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战国,第五次川中岛合战之后,上杉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要叫我去看百科全书。
一、首先说明的是:上杉家从未灭亡,一直存续到日本幕府后期;
二、详解:
1、简介上杉家族:
上杉氏是古代日本一个名门氏族。原为公家,受命统治关东。在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及江户时代家族拥有一定地位。上杉氏出自劝修寺流藤原氏。第一代是上杉重房,名字取自于京都上杉。后来与足利氏进行婚姻增加影响力。
2、详解上杉家族史:
1552年,北条氏康攻陷山内上杉家的居城平井城,上杉宪政长子龙若丸被北条氏康逮捕并遭处刑。上杉宪政投奔越后的长尾景虎。1561年,上杉宪政将上杉姓氏及关东管领一职让与长尾景虎,并将名字中的“政”字赐与他,长尾景虎因此改名上杉政虎(后改称上杉谦信)。之后上杉宪政隐居于越后的御馆。在这期间,上杉氏的臣属纷纷倒戈,唯独长野业正依然支持上杉宪政,并且与上杉谦信交好。此时,武田和北条都意识到上杉谦信有进入关东的意图,便率先攻打长野业正的居城-箕轮城,此时日本战国最老成的名将时年57岁的长野业正出场,面对强敌据守9年之久,直到1561年病逝。其子业盛子代父职,在上泉氏等“长野十六枪”的全力协助下,誓死镇守箕轮。然而局势已无可避免地倒向了武田氏。永禄4年11月,长野氏最大的助力小幡氏归降武田信玄,以箕轮城为中心的一揆一角被撕破。永禄7年,仓贺野城、安中、松井田三城相续陷落,武田大军逼近几成孤城的箕轮。永禄8年,箕轮城周边総社· 白井两城破。翌年(永禄8(1566)年)9月,武田军以二万兵力对箕轮城发起总攻势,在勇将藤井友忠等战死后,已有觉悟长野业盛大开城门,果敢杀出,突入武田名将马场信房之阵,斩敌十八骑而回。世人震撼,谓之“虎父无犬子也”!最末,自知不敌的业盛在城破时留下辞世之句“春风一度,梅樱飘落,吾之奈何;今昔身灭,空留残名,箕轮永伴”后自害。享年19岁。上州长野氏,灭亡。
1578年,上杉谦信暴毙之后,上杉氏出现后继者之争。养子上杉景胜(长尾政景之子)和上杉景虎(北条氏康第七子)争夺上杉氏家督一职。上杉宪政支持上杉景虎,其居馆御馆成为景虎的据点,因此称为御馆之乱。上杉宪政与景虎的长子北条道满丸前往与上杉景胜交涉途中被刺客暗杀而亡。享年五十六岁。
御馆之乱最终以上杉景胜的胜利告终。关原会战以后,上杉家被转封到米泽藩,上杉景胜成为米泽藩第一任藩主,直至幕府末期。
日本更注重姓氏的延续,只有家族姓氏不断有人继承,即使毫无血缘也是可以的。所以说上杉宪政的死不算上杉家灭亡。
㈡ 上杉氏的介绍
上杉氏是古代日本一个名门氏族。原为公家,受命统治关东。在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及江户时代家族拥有一定地位。上杉氏出自劝修寺流藤原氏。第一代是上杉重房,名字取自于京都上杉。后来与足利氏进行婚姻增加影响力。
㈢ 究竟长尾家跟上杉家什么关系,上杉谦信究竟是谁的种谦信如果继续了上杉家,那么长尾家去哪里了
