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周朝的科技发明

周朝的科技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21 10:46:36

Ⅰ 周朝技术代表人物有哪些

1、墨子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鲁班,土木建筑鼻祖、木匠鼻祖。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Ⅱ 西周的科技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私需要的浩繁,周王朝很重视手工业生产。周王室和诸侯公室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这些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所谓“工商食官”。
西周时期,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都有比较显著的进步。
青铜器铸造仍然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西周初年铸造的青铜器,其形制、纹饰和品种和商末大致相似。康王以后,才逐渐推陈出新,表现出一些新的风格和特色。
西周青铜器铸造的地域分布,比商代要广泛得多。周王室和诸侯公室,乃至一般贵族,都拥有规模大小不等的铜器铸造作坊,乃至影响到比较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这个时期的青铜器,既有共同的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某些地方性的特色。 西周青铜器的数量远远超过商代。历代出土的西周青铜礼器、用具、兵器、工具、饰物,数以千计,更有成批的出土。如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出土一批青铜器,达60件,其中的利簋的铭文载录了武王伐纣的事,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同年12月又在扶风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内有微史家族的青铜器103件。
西周青铜器的类型比商代有了显著变化。有些商代常见的器物,如酒器中的方彝、卣、觚、爵等,逐渐减少或绝灭,新器物又不断出现,如乐器中的钟,兵器中的戟、剑等。器物纹饰从繁缛趋于简易,逐渐减少了过去所带有的神秘色彩,器壁也从厚重而趋于轻巧。 陶瓷器的制作,西周时期有突出的发展。在陕西岐山、长安,河南浚县、洛阳和

江苏丹徒等地的西周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原始瓷器,有簋、豆、罐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原始瓷器,有碗、盂、豆、尊、盘等,数量和种类都超过前代。这些原始瓷器,基本上达到了成熟的程度,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西周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也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和白陶,到西周后期已经不见了。西周陶器的器形,作炊器主要有鬲、甑,作饮器的主要有爵、觚等。但已经很少,作食器用的主要有豆和簋,作盛器用的主要有勰、罐瓮、盆、盂等等。在造型上,西周陶器以袋状足、圈足、平底为主要特征。纹饰仍以纹理较粗的绳纹为主,另有一些划线纹、篦纹、弦纹、刻划三角纹等。这时附加堆纹已很少使用。西周时期烧造陶器的窑炉主要还是馒头窑,龙窑的使用还是相当少。 地理知识也有发展。如《尚书·洛诰》记载成王时建洛邑曾绘有地图;康王时金文宜侯夨簋提到王观看“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可知不仅有一般地图,还有军事历史地图存在。

Ⅲ 列举夏商西周的科技成果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与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学与技术
1.夏商天文历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学和哲学
1.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
2.《周易》及其评价
四、闻名于世的青铜铸造艺术

Ⅳ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主要科技文化成就有哪些简要归纳,最好有一个表格

(1)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
(2)历法:有<夏小正>,<干支纪日法>
(3)天文:有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4)有医药学常识
(5)生物学:有动植物的名字,对保护环境有初步认识
(6)地理学:<周易>朴素辩证法,有中华民族的精神
(7)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

Ⅳ 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有哪些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实中国古代除了这四项发明,还有很多厉害的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过大多数科技发明在长年累月间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人们很容易忽视了它们的艰辛的创造过程。下面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创造。

还有,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不用一钉一铆的古代建筑“榫卯”;御敌于万里之外的“长城”等等,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还远远不止这些。它们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强大的创造力。它们曾经甚至现在都在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Ⅵ 战国时期有哪些科技发明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专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属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Ⅶ 周朝的文明成果

文化方面的成就
第一、“五行”与《周易》。
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木曰曲直”,意思是指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金曰从革”,是指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西周时期的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
《周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弥久而不衰。

第二、文字与文学
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金文的文字内容比甲骨文更丰富。从殷商器上的一两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数百字,记录了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契誓约、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第三、礼乐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详细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第四、服饰

中国服饰制度,在周代逐步完善,帝王、诸侯、贵族都依照场合与身份穿着服饰。
周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一、天文学

西周时,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恒星,在黄道带和赤道带的两侧,确定了二十八个星座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依据这些星座,天文学家来确定天体的位置和许多天象,如日、月食等发生的位置。由太阳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便可知道一年的季节,这比观测早晚星象以观察太阳所在位置而定季节的方法要精确。
关于日食的观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有明确的记载。所记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即公元前七百七十六年九月六日。这是中国最早的以日月合朔为一月开端的记录。

第二、地理学
由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地图在西周时期已经广泛应用。如周公在选定洛邑城址时,就事先绘制地图。《周礼》大司马的属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有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等等。这些专职官吏各有专用的地图,说明地图的绘制已经相当发达。

第三、医学
西周时,专门的医学书籍还没有出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多散见于《周易》、《尚书》、《诗经》、《周礼》、《山海经》等当时的文献之中。同商朝相比,此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热病、昏迷、浮肿、逆产和不孕等疾病已经可以认识,并有了固定的病名。比如《诗经》中就记载了古代一些疾病的病名和症候,如:瘨(癫狂)、闵(伤痈)、狂(疑)、首疾(头痛)、噎(气息不利)、疚(心忧惫之病)、朦(失明)、震(有娠)、身(怀孕)、瞽(盲人)等。《山海经》、《周礼》等也分别记载了多种疾病的名称和内容,如肿疡、溃疡、金疡、疟疾、疥、瘅疽、足肿病、佝偻病、秃头、胼胁等。
对疾病的诊断,《周礼·天官》是这样记载的:“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第四、数学

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就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六艺”。数学是其中的一门,可见有关数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五、生活设施

相传黄帝时代已有水井,夏代则有“伯益作井”的传说。早期的水井都是土井,即穿地而凿。到了商周时期,人们逐渐发明了井裙、井盖、井亭等设施。根据出土的殷墟遗址,发现当时已经有了地下排水管道;在周代城廓的遗址中也发现了比商代更为先进的地下水道。

Ⅷ 商周时期,我国有哪些引以自豪的科技成就

医学:
商:商朝的文字里,记载了21种疾病,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记录。
周:周朝已经有了医学分科,如内科、外科、营养保健和兽医等。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与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学与技术
1.夏商天文历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学和哲学
1.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
2.《周易》及其评价
四、闻名于世的青铜铸造艺术

春秋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出现了青铜制造、钢铁冶炼、铸币、陶器烧制等部门。
(一)青铜制造部门。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在青铜冶铸方面,春秋时期还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侯马大批铸造陶范的出土,显示出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和采矿业的规模很大、水平很高。
(二)钢铁冶炼部门。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
(三)铸币部门。铸造金属货币产生于春秋时期。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四)陶器烧制部门。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方面,在春秋时期得以延续,并发展了黑陶、白陶等工艺。

Ⅸ 为什么周朝时期技术和科学会加速发展

在这个时代,技术的发展便大大加快了速度。另外,周天子在分封过程中把大部分奴隶变成了耕种井田的农奴,他们有了相对的人身自由,不再是商代那种可以同牲畜一样随意处理的奴隶,劳动积极性有了提高。由于周王和诸侯直接管理的奴隶数量都相对地减少了,周代在祭祀和殉葬方面所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在周王名义管理和诸侯实际管理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中,奴隶、农奴、平民、大小贵族的命运之摆都有趋向新的平衡位置的可能性,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增多了,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大树也加快了生长。

阅读全文

与周朝的科技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