,凡邪壅上焦的以瓜蒂散或莱菔子涌吐痰涎。服法: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研细为末和匀,每服0.6~3克,不吐者,以翎毛探喉,但只能用于实证。湖北省沙市精神病院,用莱菔子30~50克,为末温水调服,比瓜蒂散平稳。邪阻下焦皆可酌情选用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控涎丹、龙胆泻心汤、防风通圣散、涤痰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朱砂白金丸。发作后、休止期又须以养心阴、益心气、舒肝解郁为辅。 (二)抑郁型先兆 1.早期先兆 无重大原因的进行性忧抑、悲伤、孤癖、消极迟顿,为该病早期先兆症状。 阻截治则 宜舒郁豁痰、化瘀开窍,方予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或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酌加化瘀开窍涤痰之品,如桃仁、丹皮、菖蒲、郁金、竹沥、牙皂(一次量,半克)。女性患者伴有经闭者,可用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化瘀通经开郁。属阳虚者,可酌用壮阳刺激法,方用起抑饮羊藿、仙茅、仙灵脾、甘草。 2.典型征兆 从忧郁、悲伤,发展至悲观失望,消极低落,自罪妄想,甚至自杀或木僵,即所谓“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3.处理 以涤痰疏郁、化瘀开窍、壮阳兴奋的原则,方宜涤痰汤加味:茯苓、法半夏、橘红、枳实、竹茹、胆南星、菖蒲、郁金、远志、牙皂、细辛、苏合香丸、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阳气虚的用壮阳刺激法,予起抑饮化裁: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仙灵脾、鹿角霜、壮阳汤:巴戟天、淫羊藿、陈皮、黄芪、附子、肉桂、干姜、党参、熟地、仙茅、龟板、砂仁、甘草。有瘀象的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等。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神经官能症为大脑非器质性疾患,主要病理为兴奋与抑制失调。由于患者的自知力较强,愿意积极就医,因此客观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利。体质预报,所谓神经质,具有超早期先兆意义,本病主要特点为躯体症状大于精神症状,故先兆信号首先来自躯体方面的不适……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大脑功能暂时失调的疾病,虽仍属于精神方面的疾患,但无精神错乱,尤其是对疾病的自知力较强,而不像真正的精神病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该病共分为八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癔病,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恐怖性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疑病性神经官能症、人格解体性神经官能症,本文仅择其发病率较高的三种类型进行叙述: (一)神经衰弱症先兆 神经衰弱症是一种长期大脑超负荷(包括工作过度紧张和心理矛盾)之后,出现的大脑衰弱。主要为兴奋与抑制的失调,易于兴奋亦易于抑制,并且躯体症状较为明显,如乏力、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 神经衰弱症发病率很高,且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常互为恶性循环,对生产力影响很大,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期阻截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早期先兆 患神经衰弱症的人常早期即有神经质的素质,弱型、强而不均衡型皆易得此症。易罹素质约为两类,一类为纤弱质倾向,怯弱、敏感、多疑、自卑;一类为不均衡质倾向,即易于激惹,自制力弱,易发脾气,主观,任性,易“冷热病”,一段时间热情,一段时间消极。 先兆症的类型在上述两种易罹质的基础上表现为兴奋型先兆及衰弱型先兆,前者以焦虑、敏感、易激动为特征,后者则以沮丧、萎靡、暗疑为征兆,二者都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如出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性功能减弱以及头部的神经衰弱三主症:头昏、头重、头痛。发病前早期信号集中表现在睡眠障碍方面,以失眠,尤其入睡困难为特征(包括早醒、醒后不能入睡),其次为不易抑制,情绪不稳定,焦虑急躁为信号。 2.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先兆鉴别 由于精神病也有类神经衰弱症,因此二者必须进行鉴别,神经衰弱多有心理矛盾史,情绪焦虑,忧心忡忡,但生活兴趣浓厚,对疾病有自知力,积极治病。精神分裂症则精神创伤不明显,情感冷漠,对生活无兴趣,不承认自己有病。此外,某些患有慢性躯体疾患的人也可能出现症候性神经衰弱,其他,脑力劳动过度同样也可出现一时性神经衰弱。 3.阻截治则 (1)兴奋型 先兆阻截治疗 宜柔肝益心舒郁,方用一贯煎加减:柴胡、白芍、杞子、川楝子、沙参、生地、茯神、远志、炒枣仁、寸冬、龙齿、辰砂。 典型征兆 发病为易虚性兴奋、激动,紧张焦虑,旋即倦怠萎靡,神经过敏,多疑,注意力不集中,顽固性失眠,头昏头痛头重,食欲不振,即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处理 必须打破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以突破失眠大关为第一要义。