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赵博的基本信息
赵博,男,清华大学热能系副教授,工学博士,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秘书长,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国际能源署第二届暑期学校学员。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与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委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973、863和科技支撑项目多项。曾获2011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② mr.zhao和Mr.c zhao 哪个更说明是赵先生的意思我想表达赵先生。两者有什么区别
没见过 Mr.c zhao 这种表示方法
Mr. Zhao是正确答案
Mr. M一定要大写,r后必须有“.”
姓首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小写
两个字的中国名字就如 Zhao Xiang
如果是三个字就如 Zhao Xiangxiang Xiangxiang这部分要把两个字连上拼。
③ 国际象棋发明时间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一共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但如果善于指挥,使兵深入敌垒,走到对方的底格时,兵就可以变成最强的棋子。这就是第一盘象棋的产生,并很快就传播开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木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网络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但是,2003年在英国出版《国际象棋中国学派》英文版时,在英国最大出版集团编辑撰写的简介中,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③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今天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④ 2015年北航博士毕业必须具备多少篇sci论文
北航各个学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你可以上北航研究生院查看,不过要求还算比较高的,潜心研究吧,不要太浮躁
一、申请北航博士学位对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
1.数学与系统科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SCI影响因子0.5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收录源刊物或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和《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2篇论文。
2.物理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5.0以上,或累计达到5.0及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且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用外文公开发表。
已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SCIE收录论文;已受理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EI收录论文。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学生论文发表篇数和影响因子尊重导师意见。
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开题与答辩前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分学位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其发表论文要求可执行工学学科相关规定。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含化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 的Q1区收录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SCIE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5.0;
(2)发表SCIE收录论文3篇;或发表2篇SCIE收录论文,另外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博士生提交研究成果详细摘要,经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发表论文要求: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或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至少有1篇论文在外文期刊上公开发表。
其他学术成果的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在影响因子大于0.5的SCIE收录的计算机类刊物中发表论文1篇;
(2)在SCIE收录源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2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4)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1篇,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参考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权威学术会议目录)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被EI收录的各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计为1篇期刊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且折算论文合计不超过1篇。 5.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应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求之一: (1)在SCI检索的相关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0.3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0.3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4
(2)在其他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论文;
(3)在非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刊)的重要法学类或航空航天类期刊或集刊(见附表2)上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须收入大会论文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
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
在港澳台重要法学期刊上或用英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经过法学院三位以上教授鉴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可视为CSSCI论文1篇。
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是指有两国或两国以上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以及各法学二级学会的年会。 9.人文社会学科(人文学院)
博士生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见附表3): (1)发表论文达到A级标准; (2)发表论文达到B级标准; (3)发表论文达到C级标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CSSCI收录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第二篇及以上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的学术论文(3000字以上),可视为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
10.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语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SCI、A&HCI、SCI、EI、《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现代外语》或《外国语》上发1篇;
(2)在CSSCI (限定在外国文学、语言学、外语类)上发表2篇论文; (3)在CSSCI(不含扩展刊)上发表3篇论文。
注:用英、俄、德、日、法、韩文在国际非SSCI或A&HCI期刊源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经院教授会鉴定,达到相应学术水准的,可视为CSSCI论文1篇;在我校学报社科版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可视为CSSCI收录,其余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论文。
⑤ 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大体意思是一个博士发明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有自己的思维
我好像知道是什么了,是不是派机器人去执行任务时受伤了,检查时发现机器人出现了自己的情感,想消除掉他的记忆,没想到他跑掉了????
⑥ 有没有我国古代伟大创造的图片和资料
1、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京杭大运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兵马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州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都江堰
⑦ 赵过时如何发明的三脚耧车
赵过还总结劳动人民经验并吸收前代播种工具的长处,发明了三脚耧车。东汉崔宀是《政论》记载说:“三利牛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鞔耧,皆取便焉。”三脚耧,即耧车,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进行条播。由于耧车把开沟、下种、覆盖、镇压等全部播种过程统于一机,一次,完工,既灵巧合理,又省工省时,故其效率达到“日种一顷”。三脚耧车系从独脚耧、二脚耧发展而来。
⑧ 杨发明爱赵开霞拼音怎么写
杨发明爱赵开霞拼音:[yáng fā míng ài zhào kāi xiá]
⑨ 中译英“[12]赵滇生.输电塔架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受力性能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赵滇生.输电塔架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受力性能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2]Zhao Diansheng.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ransmission Tower Structures[D]. Tianjing: Nankai University,2003.