上杉谦信原名叫长尾景虎,幼名虎千代,谦信是他的法号。(跟武田信玄差不多,武田信玄原名武田晴信,信玄是他的法号。)ps:他的名字有很多不过在战国并不稀奇。他的父亲是长尾为景原来是越后守护上杉家的家臣经过了下克上之后驱逐了原来的越后守护,自立为越后守护代。他取代他多病无能的哥哥后,关东便发生了一场大战“河越夜战”相模的北条氏康以弱胜强击溃了当时的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8万联军(不同于上面的上杉家)。后来上杉家逐渐被强大的北条家吞并,上杉宪政便逃到了越后请求长尾的庇护,后来为了使长尾景虎师出有名也是作为报仇的交换(上杉宪政的嫡长子被北条杀害其余的两个儿子一死一失踪估计也挂了上杉家绝了后)便将长尾景虎收为养子改姓上杉,令他继承关东管领一职。(从此上杉谦信便有了攻打关东任何一个大名的借口——倒霉的主要是武田信玄)。日本战国时姓氏名字的随意改变对中国人而言可能难以接受(上杉谦信改名改姓相比猴子——丰臣秀吉、乌龟——德川家康的更改姓名还算是事出有因)因为在战国时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有姓,而战国又是一个下克上的时代无数的人通过阴谋诡计来杀掉旧主成为大名。他们没出名之前大多都是平民没有姓氏,成名之后才自己取姓改名,所以姓名对他们不过一个符号罢了想用就用,想改就改所以长尾家究竟怎样你也别去纠结了。
㈣ 上杉家(长尾家)第二个战国传宥和政策怎么触发
包围葛尾城
2. 包围木曾福岛城 1. 武田家大名不是武田晴信
2. 山本勘助不属于武田家
3. 村上家大名不是村上义清
4. 战国传发生后经过2年
5. 武田家支配4座本城 1. 发生历史事件
2. 村上家灭亡,村上义清归属越后长尾家
3. 武田晴信习得【能吏】
4. 可触发【甲相骏三国同盟】 很容易,只要派出部队包围两座城池即可
甲相骏三国同盟 1551年家督继承 1. 和今川家达成姻亲
2. 和北条家达成姻亲 1. 武田、今川、北条任意一家更换大名
2. 武田义信或黄梅院已经结婚,或不再属于武田家
3. 北条氏政或藏春院已经结婚或不再属于北条家
4. 今川氏真或岭松院已经结婚或不再属于今川家
5. 太原雪斋死亡或不再属于今川家 1. 发生历史事件
2. 武田晴信习得【外交术】
3. 武田义信与岭松院结婚
4. 甲相骏三国互相达成姻亲状态 先今川后北条的顺序,工作至关系100即可
真正的武人 1551年家督继承 1560年桶狭间合战 1. 武田信玄是武田家大名
2. 武田信繁属于武田家
3. 武田信丰已出世 1. 武田家大名不是武田晴信
2. 武田信繁不属于武田家 1. 武田信繁习得【副将】
2. 可触发【晴信出家】 历史事件
晴信出家 1551年家督继承 1. 武田晴信是武田家大名 1. 武田晴信不是武田家大名 1. 武田晴信改名武田信玄
2. 可触发【川中岛之战】 历史事件
川中岛合战 1551年家督继承 1560年桶狭间合战 1. 长尾景虎就认关东管领,改名上杉政虎
2. 海津城存在,并属于武田家
3. 上杉政虎在妻女山布阵
4. 武田信玄在川中岛布阵
5. 马场信春、高坂昌信攻击妻女山
6. 马场信春、高坂昌信抵达川中岛
7. 击破上杉政虎 1. 武田家大名不是武田信
2. 上杉家大名不是上杉政
3. 没有或实行不了啄木鸟
4. 在上杉政虎布阵于妻女山前对其攻击
5. 上杉政虎布阵于妻女山后经过太长时间 1. 发生历史事件
2. 武田信繁、山本勘助战死
3. 武田信玄习得【风林火山】
4. 武田信玄习得【慧眼】
5. 可触发【骏河侵攻】 实现并不太难,但是很纠结的是武田信繁与山本勘助必然战死,但是又似乎是信玄习得独门秘籍【风林火山】的必要条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看玩家如何取舍了
骏河侵攻 1551年家督继承 1560年桶狭间合战 1. 流放武田信义
2. 攻下骏府城
3. 山县昌景击破北条氏政 1. 武田家大名不是武田信玄