主要立法为交通心肾,佐以化瘀通窍,方宜百合饮子肉、丹皮、菖蒲、远志、黄连、肉桂。 (2)衰弱型 先兆阻截治疗 宜益气养心、安神解郁,方予天王补心丹加味: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菖蒲、郁金,另服朱砂安神丸。 典型征兆 忧郁寡欢,乏力自汗,失眠食欲不振,在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的相互作用下,逐渐由神经衰弱导致躯体衰弱。 处理 关键在于阻止向躯体衰弱的发展,立法为补肾扶阳,其中,属肾阳虚者,用壮阳兴奋法,方予起抑饮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鹿角霜。久郁多挟瘀,则当服鸡血藤饮:鸡血藤、丹参、党参、麦冬、五味子。 (二)癔病先兆 癔病即歇斯底里,多发生于青年女子,包括精神,神经、躯体三方面的病症,中医称为脏躁、梅核气、奔豚、暴瘫、暴瘖、暴盲、暴聋等,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其病机认为系心血虚肝郁,神魂无所依所致。临床特点为情感性强烈(包括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高度自我中心,症状千恣百态,变幻万端等。 癔病病机的最大特点为心理性,心理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心理治疗及暗示治疗作用,比药物治疗有效。 1.早期先兆 癔病大多出现于弱型神经类型兼有艺术型的人。早期多感情丰富、脆弱、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且躯体症状较明显。其中,尤以植物神经失调为明显,如恶心、食欲不振等。 阻截治疗 以滋润五脏之阴为主,用甘麦大枣汤合地黄汤:甘草、小麦、大枣、百合、生地。 2.典型症状 癔病症状的特点为突然性、暂时性和可恢复性。如突然丧失某种感觉,包括失嗅、失听、失明;突然丧失某种运动能力,如单瘫、偏瘫、截瘫;突然出现震颤、惊厥;突然精神出现障碍,如意识丧失,痴呆,精神错乱等,以及突然出现躯体内脏功能紊乱,如忽然出现气喘、厌食、咽堵、抽搐、仆倒、吐白沫等,但都可经心理暗示或药物暗示而得以缓解。 3.处理 除加强心理治疗之外,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立法。 (1)症状表现为抑制性的:如突然失听、失明、失语的以豁痰开窍为治则,而突然丧失运动能力的以解郁通络为治则,突然意识丧失的以疏肝开心窍为原则。 (2)症状表现为兴奋性的:如突然痉挛抽搐或哭笑奔走,怒恚叫骂或腹如豚奔,又当以平肝泻火、养心敛神为治。在发作间歇阶段则须侧重养阴解郁、豁痰逐瘀的原则,防止复发。临床可酌情选用甘麦大枣汤、温胆汤、涤痰汤、天王补心丹、龙胆泻肝汤和礞石滚痰丸、朱砂安神丸等。 (三)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先兆 主要症状是存在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和精神病的区别在于,对病有自知力,但无法摆脱,在疲劳、静止、疾病后加重。此类疾病,其病机主要为肝胆虚,肝主藏魂,胆主决断,肝胆虚则逐渐胆怯多疑,不能决断而成病。 1.早期先兆 患者多为内向型,但过于谨细认真,发病前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多疑善虑,伴犹豫不决进行性加重。 阻截治则 此型多呈肝胆虚先兆,治疗当补益肝胆,方宜滋肝益胆汤龙眼肉、菖蒲、远志、郁金、大枣、小麦、甘草。 2.典型征兆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特点是强迫观念,即被迫思维、强迫心理,主要为惊恐综合征以及强迫行为,如做一些无聊的动作。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为,前者为对疾病的不知性,本病为可知性,但不能自制,前者淡漠,不愿治病,本病则疑病,愿意治病。 处理 宜滋肝益胆、养心宁神,方予滋肝益胆汤3.生脉饮加味:当归、白芍、柴胡、枣仁、百合、合欢皮、龙眼肉、菖蒲、远志、郁金、党参、麦冬、五味子、龙齿、辰砂。 四 、 双向情感障碍的病因 ①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②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可以通过药物来纠正这种紊乱。 ③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躁狂症的发作。 ④季节: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
㈤ 什么叫“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病因并不完全明确,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作为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起初会有很多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并不能很好辨别是抑郁症还是双向的抑郁发作。因为双向的躁狂相发作时很多患者不会选择来看医生,因为他们那时候的症状表现是我的抑郁症康复了,我特别有力量,干劲十足,对原来提不起兴趣的事物现在很感兴趣。所以,如果经验少的医生不多问几句,很容易看到符合抑郁症的诊断,就直接按照抑郁给治了,那样很容易激发出来躁狂相。
然而,听起来双向情感障碍名字比抑郁症名字听起来似乎更“好听”一点,但是双向的治疗比抑郁症麻烦多了。如果有时而抑郁,时而情绪特别好,建议把这些告诉你的就诊医生,并且尽快接受正规治疗!