⑩ 赵新的个人成就
科研项目:
1.基于IP库的通用MEMS器件可视化仿真与验证工具 68万元,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十一五863计划,负责人。
2.生物医学工程中大范围多目标运动目标的显微视觉反馈与定位研究 20万元,2005年1月- 2007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3.基于全局视野的微操作方法研究, 6万元,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负责人。
4.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显微图象深度信息恢复方法及其在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全自动操作中的应用(2002AA422200),40万元,2002年9月-2004年9月,十五863计划,负责人。
5.面向微操作的关键技术研究(9804-07),30万元,1998年8月-2000年8月,863计划,负责人。
6.虚拟现实技术在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69985006),14万元,2000年1月-2002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7.微操作中显微图象处理及拟实环境研究(582,583),16万元,2000年1月-2001年12月,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负责人。
8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EMS设计环境(023800211),10万元,2002年7月-2004年12月,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9.微机械虚拟环境中部件设计过程的三维可视化(013600411),5.5万元,2001.7-2003.12,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10.基于体积图形学的MEMS工艺仿真系统,3万元, 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 2006年9月- 2007年12月,负责人。
另有第2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包括2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攀登计划1项973计划项目;第3负责人主持862项目1项。
获奖: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2002年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骨干教师奖;
2002年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0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第4完成人;
1999年南开大学优秀教师一等奖。
发明专利:
1.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微操作工具深度信息提取方法及装置(第一发明人)
2.国际互联网的网上遥操作机器人对弈的控制系统(第四发明人)(ZL03119499.0)
3.可任意固定机器人位置的真空吸附装置(第五发明人)
4.联动型全息存贮器(第六发明人)(ZL02153306.7)
5.微电子机械器件的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第二发明人)
发表论文百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微操作代表性论文1.赵新,孙明竹,卢桂章,余斌,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微操作工具深度信息提取方法,自动化学报,33卷,9期,pp917-923,2007年9月2.赵新,余斌,李敏,卢桂章等,基于系统辨识的显微镜点扩散参数提取方法及应用,计算机学报,Vol.27, No.1, 2004.1,pp.140-144.3.孙明竹,赵新,卢桂章,基于离焦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光轴方向深度测量,物理学报,2009年9期.(IF 1.003)4.孙明竹,赵新,程小燕,卢桂章,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特征的显微图像在线拼接方法,高技术通讯,19(10):1061-1066, 2009. 5.孙明竹, 赵新, 卢桂章, 基于Canny边缘检测的半盲图像复原算法, 高技术通讯, 18(6):602-608, 2008. 6.赵新,孙明竹, 刘俊铃,卢桂章,基于离焦状态模糊显微图像反馈的微操作方法,高技术通讯,2006年4月,Vol .16, No. 4 pp381-386。7.赵新,杜书印,卢桂章,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显微目标姿态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高技术通讯, Vol.15, ,2005.4。8.谢少荣,彭商贤,赵新,卢桂章,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拟实环境的建模与实现,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4,Vol.19,No.2,pp.220-224. 9.尹昕,卢桂章,赵新,大范围多目标微操作的目标视觉跟踪实现策略,高技术通讯,2006年2月,Vol.16, No.2 pp143-14810.卢桂章,张建勋,赵新,面向生物工程实验的微操作机器人,南开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微纳设计与加工代表性论著1. 卢桂章,赵新 著,微机电系统设计-建模、仿真与可视化,科学出版社,2010.10。2.Guangyi Sun, Janet I. Hur, Xin Zhao, and Chang-Jin “CJ” Kim,Fabrication of Very-High-Aspect-Ratio Micro Metal Posts and Gratings by Photoelectrochemical Etching and Electroplating,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VOL. 20, NO. 4, AUGUST 2011,pp876-884.(IF 2.089)3.G. Sun, T. Gao, X. Zhao, and H. Zhang, Fabrication of Micro/Nano Dual-Scale Structures by Improved Deep Reactive Ion Etching,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Vol.20, No.7, pp.IF 2.281)4.孙广毅,赵新,卢桂章,面向微加工的虚拟光刻系统建模与实现,高技术通讯,2009年1月.
5.赵新,王凯,卢桂章,谭宜勇,微泵动态模型与虚拟运行,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Vol.12, No.4, 2006.8, pp.322-328。6. Ming, ZHAO Xin, LU Guizhang, Two Typical Samples In MEMS CAD, Int. J. Nonlinear Sci. & Num. Simu. 2000.9, pp425-430.7.Guangyi Sun, Xin Zhao, and Guizhang Lu.Voxel-Based Modeling and Rendering for Virtual MEMS Fabrication Process,IEEE/RSJ IROS2006,Beijing, China,2006:306~311. 8.G. Sun, J. Hur, X. Zhao, and C. -J Kim, High yield dense array of very-high-aspect-ratio micro metal posts by photo-electrochemical etching of silicon and electroplating with vacuum degassing, Proc. IEEE Int. Conf. MEMS, 2010, 9.任亮,赵新,卢桂章,孙广毅,MEMS版图自动生成与工艺匹配系统研究,高技术通讯,2006年5月,Vol.16, No.5,pp479-48410.谭宜勇, 赵新, 卢桂章, MEMS器件虚拟运行中运动规律求解器的设计与实现, 高技术通讯第15卷 第12期, pp24-29, 2005.12。
生物模式形成代表性论文1.Ting-Hsuan Chen, Jeffrey J. Hsu, Xin Zhao, Chunyan Guo, Margaret N. Wong, Yi Huang, Zongwei Li, Alan Garfinkel, Chih-Ming Ho, Yin Tintut and Linda L. Demer,Left-Right Symmetry Breaking in Tissue Morphogenesis via Cytoskeletal Mechanics,Circulation Research,Vol 110, No. 4, Feb. 17, 2012, pp551-559. Cover Article. (IF 10.037)(F1000 6.0)2.Ting-Hsuan Chen1,†, Chunyan Guo6,†, Xin Zhao6,*, Yucheng Yao3,Kristina I. Bostro¨m3,5, Margaret N. Wong2, Yin Tintut3,Linda L. Demer2,3, Chih-Ming Ho1,2 and Alan Garfinkel3,4,*,Patterns of periodic holes created by increased cell motility,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Focus, Accep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