2. 武田义信、饭富虎昌#92;昌景不属于武田
3. 撕毁与今川及北条的同盟
4. 北条氏康或氏政不属于北条
5. 丢失骏府城 1. 发生历史事件
2. 武田义信、饭富虎昌死亡
3. 与今川家结束同盟关系
4. 饭富昌景习得【赤备】(如果已经习得赤备,则习得【早驱】),并改名山县昌景
5. 可触发【西上作战】 会损失武田义信与饭富虎昌,攻击骏府没有压力,此时的今川家已经被德川打的很弱。消灭今川家后,北条氏政会带兵直逼骏府城,让山县昌景对其攻击即可触发剧情,击破后任务达成
西上作战 1551年家督继承 1560年桶狭间合战 1570年信长包围网 1. 武田信玄进入三方原
2. 武田信玄击溃德川家康
3. 占领二条御所 1. 武田家大名不是武田信玄
2. 山县昌景、马场信春不属于武田
3. 德川家康被击溃前攻击滨松城 1. 发生历史事件
2. 武田信玄习得【野战名人】
3. 武田信玄习得【封杀】 如果之前消灭今川家时占领的地盘不够多,需要先进攻滨松城前的城池,然后信玄移动到三方原,家康出阵,用信玄攻击之则剧情击破。之后就是实打实的依靠实力上洛了,很可能需要耗费数年,用尽全力攻陷二条御所,任务达成。
㈤ 米泽藩经历了什么,为何后来米泽藩上杉氏已经不是关东管领上杉血统了
哎,这个就是德川幕府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事情了。德川幕府对付这种实力强大的大名,就是一句话-----“折腾死你”。
最早米泽藩是伊达政宗家的领地,后来在丰臣秀吉的要求下给了上杉家的直江兼续(丰臣秀吉的目的是加强上杉家的实力,以此来制约伊达政宗)。
上杉家拿到米泽藩以后,实力一跃成为了百万石的大大名,堪称关东最强。
但是丰臣秀吉死了以后发生了关原之战,关原之战时上杉家属于西军对抗德川家康的东军,关原之战失败后,上杉家的实力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仍然是百万石的大大名,这对于德川家康来说无疑是眼中钉。
后来德川家康想了个办法,把上杉家削藩了,由100万石减少到了30多万,而且赶到了米泽藩去。而当时上杉家家主上杉景胜也没说什么,毕竟自己是失败的一方,而且米泽藩好歹也算是上杉家的领地,至少面子上能接受的了。
没想到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若干年后,德川幕府找了个借口,说上杉家的人没有后代,于是把自己的一个亲信换了个姓名,派到了米泽藩成为了米泽藩的藩主。
后面又多次使用这种手段,不断的派自己的亲信到米泽藩当藩主(仅仅只换个名字而已,比如原名叫田中XX,继承藩主就就叫上杉XX)。
等到幕府末年的时候,米泽藩已经完全对德川幕府言听计从了。
明治维新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德川幕府都投降了,而米泽藩等地照样不投降、继续与明治ZF玩命的事情。
㈥ 长尾氏 上杉氏 伊达氏有什么关系
室町幕府时期,上杉氏是越后国的世袭守护,即领主。和其他许多地方的守护一样,由于上杉氏的统领还兼有朝廷的工作,常年会留在京都,越后国的管理就交给重臣长尾氏,称为守护代。时间一长,上杉氏的权力便慢慢被长尾氏篡夺,连一门统领的选定都要由长尾氏决定。这种情况在战国时期非常常见。到最后长尾景虎通过过继给上杉宪实,名正言顺地接收了上杉氏的守护职衔。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杉谦信。