㈥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思维和正常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和正常思维相比较,双相在思维上带有一定的偏激性,由此带动心态上的不稳定性,比如一些事情目前无法实现,但理念强加自己一定要完成,不但完成不了且倍感痛苦,还有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些简单,实际事情,会认为浪费人才,不屑去行动。
双向情感障碍,有躁狂和抑郁两种情绪倾向,一会儿心情绪很高涨,一会儿情绪很低落,两种性格交替平衡的状态很少。
平时应该调整好作息时间,不熬夜,撇除不良嗜好,同时加强锻炼,放松心情,将不良绪定期释放,晚上上床后听听缓和的音乐,音乐有很好的缓解压力的作用,全身做放松,最好睡前不要吃能引起兴奋的食物,喝点牛奶能有助睡眠。
㈦ 双向情感障碍1型、2型、混合型的介绍和区别
双相障碍分一型、二型和混合型。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提示:诊断BP-I型不需要抑郁发作。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轻躁狂发作;至少有1次重度抑郁发作;无论是轻躁狂还是抑郁发作都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
3)混合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轻躁狂和抑郁症状≥2年;不符合轻躁狂和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2年期间无症状期持续不到8周。
区别:
1、躁狂与抑郁症的程度不同。一类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两者都非常严重;2型为典型的轻躁型重度抑郁,即躁狂较轻,程度显著低于抑郁程度;混合型是轻度躁狂、狂躁和抑郁症状的短发作(在几小时内)迅速混合或交替出现。
2、病情严重程度不同。1型患者有严重的抑郁,2型患者有较轻的抑郁。混合型通常是多年的抑郁症。
3、发病年龄不同。1型主要开始于青少年,倾向于在更年轻的年龄,大约18岁左右首次发作,通常是轻度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双向型2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抑郁或轻度躁狂,伴有频繁的抑郁发作。
4、不同的治疗效果。双相情感障碍2型的治疗是明显的,它的特点是躁狂症状较轻,如沉默寡言、生气时容易摔东西、砸东西、发脾气等。2型患者有时头脑清醒,在做错事后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后会反思。
(7)双相情感障碍创造力扩展阅读:
双向障碍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BP),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抑郁发作为特征的一种障碍。研究发现,躁狂发作通常是在轻度和短暂的抑郁发作之前,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只有抑郁发作是单相的。
DSM-IV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两种亚型,I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或混合发作和重郁发作,II型双相情感障碍伴轻躁狂和重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
因为未知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参与疾病过程在很多方面,当前强调遗传和环境压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交互点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表现,按照攻击特征可分为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
发病和过程: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结局: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㈧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编辑本段
基本内容
一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在以前被称为躁狂抑郁症,这种疾病的特征是:情感在两个极端(两个相)之间大幅度摇摆。这种疾病的患者有反复情绪高涨(躁狂)和情绪低落(抑郁)。
当然,也有的患者只出现了反复发作的躁狂相,而没有出现继躁狂发作后快速转换成抑郁相的表现。
二
双向情感障碍症状
躁狂的常见症状
①情绪高涨。患者感到自己正处于极度的“情绪高峰”,快乐,充满精力。他们描述这种感觉犹如站在世界的顶峰,无所不能。
②精力增加,活动过度
③睡眠需要量减少
④激惹性增强。当别人不赞成或者不执行轻躁狂、躁狂患者脱离现实的计划或想法时,他们会感到气愤、烦躁。
⑤思维、言语速度加快。思维速度比平时加快,内容从一个主题挑到另一个主题。
⑥缺乏自我约束力。这可能与患者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降低有关。
⑦夸大的计划和信仰。这种症状在轻躁狂、躁狂患者中相当常见。患者相信自己具有超常的能力,或者相信自己是天才、明星等。
⑧缺乏内省力。轻躁狂、躁狂患者发作期可能会指出他人的不适当、轻率或者非理性的行为。但是由于缺乏内省力,他们却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不适当性。
抑郁的常见症状
患者对以前所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他们可能变得退缩不前,回避朋友和其他社交活动,甚至不能完成象购物这样简单的事情。深深的悲哀笼罩着患者,以至于他们食而无味,体重下降,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还出现了与自罪或绝望有关的感觉,感到生活已经失去意义,企图自杀。
抑郁发作时,由于不与外界接触,可能会听到自己幻想出来的声音,还可能会产生被害或其他错误信息。多发于中年,尤其多见于女性。
三、双向情感障碍的病因
①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②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可以通过药物来纠正这种紊乱。
③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躁狂症的发作。
④季节: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