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壮族pdf

创造壮族pdf

发布时间:2021-08-20 16:51:54

1. 壮族有什么民族特色

1、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2、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

3、有盘歌(或称“猜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

(1)创造壮族pdf扩展阅读:

婚姻:

1、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2、直到近、现代,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

3、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这种文化现象被认为是壮族婚姻制度从“从妻居”到“从夫居”转变进程的一种过渡形态。

2. 有关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的书籍有哪些

我与壮学研究二十年
张声震

壮族有1700多万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除广西外,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均有分布。作为南方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保持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壮族文化与东南亚各国的相关民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是属同根生民族,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研究对象。我与壮学研究结缘,是从1985年从事整理民族古籍事业起,二十年来,在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整理民族古籍、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学术考察集一系列活动中,尽所能致于壮学研究推广和发展,时至今日, 回想起来,感慨颇深。

3. 关于壮族的资料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澜。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语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活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长工歌”,“妇女苦情歌”等。壮族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壮族的其他节日与汉族相同。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已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广,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广,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始称僮人、撞丁。明、清时与土、依、沙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倡议,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在壮族居住地,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时,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并退让到路旁请老人先过去。老人进屋时,要请老人坐上座,如果有人在老人面前翘腿二坐,则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会受到众人的谴责。

4. 中国“创造出来”的民族有哪些

壮族也不能说是创造的,说句实话,虽然壮族多在广西,但是壮族人的生活习惯以及习俗还是很不同的,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

5. 有哪位大仙知道壮族有一个《创世纪》的故事 越详细越好!

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叙述天地原来是一团旋转着的大气,后来变成一个三黄蛋,爆为三片,一片飞升为天空,一片下沉为海洋,一片留在中间,成为人类居住的大地。

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

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也是他创造的。这里曾经是他栖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很古很古以前,田阳这个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草木,没有人类,没有生灵,广渺的大地空空无物。而早就有了生灵的苍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气沉沉,很早就盘算着派人到凡间繁衍人类,创造人间世界。终于有一天,上帝决定派布洛陀与母勒甲下凡,创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与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于二月初一启程。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萝筐,萝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子,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飘到了田阳上空。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但是迟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间耸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壮家第一山“敢壮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敢壮山顶,站在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母勒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谐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间,活生生的五个儿子变成了五座山,再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布洛陀夫妇失声地哭喊着,双手疯了似的刨起脚下的土块,“哗啦、哗啦”地往敢壮山四周抛去。该知这些土块所到之处,很快又成长了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与五子山连在一起,环绕在敢壮山的周围。 从此,壮乡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为主山的敢壮山山脉。

在广西红水河流域、龙江流域、右江流域部分地区,以及云南文山地区流行的神话说:“花”,是一位女性,名叫“妹六甲”(有写作“姆六甲”、“妹洛甲”,还有称“花婆”、“花婆奶”、“花王”、“花王圣母”、“床头婆”、“床头妹”、“床头批”,等等)。在太古洪荒时代,宇宙中有一个在旋转着的蛋,后来爆开分成三片,一片飞到上边变成天空,一片下地底成水,留在中间的一片,就成为现在人们居住的大地。那时,各片什么东西也没有。突然,在中界的大地上,长出一朵花来。

这朵花说不上是什么颜色,花一开,中间却长出一个女人来。这个女人是世界上的第一个人。她披头散发,全身一丝不挂,满身长毛,很聪明,因此后世人叫她妹六甲。因为她的智慧足以做聪明人的师傅,所以又叫“妹洛西”。

妹六甲撒尿湿了土地,然后她用手捏着尿湿的泥土造出了人,并用辣椒与杨桃分出了男女。接着又造出了飞鸟、走兽。下雨时,鸟兽和人都没有地方躲雨,妹六甲便张开双脚,坐下来,变成一个岩洞,人和鸟兽就到岩洞里去避风躲雨。

还有的神话说得更具体:妹洛甲管花山,栽培许多花。她送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孩子。花有红有白。她送红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女孩;送白花给谁家,谁家就生男孩。有时,花山上的花生虫、缺水,人间的孩子便生病。孩子家就得请师公做法事案报花婆,除虫淋水,花朵茁壮生长,孩子便健康成长.人去世,魂儿便回归花山还原为花。

为壮人所接受的道教经书《圣母号》,称花婆为“九夭圣母”,能“赐男赐女,作人间之主宰,以嗣舆绩,为世上之花王,能消灾克害,能度凶关,化短为长,移凶作吉。”

柳江一带则说花王就是伏依妹子。远古时代,洪水过后,人类死绝,只剩下躲在葫芦里的伏依兄妹。为了再造人类,他们只好兄妹成婚,结果生下一个“磨石仔”。伏依妹子把它剁碎,撒向四面八方,氢时间到处树都开满了红花白花,后来便变了男人和女人。人们称伏依妹子为花婆。