伊达氏本是陆奥国伊达郡的小大名,传到时大肆通过利用政治婚姻,将过继出去的儿子继承家督吞并了附近的不少家族(此公生了11子6女),再利用巨额政治献金成为了陆奥国的守护。
伊达稙宗三子时宗丸本来过继给上杉家,并取得了家督继承权,但是嗣子晴宗怕三弟继承上杉这个大族后威胁自己统治,而拉起了反旗对抗父亲。与此同时,越后的长尾氏也因是否让伊达时宗丸继承上杉氏而分裂。
伊达、长尾两个家族各自内战的结果是如下:伊达稙宗被迫隐居,晴宗继任家督;另一边厢长尾景虎统一了长尾氏,并继承了上杉氏。
至于家纹的问题,战国时期很多大名的家纹都会与其宗家相似,以示忠诚,所以长尾氏的家纹与宗家上杉氏相似并不不奇怪。而伊达氏作为较弱的势力,经常需要依附于其他势力大的大名,伊达的家纹是其依附于上杉氏时,由上杉定实赐给伊达稙宗的,所以会与上杉相似。
㈦ 日本姓‘上杉’是名门之姓吗
上杉氏是古代日本一个名门氏族。原为公家,受命统治关东。在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及江户时代家族拥有一定地位。上杉氏出自劝修寺流藤原氏。第一代是上杉重房,名字取自于京都上杉。后来与足利氏进行婚姻增加影响力。最有名的是关东的山内上杉家以及扇谷上杉家。战国时代以上杉谦信(辉虎),出任上杉家家督及关东管领,养子上杉景胜成为丰臣秀吉政权时期的五大老。江户时代为米泽藩30万石大名。
源、平、藤原、橘,还有五摄家的近卫、九条,鹰司、二条、一条,在古代都是名门之姓。
日本现在大概已经没有什么名门之姓啦,藤原。佐藤。铃木这种古代贵族的姓现在都很普遍了。
就像现在的中国,没有哪个姓可以算是名门之姓。
㈧ 上杉氏的系谱
上杉氏分为山内上杉氏、扇谷上杉氏、托间上杉氏、犬悬上杉氏四大支。其中又以山内上杉氏、扇谷上杉氏的势力最为强大。 上杉氏原本是属于劝修寺流藤原氏一族的。藤原清房在后鸟羽上皇时担任过院司这一职位,后来跟随在因承久之乱而被流放到隐岐国的上皇左右侍奉着。他的儿子藤原重房后来也出任过式乾门院利子这一职位,宗尊亲王到镰仓接任第六代将军时,重房就被命令随同侍奉。后来重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足利赖氏作为小妾并生下了足利家时,重房的儿子上杉赖重则是受到赖氏的偏爱而赐以一个“赖”字因而取名赖重。赖重作为足利氏家领的奉行而出任了丹波国上杉庄的领主,来协助管理这里,因此人们世称上杉氏。到了赖重这一代时,赖重一样把自己的女儿清子嫁给了足利贞氏,并且生下足利尊氏和足利直义兄弟。
上杉赖重膝下有重显、赖成、宪房这几个儿子。但据说,特别是上杉宪房在元弘动乱时一直和足利尊氏一起行动,尊氏就是因为听了宪房的劝说而举起反抗幕府的旗帜。上杉宪房并在建武政权中代表足利氏加入杂诉决断所的执行者行列,也跟随着借中先代之乱而反抗建武政权的足利尊氏一起上洛,在京都四条河原地区和北畠显家以及新田义贞的军队作战,甚至代替尊氏在战斗中牺牲了。宪房的长子上杉宪藤后来在镰仓地区尊氏的儿子足利义诠处任职执事,可是建武五年讨伐摄津国时不幸战死。而代替他的地位的则是弟弟上杉宪显和高师冬一起同时作为义诠两个执事,而宪显也继承了上野守护的职责。义诠代任幕府将军后弟弟足利基氏也就成为了镰仓公方。观应五年,宪显与师冬开始対立并争夺权力,高师冬被宪显打败后,在逃往甲斐国途中战死。 就从这个时候的镰仓幕府开始,上杉氏的霸权得以确立。
在观应之乱中上杉一族一直是坚持正义的,虽然上杉宪显是一时失足,但在平一揆等势力的努力帮助之下,足利尊氏的弟弟基氏又起用了宪显作了关东管领。基氏死后由于其子足利氏满年幼,宪显也就担任起了辅佐幼主的重担。宪显死后,他的儿子上杉能宪以及上杉朝房分别作为两家上杉而间隔式地担任关东管领,也就是说每隔一任关东管领由一家出任,每一家不能连任。能宪之后,其弟弟上杉宪春担任关东管领的时候,因为氏满抱有征伐将军足利义满的野心,可惜因为势力的悬殊氏满不可能战胜足利义满,所以宪春为苦劝氏满而自杀。
