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

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

发布时间:2021-08-21 18:28:52

① 什么是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内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容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② 文学创造的本质规律是什么

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生产,是人与世界即主客体间的特定关系的反映。因此,要理内解文学创造的本质容规律和特点,必须科学地理解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及其相关联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③ 简析文学创作培训中如何构思转化

我觉得培养转换思维是思想意识的一种改变

④ 文学创造中的形式创造应遵循什么原则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回造中“真、善、美”与答“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⑤ 文学构思

平时积累的些许个人心得体会,不一定合用,算是抛砖引玉吧:
文学构思的突破

构思犹如闪电,产生在一个洋溢着思想、感情和记忆的意识里。当这一切没有达到那种必然放电的紧张阶段以前,都是徐徐地,逐渐地积累起来。那个时候一到,这个被压缩,还稍微有些混乱的内心世界,就产生闪电——构思。

文学构思突破的几种形式
(一) 意念式
它常常是作者大量积累了生活材料之后,并确定了题材范围许久,但等于没有一个意思能使整部作品升腾起来。这时,常常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念,一下子就能使作品的思想含义深刻得多,其艺术感染力也随之剧增。
如甘铁生的《人不是含羞草》,写的是一群待业青年奋斗的故事。这题材许多人写过,但它却有感人至深的地方,除了文章所含的生活韵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些奋斗青年的“意念”——人,不是含羞草。因为含羞草在中国是草,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可长成参天大树。有人说,中国不利于人材的发展,作者却说,人,不是含羞草。
恰恰是有了这个深刻的意念,使人读来在背景的冷调子里感悟到一种昂扬的奋斗力量。
(二) 点睛式
我国古典文学中常出现此类具有艺术突破的作品,内中妙语,顿使作品焕发光彩。
如《聊斋志异》的《鸽异》,写了一个酷爱鸽子的悲剧故事。
故事先写一张姓公子养鸽种类繁多,接着进入情节,某夜一白衣少年翩然而至,看过张公子的鸽子后,领他到家看鸽,那都是绝世罕有的珍品。再三乞求下,张公子求得一对。这鸽,皮肉晶莹,通体若无隔阂,脏腑可数。回家视若珍宝,精心哺养。一天,父亲一做大官的朋友问他:“畜鸽几许?”退而思其言,疑其要,。心矛盾之极;给又不舍,不给又恐得罪父友、大官。最后把那对白鸽“笼送之,自以为千金不啻也。”张公子甚得意,可那官连一声“谢”也没有。几天后,张公子忍不住问:“前禽佳否?”大官答曰“亦肥美。”原来大官把那鸽给吃了。
点睛之笔在“亦肥美”三字。“亦肥美”不亚于一出悲剧对人心灵的震撼,使作品飞腾起来。这三个字把张公子爱鸽成癖的痴情、白衣少年托付骨肉的深情通统击个粉碎;把一个不学无术、贪婪嗜食、摧残美好的老昏官形象赤裸裸地活现于纸上。
当然,这点睛之笔要在关键时刻才奏效,如没有对张公子爱鸽成癖的阐述,没有对白衣少年仙鸽珍异的描写,没有对张公子在大官索鸽时内心矛盾冲突的刻画,当“亦肥美”三字出口时,会有如此强烈的悲剧效果吗?
(三) 关目式
所谓关目式,是戏曲中的用语,是指贯穿于戏曲始终的小道具。
欧. 亨利的短篇《最后一片叶子》,细节运用上有精湛独到的匠心。
一个病入膏肓的姑娘,绝望地看着窗外秋风中的藤架说,她的生命将随最后一片藤叶的飘落而结束。然而一天天过去了,藤架上有一片叶子任凭寒风呼啸,却始终没有落下,姑娘的眼中燃起了希望之火,病也渐渐好转。她与那片最后的藤业一起,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小说妙在结尾:当姑娘赞美最后一片藤叶的生命力时,朋友告诉她,那片叶子是一位画家用彩笔画上去的。
这出乎意料的一笔,使得“藤叶”这一细节在全篇之中占据了无比重要的地位,达到了浓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欧. 亨利式的结局”
(四) 动作式
动作,一种戏剧术语,早在纪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动作,他甚至认为动作与情节是同义语。
如妥思托耶夫斯基的《白痴》中有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烧拾万卢布。娜司泰谢当着一群上流社会的贵族、商人、官吏,把自己卖身的十万卢布轻蔑地抛进了壁炉。所有的人都疯狂地看着那捆燃烧着的巨款,就象在灼烧自己的心一样。
无独有偶,中国古典小说《杜拾娘》中,杜拾娘怒沉百宝箱,也是靠动作调动起整篇作品的情绪高潮。杜拾娘与李甲性格的发展和完结,没有“怒沉”这一动作,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五) 剧增式
在文学创作中,有一种与“突变”正好相反,它先预示出一种细微或小小的证候,然后或在结尾或在高潮时突然以同类现象的剧增而对读者或观众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民间故事:一县官疯狂压制人民,甚至明令禁止人民点灯。一男子因违令而被投入监狱。其妻哀求县官欲探狱。县官说:你在风雨之夜秉烛从家徒步到监狱,如蜡烛不灭放了你夫,如烛灭就砍了你夫。这妻子在风雨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点燃的蜡烛艰难地向前挪进。然而蜡烛却在监狱的大门前被风吹灭了。县官残忍地杀害了她的丈夫。这下把全城的百姓都激怒了,人们高举火把,形成一片火海,杀进了县衙。
故事开头不许点灯,全城是一片黑暗,至秉烛探监,一点幽幽烛光在黑暗中移动,忽然烛光一灭,徒然变成一片火海。这就是从一点烛光到一片火海的剧增。
(六) 巧合式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因而在生活中本不相关的,在文学作品中却可“巧合”。文学构思利用了这中巧合,以此牵动全局,也生就了无尽的趣味。但以巧合为构思,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往往给人一种虚假的、缺乏真实的感觉。
文学构思的方法,是大海汹涌的潮头,每一次涌起,形态绝不相同,但当它以澎湃的激情撞击礁石的时候,就显出其壮美的天性。
讲究文学构思的作品,常不以情节的离奇取胜,作者也偏重于从日常平凡淡泊的常事中探寻出文学的韵味。
试想:一片藤叶、一方手绢、一点烛光、甚至三个字,有什么神奇之处呢?然而它们却在作家尚处于昏沌的状态时,象一团火光、一道裂破长空的闪电,刷地照亮了所有的材料,赋予形象以生命,给予作品以飞翅,将思想内涵推向艺术的升华境地。

