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儿童与发明课文

儿童与发明课文

发布时间:2021-08-21 21:15:04

❶ 儿童与发明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专世上的属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❷ 关于儿童与发明

那只是千分之一的 天才 了
这样的人后天培养才有可能了

❸ 儿童与发明的故事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❹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阅读答案

1、作者的观点: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回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答,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2、口琴的发明、听诊器的发明、隐形眼镜的发明。

3、启示: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儿童与发明课文扩展阅读

答题技巧:

1、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地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为文中极有可能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地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记下来,方面之后我们再回来寻找。

2、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XX”词语可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后面叙述原因。

❺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冀教版儿童与发明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❻ 在在儿童的奇想与发明中松虽然很罕见但不是只有一个在课文是什么词

哪篇课文

❼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这篇短文作者要发表的观点是什么

今天我读了一片文章,叫做《儿童的奇想与发明》。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一个版农家女孩拿着妈权妈的木梳在门口玩耍。玩腻了,他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嘴唇边,谁知竟呜里呜里吹出了声。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只口琴。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任何一件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❽ 有关儿童与发明的故事

被爱迪生孵蛋启发 人工孵蛋 哈哈

发明不清楚,有个关于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问题内确容实是受到儿童的启发的千真万确的!!!

列车上,儿童问母亲,海为什么是蓝色的?母亲无法回答,看向一个男子。男人正好是科学家(啊啊啊啊啊,名字我忘了,好像是西亚的人,啊啊啊啊,地方也记不清了),给小乖讲大海是由于反射蓝天的光线变成蓝色的。

回到家,科学家对自己的回答并不认同。于是仔细的研究,竟然发现,发现什么沃野忘了,反正是个颠覆性的重大发现!

当时偶对这个记得很深的,忘了现在。

❾ 儿童与发明主要内容

《儿童与发明》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版为权我们娓娓讲述那世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❿ 与儿童活动有关的发明故事

《蔡伦造纸》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要造纸。

蔡伦那个年代,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取丝,他们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

有人发现丝纸可以书写文字,用起来比竹简方便多了。但这种丝纸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纸,而且这种纸的原材料是丝,产量少,价钱昂贵,一般人用不起。所以那时候读书写字实在好苦。

蔡伦学问很高,在皇宫里做官,经常用到纸。日子久了,蔡伦觉得丝纸的用量太大,花费太多,心里很烦恼。

有一天,宫廷里来了一位新的工匠,叫黄昌,是从出产蚕丝的江南来的。蔡伦找到他,说:“我一直想知道,丝纸是怎样做出来的?能不能请你把详细的方法告诉我?”黄昌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从此,蔡伦就天天动脑筋想有没有其他便宜的东西来代替丝做纸。

一天,蔡伦把黄昌叫来,问他:“丝纸是做丝绵剩下的纤维吗?”黄昌说:“是一层很薄的纤维。”蔡伦说:“如果我们用其他有纤维的东西来代替丝,是不是也可以做出纸呢?”

于是,他们开始了实验。蔡伦找来树皮、麻叶,全部放到大锅中,加上水煮,黄昌还抱来了破布、破渔网放入锅中,蔡伦说:“好啊,只要有纤维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试试。”等到锅中的水沸腾,两个人就合力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到入大石臼,再用木棒“笃笃”地捣了起来。等石臼中的所有东西都被捣烂混合成浆状,黄昌便用漂白剂漂白,然后把浆平铺在席子上,铺得又薄又平有均匀,最后把纸撕下,高兴地大叫:“这的确是张完整的纸啊!”

蔡伦在纸上写上字看效果,兴奋地说:“成功了,这张纸比原来的丝纸吸墨快,而且不容易散开,这才能算是真正的纸啊!”

蔡伦造纸成功后,全国各地开始大量制造、使用这种纸。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宣纸、绵纸还沿用着当初蔡伦造纸的方法,只是现在用的材料已经变成了竹子、木材等。

阅读全文

与儿童与发明课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