后来由宪春的兄长上杉宪方代替他成为关东管领,起初宪方是居住在镰仓山内建的居馆,之后创建明月院作为上杉家族的氏寺,以后此流就被称为山内上杉氏。在宪方之后虽然由其子宪孝来子承父业,但在他父亲宪方病死后不久宪孝就辞职了,最终是犬悬上杉氏的朝宗成了新的关东管领。
宪孝辞任以后,山内上杉氏的当主是由宪孝的弟弟宪定来继承的,据说将军足利义满比起作为关东管领的犬悬上杉氏的上杉朝宗来说,他应该更信任宪定。果然在朝宗辞任后很快宪定就被任命成为新的关东管领。可是不久后宪定也因病而辞去了关东管领的职位,于是义满不得不让朝宗的儿子上杉氏宪(禅秀)来继任管领。但是谁也想不到,应永二十二年(1415),氏宪借某个事件为借口与公方家足利持氏公开对立,也就顺势辞去了管领的职位。取而代之的则是宪方的儿子上杉宪基。二十三年,禅秀与足利满隆商议讨伐足利持氏,并和持氏的弟弟足利持仲共同举兵出战。而这边关东管领宪基汇合同族的上杉氏定以及上杉宪长一起向禅秀开战了,第二年平定了战乱。
在宪基之后的是越后国守护上杉房方的儿子宪实继任关东管领。在上杉宪实之后虽是上杉宪忠以及上杉房显相继出任管领的职位,但此时关东发生了大动乱,宪忠被足利成氏所诱杀,房显也在武藏五十子阵中病死。接着越后上杉房定的儿子显定继承了山内上杉氏的家业,和扇谷上杉氏的上杉定正进行抗衡,而是后来于永正七年逃往越后。最后显定是在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的信浓国高梨政盛的征讨战中死去的。
到了显定以后上杉氏就处于日渐衰落之际了,天文十四年(1545)到了上杉宪政的时候,在与北条氏康的河越地区的河越合战中败北,宪政逃往上野国的平井。可是不久后,天文二十一年时上野平井城也被北条氏康所攻打,因为支撑不下去了, 宪政就拜托长尾景虎(上杉谦信)而逃到了越后国府中的别馆中。永禄四年,上杉宪政把关东管领一职让给了长尾景虎,之后景虎一流就承袭了上杉氏的名号,最后在江户时代作为米泽藩的藩主迎接明治维新的到来。 上杉氏在朝廷中一直都是实务官僚的传统主持者,劝修寺流藤原氏出身。上杉氏祖先藤原重房当初跟随宗尊亲王前往镰仓就任第六代将军,并且一直都是镰仓将军家的侍从。重房的女儿也嫁给了足利赖氏为小妾,而重房的儿子上杉赖重的这个“赖”字就是因为得到赖氏的宠爱而接受了赖氏的偏讳所以得名的。甚至到了赖重这一代他也把自己的女儿清子嫁给了足利贞氏,清子后来所生下的就是有名的足利尊氏和足利直义两兄弟。
元弘动乱时期(1333),赖重的儿子上杉重显一直都侍奉着足利氏,并且跟随着足利尊氏和直义两兄弟,也得到了足利氏的信任和器重。到了重显的后期,他指定了继承人就是上杉朝定,而重显自己则以室町幕府的领头人的身份活动在京都地区,朝定的嫡子上杉朝显则居住在京都八条,并且朝显也在幕府中出任职位,所以人们习惯把他们的子孙称为八条上杉氏。但是朝定他的养子上杉显定,却是在镰仓扇谷居住并侍奉镰仓公方,也就是扇谷上杉氏的祖先。
显定之的儿子上杉氏定在上杉禅秀之乱中支持公方足利持氏,可是不久后在相模国藤泽道场中被斩杀,后来叛乱平定以后,氏定的儿子上杉持定就负责清理禅秀的余党,不久也病死。
永亨之乱时期,持定的弟弟上杉持朝一直都跟随着关东管领上杉宪实,并在镰仓永安寺公开表示了讨伐公方足利持氏。后来持氏的遗子为了报仇,笼络了结城城的结城氏朝起兵,因而双方进行了结城合战,其中山内上杉氏的上杉清方却跟随持氏遗子作战,并且表现活跃。同期,扇谷家持朝的执事太田道真、道灌父子在武藏国修筑起了江户、川越、岩规三城。