⑥ 文学创造的主体的基本概念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什么

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人间喜剧》,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格调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

有些作家写同一题格,但意味却并不相同,如朱自清与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写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散文都写出了时代的苦闷情绪,但朱文清新,俞文朦胧,朱自清从秦淮河现实的纷扰中感到了“历史的重载”,甚至以为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秦淮河水“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则在“怪异样的朦胧”中悟出空幻的哲理。

任何个别的作家、诗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和一定社会关系之外的孤立的个体,都不可能是封闭在自我意识中的神秘的精灵;他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判断和评价以及运用文学语言反映生活的技巧、风格,都受到时代精神、社会意识、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阶级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正如契诃夫所说:“文学家是自己的时代的儿子,因此应当跟其他一切社会人士一样受社会生活外部条件的制约。”从屈原到鲁迅,从荷马到海明威,任何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既是个别的人,又是一定的社会人,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一定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的折光。例如鲁迅选择阿Q这样的人物,就与当时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心灵普遍麻木的社会生活情景密切相关。

⑦ 写作构思方法有哪些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⑧ 论述文学创造的过程

过程
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3、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5、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
6、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⑨ 文学构思的主要方式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

⑩ 什么是"构思手法"

(一)构思本质
完整地认识“构思”一词,有助于把握构思以及写作(包括文学创作)。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包涵基因编码程序和生平感知等意识)和灵感思维等的心理活动。构思,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意蕴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写作实践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作者作为个体生命独自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思考,必须依凭观察体验甚至一定计划的基础性条件。构思的目的和成果最明显的是提炼主题意蕴及其表达方式。构思及其成果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修改以及整体写作实践。
构思是独创,只有个体生命才有可能最先萌发创造的意念(决不可能由众人异口同声地发出)。可以说,构思这种心理现象的生命个体化及其模糊性甚而神秘性,是导致人们产生偏见和误解的根源。
更进一步,构思是文学创作及写作过程的核心环节。文学创作及写作应当是一个系统、开放、循环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由触发冲动或者接受任务开始,作者从事调查或者整理材料,进而构思,随后以文字来表现,接着向社会发表,最后接受读者反馈等。最重要的核心的环节是构思。只有构思,是纯粹个体产生的。构思前的阶段为其服务。收集材料往往以材料的性质为转移,材料的客观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材料要为构思打下基础。构思后的阶段由其所生发而来。不管是文字表现还是发表,都是构思的表现和观照。没有构思,写作就没有了中心,没有了灵魂,注定是等而下之的重复或者模仿。构思这一核心作用不容轻视。
其实,一切人类活动都需要构思这一生命的光华。只不过,在其它方面叫法略有差别而已。有的叫意念,显得宽泛模糊。有的叫灵感,只是点出了构思的精华和契机。有的叫创意,限于广告而言。有的叫创思,倒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认可度不高。还有的叫主意、点子、计谋等,显然都有片面性。弄清构思,有利于理解相近意义的概念,更有利于从事创造活动。
(二)构思特点
简而言之,构思要整体思考文章,创造出抽象思维的成果--主题意蕴(主题是外来词,而在我国古代一直被称为“意”)及其表达方式。它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这是构思的前提所在,也就是收集材料,不管是从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还是从生活经历中的观察和体验而得到。构思建立在对客观而又全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的坚实基础之上。
