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陶器发明于

陶器发明于

发布时间:2021-08-21 11:26:57

① 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

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义来说,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传授与教导。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与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论形制、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显然都是各自独立发生的。

第三种说法是虞舜发明了陶器。《史记》中就有虞舜在河滨制陶的记载,这种说法看来比较可信。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指出,陶器并不是具体某人发明的,而是无数先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的产物。

② 陶器发明于什么时代

陶器出现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黄河流域的仰韶文代出土的红陶,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代遗址出土的黑陶为代表。

③ 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参考资料来自:博宝艺术网。
由于考古学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地早期陶器的不断发现,陶器起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历史的谜团相继解开。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距今约1.5万年—1万年前。起初在日本的爱媛县上黑岩阴遗址出土了距今约1.2万年前的陶器,有些人不相信年代会如此久远。近年来,在日本除北海道和冲绳以外的其他地区,相继发现了早期陶器,于是,在日本考古学分期上单独划分出了一个绳纹草创期。最近在长野县下茂内和鹿儿岛县简仙山,都出土了经测定约为距今1.5万年前的陶片,其中鹿儿岛的陶片烧成温度只有400度—500度,质地疏松,还没有完全陶化,可谓名副其实的土器。1999 年,日本青森县大平山元一号遗址出土了无纹饰陶器,其陶片附着碳化物的碳测校正年代为1.6520万年—1.4920万年,在国际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这些处于绳纹草创期的陶器,大多为圜底和近圜底的小平底,最初阶段皆为素面无纹饰,后来有的陶器加饰隆起的线纹、豆粒纹或爪形纹。在俄罗斯远东至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重要遗址中,同样发现了早期陶器,如乌斯奇诺夫卡、格罗马图哈、嘎夏、富米等地,它们的年代大体在距今1.3万年—1万年之间,比日本列岛的发现年代略迟。远东地区的陶器多平底,素面或饰刮条纹,西伯利亚南部的早期陶器则多为圜底。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年间,在 国的南方和北方陆续发现了一批距今万年左右,甚至约1.4万—1.3万年前的遗址以及古老的陶器遗存。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探讨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区。南方的重要发现有江西的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广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庙岩、大岩和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遗址。北方的重要发现主要集中在华北一带,如河北阳原于家沟、徐水南庄头与北京怀柔的转年遗址等。南方的早期陶器大多为圜底的罐和釜形器,其中以道县的陶釜最为引人注目。该遗址于1993年发掘时意外地发现了 3块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前发掘地1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堆一碰即碎的陶片,陶胎厚达2厘米。经考古工作者在室内整理,将陶片精心拼对粘合,竟出人意料地复原出两件烧煮食物的炊器——陶釜。其中较大的1件口径31厘米、高29厘米,形制为侈口、圆唇、斜弧壁、尖圜底,通体饰绳纹。这些陶片及其附着物经北京大学考古系进行质谱加速器碳14年代测定,结果为距今1.232万年±120年和1. 481万年±230年。无疑,这是 国迄今出土年代最早的两件复原陶器。北方的早期陶器则多以平底的罐形器为主,其中以阳原虎头梁遗址群中于家沟1995 年~1997年发现的数块夹砂罐片的年代最早,距今约1.2万年。在时代稍晚的转年遗址,还出土了盛放食物或水的盂形器,这表明了原始陶器不断发展的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明陶器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洲的陶器最早距今只有5 000多年;西亚地区最早的陶器不早于距今9 000年前,这里是先产生农业,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发明了陶器,因此西亚两河流域与埃及一带,在考古学上有一个前陶新石器阶段;巴勒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也存在着所谓的前陶新石器,即先有农业后有陶器;印度恒河中游的陶器出土情况与巴勒斯坦略有不同,这里最古老的陶器大约出现在距今1.1万年~9000年,当时农业尚未出现。

上述发现说明,世界各地的陶器发明并没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时间,最早的与最晚的前后相差万年左右,这同时表明,各地有着不同的陶器发展历程,因此,陶器的起源应该是多元化的。