持朝退位以后,他指定的继承人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孙子上杉政真,可是政真却不幸在与古河公方的战斗中败死。这样持朝之子定正又成为扇谷上杉氏的当主。定正的家宰太田道灌一直辅佐定正,并在武藏、相模两国表现活跃,也把这两国治理得非常好。后来由于太田氏在扇谷上杉氏中权力日益增大,并且有着功高压主的事态,文明18年(1486年),太田道灌费尽心血,谋求了扇谷上杉家和山内上杉家两家的安泰与武藏以及关东地方的和平与稳定。但是道灌天才一般的军略引起了山内上杉家的恐慌。山内上杉氏的显定恐怕扇谷上杉家会在道灌的协助下夺取关东霸权。于是就巧言欺骗扇谷上杉说“道灌一死,两家和睦”。由此之后定正便将道灌引至位于相模国糟屋的定正馆,将其谋杀。此时道灌55岁,这一天是文明18年7月26日。道灌临死时候大呼“当方灭亡”。
随后,上杉定正与上杉显定开始为争斗地位与权势而对立了,这也就代表扇谷上杉氏与山内上杉氏的正式交锋。之后定正不幸在武藏国高见原与显定的对阵中病死。其侄上杉朝良成为了扇谷上杉氏的继承人,并且在得到古河公方的支援下继续与显定战斗。此时,北条氏的势力开始扩张,相模国小田原城城主大森藤赖很快遭到了北条早云的进攻,小田原城被北条氏所夺。
因为古河公方支持扇谷上杉氏,而上杉显定则因为与上杉朝良的对立,所以他把北条氏的北条早云列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了。不久后两家又在永正元年(1504)武藏国的立河原交战。以后,扇谷、山内两上杉氏开始慢慢和解了。而古河公方与山内上杉氏又发生了纠纷,由朝良负责调解。利用这个空隙,北条早云开始进攻相模国冈崎城的三浦道寸,并攻陷了与扇谷上杉氏同国的真田城和大庭城,很快又进攻与之同国的三浦郡新井城,而新井城则是三浦道寸被攻陷冈崎城后的最后据点,很快新井城陷落,三浦一族灭亡。
后来早云的儿子北条氏纲逐渐将势力扩张到了武藏国。大永四年(1524),氏纲在太扇谷上杉氏家中太田资高兄弟的内应下,很快攻占了江户城,这个时候的扇谷上杉氏家主上杉朝兴不得不放弃江户城而逃往河越城。
上杉朝兴病死后,上杉朝定、朝成又在武藏国三木原与北条氏纲对阵,结果战败。导致上杉朝成被抓,而朝定慌忙扔下河越城逃往松山城。天文十四年(1545)朝定联合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兵围北条纲成把守的河越城,可惜结果是纲成与救援的北条氏康军里应外合,在河越合战中以夜袭战击败了上杉氏,朝定被斩杀。永禄四年上杉谦信攻破松山城,将上杉朝宁之子上杉宪胜送入。不久北条纲成攻破此城,宪胜投降。 一、序章—传说中的密谋
庆长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充满传奇性的人生,在上演了六十二年后最后落下了帷幕。而另一个人的阴谋却相反地是刚刚开场。
他就是德川家康,翌年正月,家康的六男忠辉迎娶了伊达政宗的女儿;家康的养女嫁给了福岛正则的儿子正之;另一个养女许配给蜂须贺家政之子丰雄。家康这一系列举动都违反了秀吉生前定下“大名之间不得随意通婚”的命令,立刻遭到前田利家、石田三成等人的责问。对家康的野心早有忌惮的三成此时想依靠利家的名望和号召力通过这次事件来打垮家康,可惜结局是以“和解”形式告终,不久后前田利家也与世长辞了。