柳城县古些乡一带的壮人说,花婆是壮族与松佬族的共同祖先。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三姐妹:云肖、碧肖、琼肖。她们的哥哥赵公明被天庭邪神无辜杀害,她们为之报仇也都身亡,成为神仙。当时,商封王昏庸,天下混乱,人民不安宁。这时有个女人国,没有一个男性。女人国里有个花妹,长得象桃花一样美丽。这年早春,山花万紫千红,花妹登山眺望远处白云中飘下三位婆婆,问她:“花妹呀!你在这里想些什么啦?”花妹回答说:“婆婆呀,我是个单身苦楚的人,你说我

怎么能过得美满的日子呢?”婆婆们说:“这不难,到三月三那夭,你们到w里最高的山顶上面向南方站着就是了。”说罢,婆婆们突然消失了。花妹把神仙婆婆的话告诉众姐妹。到了三月三那天,众姐妹都到最高的山顶面向南方。这时,南风微微吹来,不久,众姐妹都怀了孕,生男育女.从此,女人国成为有男有女的国家,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壮族与松佬族。云肖、碧肖、琼肖三姐妹所化身的婆婆,便是壮人所供奉的花王。

在桂中地区还流传着《唱圣母》的唱本,说“花王圣母”是壮姑张达环的化身。张达环有十姐妹,其中九姐妹均已出嫁,只有她独守空房,因其母断言她命带杀夫杀子,没人敢娶。可她不相信命运,奋发学艺,编织出美丽的锦帕,后生们看了赞不绝口,但都害怕她是个“杀星”,不愿向她求婚。只有一个后生看中她的精美手艺,毅然唱歌向她求婚,两人相约,十三日在马山相会定终身。后被她六姐说她去搞风流,其母不分青红皂白,打了她一顿,她一气之下,到后园自尽。达环生前知道有些夫妻婚后不育,夫妻反目,死后愿为她们送儿女,所以入土三天,坟上长出会动的鲜花。佛祖封她为花王,专给人们送儿女,所以妇女生下第一个小孩,便在床头立花婆神位敬祭。还有环江县龙水乡等地说花婆是当地不知名的王氏女所变。

这些显然是后出的故事,从“搞风流”、“佛祖封她为花王”等可以确证。云肖姐妹、张达环以及王氏女等,从其种种表现看,应该是一些女巫。她们经常为群众“求花”、“安花”,影响较大,是一些有神秘感的人物。她们被看作“花婆”,她们死后,有的便被立庙祀奉。

有的地方定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花婆的诞辰,有的确定三月三为“花婆节”。每年到了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五色糯米饭,或五色蛋等食品,跑到野外,采摘山花,对唱山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热闹非凡。这种现象起于何时,已无法考释,大概在相当古老的年代就盛行了。明人邝露在《赤雅》一书中对这种现象有生动的描述:“桐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各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炯中之少好者伴炯官之女,名曰‘仙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馆,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竟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之歌日‘浪花歌”,。

壮人多在各山间的平地聚居,称为炯场或炯。《赤雅》有云:“憧(壮)人聚而成村为炯,推长者为‘炯官’”。“炯宫”就是村老、寨老。壮人在春夭到山野里水流旁,采芳拾翠,对唱山歌,实际是从花图腾祭祀仪式变化发展而来的。任何图腾,一经确定之后,便都产生一种相应的祭祀形式。而祭祀,总是面对着图腾物或图腾画像。在百花盛开的春夭里,花图腾氏族的人们一起跑到野外,祭祀花图腾,是十分自然的举动。到了秋天,在岭南地区,只有少量的草木开花,多数则是结成果实,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果是由花而来,所以也值得祭祀。况且,每年春秋二祭,早就成为定例,所以秋夭也有祭花图腾的活动。

完整的故事找不到,只能零零碎碎的找到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帮到楼主。

6. 壮族有自己成型的文字么

有,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古壮字壮语称Sawndip。

7. 壮族是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民族吗

壮族的来历

壮族,汉晋时为“僚”、“濮”中的一部分。全国统称为“壮族”之前,红河州壮族有“布依”(依人)、“布雅快(沙人)、“土僚”、“土人”等称呼。“依人”多分布在开远、蒙自、屏边、河口等地。“沙人”有“白沙人”、“黑沙人”之分。多分布在金平、河口、沪西等县。“土僚”分别称为“花土僚”、“白土僚”、“黑土僚”。多分布在个旧、蒙自、开远、元阳等市县。

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州内壮族有64285人,1985年增加到75901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26%。个旧市12109人,开远市8120人,蒙自县29194人,元阳县3074人,屏边县2804人,弥勒县4091人,金平县4346人,河口县10133人,泸西县1730人,建水、石屏、绿春、红河等县有少量居色1984年在开远、蒙自、弥勒、泸西、屏边、元阳、河口等市县的13个区内,建立了问个壮族乡(小乡)以及1个苗族壮族乡,l个瑶族壮族乡,两个傣族壮族乡。

8. 壮族是谁创造的

...-_-和所有生物一样是原始细胞变的呗.要是你真像楼上说的是来挑衅的话,你真的太无聊了.和泰族同宗,都是先秦时期的僚人

阅读全文

与创造壮族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