④ 中国出现的最早陶器在什么年代

陶器历史悠久,中国出现的最早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距今约两万年。

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发现的。大约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仙人洞遗址坐落于万年县大源乡境内,地处赣东北石灰岩丘陵地区的一个山间盆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对遗址有过大规模的发掘,先后五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等,其中早期陶器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

2009年,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合作团队决定对万年仙人洞陶器的年代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采集了系列碳十四测年样品和地层微结构样品,证实以前发掘的考古地层是人类活动形成的原生堆积,不存在自然过程或者后期活动的搅扰,所测定的碳十四年代代表了同层位陶器的年代。

由此证实仙人洞遗址出土陶器的年代可以早到距今2万年,是目前世界上已发表陶器的最早年代。

(4)陶器发明于扩展阅读:

中国早期陶器的起源:

一、中国南方早期陶器

目前南方早期陶器均发现于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的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丘陵地区,包括南岭以北的江南丘陵区(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武夷山以东的浙闽丘陵(浙江浦江上山、嵊州小黄山)和南岭以南的两广丘陵区(广东英德牛栏洞和广西境内的桂林大岩、桂林庙岩、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邕宁顶蛳山)。

这些丘陵地区海拔较低,相对起伏较小,喀斯特地貌发育。现属于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优越,且季节分配比较均衡。该区域内植被丰富,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层次结构复杂。

二、中国北方早期陶器

目前,中国秦岭-淮河地理屏障以北地区的早期陶器多发现于华北平原西侧,处在从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区的低山丘陵区域或丘陵外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该区域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资源虽丰富,但气候比较敏感,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较为明显,易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水、热条件及植被情况不及南方地区。

三、中国早期陶器的南北分异

中国早期陶器的出现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偏后阶段的重要文化现象,在不到1万年的时间内在我国中东部现今秦岭-淮河南北的广大区域先后不断被使用。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陶器在其滥觞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区域体系,大体能够以现今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丘陵区的万年仙人洞和道县玉蟾岩为代表,陶器出现的时代早,器形为圜底釜类器;

北方以华北平原西侧的东胡林和李家沟为代表,陶器出现的时代较晚,器形为平底直腹罐类器。由于陶器制作的复杂性和器形的多变性,南北方早期陶器区域体系的形成,显示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人群社会网络的复杂性,不同社会网络内部的交流比较频繁,进而形成了南北有别且各自稳定的文化传统。

⑤ 陶器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啊急急急!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首先,它是人类用火技术的一大突破。过去人们只是把火直接作为生活的能源,比如御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等等。陶器的发明,说明人类已把火作为一种生产能源,即用它来制造生活用品甚至生产用具(比如陶刀、陶网坠、陶弹丸等等),从而扩大了火的用途,把火从生活领域扩展到了生产领域。
其次,陶器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不仅改变了物质的外形,而且改变了物质的结构,创造出自然界中完全没有的东西。此前人类只能将木、石、骨、蚌等材料作简单加工,最多只能改变这些材料的外形,且自然力也会产生相同的产物。而人们在制陶过程中,把松散的粘土塑造成所需的特定形状,用几网络的高温使其内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变得坚硬而适合需要,从而得到与原材料完全不同的性能。这是人类把握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大进步,是一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科技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陶器的发明,使人类能制造出各种形状不同、用途多样的容器,不仅方便了生活,还启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人们可以按需要和想象制造适用的器皿,这就促使人们去思考、探索和试验,从而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同时,人们还可以在陶器上装饰各种纹饰,做上各种记号,这就形成最原始的装饰艺术,也是文字发明的一个源头。
第四,有了陶器,还使人类能吃上水煮的食物。水煮食物属于低温熟食,比烧烤的高温熟食卫生而营养,从而促进了人类体质健康的发展。

⑥ 陶瓷最早产生于什么时期

你好!
以下是回答,有点多请耐心看哈!希望能帮助到你!
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⑦ 陶器是由谁发明的

没有谁发明一说,只能说人们在方便生活的使用中慢慢形成的,陶器历史悠久,版在新石器时代就权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⑧ 陶器是什么朝代发明的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版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权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阅读全文

与陶器发明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