利家的逝世更放宽了家康的心,相反三成却倍加担忧了。要打垮家康无非要聚集比家康更多更强的力量,这当然自然包括与德川同为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氏,这就引出了传说中三成与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二人之间的密谋。
丰臣政权下,上杉氏和秀吉一方的很多交涉,几乎都是在兼续和三成之间进行的。天正十一年(1583)秀吉对柴田胜家之战依靠上杉军队在柴田军后方骚扰,会同上杉军一起进攻柴田军;天正十三年的坠水之会;天正十四年上杉景胜上洛,三成赶到金沢城迎接;天正十五年景胜讨伐新发田重家的叛乱,三成为了激励兼续,向兼续赠给了铁炮三丁。可见三成和兼续之间的关系是非比寻常的,于是密谋打垮家康的三成找兼续商量也并不奇怪了。
首先,在伏见城内三成的居所和上杉居所是很近的,从兼续陪同景胜上洛到庆长四年八月归国共住了十个月,而三成直到四年三月被迫隐居之前在伏见也住了五个月,以居所的远近、时间的长短以两人的关系,没来往是不可能的。而看透了家康野心的三成想要联络其它大名打倒德川家,拥有一百二十万领地的上杉理所当然成为其首批目标。因为受福岛正则等七将袭击而被迫蛰居回自己居城佐和山的三成在临走前曾对兼续说“从内府(家康)的诸般举动,可见其不久即将不利于秀赖殿下。现内府声望日隆,如不早作打算,唯恐将来难以收拾。大纳言殿下(利家)已故,余亦被迫隐居,将来能够支撑丰臣氏天下的唯有上杉氏。足下当进言黄门(中纳言的唐称,即景胜)速归会津,整顿军备,待余举兵。到时,东西呼应,共讨内府。内府倒,则天下定。大丈夫成就功名,在此一举。”[以上石田三成所言摘至皆元未央所作《阴影之下的名将上杉景胜》]随后在天正五年六月二十日三成给兼续的一封信里也提及“同时进行拉拢,愿天降福,我们不能在存任何一点的马虎了”,从这些也可以看出事先曾有过约定的痕迹。
然而当时上杉家正在致力于新领地的巩固、建设和开发,无论在时间上、资金上似乎都不大可能去主动挑衅大敌。而且景胜上洛的那段时期,相对于上杉家来说,对家康的敌对感以及打垮家康的想法似乎也不可能很强烈。但从另一方面,秀吉逝世后家康所做的一切,景胜和兼续尽收眼底,倘若说觉察不到家康的野心也是不可能的。设想家康取代丰臣政权后首要的事情肯定是削弱原丰臣政权下的强力大名,上杉家势必难逃减封的命运,尽管面对实力仅次于天下人的德川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战。兼续其一为了避免主家上杉向德川称臣,其二欲借此机会再兴主家上杉,从而迎合三成打垮家康的想法,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结合这种种资料以及景胜和兼续在归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很难让人相信兼续与三成之间不存在某些丝丝缕缕的联系,不过既然是密谋,那么在有些地方也是不太可能完全准确的证实的。
㈨ 扇谷上杉家在谁的带领下,走向人生中的巅峰,得到了哪几国
扇谷上杉家以武藏国为据点。享德3年(1454年)开始的享德之乱时,上杉持朝命令家宰太田道真筑起河越城、江户城、岩槻城,并把据点移到河越,扇谷上杉氏达到顶峰。
㈩ 上杉氏的简介
最有名的是关东的山内上杉家以及扇谷上杉家。战国时代以上杉谦信(辉虎),出任上杉家家督及关东管领,养子上杉景胜成为丰臣秀吉政权时期的五大老。江户时代为米泽藩30万石大名。上杉氏的家纹为“上杉笹”(或称竹与雀),“毘字旗”则是上杉谦信的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