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发布时间:2021-08-22 18:13:20

1.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5个字上下工夫。1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1.1单元之间的调整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内容(譬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可以改变教学这个单元的时间。例如,笔者把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1Topic1“The sport meeting”放到学校刚开完运动会后,结合教材内容,谈谈本校本班情况,用一般过去时总结各运动项目的成绩、接力赛的紧张气氛等。

2. 劳技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劳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正确树立教材观,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劳技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以图代文,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三年级的教材中就有一课“插接式飞机”,课文整个没几句话,两三页全部是“插接”飞机的简单图画,学生一看就会制作了,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干脆不带制作材料,到小商店买一架吹塑纸插接式飞机带到教室里,上课不动手制作,而且一个劲地抛掷从商店买来的飞机。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另一个平行班的教学中就改变了方法:事先允许学生在商店买玩具飞机带进教室,然后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制作完了就“玩”飞机,比较一下商店买的和自己做的哪个飞得远,飞得高,试飞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自己制作的飞机飞行速度赛过商店买的玩具飞机,仔细观察与比较:你的飞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其实不用太紧张的,紧张了反而影响发挥。你可以先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

4.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下面就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点滴做法。
一、突破教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的学习不少还是感性认知的比较多,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感兴趣,而数学恰恰与现实联系紧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点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激发起学习的欲望,才会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合作、交流。因此突破教材,对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生活化拓展和生成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了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以后,我曾经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自然联系。具体点说,就是让学生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然后把统计结果跟老师与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并且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常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练习,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在知识和能力的互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我教会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家庭的开销,我在带领学生春游的途中出一些拓展教材的算术题,我可以用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然后用对话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总之,这些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让学生强化课本知识的做法我是经常努力去做好的。
当然,不能单纯地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去生活化,我们更要注重的是旧知与将要学的新知的紧密相连,前后衔接,只有将生活内容与教材有内在联系的结合才是对教材创造性地运用。
二、合作探究,让教学内容动态化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是,教材的知识是静止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往往只能看到它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来展示这一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让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信息。由于数学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为解决某些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真正地动起来,思维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中,分享付出智力代价后数学发现的欢乐,去欣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美。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使得学习长方体这一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师生一起给长方体“裁衣服”、“穿衣服”。“裁衣”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由此,学生理解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其中每两个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相等。“裁衣”完成后,把这些“衣服”拿下来,量一量,算一算,就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这种动态化的“裁”“穿”“脱”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兴致盎然,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三、灵活运用,让教学内容弹性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科书是统一的,但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不一致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所以,灵活运用,让教学内容弹性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当教材素材、内容相对于所教班级学生来讲不够充分、不利于学生学习时,教师就应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新内容;当教材内容与当地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当教材内容的安排与本班实际的教学进度有前后的时间差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实际作适当地调整和变动。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在不减少教材内容前提下的弹性化教学。
总之,教材是课程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要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模式,树立现代的教材观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材观过渡到课改后的全新教材观。因此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领悟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才能用好、用实、用新、用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

5.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素材选用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新教材的编写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但在学生的眼里,书本中有些素材还是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有意识地挖掘日常生活中学生需喜闻乐见、特别好奇、特别关注、特别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满足学生喜好,以充实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秒的认识》(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巧设场景,以“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引入,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又通过播放视频——“新闻联播前的最后5秒报时”“交叉路口信号灯”等学生熟悉的素材,拉近抽象的数学知识“秒”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拓展教材的空间,让学习更具有探究性
新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教材通过对话呈现了三种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操作方法“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剪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我把一个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而对“具体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及其他转化方法”,教材并没有提示,这样,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探究空间。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先把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观察并找出转化后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再次设疑:“如果只有一个梯形,你们有什么方法推导它的公式呢?”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由于学生刚刚用“剪拼法”研究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知识的迁移,有些学生很快找出了不同的转化方法。有的学生用一个等腰梯形沿对角线剪开翻转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有的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有的用一个等腰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长方形,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以上操作,学生不但亲自经历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其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能圆满地完成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调整教材的编排,使教学更有效
教材的内容结构虽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编排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有时不必严格按照教材所编排的次序逐章逐节地进行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优化组合。如:人教版第七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单元编排共配置了8个例题,例1、例2、例3是“一位小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例4、例5是“两位小数的认识”,例6是“认识小数的数位表”,例7、例8是“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若教师严格按教材编排次序进行教学,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尤其是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这知识点掌握得很不顺,究其原因,是教材中把“认识小数数位表”编排在例6,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以致于教师前5个例子的教学都事倍功半了。在教学小数这单元时,我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用实际例子引出小数后,再出示例6,学习小数数位表,让学生辨清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通过“小数数位表”再来学习例1、例2、例3、例4、例5,认识一位、两位小数。这样把例6放在例1的位置上来教,把小数数位表作为一根线,将8个例题连接起来,教师教得如意,学生学得也轻松。
总之,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数学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深度加工”。通过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而构筑有效的数学课堂。

6.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总结课后习题的知识点,看看包含哪些,自己举几个例子,进行重难点讲解

7. 新课改教学中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1、创设情景教学。教学新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还要考虑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思考,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效的活动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置学生于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更轻松地学懂知识。否则,过分生疏而复杂的内容会使学生望而生畏,过分简单机械或无意义的操作又无法激起思维的浪花。
2、依据实际情况教学。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而实际情况一般涉及到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等。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施教。

我们面对的学生,因地区、民族的不同等都不同,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尽管新一轮课改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地适应大部分地区的学生,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即使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拼音时,发现拼音教学过于集中,一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她就把后面的主要以识字为主的内容提上来,拼音与识字互为交替,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分散处理,学生学起来就感到轻松好懂。

(2)依据本地区教学环境施教。

目前,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已逐渐被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所取代,依据教学环境确定教材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而环境涉及到学生所在社区、学校、教室、家庭等多种因素。其中每个因素又牵涉到经济、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很复杂的,所以优化育人环境有

利于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如果教师能结合环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