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火炮是何时发明的
据目前史料记载,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军队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雳炮),但仍有争议。黑龙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则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国古炮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公元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北宋仁宗时期编纂而成的《武经总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该书遍收历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辑录了10多种古代样炮,并附有火炮图形。
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个世纪。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挥师征战,能够打败交战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发展使用。
(1)为什么古代中国发明大炮扩展阅读:
火炮的发明过程:
东汉时期,魏国曾发明过一种抛石的机械,它可以把石块抛出很远以杀伤敌人。这种炮也称之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药箭,火药箭始于唐末宋初年间。即在箭头上附上火药,点燃后发射出去。我国历史上试制火炮的先驱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们所制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属炮的发明和制造,中间经过了100 多年的时间。由于火枪和突火枪的射程有限,人们想通过提高枪膛里的爆炸力,来延长其射程。但由于突火枪的枪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装多了又会炸伤自己人。迟至元朝,终于出现用铜或铁铸成的筒式火炮,这类炮统称“火铣”,又因为它威力大,被人尊称为“铁将军”。
Ⅱ 中国古代很早就发明了火枪,为什么不见大量装备军队
要有相当数量的火枪部队,即便是火绳枪相比弓箭也有很大优势,更不要说每分钟四五版发的燧发枪。大家如果权多看日本战国史一定知道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的威力,可惜明军对此重视不够,军队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 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操作,那还能算火枪嘛,本来在万历朝鲜战场上,明军吃过日军火枪部队的大亏,虽然用兵谋略强于对手,而且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强攻平壤的时候,伤亡较大,连主将李如柏的坐骑都被火枪击毙。。当然日军当时 也不是一支热兵器军队,几乎没有大炮等重武器。而且他们的枪也是找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买的。
说到最后,明皇帝和士大夫们从百姓手里抠出那么多“辽饷”,“练饷”,“剿饷”却用错了地方,兵贵精不贵多啊,能养活数百万军队的钱能够大力投在制造枪炮上,世界历史一定会重写,短时间内来不及改进,也可以砸给有现货的洋鬼子。
清军入关后注重骑射,火器就更加不受重视了。
Ⅲ 火炮在中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是火炮的故乡。现代火炮是从中国古代发明的抛石机发展而来。抛石机也叫发石车。
抛石版机最权早用于战争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据《
三国志
·魏书》记载,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时,曹操曾使用抛石机攻破了袁绍的营垒,从而大获全胜。
公元8世纪,火药的发明使抛石机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公元10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抛石机便由抛石变为抛火球。火球又称火药弹。这便是最早的火炮。
宋代是我国古炮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公元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北宋仁宗时期编纂而成的《武经总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该书遍收历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辑录了10多种古代样炮,并附有火炮图形。
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个世纪。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挥师征战,能够打败交战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发展使用。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
Ⅳ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大炮的
宋朝就有了,不过那时的炮很粗糙,严格意义上还不算炮。
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元朝和明朝前期的火炮 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
明朝前期,火炮已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将军”一词常作为具有较大威力火炮的封号)等十余种。在此期间,欧洲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佛朗机铳和红夷炮。佛朗机铳约在正德末年(1521年左右)从葡萄牙传入中国,嘉靖初,中国开始成批仿制佛朗机铳,形制很多。
清朝火炮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适应统一全国及平定三藩叛乱等战争的需要,大量制造火炮。主要有 3种+类型:1:红衣炮(即红夷炮)型,如《清会典》中记载的“金龙炮”、“武城永固大将军”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等。2:子母炮型,类似佛朗机铳。如“子母炮”、“奇炮”等。3:大口径短管炮,如“冲天炮”、“威远将军”炮等。清朝中期以后,火炮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为抗击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各地军民又造了一些重型火炮。
19世纪50年代开始,清政府大量购买西方近代火炮,同时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制造近代火炮,中国古代火炮逐渐被近代火炮所取代。
Ⅳ 古代火炮的发射原理是怎样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门明洪武五年(1372)造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0毫米,身管直径58毫米,全长36.5厘米,重15.75千克。铳身镌有“水左字四十二号大碗口筒重二十六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日宝源局造”铭文。
山东省冠县出土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9毫米,全长36.4厘米,重15.5千克。铳身镌有“洪武十一年”(1378)、“海”字铭文。这 3门铳均为铜质,形制也类似,在身管前端均有一个大于身管的敞口,身管后部为药室,有装引线的点火孔。
但至顺三年铳管壁较薄,工艺较粗糙,明碗口铳管壁加厚,药室部有较明显的隆起,身管加铸数道箍,表明后者已能承受较大膛压。
相传抛石机发明于我国周代,当时叫做“抛车”。春秋时期,抛石机已经被应用于战事。据《范蠡兵法》记载,当时用抛石机可将重达6 千克的石头抛至100 多米的距离——这比徒手抛扔石块远多了。
抛石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实际上是一种依靠物体张力(如竹、木板弯曲时产生的力)抛射弹丸的大型投射器。典型的靠扭力发射的抛石机由三部分构成。地上的坚固沉重的长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弹射杆,顶上装有横梁的两根结实的柱子。
弹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绳索绑在长方形框架的两端,正好位于支撑架下面的位置。平时绳索使弹射杆紧紧顶牢支撑架上的横梁。
弹射杆的顶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状,有时在弹射杆的顶端装一皮弹袋。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岩石或其它种类的弹体。
Ⅵ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能发明洋枪洋炮
国有上千年的火药发明史!在漫漫岁月长河中,中国的火器技术好像冰冻了一样。
元宵节看见放焰火,五光十色,红的,绿的,黄的,蓝的,一根纸管里竟然藏着这么多颜色,而且每隔1.5秒就发射一次,时间控制的非常精确!中国烟花,这是中国人制造的啊!焰火有上百种的释放方法,可见中国人对火药技术是非常了解的。
忽然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么复杂的焰火制造技术和我们落后的火器技术完全不匹配啊!
清朝有4亿人口,每年都要燃放大量的爆竹。要供应如此庞大的市场,我相信当时全国制作爆竹的工人应该不下10000人。有了规模效应,里面必得有人才。就是对火药技术非常了解的人才!
难道就没有人想过把10000个鞭炮里的火药包成一个大炮仗燃放一下试试什么效果的心理?
1000年里,每年有那么多工人,难道这种对简单的想法,都没人产生过好奇心?
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人想到过!而且这种效果可能在制造烟花的技术工人里根本不是秘密。
那就奇怪了,那么这些技术工人里为啥没有产生出伟大的武器专家呢?
最后我想到了答案:朝廷一定有关于限制鞭炮尺寸的法律。比如谁敢制作半尺粗,两尺长的单个鞭炮,就抓去菜市口动手术(断头手术)!
正因为有了这种法律,所以古代的技术人才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就是有天才也被抹杀了,这就是中国火器技术被冰冻上千年的真正原因。
Ⅶ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先使用大炮
早在中国古代的南宋时期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火炮,其口径有110毫米左右,射程已经超过200米,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当时欧洲各国都臣服于蒙古的铁骑之下,唯有南宋的襄阳城被蒙古大军久攻不下,宋朝士兵使用火器向蒙古士兵射击,极大杀伤了蒙古攻城部队。
Ⅷ 为什么很早以前中国就有大炮,而18几几年中国却没炮
当时中国古代的炮主要是打石头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炮。
Ⅸ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有大炮的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