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洛阳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处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陕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和新能源节约型城市,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中国休闲城市榜首。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这是一座在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5000年文明史,4000余年建城史,1529年建都史,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使其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军,是人类最早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美国城市规划学家西蒙兹教授称:这里是人类 “古代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洛阳,这座承载过十三朝文明的古都,曾经是光耀万丈的世界焦点,现在正驰骋于王者归来的征途。 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东都、东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洛中、嵩京、中京、西京。 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无论是从神话英雄传说的角度,还是从历史考古断代的角度,洛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端之地——中国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儒释道三教的滥觞地。可以说,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对于世界而言,欲探中华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间的古都洛阳。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她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政治首都,更是中华思想与文化的源头圣地,可谓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首都,是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嵩岳风光(5张)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有传说洛阳是中华大地的龙脉集结之所,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神话传说多传于此。同时,洛阳也是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中最为古老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洛阳二里头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代。1960年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被认为是夏朝都城所在。 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累计建都史达1500年以上。同时,洛阳也有“九朝古都“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洛阳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等均对洛阳的都城地位有着极高评价。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汉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宋太祖曰“吾欲迁洛,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马光曰“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释源祖庭—白马寺(5张)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汤、武定九鼎于河洛,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发现了“河图”与“洛书”,发明了“八卦”,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程颐、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名人
古代
伏羲、宓妃、仓颉、后羿、嫦娥、夏桀、杜康、商汤、伊尹、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周平王、老子、苏秦、伯夷、叔齐、白圭、张仪、吕不韦、刘邦、贾谊、桑弘羊、师史、卜式、 汉光武帝、马援、董宣、班超、班固、班彪、班昭、窦宪、蔡伦、张衡、许慎、张仲景、华佗、王充、皇甫嵩、司马懿、关羽、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刘禅、袁绍、吕布、司马师、邓艾、钟会、钟繇、马钧、司马炎、左思、陈寿、祖逖、刘琨、陆机、潘岳、韩寿、刘徽、皇甫谧、裴秀 、石崇、绿珠、桓温、杜预、拓跋宏、檀道济、高欢、兰陵王、高长恭、杨广、韩擒虎、贺若弼、宇文恺、陈叔宝、独孤信、李世民、长孙无忌、王之涣、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宋之问、李白、杜甫、李隆基、狄仁杰、白居易、李贺、玄奘、韩愈、吴道子、颜真卿、刘禹锡、元稹、刘希夷、朱温、李存勖、李煜、赵匡胤、程颐、程颢、赵普、吕蒙正、司马光、富弼、范仲淹、邵雍、欧阳修、李格非、文彦、博尹洙、藤子京、李龟年
现代
纪登奎、焦裕禄、李立、刘刚、杨立功、吴佩孚、冯玉祥、张钫、武庭麟、王凌云、孙善武、周鹤洋、阎连科、司马武当、程琳、陈明、李准、朱军、石万强、张海 形成于洛阳的成语 数典忘祖、龙门点额、同心同德、窈窕淑女、一日三秋、定鼎中原、问鼎中原、众志成城、紫气东来、悬梁刺股、前倨后恭、债台高筑、旗鼓相当、乐此不疲、乐不思蜀、糟糠之妻不下堂、挑肥拣瘦、得陇望蜀、车水马龙、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煮豆燃萁、小时了了、尸居余气、车载斗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势如破竹、韩寿偷香、卫灌坐床、如坐针毡、掷果潘郎、洛阳纸贵、狗尾续貂、自惭形秽、分道扬镳、请君入瓮、一箭双雕、桃李满天下、司空见惯、程门立雪、河东狮吼、国色天香、马革裹尸、视死如归、偃旗息戎、闻鸡起舞
❷ 河南省都有哪些5A级景区
截止2014年 河南有9个5A
洛阳市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河南省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河南安阳殷墟景区、河南洛阳白云山景区、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❸ 河南有哪些5a景点
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安阳殷墟景区 、洛阳嵩县白云山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平顶山鲁山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
❹ 洛阳历史
历史:
洛阳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 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
❺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源地在现在哪四个地方
【活字印刷术】
发明者:毕升
朝代:宋朝
地点:蕲州(今湖北英山县)
发明介绍: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造纸术】
发明者:蔡伦
朝代:东汉
地点:东汉桂阳郡
发明介绍: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指南针】
发明者:不知
朝代:难以确定,不早于北宋
地点:不知
发明介绍: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他们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火药】
发明者:不知,炼丹家
朝代:唐朝
地点:不知
发明介绍: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5)洛阳四大发明景点扩展阅读:
世界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而李约瑟对这四大发明的赞美和强调,使得这一说法获得了中国的很大认同,并被写进了教科书。
恩格斯在1857年发表的《炮兵》中写道:“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药,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
火药最早在公元9世纪晚唐时期的炼丹书籍中就有记载。
公元904年,杨行密军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将郑璠命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火药最早使用于军事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则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
十世纪五代时期的敦煌(时属归义军)壁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火枪和手榴弹的描绘。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制作年代为1288年,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发明
❻ 什么地方四大发明占了两个
是河南省。东汉抄蔡伦在洛阳改良造纸术,北宋毕升在开封发明活字印刷术。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即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4大发明中有3项与道家关联密切。火药是中国道人炼丹时的“副产品”;活字印刷术源自南北朝时期道家的雕版印刷改进而来,是毕升发明的。而中国最早的司南理论则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❼ 洛阳的历史文化
历史:
洛阳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 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
文化: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园艺花较早用于观赏的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同时也有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景佑元年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 (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中国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洛阳的牡丹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宋开始出现的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已经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