2.创造性。这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是最显著的特性。文章写作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文章都是一种或大或小的创造,主导思想或者主题意蕴都不应该与其他文章相同。构思的创造性体现在它的主要成果主题意蕴上。在笔者看来,构思的创造有大中小三级。最大的创造是原创,这是个性化、独创性都极强的创造。一般的创造是创新,这是在既有主题意蕴上的改造和革新。最简单的创造是新颖,是在形式上或者某些次要方面不同于众。要想构思中灵感泉涌而出,首先要从人生观的根本上着力,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观,还要开发想像力,学习科学新方法。
3.总体性。这是构思的气魄所在。构思,一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思考,二是在中国和世界的宏观背景中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逐步进入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灵大宇宙去引爆灵感。
4.指导性。这是构思的功效所在。构思的作用是对整体文学创作及写作活动起到指导、观照的作用。构思的成果主题意蕴将成为整个活动的核心,并不断现身。
四个特性辩证统一在构思的运作之中。
(三)构思成果
1.构思最终而又最大的成果,是得出“思”的结晶—主题意蕴。写作四大要素中材料、语言和结构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主题是作者自己产生的,并且最为重要。然而,主题的认识十分模糊。在专著教材中,主题在构思部分中或者被束之高阁,或者被片面地模糊地称为概念、观念、中心思想、思想内容等。即使在居于世界前列的我国写作理论研究中,主题认识至今还不确切,更未达到操作性的要求。如较为权威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写作》中,主题被定义为:“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注4)这一认识泛泛而谈,对于把握主题没有多少帮助。这就需要重新分析认识主题意蕴。
应当从本质出发来认识主题意蕴。主题认识应是从其本质属性--抽象性出发的:它是一个作为文章中心的对于文章对象的认识判断。所有文章的主题都是这样。主题的抽象性更表现在它的具体表达形式是一个判断句: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也可以单独省略)的句子。意蕴则是在文学创作中首先确立的核心,比起单纯的主题来说要复杂得多,可以简要地说是“主题+副主题+审美意向”,往往呈现为一个复句。如《红楼梦》的主题意蕴是:特定个体生命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而《西游记》的主题意蕴则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以及不能实现这种追求的迷惘。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意蕴的高低也决定着文章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不谈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问题,仅就主题意蕴本身的提炼简要一谈。
主题意蕴可以有五个层次。(1)客观真实层次。主题意蕴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准确反映了作品中心内容如形象、情节的本质真实和客观特色。(2)时代特色层次。时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新颖性和先进性。作者要力求站在时代前列,以新的思想认识作为写作主导思想形成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思想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写作主导思想当然也随之变化提高。这一点,指的是写作主导思想的共性基础。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爱情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在《诗经》所代表的民歌中,爱情的认识是朴素的,两情相悦。在《西厢记》中,男女青年则在封建门弟观念的束缚中挣扎突围,一见钟情终于抵挡不住世俗压力。而在《三国演义》中,男女之情完全被封建政治理性所埋没。在《水浒传中》,男女之情又走向一段倒退的曲折之路,被正统封建理学观念有意识地排斥、无意识地扭曲。在《金瓶梅》中,男女之情沉浸在肉欲的无止境满足中。而在《红楼梦》中,男女之情终于有了共同的个性追求的语言基础,但是却偏于精神的超脱。每一个作者都应该以本时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结合文章对象,形成写作主导思想,最终提炼出自己的主题意蕴。(3)文化色彩层次。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养尤其是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得主题意蕴具有民族文化的色彩。(4)哲理意味层次。哲理简单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具有哲理意味的主题意蕴给人启迪,发人深省。(5)审美生命层次。美,其实是具有自由创造本质的个体生命。主题意蕴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
2.构思的成果又包括主题意蕴的表达形式。大概有两种。
1.结构方式。表达构思的意,常常需要一个好的结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整体内容。不过,结构要服务于主题意蕴。高明、巧妙的结构,属于构思的责任和内容,常常靠灵感的促发。
整体内容的结构,最突出的是社会生活的客体内容:人物、事件、环境、景观及其所存在的客观的逻辑联系。构思的目的在于使它们成为新的艺术生命的组成部分。大体有几个方面:一是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建立。人物的命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作品的规模、层次和构架。二是事件与矛盾冲突的展开。三是环境和环境的设置。三者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综合进行的。
2.表达手法。选择并组合最巧妙的表现手法,更好地表达主题意蕴。大则如方法流派的选择,小则如好的开头使接受者更加兴趣盎然,如正文中间结构巧妙精美,如修辞等。
总之,构思要创造出主题意蕴及其表达方式。

阅读全文

与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